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地沟油去了哪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574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的地沟油去了哪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日本的地沟油去了哪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日本的地沟油去了哪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日本的地沟油去了哪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日本的地沟油去了哪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的地沟油去了哪里.docx

《日本的地沟油去了哪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的地沟油去了哪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本的地沟油去了哪里.docx

日本的地沟油去了哪里

日本的地沟油去了哪里

根据中国新闻媒体报道,虽然政府屡次进行严厉打击,但依然有无良食品厂商继续在生产中使用地沟油制作产品出售。

从全国统计来看,被使用的地沟油每年可能有数百万吨之多。

所谓地沟油,是从居民下水道生活污水中捞取漂浮的废油,经过加工过滤而得。

若用于食用,不但心理上让人难以接受,而且带有大量毒素和致癌物质,对人体伤害极大。

近年来,有关地沟油的负面报道屡见不鲜,不但破坏消费者身体健康,也对中国食品信誉和国家声誉造成恶劣影响,甚至有外国游客表示因此再也不去中国旅游了。

看到这样的报道,我们忍不住会想到一个问题–日本的地沟油到哪里去了?

的确,既然地沟油来自生活污水,中国有地沟油,日本当然也有。

在日本的食品问题上似乎从未见到关于地沟油的报道,那么?

日本的地沟油去了哪里呢?

无独有偶,我的一位台湾朋友曾和我谈到日本的地沟油,让我印象深刻。

她说,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台湾曾发生过“日本地沟油”事件。

事情的性质和今天中国的情况很相似–日本和台湾的无良厂商相勾结,从日本进口地沟油,在台湾加工食品出售。

“日本的食品法规严格,所以他们把地沟油送到台湾来赚钱。

”这位朋友至今谈起此事依然忿忿不平。

可见,无良厂商无所不在,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

地沟油和真正的食用油相比价格低廉,是其在面临法律制裁时仍有人铤而走险的根本原因。

暴利可以让人疯狂,地沟油问题并非中国一家独有。

然而,日本的地沟油问题只发生在六十年代,似乎并没有出现“屡禁不绝”,“愈演愈烈”等现象,而是迅速地消失在历史之中,这其中的奥秘何在呢?

严格的立法和执法固然是原因之一,向日方有关人士了解之后,才发现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在日本,如今即使想买地沟油,也没有地方可买,买到了,也完全没有可能去作糕点。

今天,走在日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漆饰鲜明的垃圾车从居民区出出进进。

这些垃圾车使用的燃料,就是地沟油。

日本的地沟油现在都由专业的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并以较高价格卖给了日本政府。

而日本政府,则将这些地沟油提炼后用作了垃圾车的燃料。

地沟油本身如果不加回收,会流入江河造成环境污染,但回收处理所需费用又相当惊人,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对其都感到头疼的地方。

因此,日本政府将清理地沟油的环保费用用于回收地沟油和进行提炼,其购买价格高于无良厂商可以接受的价格,使其因为无利可图而自然选择放弃。

而垃圾车所需油料,如果按照平价购买,大大高于地沟油的价格,这笔巨款因为使用回收地沟油而完全被节省下来,使整个行政支出得到降低–这种垃圾车用油加入了蓖麻油类制品,完全无法食用。

日本政府和回收公司做到双赢,环境得到了保护,老百姓也可以放心不会吃到地沟油了。

“垃圾车烧地沟油”的怪招,其实是个很简单的脑筋急转弯而已,却廉价而有效地解决了地沟油问题这个顽症。

所谓变废为宝,是中国人最擅长的事情。

这样的做法,日本可以采用,中国为什么不能呢?

从骨折手术看中美差距

排球明星赵蕊蕊打球时发生骨折,中国最权威的骨科医生给她治病。

医生就在骨头折断的地方,用钛合金把断骨固定住,等断骨自己长好以后,才让她上场打球。

后来伤病治好了,赵蕊蕊也可上场打排球了,可是等她一上场,旧伤复发,又在同一个地方骨折了。

美国的骨科医生看到这种情况以后,不禁摇头叹气。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摇头吗?

因为这种技术是美国1935年的水平。

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我哥哥在北京出了车祸,大腿骨骨折。

医生从正面把大腿的肌肉切开,用钢条固定住断骨,并打上了钢钉。

我哥哥回到佛罗里达州,医生在给他拍完x光片以后,不禁尖叫一声,这是美国二次大战时候的技术,怎么中国人还在用?

医生不得不叫我哥哥重新开刀。

开刀的方式和赵蕊蕊是一样的,把那个伤口再切开,然后把钢钉都拔下来,不锈钢条也拿了下来。

然后怎么做呢?

他们从患者的臀部打个洞,把钛合金做的骨头从骨髓里面打进去,一个礼拜后,我哥哥就可以走路了。

其实,治赵蕊蕊的病也可以和我哥哥一样,从膝盖这边切个口子,然后把钛合金打进骨髓里面去,这样就再也不会断了。

佛罗里达的医生尖叫之余,说了一句话:

“赶快把图片拍下来,我们要在美国的医学年会上发表。

”中国的医学有多落后可见一斑。

再以我的一个家人为例,他手腕骨折,去成都的医院看骨科。

三个医生抓着手腕扯开,打上石膏,缠上纱布绑起来。

我相信大家一定认为很正常。

但我告诉你,其实这一点都不正常。

他把手挂起来之后到香港地区去复诊,到了香港中文大学的附属医院,把手给了其中一个副教授看。

这个副教授一生的学术研究就是有关手腕骨折的,他太专业了,只管你手腕骨折问题。

他找来护士拿出一张纸,就这么大一张纸,是皮肤色的很硬的纸,放在热水里面泡了五分钟就变得非常软。

然后,他把这张纸折成一个手的形状和手腕绑在一起,几分钟内就凝固了,硬得像铁一样,袖子一拉根本看不出骨折来。

手还是可以活动的,既不打绷带,又不打石膏,这就是落后美国十余年的香港地区的骨科医术。

中国金融领域的落后程度和医学差不多。

我们金融领域的落后是你不可想象的。

我相信各位都知道“美国次级债风波”吧,由于“美国次级债风波”,除了少数几家像高盛这样的银行之外,很多银行都遭受重大损失。

其中一家银行叫做“美国商业银行”,他们也遭受巨大损失。

他们对媒体发布的谈话是这么讲的:

“我们承认在‘次级债风波’中犯了投资错误,也遭受到巨大的损失,可是我们从中国建设银行的上市中赚取了1300亿。

1300亿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每一个中国老百姓都为它付出了100元钱。

努力做平常事

巴斯威尔先生是一家五金用品店的老板,他准备招募一个新伙计。

最后进入决赛的只有三个年轻人:

泰德、约翰和鲍勃。

巴斯威尔先生精心设计了一道决赛考题:

他交给三个年轻人每人一把新款螺丝起子,要求他们将其送到住在枫树大街314号的亨德森先生那里。

没过多久,泰德打回一个电话,询问是不是店里把门牌号记错了,那儿只有413号而没有什么314号。

又过了一会儿,他回到店里,说那个地址根本就没有那户人家。

约翰回来时,报告说枫树大街314号是一家殡仪馆,亨德森先生从前居住的是314-1/2号,但现在已经不知道搬到哪去了。

鲍勃花费的时间比前两个人要长一些。

与约翰一样,鲍勃也发现亨德森先生已经搬走,但是,他设法打听到亨德森先生的新住址并赶到了那里。

亨德森先生不记得自己订购过这些起子。

当鲍勃向他介绍完这种新产品独特的功能和低廉的价格后,亨德森先生动了心,当场付钱收货。

最后是谁被录用了呢?

当然是鲍勃。

他没有让任何借口妨碍自己完成工作,用最不平常的努力做好平常的事。

为什么中国一直人口众多

中国和欧洲面积大致相当,但以2004年的数据来看,中国人口为12.8亿,欧洲则为7.3亿,中国人口将近是欧洲的2倍。

中国人口密度高,这不仅是中国特色,也是东亚国家的特色。

东亚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高的原因,有各种不同假说。

一种是文化差异说,认为中国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于传宗接代需要有早婚早育传统;且对生儿子非常在意,通常要多生几个,因为一个儿子可能会中途夭折。

另一种是宗教因素说,比如东亚的宗教都限制堕胎等。

以上两种假说是从文化和宗教的差异解释的,却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东部的人口密度大于中西部的人口密度,为什么汉族地区的人口密度大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等。

如果是宗教的因素,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都信奉相同的宗教,应该有相似的人口密度。

但是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1999年孟加拉国平均每平方公里有981个人,而巴基斯坦只有175个人。

我认为,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主要与不同地区的养人成本有关。

养人成本越低的地方,通常人口密度就越高。

中国的地理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西部地区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到东部沿海地区海拔则在几百米以下。

这种地形条件受到太平洋季风的影响,使得中国的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温度两个重要条件,中国每年的5~10月正好是“雨热同期”,特别适合粮食尤其是高产水稻的种植。

欧洲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但在欧洲文明起源的希腊、罗马等地,雨季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正是温度较低的时候。

降雨与高温不同期,因此欧洲比较适合小麦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不同作物的单产有很大的不同,中国1952年农作物的单产,水稻是每亩产161千克,小麦是49千克,玉米是90千克,高粱是79千克,小米是78千克,甘薯是126千克。

水稻的单产是小麦的3倍多。

在中国这种适合种植水稻的地区,同样的面积里粮食产量较多,以粮食作为计价单位来计算,养人成本较低,养人数量较多,人口密度就会较高。

欧洲适合种植小麦和发展畜牧业,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较低,以粮食作为计价单位计算,养人成本较高,单位面积所能供养的人数就较少。

同样地,孟加拉国适合生产水稻,人的生存成本相对较低,人口密度就特别高。

巴基斯坦比较干旱,适合生产小麦,人口密度就比较低。

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中国的人口总量为什么到明朝以后突然急剧膨胀,从几千万快速膨胀到三四亿。

原因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玉米和甘薯两种新农作物引入中国。

玉米的单产比小麦高出很多,按照以上的数据,小麦的单产是49千克,玉米是90千克,甘薯的单产更是达到126千克。

它们的单产都低于水稻,但甘薯几乎在任何地区都能生长,原来不能生产粮食的地区也能生产甘薯,这相当于一种技术变迁。

粮食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人的生存成本随之下降,人口就一直不断增长下去。

向洋葱认输

麦当劳是世界上最大的快餐连锁店,2009年10月31日午夜,麦当劳在冰岛结束这一天营业的同时,也结束了在冰岛长达16年的营业史,全面退出了冰岛市场,甚至没有表示会有重新开张的一天!

麦当劳总部对此发布声明说,在冰岛开展业务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

然而与此同时,麦当劳在冰岛的总经销商欧曼德森却表示,麦当劳在冰岛的生意一直十分兴隆:

“每到就餐时,汹涌的人潮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的!

既然生意这样好,那又是什么原因使麦当劳选择了退出呢?

谁也想不到的是,让麦当劳认输的,竟然不是同行业的竞争,而是冰岛的洋葱!

在冰岛这个位于大西洋中的岛国,农业不发达,大部分农作物都来自德国,包括麦当劳里一种必不可少的原料——洋葱!

然而,麦当劳于1993年决定在冰岛开设分店时,并没有对此做过仔细的调查,麦当劳总部想当然地认为洋葱只是一种随处可见的便宜货,到开张之后才发现,冰岛的洋葱简直就是贵得出奇,购进一个普通大小的洋葱,需要卖掉十几个巨无霸汉堡包才够本!

既然开张了,麦当劳只能选择坚持。

长期以来,麦当劳在冰岛的生意看上去虽然红火,但是所能产生的利润实在是薄之又薄。

冰岛的麦当劳特许营运商奥格蒙德森用一句话描述出了这十几年来的经营状况:

“我一直在不断亏钱!

此次的金融风暴使冰岛克朗大幅贬值,欧元逐渐走强,加之进口食品税率提高,成本上升,更加大了麦当劳的经营难度。

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一个巨无霸的售价为650冰岛克朗,但如果要获得哪怕是必须的利润,就必须让价格上涨到780冰岛克朗(约6.36美元),而这个价钱甚至比瑞士和挪威的5.75美元还要高。

如果是这个价格,那么,麦当劳就根本不会成为人们的选择!

而购买一只普通的洋葱,按欧曼德森的话来说:

“要花掉购买一瓶上等威士忌酒的钱。

因为洋葱的高价,使麦当劳这个几乎是所向披靡的全球快餐巨无霸,在冰岛低头认了输!

有人说这是因为冰岛不产洋葱所导致的,也有人说这是让金融危机给害的,这些观点不能说全错了,但最为根本的原因,是麦当劳在决定开拓冰岛这片市场的时候,忽略掉了一个细节:

冰岛的洋葱从哪儿来?

正是因为忽略了这个细节,最终导致了麦当劳在冰岛的失败。

这也印证了一句老话:

细节决定成败!

日商出国无闲人

我曾参加过一次中日技术交流会,会场就定在位于武汉的工厂里,现教现学,以取得实效。

日方商团到来之前,发来了一串长长的名单,除团长外,团员包括技术课长、设备调试师、现场协调员、顾问等一行十三人。

公司总经理调侃道,看来这日本人出国跟我们差不多嘛!

这现场协调员和顾问等闲职,弄不好是搭顺风车来旅游的呢!

我方极度重视,派出管经济的副市长和企管部门等领导,临时在工厂搭了主席台,装点鲜花,拟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

在相应的日程安排中,还特意增加了游览本地名胜等活动。

日方交流团如期而至。

在一家三星级酒店“下榻”后,他们换下了笔挺的西装,统一着工装,看上去神情拘谨,不苟言笑,拿着资料袋、照相机、工具箱等,还有两个日本人扛了做实验用的原料。

我们分乘两辆面包车直抵工厂。

得知要搞欢迎仪式后,日方团长连连摆手,探询着能不能免了,直接到会议室进入实质性的交流。

会议室条件简陋。

几乎每个日本人都在忙碌,挂幕布,拉电源插座,安置投影仪,恭敬地分发产品目录。

一个叫多和田的日本人则负责协调,希望管生产的厂长、技术员和操作工坐前排,以便随时提问,解答起来听得更清楚。

相形之下,我方的各级领导反倒被冷落起来。

交流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我们这才发现,日本人分工十分明确,各司其责,讲电路、设备配置、仪表观察等是一名工程师;随着投影仪切换画面,轮到原料成分、性能、掺和比例,最终产品成型等内容,则换上了技术课长。

最后到车间,那个管设备护理的日本人忙前忙后,亲自用纱布擦拭滚筒,告诉操作员怎样把机器调至最佳的运行状态。

一番指点后,生产人员感到受益匪浅。

到商务谈判时,日方那个叫大岛的老者上阵了。

他是顾问,此前好像一直无所事事。

身为主谈,大岛国际贸易知识娴熟,技巧很高。

至此,紧张有序的技术交流和商务谈判环环相扣,中日双方最后达成协议。

之后,在半天的游览中,日商这才十分放松,忙着摄影留念,接着行色匆匆地赶往下一站。

日方商团队伍虽看似庞大,但细数下来,还真没有一个闲人。

下脚料打造中国名牌

“远洋”木屐在中国很少有人听说,在日本,却是一个几乎无处不在的中国名牌。

“远洋”品牌的创始人名叫陈国豪三十多年前,陈国豪还是一位走街串巷,替人做木工活计的木匠,因为手艺精湛,为人又好,在乡邻间颇受赞誉。

改革开放后,随着政策的放宽和人们观念的改变,登门拜师学艺的人日益增多。

几年后,他率众徒开办一个家具作坊,生产各类木质家具、农具,顺便接一些来料加工的零星活计。

由于经营得法,小作坊不断发展壮大。

到了1983年,已经成了一家有三十多名工人的家具厂。

厂里效益好,不用几天,就会产生一大堆下脚料,陈国豪把这些下脚料廉价卖给乡邻们的豆腐厂做柴火,其中,也有不少是零碎的上乘木料,有些甚至比书本还厚还大,当柴火烧掉真有点可惜。

怎样才能使下脚料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呢?

陈国豪动起脑筋。

上世纪80年代初,《阿信》和《血疑》等日本电视剧开始在国内热播,剧中日本人所穿的木屐,引起陈国豪的注意;难道日本人都喜欢这些硬邦邦、走起路来叭叭作响的木头拖鞋?

如果真是这样,那像木屐那样大的下脚料就可派上大用场了。

陈国豪兴奋无比。

他随即通过各种渠道,对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木屐的制作工艺进行了解,并设法从日本邮购回适合于不同年龄段人穿的几十款木屐。

两天后,他从废料堆里捡了两块下脚料,做成第一双木屐。

试穿一天后.陈国豪发现了一个缺点,从日本买回来的那些木屐的底都是实心的,穿了袜子穿着它,会让人觉得很滑,脚底也容易出汗。

于是,他把自己的木屐打了许多小孔,这样一来,不但减少脚底与未履的滑度,也使脚底更加透气、舒适。

按照这个思路,三个月以后,陈国豪专门成立一个木屐生产车间,制成了第一批共3000双木屐送到日本销售,因为路途遥远,陈国豪将这些木屐命名为“远洋”牌。

这些鞋底打孔的木屐受到日本消费者的欢迎,不用几天就被抢购一空。

初步的成功让陈国豪兴奋不已,他连忙赶制第二批共7000双木屐。

他把一些更碎小的下脚料,经过紧密的拼接做成木屐。

不仅牢固程度没打折扣,反而形成一种自然、养眼的花纹,让人耳目一新。

陈国豪还了解到,日本越来越多的人在家里铺设木地板,走路时,木屐直接与木地板接触不仅会产生很大的声响,还会对木地板造成损坏。

这一次,他又对自己的木屐进行改进,在打孔的基础上,他还给木屐的底部粘贴上一层木色牛筋,这样一来,难题迎刃而解。

第二批木屐送到日本,比第一批卖得更快就这样,中国来的“远洋”,渐渐成为一个让日本人关注的中国品牌,找上门来的日本代理商,更是络绎不绝。

看到自己的产品在日本大受欢迎,陈国豪立刻把自己在木屐上所做的那点小改进,在日本申请专利,在保护了产品和市场的同时,继续不断创新。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陈国豪当初的小家具厂,如今已成为一家国内知名的家具企业,当初的木屐车间早成为一个大型木屐生产公司。

他自己家具公司的木材下脚料,也供不应求,现在,全国向他提供木质下脚料的各类大小家具厂、木材厂就达五十余家。

前不久,日本一家著名商业杂志的评选显示。

“远洋”已跻身于行销日本的二十大国外名牌之中。

这本杂志还为陈国豪概括一句评论:

“资源不能有剩余,财富没有下脚料,这是中国商人独有的一种修为与智慧。

用石油杀死一个国家,分几步?

  伊朗大选前后,反对派领袖穆萨维的支持者用绿色的旗帜、标语、衣装表达着他们对内贾德的反感和愤怒。

素来成为内贾德口无遮拦的攻击目标的西方各国,对这些“绿衫军”也表达了无限的同情与支持,美国媒体甚至用“绿色革命”一词来形容伊朗的动荡局势。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也在开始一场“绿色革命”,美国的经济学家更是为扼杀内贾德政权而出谋划策、登高一呼:

用石油!

  石油与核问题,一直是伊朗的两张王牌,伊朗的石油出口在欧佩克中仅次于沙特,石油出口收入占到了伊朗外汇收入的8成。

据估计,伊朗的石油还可以开采70年。

这是伊朗的立国命脉,也是内贾德敢于叫板西方的底气之源,这一点,内贾德与查韦斯和普京有着共同的心理基础:

我有石油我怕谁?

  美国人依赖石油的程度,甚于依赖政府,美国本土的石油开采被严格限制,甚至为了石油在中东地区数次踏入战火,为了石油铤而走险把萨达姆从地洞里拉出来,然后又从伊拉克“不带走一片云彩”地撤军。

但是为了维护石油来源安全,美国人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所以奥巴马在竞选时就提出,加大新能源研发投入,尽量摆脱“石油依赖症”。

  减轻石油依赖的程度可以让美国在中东与波斯湾地区的外交中不再“投鼠忌器”,不用再担心发生像中东战争时期阿拉伯产油国石油禁运导致美国出现的经济危机。

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美国不但可以通过“绿色革命”不再忌惮石油安全,还可以通过石油来打击反美的伊朗内贾德政权,因为石油既是伊朗的拳头,也是伊朗的软肋。

  身为犹太人的弗里德曼用赌气的口吻写道:

“相信我,假如原油价格跌到了25美元一桶,内贾德再也不敢说犹太大屠杀只是个谎言了。

”他认为内贾德大嘴乱讲的底气,就是他在任期间的高油价走势。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外交政策专家迈克尔·曼德伯姆用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来形容油价经济可能对伊朗造成的影响:

“你反复劝一个人去改变,他是不会变的;只有他自己想要改变的时候,他才会改变。

”在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看来,25美元每桶的原油价格,就是“伊朗想要改变态度”的时候了。

  这样看来,那句经典的话似乎说对了: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美国想要收服伊朗,就先要改掉自己“喝油成瘾”的问题。

  用石油来杀死一个国家?

这并非耸人听闻,苏联很可能就是倒在了油价急跌的图标之上的。

上世纪70年代,相对较高的油价走势给了苏联发展军备竞赛的经济基础,美国人对这一点看得更清楚,随后便采取了行动。

  1986年5月,美国中央情报局一份以“苏联面对外汇短缺困境”为标题的秘密报告称,“在能源价格不振、石油产量走下坡和美元弱势的处境下,苏联购买西方技术、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的能力大减”。

该报告还引用“油价下降每一美元可引起苏联年收入减少5~10亿美元”的事实,估计苏联因油价下跌而每年少收入130亿美元。

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后来接受采访说:

“我们向沙特阿拉伯供应武器的原因之一,是要它压低油价。

  曾大肆叫嚣“休克疗法”的俄罗斯前副总理盖达尔在2006年一个演讲中说:

“苏联大厦崩塌的时间其实应该被追溯到1985年9月13日那天,沙特石油部长宣布停止油价控制,实行市场定价。

随后的6个月里,沙特的产油量提高了4倍,油价也几乎下跌了4倍,苏联每年因此损失近200亿美元。

苏联损失不起那么多。

”在一个家长脾气刚烈、负债累累的家庭中,争吵与分家在所难免,直至苏联这个国家的消失,一切便都在情理之中了。

  用石油杀死一个国家分几步?

先克己,再攻人。

想到日本前面去

中国这十几年基本上跟着美国模式走。

在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前,中国基本上是跟着日本、韩国的模式在做。

丰田金蝉脱壳

美国几大汽车厂要倒闭,要找替罪羊。

舆论一出来,丰田就宣布亏损几十亿美元。

事实上,丰田汽车已连续四年利润达一百亿美元。

丰田事一个集团,又十几家关联企业,而且又四五家事世界500强。

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转移事很容易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汽车产业把美国打得不行,美国要求它作产业调整。

日本很多地方不得不隐身,不去正产量第一,更多把精力放在合资企业、关联企业,把这些利润隐藏到那里去。

日本这一套经济体系,事一个财团的模式,事金融和商业、制造业的一种结合体。

南方人学日本

在美国、这种模式只有一家,就是通用电器。

美国股市一百多年来留下的制造业企业,只有这一家。

但是在日本,百年企业有上千家。

这背后是一种经济体制,再往后就是文化,这套东西跟中国的晋商和徽商上联系在一起的,由我们老祖宗的身影在里面。

明治维新的思想家,实际上是把王阳明那套东西拿去了。

王阳明事浙江人,浙江商人的经营模式,和韩日经营文化事相同的。

反过来,浙商对产业、金融和商业也事混合经营的。

外国商业模式,中国学的到吗?

中国的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性格是有区别的,学得到、学不到在于文化的土壤。

比如南方很日本又相通的文化,可以按照它的迷失去发展;比如这上前一段时间搞浙商银行,也是一种混合的业态。

北方从文化基础来说,其实更美国更相通。

日本创新很隐蔽

传统的看法是,日本人执行力强,创新力低。

但最近又一个报道日本现在事全球创新力排名第一。

这个创新力的背后是什么?

最近十几年,日本在金融上呈现弱势,那么,它的资产都用在那儿了?

一个事资源,一个是知识产权。

在美国申请专利最多饿公司,排名前十位,有六个事日本公司。

这些钱都用在技术储备上了。

包括现在赚钱赚得最厉害的夜景产业,都是在二三十年前的技术。

日本目前积累的技术,足够它吃三十年了。

中国的技术积累则严重不足,归根到底还是体制上的问题。

日本就能把技术投入很快转成商品,最后,再进入到技术开发上。

这就是财团体制形成的东西,能够形成一个循环。

电视机、照相机都是美国人发明的,但是到这些东西要市场化或者产业升级的时候,美国人就发现竞争不过日本了。

在财团里面,产业链各个地方都有关联企业,而且还有子公司、孙子公司遍布在全球。

再看看美国制造企业,比如摩托罗拉,在十几年前刚有手机的时候,在天津一下投了十几个亿元弄了一个大厂子。

日本开始肯定事分散的,在投几百万美元,然后,跟你搞一个小合资,等这个布局差不多了,中国市场起来了,再收购合资伙伴的股权。

这个搞法,对中国的产业升级阻力特别大。

日本将做什么

中国前一段时间大炼钢铁,需要大量的煤,煤挖多了就会过剩,必然会压制全球煤价,也将影响油价。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收购海外煤炭资源的步伐加快了。

中国还想着去收石油的时候,他们现在开始弄煤了。

簦中国开始经济复苏,煤价又上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日本人吧煤卖给你。

前段时期,中国媒体开始炒作“日本不行了”,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

包括说日本从中国撤资。

最新的例子,三井财团的一个造纸企业,在江苏投资了20亿美元。

日本人不开自己的森林,却到澳大利亚去种树,这些都是三井等财团干的,他们把钱都储备在那里。

比如最近中储粮在海外搞粮食保障,弄了半天,发现还得靠着日本热财团的海外粮食渠道。

美国又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