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考试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6234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考试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遗传学考试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遗传学考试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遗传学考试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遗传学考试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学考试总结.docx

《遗传学考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考试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遗传学考试总结.docx

遗传学考试总结

遗传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医学遗传学:

是医学与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与人类遗传相关的疾病。

(医学+遗传学,研究遗传病)

遗传病——概念:

由于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疾病。

分类:

⑴单基因遗传病

AD(常染色体显性)、AR(常染色体隐性)、XD(X连锁显性)、XR(X连锁隐性)、Y(Y连锁)

⑵多基因病(遗传+环境)

⑶染色体病(结构或数目异常引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基因组:

某种生物的一个正常配子中全部遗传物质的总和。

染色体组:

某种生物的一个正常配子中所包含的全部染色体组成。

染色体的分子组成:

①DNA(储存信息,含量稳定,每条染色体只有一条DNA)

②组蛋白(参与染色体构建,维持染色体结构,与DNA在S期非特异性结合,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

③非组蛋白(有种属特异性,与DNA分子特异性结合,启动基因复制,控制基因转录)

④RNA

染色体的分子结构:

核小体————染色质纤维

核小体(基础)——核心颗粒:

H2A、H2B、H3、H4

连接区:

H1=

(DNA分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条串珠样纤维,即为染色质)

染色体的类型:

⒈常染色体:

①位置:

细胞核的中央

②染色程度:

③压缩程度:

折叠盘曲程度小,分散度大

④功能:

具有转录活性

⒉异染色体:

①位置:

细胞核的边缘和核仁周围

②染色程度:

③压缩程度:

折叠盘曲程度紧密,呈凝集状态

④功能:

无转录活性

染色体的包装:

1四级结构——压缩8400倍

DNA双螺旋分子

核小体(压缩7倍)

螺线管(压缩6倍)

超螺线管(压缩40倍)

染色单体(压缩5倍)

2染色体的“袢环”模型

性染色质:

是性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在间期细胞核中显示出来的一种特殊结构。

⑴X染色质:

①概念:

在哺乳动物细胞间期核中具有的显示性别差异的结构,位于C组。

②间期细胞核内X染色质数目总比X染色体少一(X染色质数=X染色体数-1)

⑵Y染色质:

概念:

正常男性间期细胞用荧光染料染色后,在细胞内出现的直径约为0.3μm的强荧光小体。

位于G组

⑶女性核型:

XX(46,XX)

男性核型:

XY(46,XY)

性别决定基因:

SRY性别决定因子或TDF睾丸决定因子(位于Y染色体短臂上)

减数分裂:

Ⅰ期、Ⅱ期

Ⅰ期——前期Ⅰ:

细线期(DNA复制完成,染色体呈细丝)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二价体)

粗线期(形成四分体,交叉互换)

终变期(纺锤体形成,核膜核仁消失)

中期Ⅰ:

四分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Ⅰ:

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末期Ⅰ:

染色体解旋,核膜核仁形成

Ⅱ期:

前期Ⅱ、中期Ⅱ、后Ⅱ、末期Ⅱ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一序列:

人类基因组(每个基因组的DNA约含有3.0×109bp单一序列

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卫星∕小卫星∕微卫星DNA、反向重复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

rRNA基因、tRNA基因、组蛋白基因、免疫球蛋白基因

多基因家族①基因簇:

基因家族的各个成员具有几乎相同的碱基顺序,串联排列,集中在一条染色体上

②假基因:

指多基因家族中,那些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的一类基因,用ψ表示。

断裂基因:

断裂基因:

即结构基因是不连续的,被不编码的插入序列隔开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结构基因:

编码区①编码序列:

外显子(组成遗传密码)

②转录不编码序列:

内含子(5’GT…AG3’法则)

非编码区(侧翼序列)

前导区:

转录定位

尾部区:

含终止信号

调控区:

启动子:

TATA盒(RNA聚合酶识别位点)

GAAT盒(促进转录)

GC(激活增强转录)

增强子:

位于基因上游5’端或者下游3’端

加强基因转录速度,不是所有基因都有(GG

盒也不是所有基因都有)

无种属特异性,无基因特异性

终止子:

mRNA裂解信号

回文结构(发卡结构),反向互补

基因突变概念:

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上的改变

基因突变碱基的分子机制:

①碱基替换——一个碱基被另外一个碱基替换,是DNA分子中

单个碱基的改变,也称点突变。

方式:

转换(嘌呤与嘌呤,嘧啶与嘧啶)

颠换(嘌呤与嘧啶)

效应:

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

②移码突变:

插入或缺失不是3或3的倍数,影响蛋白石或酶

的功能。

③动态突变:

X脆(第一个被发现的此类遗传病)

第四章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

由单个基因突变而引发的疾病。

系谱:

指某种遗传病患者与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图解。

系谱分析:

通过在家系后代的分离或遗传方式来推断基因的的性质和

该性状向某些家系成员传递的概率。

先证者:

指家系中被医生或研究人员发现的第一个患病个体或某种性

状成员。

外显率:

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下是否表达相应性状的表示方法。

一群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中,表现出相应病理表现人数的百分

率。

表现度:

杂合子因某种原因而导致个体表现程度的差异的表示方法。

携带者:

表现型正常,但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

亲缘系数:

指两个有共同祖先的个体在某一基因座上有相同等位基因

的概率(一级亲属1/2,二级亲属1/4,三级亲属1/8)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D病

1代表病例

短指(趾)病(完全)、多指(趾)(不规则)、ABO血型(共显)、Huntington(延迟)、软骨发育不全(不完全)

2家系特点:

男女发病几率相等

有连续遗传现象

患者双亲必有一患为杂合,患者同胞、子女一半患

双亲无病,子女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病

1代表病例

苯丙酮尿症、尿黑酸尿症、白化病、镰刀形细胞贫血、先天性聋哑、高度近视、半乳糖血症

2家系特点:

男女均等

无连续遗传,常为散发

患者双亲为携带者,同胞1/4患病,3/4正常中的2/3为携带着,近亲婚配发病率高。

X连锁显性遗传病——XD

1代表病例:

抗维生素D型佝偻病

2家系特点:

女多于男,重男轻女

患者双亲必有一患

男生病女,女生男女都一样

连续遗传

X连锁隐性遗传病——XR

1代表病例:

红绿色盲、血友病

2家系特点:

男多于女

双亲无病,儿子可发病,女儿正常

交叉遗传

女儿是患者,其父为患者,其母为患者或者携带者

Y连锁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症

影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因素:

遗传异质性(等位基因异质、基因座异

质)、基因多效性、遗传印记(huntington)、限性遗传、从性遗传、拟表性

第六章多基因遗传

多基因遗传病:

某些疾病的遗传基础不是一对基因,而是受若干基因

控制。

这样的遗传病,叫做多基因遗传病。

微效基因:

控制多基因遗传病的每对基因对该遗传性状形成的作用是

微小的,故称为微效基因。

加性效应:

控制多基因遗传病的若干基因的作用累加起来,可以形成

一个明显的表现型的效应。

质量性状&数量性状P51

易感性:

在多基因遗传病中,若干个作用微小,但有累积效应的致病

基因构成了个体患病的遗传因素,这种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

个体患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

易患性: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个体患病可能性

大小称为易患性。

阈值:

当一个个体的易患性达到一定的限度后,这个个体即将患病,

这个易患性的限度,叫做阈值。

遗传率:

易患性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即致病基因

所起的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率。

Edward公式估计发病风险:

当某种病的一般群体发病率为0.1%~1%、

遗传率为70%~80%时,发病率f=p½.

病情严重程度与发病风险:

病情严重的患者必定带有更多的易感基

因,再次生育的复发风险也将相应增高。

发病率的性别差异:

发病率低的性别,后代反性别发病率高。

发病率高的性别,后代反性别发病率低。

第七章染色体病

人类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核型:

一个体细胞的全部染色体所构成的图像

核型分析:

将待测细胞的全部染色体按照denver体制经配对、排列,

进行识别和判断的分析过程。

染色体显带技术:

G、R、C、T带

G带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带型,用Giemsa染色

显示出的,深浅交替的带纹,即为G带。

其中G带

的深带相当于Q带的亮带,浅带相当于暗带。

染色体的界标、区、带:

界标:

是染色体上具有显著形态学特征的并且稳定存在的结构区

域,是识别显带染色体的重要指标。

区:

位于界标之间的区域。

带:

每一条染色体都应看做由一系列的带组成,没有非带区。

描述染色体带:

①染色体号②臂的符号(短臂p,长臂q)

③区的符号④带的序号

染色体畸变:

是指染色体发生了数目或结构的异常变化。

染色体畸变的原因:

物理、化学、生物、年龄、遗传因素。

三倍体产生机制:

①双雄受精②双雌受精

四倍体产生机制:

①核内复制②核内有丝分裂

非整倍体:

细胞中个别染色体的增加和减少,形成非整倍体。

当人类细胞内染色体总数少于46条时,叫亚2倍体。

染色体总数大于46时,就叫超2倍体。

非整倍体形成机制:

⑴染色体不分离:

①第一次减数分裂不分离

②第二次减数分裂不分离

③有丝分裂不分离(嵌合体)

⑵染色体丢失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表示方法:

简式:

①染色体总数②性染色体组成

③畸变类型的符号④在括号内写明受累染色体序号

⑤在接着的一个括号内以符号注明受累的染色体断裂痕

详式:

在⑤中还要描述重排染色体带的组成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1缺失(del)

2倒位(inv)

3相互易位(t)

4罗伯逊易位(der)

5插入(ins)

6环状染色体(r)

7双着丝粒染色体(dic)

8等臂染色体(i)

染色体病:

常染色体病1、先天性愚型(21三体综合征)

2、18三体综合征

3、13三体综合征

1、2、3是染色体数量异常

4、5p~综合征

4为染色体结构异常

性染色体病:

1、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47,XXY)

2、性腺发育不全(45,X)

3、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

第八章肿瘤遗传学

癌家族:

指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患同一类型肿瘤叫癌家族。

癌基因:

是人和动物细胞内以及致癌病毒体内所有的能引起细胞癌变

的核苷酸序列。

分为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

标记染色体: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肿瘤细胞的增值失控等

原因,导致细胞有丝分裂异常并产生部分染色体断裂与

重接,形成了一些特殊结构的染色体。

可分为两种:

特异性和特异性。

癌基因的激活机制:

1基因突变②基因扩增③染色体重排

肿瘤抑制基因(抑癌基因、抗癌基因):

1p53

2RB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遗传

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r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