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内部动乱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7742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 内部动乱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3 内部动乱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3 内部动乱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3 内部动乱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3 内部动乱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 内部动乱上.docx

《3 内部动乱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 内部动乱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 内部动乱上.docx

3内部动乱上

 

第三章内部动乱(上)(一八五〇至一八六〇)

 

  第一节太平军的兴起

  一、鸦片战争与内溃的加剧

  嘉庆一朝,几乎始终是在变乱中,道光前期仍时有骚动。

今文学家龚自珍深感世俗之坏,贫富不齐,愤怨不祥之气,郁于天地之间,必至发于兵燹,清的治权可能难保。

不久中英战争发生,中国一败再败,有心人愈察觉到今后的内在危机。

一八四一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说中国将一蹶不振,从此不仅为外邦所轻,更恐无赖匪徒渐生心于内地。

一八四二年,浙江巡抚刘韵珂说,人情震动,不逞之徒乘机起事。

湖南儒生刘蓉说,奸宄之徒,罗布环伺,"外夷之烽燧未销,而海内之干戈已起。

"①南京和议后,刘韵珂复指出各省通商,烟禁大开,漏银更多,国用民用俱绝,兵无斗志,民有乱心,以英兵内犯为可喜。

给事中董宗远指出军兴三年,上下交病,民穷财尽,殆不可支,乱民自此生心,小则拒捕抗官,大则揭竿而起。

史学家夏燮指出外洋商货无限制的输入,利权悉为英人所操,人民衣食之源将竭。

  民穷财尽非一朝一夕之故,鸦片战争更使加剧。

广东、浙江、江苏为主要战场,广东商民捐饷助银,官吏征夫、征粮,追呼日迫,道谨相望。

浙江民户半数流离,半数观望,地丁漕粮不能催纳。

江苏负荷一向独重,战后漕粮每米一石,浮收多至三石,地丁每银一两收钱多至四五千文,①如不遵勒索,即诬以罪名,横加摧辱。

富庶如苏州、松江两府,竟有以所得不敷完纳,弃田不顾者。

致成此种现象,与急付对英赔款当然有关。

第一批六百万元,出自江浙省库,只是借拨,仍须于捐输项下归还。

其余一千五百万元,十分之八系由各省摊付,勒限追索。

  ----------

  ①一八四二年初,湖北崇阳钟人杰戕官据城,建号称王。

是年广西、湖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江西、云南均有动乱。

  禁烟是由于银荒,银荒是由于银漏。

战后鸦片大量进口,十年之间,每年自三万箱增至六、七万箱,值银约五千万两,其他商品值银二千万两,银一两自制钱一千八百文涨至二千余文,米价反下跌一半,钱粮愈难完纳。

有谓"农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士之食烟者十之五,上至督抚仆隶之私,下至县门舆台之贱,其食烟者十之八九"。

虽不尽可信,以进口鸦片数量估计,加上国内的种植,全国食烟者恐在千万上下。

  进口的其他商品,以洋布洋棉为要。

初虽为数不巨,已使土布土棉遭受排挤。

例如一八四五年,洋布洋棉已充积厦门,"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以往江南松江、太仓木棉梭布之利甲天下,今则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布市销减大半,棉花花客大都折本,"商贾不行,生计路绌"。

广东顺德一带的斜纹布,利市原大,"自西洋以风火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既停其半","洋织盛而土布衰"。

土布土棉的市场既为洋布洋棉夺占,农村自日益萧条,始以东南各省为著,后则深入内地。

  就政治方面的影响来看,战后政府的威信大丧,弱点暴露,以反清为职志的会党自不会放过时机。

耆英对英人抚绥,粤民则对英人抗拒,认为"官怕外夷,外夷怕百姓","能怕其官之所怕,则民浸浸乎玩官于股掌,外患弥而内患作"。

加之广州不再独占对外贸易之利,内地土产出口,外来洋货内销,取道粤北者日少,成千成万以挑运、护运及开设旅店为业者,失了谋生之路。

  ----------

  ①银一两约值一千八百文。

  ②湘粤间的肩货者,近十万人,闽粤运茶者数千人,大多为会党。

  -八四三年起,粤、湘、桂三省变乱特多,如广东香山的天地会,湖南武冈的饥民。

一八四四年,湖南耒阳人民抗粮,包围县城,广东乱者四起,省城附近明火劫掠。

一八四五年,广州府属九县天地会数万,千百成群,持械戕官,掳官勒赎。

湖南衡州有金丹、大道教之乱。

一八四六年,桂东、湘南会党屡次滋事,广州焚掠案件仍然不绝。

一八四七年,雷再浩领导的湘、桂间的教党,数败官军。

广西天地会响应,围攻平乐府城,各地土匪纷起,南宁等四府道路阻隔。

"不独流贼、土贼,即团练亦贼。

到处裹胁,转移无定,散而复聚,或旋起旋灭,或附外匪大股,是为流贼。

逼胁村民,招纳亡命,负隅抗拒,少或数十人,多至数百、千人者是为土贼。

"

  一八四八年,广西乱事愈烈,与来自广东的天地会联合,北扰桂林,西扰浔州,以及宾州。

一八四九年,广东天地会张钊率大队艇只续至,掠梧州、平南、永安。

另一首领张嘉样掠南宁、贵县。

柳州、桂林及武宣一带尤称猖獗。

广东北江及南路的若干县城失守。

湖南教党李沅发攻陷新宁,湘、桂之交,所在蜂起,至一八五〇年方定。

同时广东肇庆被围,南路官军一再失利,北路天地会击败官军后,侵入广西,广西全省十一府,八府几尽为天地会(堂匪)所据,洪秀全的正式举事,亦在此时。

  二、洪秀全的反清运动

  洪秀全(一八一四至一八六四)为广东花县客家人,幼时读过九年私塾,颇有才气,十八岁设馆授徒。

一如其他知识分子,亦思由科考猎取功名富贵,两赴广州应试不售。

一八三七年,复告落第,心理上受了打击,大病三十余日。

病后自言天使接他升天,天父上帝命他斩除妖魔,拯救世人,天兄基督一力相助。

在此之前,他在广州得到一本小书,叫作《劝世良言》,系基督教徒梁发节引基督教圣经并解说教义所成。

一连三次科场失意,洪秀全于愤恚之余,因有异志,新得的一些宗教观念,大可利用,于是捏造出一个升天故事。

但是此后七年,并未见他有何实际行动,且又两次赴考。

  花县邻近广州,鸦片战争期间,广州文武惶恐失措,官兵怯懦畏战,信奉上帝的数千英兵蹂躏沿海、长江,所向无敌,清廷俯首屈服。

此种种现象,纵非他所目睹,要必有所闻,认为大好时机已至。

一八四三年,即战后的第二年,他再细读《劝世良言》,愈感书中所说和他虚构的升天神话,若合符节,他确是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劝世良言》是上帝赐他的"天书"。

遂创"拜上帝会"。

他的最早同志是他的同里、同窗、同属客家、同是塾师、果毅善谋的冯云山。

他们毁除了孔子的木主,为乡里不容,花县亦非谋大事之地。

一八四四年,洪、冯出游广州附近各县及粤北瑶区,再去广西贵县,但是信从的人不多,洪回花县,冯转往贵县东北的桂平。

  洪秀全家居二年,从事宗教政治著述,说是天下凡间,实为一家,男尽兄弟,女尽姊妹,上帝生养人、保佑人,为一切恩典所自出。

蛇魔阎罗妖均为怪诞谎言,二千年来为所迷惑,犯了"反天"大罪。

如今"乱极则治,暗极则光,天之道也,于今夜退而日升矣"。

行上帝的真道,使乱世变为公平正直之世,共享太平。

"生前皇上帝看顾,死后魂升天堂,永远在天享福";否则变成妖徒鬼卒,"生前惹鬼缠,死后惹鬼棍,永远在地狱受苦"。

又制订"十天条",劝人敬拜上帝、不拜邪神、不妄题上帝之名、七日礼拜、孝顺父母、不杀人害人、不奸邪淫乱、不偷窃抢劫、不讲谎话、不起贪心。

  文字上他未直接反清,言论间则予痛诋。

论及时事,慷慨激昂,恨中国无人,"以十八省之大,受制于满洲三省,以五万万兆之华人,受制于数百万之鞑虏,诚足为耻为辱之甚者。

兼之每年化中国之金钱千万为烟土,收华民之脂膏数百万为花粉。

一年如是,年年如是,至今二百年,中国之民,富者安得不贫,贫者安能守法"。

一八四七年,他到广州,与美国浸礼会教士罗孝全(I.J.Roberts)相处约四个月,详览《旧约》,然后重去广西。

  同一时期,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已有了惊人成就。

紫荆山界于桂平、平南、武宣、象州交界,深林密管,聚集了不少广东垦民。

在这个有利的地区,三年之间,冯云山奠定了拜上帝会的基本力量。

桂平信徒有二千,附近州县亦各有党众,杨秀清、韦正(昌辉)、萧朝贵、石达开、秦日纲、胡以晃俱在其内。

  洪秀全再西来之时,广西四境骚然,散则为民,聚则为寇,每股各有头目,拜上帝会的活动益力,谓"劫运将兴,惟拜上帝会可免"。

"十家中或有三五家肯从,或十家八家肯从;亦有读书明白之士子不从,从者俱是农夫穷苦之家。

"洪秀全率之捣毁象州神像,张贴"天条","观者如堵,州官不敢与较"。

"远近传开,信徒愈众",引起了地方士绅与拜上帝会的冲突。

一八四七至一八四八年之交,冯云山两次为团练所捕。

桂平知县受了贿赂,谓冯并无为匪不法情事,仅命递回原籍,中途又折返紫荆山。

洪于冯被捕后,亲去广东,设法营救。

冯脱释后,追踪而至,第二年,两人又同回广西。

  在冯被捕及洪、冯均去广东时期,拜上帝会一时失去重心,党众恐惶动摇,杨秀清、萧朝贵分别假托天父、天兄下凡,教导镇慑。

杨为种山烧炭工人,富于智略,萧为自耕而食的农民,勇敢善斗。

一八四九年,洪秀全自粤归来,证实天兄、天父下凡为真。

因为见过天父、天兄,又系天父之子,天兄之弟,最有作证的资格,承认了杨、萧的地位,更可证明他之升天为真。

从此杨成了上帝的代言人,萧成了耶稣基督的代言人。

杨最"奸谲",不时借天父下凡来提高自己的权威,与洪秀全并称。

  三、新王朝的创建

  自拜上帝会创建以来,七年之间,洪秀全、冯云山积极宣传组织。

  时广西鼎沸,官军无月不损兵折将,民间盛传辛亥年(一八五二)为"清尽明复"之岁。

一八五〇年二月,道光帝卒,谣言愈炽,拜上帝会的煽惑愈力,往往一人入会,举家同来。

入会者须将财物田产变卖归公,不许私蓄,并予以军事组织,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各置伍长、两司马、卒长、旅帅、师帅、军帅。

军帅之上为监军、总制、将军、指挥、检点、丞相、主将、军师。

  一八五〇年七月,拜上帝会号召各地党众,前来桂平金田"团营"。

为避开官方的注意,洪秀全、冯云山匿居平南,杨秀清佯作耳聋口哑。

拜上帝会的总部设于金田韦正家,首先率众而来的为贵县石达开。

十一月各方至者渐多,杨秀清开始军事行动。

进向平南,击败清军,会合洪秀全、冯云山返回金田,又获得一次胜利。

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初十日),洪秀全实行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

①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正、石达开分任中、前、后、左、右军主将,众约万人,能战者约二、三千,包括女营。

  拜上帝会的组织精神,与天地会颇有相通之处,反清是共同目标。

天地会有潜在势力,洪秀全希望收为己用,来归者不少,敌对者亦多,一以他们不习于拜上帝会的严格条规;二是彼此的政治、宗教主张不合。

天地会以复明为号召,洪秀全要建立自己的王朝,天地会所奉的是五祖,洪秀全只许拜天父上帝,视五祖为妖魔。

  约略言之,太平军的成员,就其领导人物来看,有失意而有野心的知识分子,如洪秀全、冯云山;有境遇逆啬的工农,如杨秀清、萧朝贵;有家本素封,通晓诗书的绅士地主,如韦正、石达开、胡以晃;秦日纲则曾充乡勇。

至其下级,农工之外,有挑夫、船夫、商贩、散兵、游勇、海盗。

如以籍贯说,太平军上下,几尽属两粤之人,而以广西为多,客家的地位颇为重要。

  北京之于广西实情,并不了了。

广西巡抚的奏报,从未提及拜上帝会。

一八五〇年九月,以天地会逼近桂林省垣,始命两广总督徐广绍前往剿办,调向荣为广西提督。

徐忙于应付广东之乱,无暇分身,因起用林则徐为钦差大臣。

林中途病卒,改以前两江总督李星沉继任,前湖广总督周天爵为广西巡抚。

所重视的为"堂匪"。

十一月以后,始注意到拜上帝会。

一八五一年一月,洪秀全、杨秀清大破黔军于桂平,进据平南大黄江口,李星沉知为心腹之患,决厚集兵力,聚而歼之。

经月余的部署,又一战而败。

  太平军有其宗教信仰,行军秋毫无犯,临阵各遵约束,成为一支意志坚定,团结强固,而又得人民拥护的武力。

战略取主动,初则"极力固守,养锋蓄锐,不与官兵战,相持日久,觑官兵稍懈,一朝突出,如山移海涌,莫之以御"。

清军将帅不和,互相推诿,赴援之师,素不相习,号令不一,畏缩不前。

周天爵曾就双方情况作一比较,谓"贼愈战愈多,而我兵愈战愈怯。

贼凶悍有力,非乌合之众。

彼方纪律严明,而我军则毫无纪律,退易进难"。

"贼又吃迷药,受创不知,死而后已",官军以为"贼有邪术",心惶胆怯。

"贼用兵全是洋人之法",剽忽深沉。

官兵扎营之处,各村尽是拜上帝会党。

所谓邪术即是宗教训练,所谓洋人之法,是鸦片战争的余悸犹在。

李星沉自审巨荷难堪,奏请特简统帅,加调援军,否则全局殆不可问。

  ----------

  ①登极在三月。

  一八五一年三月,太平军自大黄江口回师武宣、象州,北趋桂林被阻,折返金田紫金山,遭清军包围。

八月,突围东出,间道北进,九月二十五日,占领了第一座城池永安州,这是永久平安的好朕兆。

时男女老幼约三万余人,能战者约五千。

在永安停留半年有余,规划设施渐臻完备。

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正为北王,分别管制东西南北各国。

石达开为翼王,羽翼朝廷。

天王称万岁,各王依次称九千岁、八千岁、七千岁、六千岁、五千岁,秦日纲、胡以晃等封为丞相。

天王是万国真主,各王须受东王节制,权力不亚于天王。

军中分男营、女营。

女将、女兵大都为客家瑶僮村媪,强而有力,赤足健步,裹头持械,勇健过于男子。

男女分别至严,不得共处。

  军政部署之外,经济控制是他们所重视的事。

早期加入拜上帝会者,固然须将财物归公,举事后被裹胁者,于缴出财物后,尚须将房舍焚烧,以绝顾念,一心随营。

初入永安,天王诏令兵将,"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逆者议罪"。

  新王朝自须有新历法,名曰"天历",一年三百六十六天,单月三十一日,双月三十日,节气固定,无吉凶宜忌、生克休咎,实际是一个不中不西、亦阴亦阳的组合。

每七天一礼拜,但日曜较西方所通行的早一日。

仍用干支纪年纪日,而较中国所通行的亦早一日。

  最足以代表太平天国的精神的是以杨秀清、萧朝贵的名义于一八五二年六月所发布的三篇文告。

于此可以充分认识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民族主义、政治号召。

其所以由杨、萧出名,是因为他们分别代表天父、天兄。

一篇为《奉天讨胡檄布四方渝》,旨在申明民族大义,痛斥满洲无道,文字淋漓雄健,极富煽动性,系对"读书知古"之士而发。

大意说:

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改变中国形象,衣冠言语,玷辱中国女子,胁制中国男子,水旱不恤,贪污朘削。

以中国五千余万之众,受制于满洲十万,可谓奇耻。

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兴复久沦之境土,顶起上帝之纲常",希望大家"同力戮力,扫荡胡尘","同享太平之乐"。

另两篇神教的意义特浓,词意较为通俗。

一篇系对"凡民、团勇"说法,谓"满妖咸丰"为中国世仇,叛逆上帝,天所必诛,"尔等凡民亟早回头,拜真神,……脱妖类,……得享天福"。

团勇原指广西的团练,谓"尔等壮丁,多是三合会党,盖思洪门歃血,实为同心同力灭清,未闻结义拜盟,而反北面于敌者也"。

到了永安,准备传檄中原,将这段文字改为"况尔四民人等,原是中国人民,须知天生真主,亟宜同心同力以灭妖",含义就广泛得多了。

又云,"各省有志者万殊之众,名儒学士不少,英雄豪杰亦多,惟愿各各起义,大振旌旗,报不共戴天之仇,共立勤王之勋"。

一篇系对"误帮妖胡自害中国"之人鼓煽,谓"上帝是尔亲爷,……今上帝命天王诛妖……救人,应速丢魔鬼,归亲爷","擒斩妖胡头目首级,亲到天朝投降","有大大天爵天禄封赏"。

  四、直前北伐与回师西征

  太平军占有永安不久,即被围困。

清军新统帅为赛尚阿,火器颇为猛烈。

太平军接济不易,粮食火药缺乏。

一八五二年三月,贵县矿工来援,洪秀全下令男女兵将全力突围,大破清军。

攻桂林不下,继续北进,南王冯云山受伤而死,这是太平军的一大损失。

六月,入湖南,为江忠源的楚勇所败,放弃顺湘江而下的计划,南占道州,停留两月,会党二万人响应。

于是补益卒伍,增修战具,声势骤张。

旋占郴州,又得三万之众。

九月,西王萧朝贵以轻兵倍道直袭长沙,中炮而亡,这是太平军的又一损失。

十月,洪、杨率主力十万到达,一再猛攻,终未能下。

十一月底,渡湘而西,掳船只数千,东渡洞庭湖,占领岳州,水陆两路进向湖北。

五个月前,武汉已发现太平天国的揭帖,足见其渗透之力。

十二月二十二日,太平军抵武昌城下,近十五万人。

先占汉阳,继占汉口。

一八五三年一月十二日,下武昌。

这是太平军占领的第一个省会,亦是北伐的第一阶段,但杀官兵,不伤百姓。

在武昌留二十余日,大事宣传,名曰"讲道理"。

拜上帝者,男子入营,妇女归入女馆,财物悉归圣库;不拜上帝者,将金宝钱米交"进贡所",照旧为民。

  长沙被围后,清军统帅易为徐广缙。

及太平军进入湖北,清廷加派两江总督陆建瀛及河南巡抚琦善为钦差大臣,分防江、皖及豫南,阻太平军东下或北上。

武昌失守,徐被革职拿问,改以向荣代之。

一八五三年二月九日,太平军放弃武汉三镇,船只万余,顺江而东,号五十万,清"文武弃城远避,兵勇闻风先散",太平军连破九江、安庆、芜湖,三月十九日,攻占南京,驻防旗人二万余,几同一烬。

这是太平军北伐的第二阶段。

计自出广西以来,九个月间,军行三千余里,横扫长江五省,兵力增至三十余万,被裹胁者,固然颇多,自愿参加者亦属不少。

此固与其宗教政治宣传有关,而其经济军事方略收效尤巨。

自入湖南以来,"专虏城市,不但不虏乡民,所过之处,以攫夺衣物散给贫者,散布流言,谓将来概免租三年,乡民……方幸贼来"。

贫民忌恨富室,太平军之来,害不及己,且甚有利,"贼未至,众已离心,贼既至,则转求快意",争先相迎。

太平军号令严,纪律肃,不许骚扰,初则礼贤下士,继即施以威劫,人人伏首听命。

清军掳劫奸淫,或见敌即溃,或观望徘徊。

太平军以破竹之势,所向披靡。

  攻取南京为太平军的预定计划,未出广西之时,官军每与之战,动曰:

"行将取江南矣,岂畏尔官军乎?

"杨秀清曾谓:

"今日上策莫如舍粤不顾,直前冲击,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而据为根本。

然后遣将四出,分扰南北,即不成事,黄河以南,我可有也。

"称至金陵为登小天堂。

金陵为明太祖驱逐胡元,光复华夏的基地,有其历史意义,江南为财富之区,太平军多饥寒之士,不论在心理上,物质上对他们均为莫大的鼓励与引诱。

据说有人认为应取河南为基地,杨秀清主张建都南京,改称天京。

为巩固天京,并阻断南北粮运,复占镇江、扬州,与天京鼎峙而三。

其所以未再继续东进,是由于志在华北与长江上游。

图三:

太平天国之北伐路线及占领地域

  太平天国的领袖对于定都南京的意见,似不甚一致。

四十篇《建天京于金陵论》,或系奉杨秀清之命而撰,说明金陵的种种优点,大致不外城廓坚厚,仓库充实,形势虎踞龙蟠,风俗温文敦厚,全就守势立言。

有人谓应乘摧枯拉朽之势,一鼓而下北京,方为上策。

杨秀清本其一贯主张,决定都南京与分扰南北并进。

五月初,命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继续北伐,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正丞相赖汉英回师西征。

北伐军仍采直前冲击战略,"师行间道,疾趋燕都,勿贪攻城掠地,靡时日"。

西征军志在收取长江上游,控有黄河以南。

  如果说洪、杨在军事上犯有错误,则在未能厚集兵力,以事北伐。

林、李所部有谓不过三千人,一说二万人,总之,不够强大。

他们取道皖北,进入豫东,拟渡黄河。

以清方已作预防,船只尽撤北岸,不得已,转而西向。

攻开封未下,续行西进,至郑州之西,渡河,入山西,东趋直隶,大破直隶总督军,乘胜进逼保定。

北京戒严,官民逃者三万户。

以京畿援兵麋集,北伐军折而东走,循运河北进,十月二十日,猛扑天津,兵力约三万人。

清军决运河堤岸,太平军为水所阻,与清军暂成相持之势。

这是太平军北伐的第三阶段。

计自南京出动,经行四千里,为时五个月,西至天津附近,距北京仅二百四十里。

如自广西算起,亦不过十五个月。

  一八五四年二月,北伐军粮食已尽,天气酷寒,手足溃烂冻毙者不少,为清军僧格林沁所败,被迫南退。

时天京所派援军正在北上途中,四月中旬,进入鲁西北,终未能与南退的北伐军会合。

一八五五年五月,北伐军全部消灭。

  北伐失败的原因,一由于兵力不足,且为步卒,不利于平原战,难敌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

二因南北语言隔阂,北人性较持重,附和者不多,不似在两湖之时,从者动以万计。

以后太平军未能再越黄河,清的根基得保。

  华北进军末克收功,西征亦不得手。

洪、杨之未能动员大军北伐,原因之一可能是以为清的重兵已在长江下游受到牵制,但以轻兵疾进,即可提取燕都。

原因之二,可能是天京城外有向荣的江南大营,扬州附近有琦善的江北大营,须留军防卫。

原因之三,可能是杨秀清预存一如不成事,仍可据有黄河以南之想。

  西征军战船上千,兵力当多过北伐军。

一八五三年六月,再占安庆,胡以晃留守,赖汉英西入江西,围攻南昌,江忠源督楚勇固拒,太平军反攻无功。

九月,撤围北去,再占九江,西入湖北,复占汉阳、汉口,旋退鄂东。

胡以晃的一支自安庆北上,翌年一月,占领安徽的临时省治庐州,巡抚江忠源败死,皖北、皖南二十余州县悉为太平军所有,成为今后太平天国的主要统治地区。

  一八五四年二月,太平军捷于鄂东,三占汉口、汉阳,一面围困武昌,一面进向湖南,再占岳州,绕越长沙,攻下湘潭。

此时湖南新练的湘军已经出动,太平军遇到了劲敌。

今后双方的争夺,全在长江上下。

  五、对外接触

  自对外关系密切以来,中国的变乱已不仅是中国内部问题,亦为国际所关注。

在华的外国教士与商人,认为太平军系一新兴势力,或革命运动,对于他们的宗教尤感兴趣,中国如成为一基督教国家,可大有稗益于通商传教,他们的报导大都为同情的。

至于外交官员,认为正可因利乘便,自清廷或太平天国方面取到更多的权利。

上海英领事阿礼国(RutherfordAlcock),一再建议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文翰,主联合法、美,援助清廷,保护长江、运河的交通,而以开放全部中国,与北京建立直接关系,鸦片合法为交换条件。

这时上海道(苏松太道),已雇葡萄牙划艇及英、美商船,上驶镇江防堵,并请英、法领事派遣兵舰相助。

文翰即调集军舰,驶赴上海,相机行事。

  一八五三年二月,文翰到了上海,命阿礼国答覆上海道,关于派舰上援南京之事,应由两江总督正式来文,将予以善意考虑,意思就是要先谈妥条件。

不久得知南京失守,态度转变,再行通知上海道,除保护英人之外,不能以兵相助。

为明了太平军的实况,文翰先派翻译密迪乐(ThomasTaylorMeadows),取道苏州、常州西去调查。

继由阿礼国召开英侨会议,决招集义勇,成立协防委员会,帮助海军防卫上海租界,美人亦参加此一组织。

四月二十七日,文翰乘军舰抵南京,由舰长费士班(E.G.Fishbourne)致书太平天国当局,谓"此来并非襄清打仗,系有事相商"。

密迪乐携书进城,见到北王韦正、翼王石达开,首言英使之来,在申明英国的中立,次询对外人的意见,是否将进攻上海,愿否接待英使。

北王大谈其宗教与天王的权力,即使英人帮助满清,亦不足惧。

天王为中国真主,亦为万国真主,今后彼此可以相安,成为好友。

第二天,文翰得东王回"谕",以词句倨傲,原件退回,并附南京条约一份,以示英国在华的权利。

经天京派员解释误会,商定明日文翰上岸与东王相见。

文翰恐礼节发生争执,临时婉谢,并自行照会,声明英国并未以火轮船帮助满洲官,亦不准其雇用英国商民船只。

"对于贵王与满洲相敌,我英国情愿两不干预。

"最后说:

"闻贵王军兵欲到苏、松一带,后至上海。

时贵王之存心立意,欲与英国如何办理之处,先愿闻知。

"可见他最注意的是太平军今后对上海的行动,东王覆书说是:

"天下本一家,四海皆兄弟。

""尔远人愿为藩属,天下欢乐,天父、天兄亦欢乐。

既忠心归顺,是以降旨尔头人及众兄弟,可随意来天京,或效力、或通商,出入城门,均不禁阻,以顺天意。

另给圣书数种,欲求其真道,可以诵习之。

"五月二日,文翰严词驳覆,谓"来书言语无状,不能理会。

中国既准吾通商,则无论何人,有损我商务者,我国惟以兵戈从事"。

当天英舰东去,过镇江时,接太平军守将罗大纲来书,愿友好相处,劝英人勿助清兵,勿售鸦片。

文翰覆函,声明守局外之义,但未提及鸦片。

罗为粤人,"贼中号为能者",其应对远较北王、东王为得体。

  经过此行,文翰认为太平军实力强大,势必成功,英国将来可能较易获得权益,目前以采取中立政策,等待观望为是。

密迪乐对太平军尤多好感,如果他们成功,不仅传教通商可以推广,中国亦可走上进步之途。

江苏巡抚对于文翰访问南京,大为不安,照会上海英、美领事,"希念两国通商和好已久,今商民被扰,贸易不通,且贼匪烟禁从严,一遇我国吸烟之人,无不杀害,统希速发火轮师船来江剿击"。

其后又说到南京太平军船上载有各处挑选的"美女数千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