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文《世界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6685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7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幼文《世界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张幼文《世界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张幼文《世界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张幼文《世界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张幼文《世界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幼文《世界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docx

《张幼文《世界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幼文《世界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幼文《世界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docx

张幼文《世界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

张幼文《世界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

 

导论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学

0.1 复习笔记

一、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化经济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各国对外经济关系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各国经济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经济活动的全球性不断加强,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障碍呈现日益消除的状态与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正在日益形成一个新的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

1.从国民经济到全球化经济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世界经济从其形成之初起就是一个在曲折中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

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标志,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加速时期。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最终结果将形成一个“全球化经济”。

(2)“国民经济”与“全球化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全球化经济”是一个既不同于国民经济,又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经济的全新的经济体系,一是它区别于“国民经济”,二是它反映出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本质。

①全球化经济与国民经济的联系

全球化经济在范围上大于国民经济,但其运行机制与国民经济相似。

全球化经济是一国经济活动在空间范围上的空前扩大,是国与国之间经济活动障碍的日益消除,原来作为经济意义上的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意义正在日益淡化,而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意义却日益强化,且日益成为与全球化经济相对应的微观主体和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

②全球化经济与国民经济的根本区别

a.国家仍然存在,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发挥其在管理和干预对外经济关系的作用;

b.货币差别仍然存在,汇率变动导致的影响仍然是一般国民经济中所没有的重大变数;

c.发展差别仍然存在,贸易分工结构和投资流向都受到这一点的重大影响。

2.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四个因素是:

技术进步、要素流动、跨国公司的主体地位和国家政策。

(1)现代技术的基础作用

技术进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手段,是全球化运行的载体。

技术进步对全球化的作用是根本性的。

技术服务形式的要素流动,使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能迅速进入这一技术体系,从而进入全球化进程。

国际互联网提供了信息要素全球流动的手段,正是这种流动使全球化经济运行成为可能。

(2)要素流动的核心作用

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的普遍化是要素流动的必要条件。

要素的流动是资源的市场配置过程,它客观上要求各国采用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制度,因为只有市场经济制度才可能使市场化的企业组合生产要素,而这种企业正是跨国公司。

(3)跨国公司的主体地位

鼓励跨国公司到本国的投资,包括带来资本技术的投资,也包括兼并收购,市场管制的放松、金融的自由化等政策,其目的就在于对跨国企业及其要素形成更大的吸引力,进而对跨国公司进入本国市场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4)国家政策的制度意义

国际竞争与国际协调创造了全球化经济的体制与机制,是全球化的表现之一,其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在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其中包括为商品与要素的国际流动创造更稳定的体制,为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服务。

3.功能性一体化与制度性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包括全球经济的制度性一体化与功能性一体化两个方面,制度性一体化是以一定的国际协定和组织形式为框架的,而功能性一体化则是由经济活动本身的高度密切关系为基础而不依赖于协定或组织保证的。

制度性一体化与功能性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中同时发展着的两个趋势,两者互为因果,相互推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功能性一体化的发展来自于各国市场经济自发的内在的要求。

当功能性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求制度性一体化给予进一步的保障和促进。

(2)制度性一体化会加深功能性一体化的程度,进而也为制度一体化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

(3)功能性一体化是制度性一体化的准备,具有全球化的实质性意义。

(4)制度性一体化是功能性一体化的阶段性标志,具有全球化的形态性意义。

制度性一体化与功能性一体化不断发展的结果,是体现着一体化特征的世界经济增长关联、传递结构和依存体系。

(1)世界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正在走向一个“增长条件共同体”。

(2)发达经济、新兴工业化经济和发展中经济共同构成了一个产业发展的阶梯型结构,产业转移成为三种类型经济体结构变动的共同机制,世界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已经形成了一个“结构进步共同体”。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形成了新的依存关系,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中国家不只是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还是自身经济运行不可缺少的外部分工体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已经构成了一个“发展命运共同体”。

二、全球化经济的基本性质

1.要素流动是全球化经济的基础与本质特征

经济全球化之所以会表现为全球范围的经济联系,就在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的国际组合从经济过程的起点上把各国独立的生产过程改变为世界性的生产过程,因此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区别于世界经济以前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而且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2.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经济的微观组织形式

从全球化经济的运行上讲,世界经济是跨国公司的总和。

一个国家要真正参与国际竞争和世界经济活动,无疑应当采用跨国公司的企业制度。

3.体制竞争是全球化经济竞争的核心

全球化经济中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国家与国家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本质是国家之间的体制竞争,即一个国家建设一种更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制,来提高本国的整体竞争力。

体制竞争要求体制对世界经济具有适应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产经营企业的直接对外是缩短应变路径的惟一方式,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改善是提高应变效率的根本内容,经济体制具有快速应变能力是赢得全球化竞争的一个根本因素。

(2)能否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迅速商品化、产品化,是决定一国产品能否在世界市场获胜的又一关键。

这不仅取决于厂商本身的经营能力,还取决于一国是否具有一个有效的体制来保证和促成这种转化。

(3)一国经济制度的选择既取决于本国的国情,又具有国际的外部约束,它要求各国接受统一的全球化经济体制。

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压力。

4.全球化经济的体制建设将经历很长的历史时期

由于基础的不匀质性,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在长期中将会相当尖锐。

全球化经济的管理既是各国经济的协调问题,又是一个体制建设问题。

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跨国化的发展不断提出了制度一体化的要求,即制定一系列共同规则来规范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全球经济联系,并为进一步的全球化排除障碍,创造条件。

但是由于国家之间的巨大差异,由于国家利益的高度敏感,全球治理问题十分复杂。

5.全球化经济存在着体制偏向

全球化经济存在着明显的体制偏向。

由于资源和要素分布的不均衡,形成了要素流动与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配置;国际分工结构的不均衡和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导致了全球化经济中的种种不平等。

(1)利益分配不平等,全球化所创造的分工深化的利益大多为发达国家所获得。

其原因在于竞争条件的不平等。

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于要素的弱势地位,处于深化的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

利益分配的不平等也包括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不平等。

(2)成本分担不平等,发展中国家更多承担全球化的近期成本。

全球化要求调整各国的产业结构。

在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传统产业可以轻松地对外转移,获得迅速的结构进步;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接受传统产业一方面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付出了本国原有产业破产、严重污染、大量企业倒闭的代价。

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结构调整的痛苦,大量就业转移的社会成本,以及调整过程中的资本损失。

(3)国家地位不平等,全球化体系中的国家可分为主导性国家与从属性国家。

加速发展的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从主动式的开放变为被动式的开放:

①国际分工结构由先进国家所决定,国际经济秩序由发达国家所主导;

②发展中国家承担的是生产、制造和出口,发达国家承担的则是研发、销售和服务等;

③这种国际分工导致出口阶段的贸易摩擦必然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并且发达国家经常以各种理由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

(4)决策参与权不平等,发达国家是制度的制定者而发展中国家是制度的接受者。

原因在于:

全球化的制度安排本质上是一种发达的市场体制安排,而发达国家则是把其已经在国内成熟了的体制在国际范围中沿用和延伸,因此发达国家扮演着国际制度制定者的角色。

6.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挑战与机遇并存

挑战和机遇的并存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既要顺应潮流把握全球化的机遇,又要防范冲击,不断调整自己在全球化中的位置和应对策略。

三、要素流动全球化经济的利益分配

1.要素稀缺性与要素收益决定

(1)从总体上看,古典经济理论主要是从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角度来研究要素收入分配问题的,也就是说重点研究各类生产要素应该得到多少报酬,但是要素的稀缺性没有被提出来。

①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最早研究了国民财富的本质与增加的原因,并且指出社会财富是根据自然秩序的要求通过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进行分配的,最后,土地的地租、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形成了社会三个阶层即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②萨伊首次明确提出了商品价值的“三分法”,认为既然社会生产三要素(土地、劳动、资本)都创造效用,都是社会财富的源泉,那么三类要素都应该凭借对社会生产的贡献获得报酬。

③李嘉图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着重考察了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是如何在社会各阶层即各种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的。

在土地方面,根据肥沃程度被区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④约翰·穆勒提出了著名的“四分法”,首次将“交换”列入参与社会价值分配的一类生产要素。

(2)最早将要素的稀缺性引入分配理论的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歇尔。

他认为要素的收入也就是要素的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所决定的,古典分析重点在于对要素需求的分析,而忽视了对要素供给的分析。

供给方面就要受制于要素的稀缺性,在供求规律的作用下,要素的价格与要素的稀缺度成正比,即与要素的供给成反比:

要素供给越少即越稀缺,其所得的分配比例就越大。

(3)在现代国际经济分析中,要素禀赋理论基于要素的相对价格,而相对价格的差别则来自于要素的经济富裕性,即要素禀赋。

一个国家总是更多生产和出口相对更富裕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进口相对更稀缺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国家的这种生产贸易结构的基础就是要素的价格,即要素依其稀缺度而要求的报酬。

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商品流动导致要素流动,从而改变了各国要素的供求关系即相对稀缺度,导致价格变化:

富裕要素因大量使用而价格相对上升,稀缺要素因较少使用而价格相对下降。

2.要素稀缺性与全球化经济中国家利益的分配

(1)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特征是要素的国际流动,这个特征决定了开放经济通过要素的流入(或流出)来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本国的组合,生产要素的国际差异成为国际分工的基础与核心。

国际分工就是各国以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生产要素参与全球化经济下的国际化生产,即要素供给的国家专业化。

(2)决定全球化经济利益分配的基础是,要素的国际流动并不改变要素的所有权属性,从而不改变要素的国民属性。

因此,以要素的稀缺度决定要素价格的规律也就获得了其展开形式:

以国家参与国际合作要素的相对稀缺度决定相对利益大小的分配规律。

(3)不同要素的流动性强弱是完全不同的:

资本、技术、管理等具有极高的流动性,高素质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一般加工型劳动力的流动性很低,而土地与自然资源没有流动性。

要素流动性差异导致的结果:

①全球化经济下要素流动的方向是流动性强的要素流向流动性弱的要素集聚地实现要素的组合;

②流动性高的要素国际价格趋同显著,而流动性较低的要素将保留价格的巨大国际差异。

由此,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优势要素是廉价劳动力,一般加工型劳动力的低流动性决定了各国劳动力供给差异的维持,在一些国家劳动力供给的过剩又决定了劳动力低价格的保持,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经济要素合作型国际分工的分配地位也就因此而确定。

四、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与世界经济学

1.全球化经济体系的微观性质与宏观性质

要素流动原因与影响的分析构成了世界经济学区别于一般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所揭示的原理在世界经济中既有对应的主题,又有特殊的内容。

世界经济学既是运用经济学一般原理对全球化经济所进行的规范化解释,同时又因为全球化经济的一些特殊问题而需要探索一些特殊的原理。

2.国际经济学与世界经济学

(1)国际经济学与世界经济学的联系:

两者均以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研究起点,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扩展其内容;两者的研究对象也有重叠。

(2)国际经济学与世界经济学的区别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从方法上讲,国际经济学注重通过“国与国之间”的两国模型分析方法说明国家间经济关系的一般规律,而世界经济学则采用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市场、一个经济体)的方法,通过分析其整体运行机制说明一般规律。

②从对象上讲,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国家(经济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因而不仅全球化经济不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甚至经济全球化也不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世界经济学正是以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为研究对象的。

由于全球化经济的许多现象难以采用两国模型得出,因此从世界经济的整体出发的研究也就涉及了许多国际经济学不涉及的问题。

3.经济学与世界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即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和方法,以国际经济学的对象(特别是这个对象的最新发展)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许多新的结论正是来自于这种交叉,来自于把国际经济学对象纳入经济学的体系之中。

0.2 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全球化经济?

全球化经济与国民经济的联系和差异是什么?

答:

(1)全球化经济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各国对外经济关系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各国经济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经济活动的全球性不断加强,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障碍呈现日益消除的状态与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正在日益形成一个新的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

作为全球化经济,世界经济因为其全球化而有了自己特有的机制与规律。

这种机制与规律既不同于单个的国民经济,也不限于各国经济的相互贸易投资关系。

(2)全球化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①全球化经济在范围上大于国民经济,但其运行机制与国民经济相似。

全球化经济是一国经济活动在空间范围上的空前扩大,是国与国之间经济活动障碍的日益消除,原来作为经济意义上的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意义正在日益淡化,而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意义却日益强化,且日益成为与全球化经济相对应的微观主体和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

②全球化经济与国民经济存在根本区别。

国家仍然存在,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发挥其在管理和干预对外经济关系的作用;货币差别仍然存在,汇率变动导致的影响仍然是一般国民经济中所没有的重大变数;发展差别仍然存在,贸易分工结构和投资流向都受到这一点的重大影响等。

2.全球化经济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答:

全球化经济的基本性质是:

(1)要素流动是全球化经济的基础与本质特征

经济全球化之所以会表现为全球范围的经济联系,就在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的国际组合从经济过程的起点上把各国独立的生产过程改变为世界性的生产过程,因此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区别于世界经济以前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而且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2)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经济的微观组织形式

从全球化经济的运行上讲,世界经济是跨国公司的总和。

一个国家要真正参与国际竞争和世界经济活动,无疑应当采用跨国公司的企业制度。

(3)体制竞争是全球化经济竞争的核心

全球化经济中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国家与国家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本质是国家之间的体制竞争,即一个国家建设一种更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制,来提高本国的整体竞争力。

(4)全球化经济的体制建设将经历很长的历史时期

由于基础的不匀质性,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在长期中将会相当尖锐。

全球化经济的管理既是各国经济的协调问题,又是一个体制建设问题。

(5)全球化经济存在着体制偏向

全球化经济存在着明显的体制偏向。

由于资源和要素分布的不均衡,形成了要素流动与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配置;国际分工结构的不均衡和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导致了全球化经济中的种种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利益分配不平等,全球化所创造的分工深化的利益大多为发达国家所获得;②成本分担不平等,发展中国家更多承担全球化的近期成本;③国家地位不平等,全球化体系中的国家可分为主导性国家与从属性国家;④决策参与权不平等,发达国家是制度的制定者而发展中国家是制度的接受者。

(6)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挑战与机遇并存

挑战和机遇的并存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既要顺应潮流把握全球化的机遇,又要防范冲击不断调整自己在全球化中的位置和应对策略。

3.世界经济学怎样运用经济学原理与方法进行研究?

答:

世界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即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和方法,以国际经济学的对象(特别是这个对象的最新发展)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许多新的结论正是来自于这种交叉,来自于把国际经济学对象纳入经济学的体系之中。

正如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以已有学科的成果为基础和起点的,任何新学科都要吸收以前学科的理论成果一样,世界经济学也从其他学科中吸收了大量成果,特别是从国际经济学和跨国公司理论中吸收了大量成果。

世界经济学所做的工作是将这些成果纳入一个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从而使人们对全球化经济能有一个更加具有整体性的认识。

4.世界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

(1)国际经济学与世界经济学的联系

两者均以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研究起点,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扩展其内容;两者的研究对象也有重叠。

(2)国际经济学与世界经济学的区别

①从方法上讲,国际经济学注重通过“国与国之间”的两国模型分析方法说明国家间经济关系的一般规律,而世界经济学则采用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市场、一个经济体)的方法,通过分析其整体运行机制说明一般规律。

②从对象上讲,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国家(经济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因而不仅全球化经济不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甚至经济全球化也不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世界经济学正是以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为研究对象的。

由于全球化经济的许多现象难以采用两国模型得出,因此从世界经济的整体出发的研究也就涉及了许多国际经济学不涉及的问题。

上篇 世界经济微观分析

第一章 世界市场供求分析

1.1 复习笔记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

1.世界市场的形成

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内跨越国界的交换过程和交换关系。

世界市场产生于16世纪初期,其形成过程经历了一个从国别市场到区域性国际市场,又从区域性国际市场发展到早期的世界市场,并最终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的过程。

(1)区域性国际市场

①在中古时期,跨越国家和民族界线的贸易活动就已存在。

但贸易范围也相当狭小,一般主要是在相邻国家之间进行。

②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之后,一些固定的国际性集市逐渐形成,推动了更大范围的区域性贸易的发展。

区域性市场是当时国际贸易的重要特征。

(2)早期的世界市场

①区域性国际市场联结成早期的世界市场的因素

a.15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产生及其带来的殖民政策;

b.15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及其带来的地理大发现。

②早期的世界市场的特点

a.国际贸易的规模和范围都扩大了。

欧洲手工业的发展使手工业品成为欧洲重要的出口商品,而殖民地种植的棉花、可可等原材料也成为贸易商品,国际贸易开始建立在发展差异而不是自然禀赋差异的基础上,这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b.国际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结合在了一起。

国际贸易成为以商人和手工业主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c.国家开始参与和干预国际贸易。

许多欧洲国家开始把国际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一种重要工具,普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追求贸易顺差,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

(3)统一的世界市场

①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对统一的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早期的世界市场的商品结构和价格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a.从商品结构的变化来看,工业制成品以及与工业制成品生产相关的原材料产品的商品贸易结构的确立,成为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b.从价格机制的变化来看,产业革命发生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了以国际价值为核心的等价交换机制。

等价交换机制的确立,是世界市场进入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②19世纪中叶,随着机器大工业主导地位的确立,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其后,经历了100多年的以工业制成品和原材料为主导的商品贸易结构。

③20世纪中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国际服务贸易也逐步成为世界商品结构中日益重要的内容。

④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正在导致一个全球性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征。

2.世界市场的主要特点

(1)空间的广阔性增加了贸易的运输成本和销售价格,并影响到跨国企业的厂址选择和经济行为

空间上的广阔性是世界市场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它使国际贸易的运输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影响到商品的销售价格和可贸易性,限制了各国比较优势和自然禀赋的实际意义,进而影响到跨国公司的厂址选择和经济行为,导致了世界市场上区域市场和全球市场的并存。

(2)发展程度差异使世界市场参与主体在世界市场供求关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不同行为方式

参与主体的发展差异程度大是世界市场一个明显的特征。

发展程度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市场参与主体在世界市场供求关系中的地位及其行为方式。

①就国家而言,经济上发达的国家比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要高得多,两类国家参与世界市场竞争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也大不相同。

②就企业而言,不同国家的企业的经济实力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国家的不同企业,其发展程度和经济实力也有较大不同,这导致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会采取不同的方式。

(3)货币的国别差异导致了世界市场上商品流动和商品价格的复杂化

货币差异是世界市场乃至世界经济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各国的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和经济政策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汇率变化,这就使世界市场具有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所有影响本币汇率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本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到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进而影响到本国厂商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方式和行为。

(4)行为主体具有多样性,五大类主体以不同的行为方式影响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上包括居民、企业、政府、国家和国际性组织等五大类行为主体。

①居民是消费主体;

②企业是生产主体,跨国公司构成了世界市场行为主体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③政府的对内政策具有溢出效应,从而间接影响世界经济;

④国家的对外政策直接影响世界经济;

⑤联合国贸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性组织的行为或者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5)多层次性的市场共存于统一的世界市场之中

世界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作为整体的世界市场分为不同的层次:

世界市场中一个较低层次的市场是跨国公司的内部市场;另一较低层次的市场是各国的国内市场;更高层次的是区域市场,它包括以地理区域形式存在的比较松散的区域性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的区域市场、国与国之间跨经济组织跨区域的区域间市场等;最高层次的市场则是作为统一整体的世界市场。

(6)市场规则正在继续走向完全竞争

相对于国民市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内部市场,世界市场更多地受到自发的市场机制的影响。

并且,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性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