江都经济开发区防洪排涝规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9819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3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都经济开发区防洪排涝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江都经济开发区防洪排涝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江都经济开发区防洪排涝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江都经济开发区防洪排涝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江都经济开发区防洪排涝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都经济开发区防洪排涝规划.docx

《江都经济开发区防洪排涝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都经济开发区防洪排涝规划.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都经济开发区防洪排涝规划.docx

江都经济开发区防洪排涝规划

1综合说明

1.1概述

江都市沿江经济开发区南至长江、夹江,北至京沪高速,西与滨江新城相连,东至引江河,规划地域总面积约102Km2。

距城区仅10公里,并以市域中心城镇大桥镇为依托,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开发区属通南地区,包括沿江圩区和通南高沙土区,地势低平,汛期低于长江洪水位,历史上多次遭受洪涝侵袭。

现状防洪排涝标准较低,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安全要求。

2010年9月,受江都市沿江经济开发区委托,我院承担了《江都市沿江开发区防洪治涝规划报告》的编制任务。

本报告章节安排参照水利部《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及《江苏省防洪排涝规划编制纲要》。

1.2编制依据

主要根据有关国家法律、法规、条例、有关批文、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有关规划文本等进行编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防洪标准》(GB50201-94);(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4)水利部《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5)《江苏省防洪排涝规划编制纲要》;(6)《江都市区防洪排涝规划》(1996-2010);(7)《江都市沿江开发规划纲要》;(8)《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对防洪、排涝的一些原则要求。

1.3防洪治涝现状

1.防洪工程:

长江、夹江堤防已基本达到堤防50年一遇、建筑物100年一遇的“长流规”新标准。

但部分地段尚未全面达标,由于堤后深塘大量存在,堤防滑坡塌方等险情时有发生;嘶马弯道河势变化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坍江的威胁仍然存在,需要加固。

2.排涝工程:

区内河床淤积严重,水生植物茂盛,排水出路受阻,现有设计排涝能力不足,泵站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管理不当,硬件设施破坏较大,加之河道淤积严重,效率低下,实际抽排流量达不到设计流量。

1.4防洪工程设施规划

夹江堤防由于堤后深塘大量存在,堤防滑坡塌方等险情时有发生,未能达标,必须加固。

东大站排涵、杨湾闸、圣容涵,新建高低分界节制闸7座。

1.5治涝工程设施规划

改造扩建原有泵站11座,新建泵站6座,总的设计排涝流量达到93.5.5m3/s,为接长新开内河,沟通内部水系,增加连通水面率拓浚、整治内部河道30.97m。

,。

具体见表7-1、7-3。

1.6组织管理

在开发区设立“开发区水利工作处”,在市防汛防旱指挥部领导下,全权负责实施本区域防洪治涝的协调、组织、指挥、监督、工程管理与维护、宣传等统一管理的日常工作,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并制定本区域防洪排涝的相关法规。

汛前注意对防洪治涝工程的检查,防患于未然;做好抗洪治涝物资的储备;超标准洪涝发生时,组织抗洪抢险,疏散人群、抢救物资等。

1.7环境影响

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施工期,工程完工后对环境无不利影响。

工程对区域地下水水质无不利影响,对圩区土壤、地面沉降等其它环境因子无明显不利影响。

施工中会排放少量的废水、污水等,短期内会对周围河塘产生一定的污染。

施工机械、车辆等排放的废气,以及土方开挖、车辆和机械运行产生的扬尘等,会使工程场地周围空气质量下降。

从环境角度分析,在施工期间采取必要的环境监测和保护措施,降低或避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工程是可以实施的。

1.8工程投资估算

工程总投资11803万元。

1.9综合评价结论

本规划方案经济净值现值3967万元,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425大于1.0,内部报酬率22%>12%,本工程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在投资增加10%及效益减少10%两种不利情况下,国民经济评价指标仍然是较好,益本比均大于1.0,经济净值现值均大于零,内部报酬率也均大于12%,说明本工程的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强,只要工程完建,就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生态。

沿江开发区具有巨大的保护价值,建设防洪排涝工程是开发区顺利开发建设的需要。

工程建成后将在防洪、治涝、灌溉等方面发挥显著的效益,为开发区提供防洪治涝安全保障,这是该工程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是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

因此,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可行的。

2区域概况

2.1自然概况

江都沿江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江、淮交汇之处,在长江下游北岸,与镇江市隔江相望,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

江都市素有“江淮锁钥”、“苏中门户”之称,是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水利枢纽和电力枢纽。

市内河网密布,京航大运河、芒稻河、三阳河、盐邵河、新老通扬运河在市境内穿过,与支线河道共同组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路运输网络。

江都市沿江开发区南至长江、夹江,北至宁通高速,西与滨江开发区相邻,东至引江河,东西宽约20公里,南北纵深约4.5-11公里,规划地域总面积约102Km2。

用地包括大桥镇、浦头、仙女的部分村。

以市域中心城镇的大桥镇为依托,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规划区属于沿江圩垸区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向,现状整体地势平坦,北部高程在4.5-6.0米,南部高程在2.0-3.5米,地质属第四纪冲积层,表层为壤土,中层为粉砂土,下层为砂壤土。

资源丰富,地下储藏大量的石油和煤炭。

该区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975.5mm,年最大降雨量为1441.9mm(1972年),年最少降雨量为398.6mm(1978年),降雨量年内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5%左右,全年有两个较集中的雨季,六月中旬至七月上中旬的梅雨季节和七月中旬至九月下旬的台风雨季节,地域的洪涝灾害大多发生在这6~9月的汛期,在这期间极易形成集中暴雨,连绵阴雨,洪涝并发,台风、暴雨、大潮并袭等情况,应重点予以防护。

区内年平均气温在14~16oC,无霜期200~240天。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

八、九月份本流域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台风活动频繁,由于台风主要是北上登陆型,所造成的水面壅高和波浪,对沿江防洪工程有较大的影响。

江都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长江防洪工程建设,开发区段江堤达标工程已基本完成,长江嘶马弯道治理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原来崩塌最剧烈的弯道下游顶部形成了10公里长的整体护岸带,塌势已渐趋稳定,为长江及淮江河道开发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社会经济概况

江都市是长江北岸一大名邑,素有“鱼米之乡、花木之乡、丝绸之乡、建筑之乡”之称。

辖区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人口10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为25万人。

开发区共涉及到大桥镇31个村落、仙女镇5个村落、浦头镇3个村落及部分泰州市高港区用地,规划区总人口约10.5万人,其中大桥镇约9.4万人,浦头镇、仙女镇共约1.1万人。

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邮电通讯发达。

改革开放以来,江都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开放县之一,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多次进入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

规划区2008年生产总值159.6亿元,规划区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398.9亿元,财政收入10.3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86亿元。

3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3.1洪涝灾害

沿江开发区属沿江低洼圩区,每逢汛期上承洪峰径流,下受海潮顶托,如遇风暴和强降雨,涝水不能及时排出,极易受淹。

解放以来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就有以下几次:

1949年7月下旬,受暴雨、台风夹击,江淮并涨和海潮顶托的影响,江堤决口倒塌,江水倒灌,沿江地区尽成泽国,被淹水深达2m,90%以上的农田受淹。

1954年6、7、8三个月,连续降雨37天,总雨量达1062.8毫米,8月17日,三江营最高水位猛涨到5.85米,超过历史最高洪水位。

,洪峰过境时,恰逢农历七月半大潮汛,加之11号台风过境,沿江堤防决口漫水,农田大片受淹,粮食减产,损失严重。

1975年6月24日,6月21~25日,连降大暴雨,雨量在300毫米以上,县内41万亩农田积水成涝,仅6月23日一天,三江营日雨量就达283.7毫米,又逢天文大潮,致使沿江地区普遍受涝达7天之久,损失严重。

沿江圩区受涝面积6万多亩。

1991年进入汛期后,阴雨连绵,暴雨不断,6月29日至7月12日,连续暴雨,造成江、河水位猛涨,堤防损毁严重。

1998年长江发生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中间8次洪峰过境,长江大通来量持续60天在70000m3/s以上,8月1日下午达82100m3/s,为1954年以来第二大流量。

长江潮位屡创新高,该区长江水位达历史最高值,同时内河水位也达历史最高。

1999年长江流域也发生了大洪水,由于防汛抗洪工作认真到位,防洪堤无一溃口。

2003入梅以来江淮普降暴雨,河内水位仅次于1991年,基于多年防洪工程建设,以及防汛抗洪工作认真到位,防洪堤未出现意外。

但区内发生内涝,内河水位上涨,部分田地被淹,工业园区新建的核心区,由于地势较低,受淹最为严重,最大水深达0.8m,经全力抽排,水位才有所降低。

2011年7月,由于受到台风影响,沿江开发区24h降雨在200mm,造成安置区一带普遍受淹。

3.2防洪治涝现状

3.2.1防洪工程

江都长江岸线长15.3公里(江泰界至三江营口)、夹江岸线堤防长1l.3公里(三江营口至界牌闸)。

红旗河以西长江、夹江堤防已基本达到堤防50年一遇、建筑物100年一遇的“长流规”新标准,堤防按三江营最高设计水位6.59米加超高2米,顶宽5~6米,按50年一遇的标准加固,沿江涵闸按100年一遇的标准进行了加固,防洪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红旗河以东约6.8km长江堤防由于河势不稳,1998年的实行的江堤达标建设未能实施。

长江、夹江堤防为流域性防洪工程,应该依托流域规划统一安排,本规划不再安排相应工程。

区域内基本以北箍江-反坎河-江平公路-向阳河为高低分界,分为高沙土地区和沿江圩区两部分。

北箍江-反坎河-向阳河拦截通南高沙土地区的高水,其堤防对下游的圩区而言具有挡洪作用。

目前反坎河圩堤未能达到设防要求。

3.2.2排涝工程

1、排涝体系

沿江开发区位于江都市通南地区,排涝服从通南地区的总体规划与安排。

通南地区的排涝以抽排与自排相结合。

通南高沙土地区主要通过红旗河、白塔河、向阳河、姚港河、灰粪港排入长江和芒稻河,口门处建有通江闸、河口闸、九龙闸、姚港闸、扒扒桥涵。

设计排水能力达到298.6m3/s。

但由于大桥闸的卡口和河道的不匹配,现状排水能力为187.8m3/s。

当遭遇5年一遇以上设计暴雨时,增加老通西闸、浦头套闸和北箍江排涵排入引江河。

沿江圩区主要通过扬湾港、新桥港、殷桥港、圣容港、窦桥港、曹荡河通过沿江口门排入长江。

当遇长江高水位无法自排时,靠分散的沿江(或沿白塔河、引江河)泵站提排。

2、排涝河道

园区原为农田,沟渠纵横,目前堵塞、淤积严重。

红旗河、白塔河是区内的骨干排涝河道,北接高水,南通长江,通江处有闸控制,该区域内的其它河道有:

南北向:

扬湾河、新桥港、曹荡河、马桥河、三果河、豆桥港、圣容港、圣容河和殷桥港。

东西向有:

团结河、下沟河、大石桥河、东排干河、横河、备东河、反坎河、殷桥港。

开发区河道现状如表2-1

表2-1江都市沿江开发区河道状况表

河道名称

长度

(米)

口宽

(米)

底宽

(米)

设计高程(m)

岸坡坡比

岸坡

顶高

河底高

1

曹荡河

2560

17

3.0

3.2

0.0

1:

2

2

中闸河

1850

12

3.0

3.2

0.0

1:

1.5

3

下沟河

2700

17

3.0

3.5

0.0

1:

2

4

备西河

3400

17

3.0

3.2

0.0

1:

2

5

马桥河

4800

17

3.0

3.2

0.0

1:

2

6

三果河

4800

17

3.0

3.2

0.0~0.5

1:

2

7

豆桥港

2500

19

3.0

4.0

0.0

1:

2

8

反坎河

1700

21

3.0

3.5

1.5

1:

2.5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