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054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docx

《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docx

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规划概要

   一、规划背景

    什邡地处XX平原西北部,距省会XX50余公里,属XX经济圈的工业重地,全市幅员面积864平方公里,辖1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人口43万。

什邡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已形成食品(含烟草)、化工、建材、冶金、机械、医药等六大支柱产业,崛起了什邡烟厂、蓝剑饮品集团、宏达集团、蓥峰实业、利森水泥、蓝星机械、科新机电、美大康药业等一批知名企业。

什邡是XX县域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XX省“十强县”第二,西部百强县前列。

特别是作为同志“三讲”教育联系点和同志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联系点,在中央、省、市领导的殷切关怀、大力支持下,什邡的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7年,为了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国务院批准设立XX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XX省政府将德阳市(下辖什邡市)、XX市和XX市三市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省级试点市。

什邡作为西部百强前列、XX省“十强县”第二,处于成德绵经济带腹心地区,接受XX经济圈强力辐射,承担了XX省统筹城乡建设试点工作、扩权强县试点工作。

  

2008年,什邡市正向“冲刺全国百强县”目标顺利奋进时,突然遭遇“5.12”大地震,什邡市864平方公里面积中有500多平方公里受灾,尤其是山区、沿山区重灾镇,受损垮塌房屋超过了95%。

什邡灾后重建受到国家重点扶持,中央决定由市实施对口援建。

首都将在产业对口支援、什邡经济体系的恢复和重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五年,是什邡把握西部大开发、大改革、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城乡统筹总体战略,实现灾后什邡经济恢复重建、发展提高的五年。

什邡经济要尽快恢复到震前水平,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地加快什邡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优势产业的集聚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为什邡经济重建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德阳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省委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部署,加快什邡灾后重建步伐,我们申请将“XX什邡经济开发区”列为省级开发区,并编制本发展规划。

 二、规划X围

 

   什邡经济开发区按照一区两园布局,包括什邡市工业园区和什邡市城南新区,规划总面积35.31平方公里。

其中,什邡市工业园区位于什邡市城区东北部,距什邡城区10公里,规划面积为21.36平方公里;什邡市城南新区位于什邡城区东南部,规划面积为13.95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

   2008年——2020年 

 四、规划依据

   1、《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XX省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指导意见》

   3、《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4、《德阳市工业发展规划》

   5、《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6、《德阳市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7、《什邡市城市总体规划》

   8、《什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9、《什邡市循环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0、《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五、规划原则

   ——突出整体性。

什邡经济开发区由什邡市工业园区和什邡市城南新区组成,两个园区要突出各自特色,产业发展互为呼应,形成统筹协调发展的整体格局。

经济开发区X围涉及多个集镇,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从推进统筹城乡试点建设入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加强产业联动、区域联动,形成发展合力,确保什邡经济开发区整体发展优势。

  ——强化科学性。

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要与什邡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计划等相衔接,注重系统配套,注重规划“落地”。

既要保证什邡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在XX省内乃至整个西部县域经济中具有前瞻性,也要确保规划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增强导向性。

加强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坚持效率优先,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和规划的指导性作用,合理统筹配置要素资源。

以促进什邡市主导产业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布局调整的高效有序。

  ——注重协调性。

加强产业与城市的联动发展,着力提升经济开发区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

推进产业联动发展,构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集约化。

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空间整合和结构优化,不断提高基础要素利用水平。

加强各类功能区的相互配套衔接,进一步降低资源消耗水平。

适应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   现状分析

   一、什邡市发展现状

   

(一)什邡市现状概述

 什邡位于XX腹心地带XX平原,北依龙门山脉,南接广汉,西邻XX彭州市,东以沱江上游的石亭江与绵竹市分津,地处成(都)德(阳)绵(阳)经济带,南距XX50公里,幅员面积864平方公里,平原、山区各半,辖1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人口43万。

什邡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是XX省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源地之一。

什邡山川秀美,资源丰富,是XX省重点旅游发展区,有龙门山、蓥华山、马祖故里等一批人文自然景观,还是全国六大磷矿区之一。

什邡素有“川西明珠”美誉,是中国第一个“矿泉水之乡”和“雪茄烟之乡”。

   什邡是XX县域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近年以打造西部县级经济文化强市为目标,积极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工业强市、旅游富市、科教人才兴市、环境优市四大战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城乡经济交相融合,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7年,什邡在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排名中居第37位(在XX省内仅次于双流县),在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排名中居第18位(在XX省内仅次于双流县、郫县和绵竹市),从1994年起,什邡市已连续十三年在XX省县级经济实力综合评比中位居全省“十强”县第二,2007年被省政府列入扩权强县和城乡统筹试点。

   

(二)什邡产业发展情况

2007年什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28亿元,增长15%;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5.24亿元、82.1亿元、29.9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

64.5:

23.5;实现财政总收入28.09亿元,增长37.51%,其中,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61亿元,增长64.3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8亿元,增长17.5%。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95亿元,增长24.4%。

全年引进项目72个实现到位内资15.5亿元人民币,增长69.4%;实际利用外资1467万美元,增长125%。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0元,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62元,增加600元,增长15.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39亿元。

 

什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表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十五末

2007年

完成

平均增长(%)

完成

比上年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91.75

12.11

127.28

15

第一产业

亿元

12.21

5.15

15.24

3.4

第二产业

亿元

58.35

14.28

82.1

18.5

第三产业

亿元

21.19

10.84

29.93

11

三次产业比重

%

13.3:

63.6:

23.1

12:

64.5:

23.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万元

2.14

12.67

2.95

18.5

二、财政总收入

亿元

18.69

8.2

28.09

37.5

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3.43

4.56

7.61

64.4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5.39

16.69

23.95

24.4

四、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亿元

24.4

12.09

32.98

17.5

五、出口总额

万美元

5048

47.34

13370

59

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0467

5.85

13010

13.5

七、农民人均纯收入

3871

7.77

5062

15.8

八、城镇登记失业率

%

2.43

-2.07

2.3

-0.13

九、总人口

万人

42.99

-0.2

43

0.2

十、城市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

10.18

1.77

11.58

5

1、第一产业

   2007年什邡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5.24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达1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62元,粮食总产量达20万吨,已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德阳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什邡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1家,建设形成粮油、畜禽、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环境极大改善,农村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2、第二产业

   2007年什邡第二产业增加值达82.1亿元,工业利税总额达36.53亿元。

目前,什邡已形成了以食品(烟草)、化工为支柱,机械(冶金)、建材、医药、轻纺并行发展的特色产业布局。

经长期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以优质化肥、精细磷酸盐、天然矿泉水、植物蛋白奶、雪茄等为代表的优质产品系列。

通过名牌战略实施,培育出以“云顶”、“冰川时代”、“天下秀”、“云河”为代表的2个中国名牌、5个国家免检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和21个省名牌产品群。

   2007年实施工业项目34个,完成更新改造投资9.8亿元,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8个,其中投资上三千万元的项目12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64亿元,增长33.2%。

利森水泥“25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工程”进入试生产;宏达股份“10万吨/年锌合金”、蓝剑饮品集团“年产30万吨植物蛋白饮料技改”、科新机电“特种材料压力容器设备生产技术改造”、蓥峰实业“硫基复肥30万吨改50万吨/年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蓥峰实业和川恒化工企业技术中心成为省级技术中心,美大康、科新机电、蓝剑饮品、慧剑石化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德阳市级技术中心。

   什邡市重点优化、整合、壮大食品、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冶金机械、医药、建材和轻纺产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正逐步形成以什邡烟厂、蓝剑、高金元一为龙头的食品产业集群,以宏达、蓝剑磷化工、蓥峰、川恒为龙头企业的化工产业集群;以蓝星机械、科新机电、慧剑石华为龙头企业的机械制造加工产业集群;以美大康、同人泰、玉鑫为龙头企业的现代医药产业集群;以亭江、拳王、沃特龙、隆鑫、瑞特为龙头企业的皮化、轻纺产业集群;以利万步森、金路新材料、新日钢、焊管厂为龙头企业的建材产业集群。

   

3、第三产业

   2007年什邡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9.9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8亿元。

什邡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人文环境,近年通过大力实施“旅游富市”战略,加快旅游景点景区设施改造升级,积极整合蓥华山风景区、石门洞旅游区、罗汉寺、马祖故里等景区旅游资源,狠抓项目开发、包装、宣传,主动融入大XX旅游区,做优做强特色旅游商品,建立健全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同时,什邡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着力发展房地产业和通讯业,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第三产业各行业联动协调发展。

   (三)什邡产业发展特征

   一是什邡区域内人口规模较小,全社会消费总额相对偏低,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相对不足;二是经济总量和工业基础在县域经济中较大较强,地区财政人均收入较高;三是农业基础较稳,工业形成规模,服务旅游业发展潜力较大。

从什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和以上产业发展特征可以看出,什邡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区别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什邡离完成工业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工业的快速增长在今后一段时期也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大力开展什邡经济开发区建设,积极做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进一步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发挥优势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是实现什邡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5.12”地震对什邡的影响

   XX什邡市位于XX平原西北部,是“5·12”大地震中极重受灾的地区之一,直接财产损失889亿元,间接损失超过2500亿元。

什邡地区生产总值(GDP)大幅度下降,经济规模急剧缩减,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损失惨重。

什邡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首要工作就是要集中力量做好什邡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发挥园区产业聚集优势,强化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实现全市工业快速重建和恢复提高。

 二、什邡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和环境条件

  

(一)什邡经济开发区发展情况

   什邡经济开发区由什邡市工业园区和什邡城南新区组成,规划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

2007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2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500万元。

   1、什邡市工业园区

   位于XX省什邡市东南部,距XX60公里,距什邡城区6公里,西北靠宏达集团,北临石亭江,南连什邡市区,处于洛水镇、马祖镇与双盛镇交界处,现状人口约15000人。

园区规划面积为21.36平方公里,现已建成2.12平方公里。

2006年什邡市工业园区成为XX省第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之一,2008年3月与XX市台资企业协会签订了合作共建“台商工业园”的协议,拉开了承接沿海转移产业的序幕。

   交通条件:

发展区对外交通布局合理,公路与铁路相互衔接,形成了广青公路外接成绵高速、广木铁路外接宝成铁路的综合交通网络。

   自然条件:

地处什邡市平坝区东北部,地势平坦、用地广阔。

土壤及沙砾石层分布广泛,地基承载力较高。

  基础设施条件:

区内通讯条件优越,程控线路覆盖全区,移动信号覆盖率100%,电信数据通信网络也十分方便。

区内有可供工业取水的红岩渠和人民渠,且地下水供水能力为4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

全年供水无间断。

发展区现有电力设施可供区内用电14000KVA以上,正规划修建形成高效、安全、稳定的供电网络,能保证多回路、多电源的工业供电要求。

规划中的供气管网和配套设施将根据项目用气需求趋势适时启动,能保证入区项目用气之需。

   产业发展:

主要发展精细化工、机电、石化等产业,重点承接对口产业支援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

以“产业集聚、人口集居、土地集约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省内一流工业区。

   入驻企业:

 XX省金穗化肥XX公司、XX什邡鼎立磷化工XX、亭江精细化工XX、什邡市庆丰化工XX、XX瑞森人造板XX等23户(其中:

规模以上企业14户)。

   2、什邡市城南新区

   什邡市城南新区位于什邡市城区东南方,距XX50公里,规划面积13.95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5平方公里,现状人口约22000人。

2007年7月与XX大学签订协议,合作共建“XX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什邡产业园”,2008年3月与新加坡A&K达成合作开发协议,通过搭建高规格的投资平台,进一步拓展外向型经济,为什邡经济加速提升提供强大驱动力。

园区为大气环境一级保护区,环评大纲已通过评审。

   交通条件:

园区内交通纵横交错,除现有连接宝成铁路的广(汉)木(瓜坪)铁路支线外,现已建成60米(东西向)澜丰路和100米(南北向)蓥华山大道,还有40米次干道、20米、16米等多条支干道,交通便捷。

   基础设施:

具备给水、排水、天然气、电力、、宽带、电视管线等基础设施配套。

电力供应充足,110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达25万千伏安。

天然气日供气量可达8.5万标方;自来水最大供水量达4.3万吨/日。

建成了占地2.6万平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可日处理污水3.2万吨。

园区还将新建一个邮政支局和三个邮政所及电信分局一座,交换机容量2万门。

广播电视主干线路采用光缆埋地铺设,电信线路同程铺设。

   产业发展:

园区以什邡名优特工业产业集群为依托,重点发展以中国第一个“矿泉水之乡”和“雪茄烟之乡”为代表的食品(含烟草)产业;重点发展以核电承压设备、特种压力容器及石油井上设备为主的机械产业;重点发展以出口型服装生产为代表的轻纺产业。

同时,注重发挥二、三产业规模联动、互动效应,鼓励制造业向产业链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广告、包装,以及信息、物流、咨询、金融等方面拓展、联动,加强园区的生产服务功能配套设施建设,形成相应的生产服务功能区。

   已入驻企业:

川渝中烟工业公司长城雪茄烟厂、XX斯比泰饮料食品XX、XX蓝剑包装股份XX、XX科新机电设备XX、XX沃特龙服装XX、XX江南玻璃钢XX、XX瑞特服装XX等21家。

 

(二)什邡经济开发区发展分析

   1、什邡经济开发区的比较优势

    

(1)区位

   什邡经济开发区地处成(都)、德(阳)、绵(阳)经济圈腹心地带,成绵德地区已经形成了经济、科技和生产力布局的相对优势,XX、XX两个国家高新区以及德阳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XX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并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航空航天、激光和核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形成相对优势。

什邡经济开发区充分利用身处成(都)、德(阳)、绵(阳)经济圈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接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工业产业发展

   从1994年起,什邡市已连续十二年在XX省县级经济实力综合评比中位居全省“十强”县第二,近年位列西部百强县第八,中国最具竞争力百强县第64位。

什邡已形成了以食品(烟草)、化工为支柱,机械(冶金)、建材、医药、轻纺并行发展的特色产业布局,拥有全国第一个“矿泉水之乡”和“雪茄烟之乡”的美誉。

什邡食品(烟草)产业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50.8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1.6亿元,其中蓝剑集团的植物蛋白奶、矿泉水畅销全国,长城雪茄烟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80%。

化工产业基础雄厚,是全国知名的优质化肥和磷酸盐生产基地,2007年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8.78亿元,宏达集团名列中国500强企业。

   

(3)交通

 

   什邡市距双流国际机场60公里,距XX机场50公里,铁路纵贯全境有8个停靠站,属全国县级唯一。

交通、能源、通讯、城建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紧临成(都)绵(阳)高速公路和成(都)彭(州)高速公路,公路形成了以省道“一纵两横”为主骨架,省、县、镇、村道路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铁路运输贯穿南北,交通极其便捷。

  

 

 (4)基础设施

 

   什邡电力网络较为完善,拥有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等各种电压等级配套的变电站18座,变电容量66万千伏安,电力供应充足可靠。

开发区内通讯条件优越,程控线路覆盖全区,电信数据通信网络齐全。

有可供工业取水的红岩渠和人民渠,地下水供水能力为4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全年供水保证率达100%。

   (5)地理条件

    开发区地处什邡西北平坝区,地势平坦,土壤及沙砾石层分布广泛,地基承载力较高。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水量1095.3毫米。

   2、什邡经济开发区的不足

   

(1)开发区统筹规划力度较弱

   开发区在建设中缺乏统筹规划,现状企业布局散乱,单位面积土地投资强度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

开发区统筹推进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相关配套政策,做好土地修编和调规工作,加快征地拆迁开发进度,整合强化机构效能,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开发区建设的积极性,按照“产业集聚、工业集中、土地集约、管理集成”的要求,推动园区实现科学高效发展。

   

(2)工业企业发展不均衡

   什邡市30户重点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超过86.9%,利润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超过97.6%,其中川渝中烟工业公司长城雪茄烟厂、XX宏达(集团)XX、XX蓝剑饮品集团XX、XX蓥峰实业XX四家大型企业为主要支撑,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占工业总量的66.93%、91.62%。

中小企业发展不足,中间组织支撑作用弱,企业规模呈倒金字塔型分布。

中小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生产粗放,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小,随着大型企业进入发展调整期,整体工业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需要通过开发区建设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降低资源消耗,进一步强化工业支撑。

  

3、什邡经济开发区发展面临的机遇

   

(1)灾后重建全面展开

   什邡灾后重建得到国家重点扶持,确定由市对口支援什邡。

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不仅仅是简单地恢复原来的东西,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有一个质的提高。

为推动XX地震重灾区什邡市灾后重建工作,国家开发银行向什邡市提供10亿元专项融资,用于交通基础设施修复及重建、经济开发区恢复和发展、社会公共设施修复及重建等方面。

首都对口援建已经启动,2008年7月-2009年6月计划总投资38.85亿元,基础设施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包括“广青路”一级沥青混凝土道路78.33公里,城南新区2纵5横沥青混凝土主干道24.2公里及配套管网84.7公里建设都将加快实施,在对口支援什邡的过程中将充分发挥自身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把一些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灾区的重建工作之中。

目前,市政府已经与什邡市政府签订灾后重建协议,将引导和支持市汽车、新能源等重点产业落户什邡市工业园区,打造什邡市产业集中发展区,增强什邡市的造血功能。

   

(2)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随着西部大开发逐步深入,国内东资西进、东企西移趋势更加强劲,什邡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有选择地承接国际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推动了招商引资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

   (3)统筹城乡和“扩权强县”试点

   什邡是全省统筹城乡建设试点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将极大提升开发区建设水平。

同时,在省扩权强县试点工作中,什邡市被列为27个试点县之一,通过扩权县(市)试点改革,计划直接上报、财政审计直接管理、税收管理权部分调整、项目直接申报、用地直接报批等经济管理权限扩大,什邡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4)产业结构调整

   “十一五”期间,什邡将以什邡经济开发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模式,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高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以什邡经济开发区的跨越发展为建设西部县级经济文化强市提供坚实支撑。

   (5)成德绵经济圈发展

什邡区位图

 

   成德绵一线是川内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什邡位于成德绵经济圈的腹心地带,将充分依托XX、XX的辐射带动作用,借势借力,实现什邡经济开发区的跨越发展。

   (6)扩大对外开放

   什邡市人民政府与新加坡A&K公司合作,通过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探索在中国西部的发展模式与投资“洼地效应”,着力搭建什邡特色产品的出口桥梁,开辟东南亚进出口通道,努力将什邡市建设成XX乃至中国外向型城市。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经济逐步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将进一步拓展什邡经济开发区发展空间。

   4、什邡经济开发区发展面临的挑战

   

(1)区域竞争加剧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什邡面临的发展形势更为严峻,发展压力不断增大,保持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强市地位更加困难。

与彭州石化基地、新都工业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