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一级建造师管理总结第五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571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一级建造师管理总结第五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注册一级建造师管理总结第五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注册一级建造师管理总结第五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注册一级建造师管理总结第五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注册一级建造师管理总结第五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一级建造师管理总结第五章.docx

《注册一级建造师管理总结第五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一级建造师管理总结第五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一级建造师管理总结第五章.docx

注册一级建造师管理总结第五章

1Z205000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15分)

1Z20501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

1Z205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一、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标准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一)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标准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是指影响作业场所内的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环境是指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

(三)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比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都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两个管理体系所需要满足的对象和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但管理原理基本相同。

1.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同点

(1)管理目标基本一致

(2)管理原理基本相同:

强调预防为主,系统管理,持续改进和PDCA循环原理

都强调了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响应的方针所需要的组织活动、策划活动、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

(3)不规定具体绩效标准

  2.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不同点

(1)需要满足的对象不同

(2)管理的侧重点不同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是使员工和相关方对职业健康安全条件满意。

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是使公众和社会对环境保护满意。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构和模式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结构和模式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结构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11)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四部分组成。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模式

1.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包括以下10个要素: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法规和其他要求;目标;结构和职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绩效测量和监视;审核;管理评审。

2.辅助性要素

辅助要素包括以下7个要素(支持体系主体框架和保证实现基本功能):

培训、意识和能力;协商和沟通;文件;文件和资料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和记录管理。

(三)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构和模式

1.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构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结构图如图IZ205011-4所示。

该标准由“范围”、“引用标准”、“定义”和“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四部分组成。

3.各内容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安全一致)

三、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目的

  

(一)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的: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的:

对影响生产的具体因素的状态控制,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二)建设工程环境管理的目的:

保护生态环境,使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的生存环境相协调。

1Z20501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环境管理的特点与要求

一、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对照质量管理)

(一)复杂性:

露天作业,受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多变性:

材料、设备和工具的流动性大;技术进步:

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

(三)协调性:

工种甚多,包括大量较危险的工程,交叉或平行作业。

(四)持续性:

建设周期长,从设计、、实施直至投产阶段。

(五)经济性:

产品的时代性、社会性与多样性决定环境管理的经济性。

二、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要求

(一)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

  建设单位办理各种有关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审批手续。

组织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预评价。

(二)工程设计阶段

对于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在工程总概算中,应明确工程安全环保设施费用、安全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费等。

(三)工程施工阶段

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施工措施的资料。

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15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对于应当拆除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拆除工程施工15日前,将拆除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明,拟拆除建筑物、构筑物及可能涉及毗邻建筑的说明,拆除施工组织方案,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的资料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企业的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生产的主要负责人。

总承包和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

(四)项目验收试运行阶段

建设单位应向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对环保设施进行竣工验收。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

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对其项目配套的环保设施进行竣工验收。

1Z20501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

简单记忆:

决策工作组人员,评审方目指案,策划文件发布。

(七)体系文件的编写

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三个层次。

1.体系文件编写的原则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是以文件支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体系文件应遵循的原则是:

标准要求的要写到、文件写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有效记录。

2.管理手册的编写

管理手册是对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整体性描述,是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4.作业文件的编制

作业文件是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之外的文件,一般包括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管理规定、监测活动准则及程序文件引用的表格。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

(二)管理体系的维持

1.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是组织对其自身的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

2.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系统评价。

3.合规性评价:

为了履行对合规性承诺,合规性评价分公司级和项目组级评价两个层次进行。

项目组级评价,由项目经理组织进行合规性评价。

半年一次,每年2次。

公司级评价每年进行一次。

1Z205020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5分)

1Z20502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

建筑面积10000㎡以下的工地至少1名安全人员,10000㎡以上的工地设2~3名专职人员,50000㎡以上的大型工地,按不同专业组成安全管理组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二、安全成产许可证制度

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

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需要延期的,企业应当于期满前3个月向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办理延期手续。

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延期为3年。

三、政府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

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可以委托给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具体实施。

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三)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

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主要有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改变工艺和变换岗位安全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三种形式。

1.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

三级安全教育通常是指进厂、进车间、进班组三级,对建设工程来说,具体指企业(公司)、项目(或工区、工程处、施工队)、班组三级。

企业(公司)级安全教育由企业主管领导负责。

项目(或工区、工程处、施工队)级安全教育由项目级负责人组织实施。

3.经常性安全教育:

安全思想、安全态度教育最重要。

五、安全措施计划制度

(一)安全措施计划的范围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范围应包括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事故发生、预防职业病、职业中毒等内容,具体包括:

安全技术措施、职业卫生措施、辅助用房间及设施、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三)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一般步骤:

(1)工作活动分类;

(2)危险源识别;(3)风险确定;(4)风险评价;(5)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6)评价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七、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制度

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审查的专项施工方案有:

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

九、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制度

施工单位应当自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式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验收合格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在显著位置上。

十、安全检查制度

(一)安全检查的目的

安全检查制度是清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

(三)安全检查的内容

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伤亡事故处理。

安全检查的重点是检查"三违"和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四)安全隐患的处理程序

对查出来的安全隐患,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整改计划,定人、定措施、定经费、定完成日期。

应按照"登记-整改-复查-销案"程序处理安全隐患。

十二、"三同时"制度

安全生产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

十三、安全预评价制度

开展安全预评价工作,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安全管理的工作基础。

1Z205022安全生产管理预警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重点,新增)

一、安全生产管理预警体系的要素

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个完整的预警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四部分构成,相互关系如图1Z205022所示。

图1Z205022预警体系基本框架

(一)外部环境预警系统

1.自然环境突变的预警:

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

2.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

国家对行业政策的调整、法规体系的修正和变更。

3.技术变化的预警:

关注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变动的预警。

(二)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

1.质量管理预警:

制定企业规划和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2.设备管理预警:

对象是设备的维修、操作、保养等活动。

3.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

对象主要是思想上的疏忽、知识和技能欠缺、性格上的缺陷、心理和生理弱点等。

(三)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监测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信息,预警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过程。

(四)事故预警系统

以事故预防和控制为目的,给出安全风险预警级别,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二、预警体系的建立

预警体系是以事故现象的成因、特征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以警报为导向,以“矫正”为手段,以“免疫”为目的的防错、纠错系统。

(一)预警体系建立的原则

1.及时性:

萌芽状态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消除。

2.全面性:

人、物、环境、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监督。

3.高效性:

制定合理适当的应急措施迅速改变不利局面。

4.客观性:

正确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不能因为可能涉及形象或负面影响隐匿有关信息。

(二)预警体系实现的功能

预警体系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两大子系统作用的发挥。

1.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主要由预警监测、预警信息管理、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预测评价等工作内容组成。

(4)预警评价

评价对象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预测系统建立的目的是实现必要的未来预测和预警。

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如:

I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Ⅱ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Ⅲ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Ⅳ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状态,用蓝色表示。

2.预控对策

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危机管理三个活动阶段。

3.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的关系

内容不同:

预警分析对隐患的辨识,预控对策是进行纠错、治错的管理活动。

预警分析是预警体系完成其职能的前提和基础,预控对策是预警体系职能活动的目标。

对象有差异:

预警分析的对象是在正常生产活动中的安全管理过程,预警对策的对象则是已被确认的事故现象。

但如果工程已处于事故状态,那么两者的活动对象是一致的;预警分析的活动对象总是包容预控对策的活动对象,或者说,预控活动的对象总是预警分析活动对象中的主要矛盾。

三、预警体系的运行

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功能。

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的功能。

(一)监测:

一是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二是处理信息并建立信息档案。

(二)识别:

识别生产活动中各类事故征兆、事故诱因,以及将要发生的事故活动趋势。

(三)诊断:

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

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在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险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量的描述。

(四)评价:

判断此时生产所处状态是正常、警戒,还是危险、极度危险、危机状态,并准确报警。

1Z205023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交底

一、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施工安全控制

2.安全控制的目标

安全控制的目标是减少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事故,保证人员健康安全和财产免受损失。

具体应包括:

1)减少或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目标;

2)减少或消除设备、材料的不安全状态的目标;

3)改善生产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标。

3.施工安全控制的特点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面广:

规模较,工艺复杂、工序多,流动作业多,高处作业多,不确定因素多。

(2)控制的动态性:

项目的单件性,施工的分散性。

(3)控制系统交叉性:

工程系统、环境系统及社会系统结合。

(4)控制的严谨性:

危害因素复杂、风险程度高、伤亡事故多。

4.施工安全控制程序(排序)

1)确定每项具体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目标

2)编制建设工程项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用技术手段加以消除和控制的文件,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是进行工程项目安全控制的指导性文件。

3)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落实和实施

4)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验证

5)持续改进

(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一般要求和主要内容

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一般要求

(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在工程开工前制定

(2)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有全面性(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和方案)

(3)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有针对性(掌握实际情况和熟悉法规标准才能做到针对性)

(4)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应力求全面、具体、可靠(不能罗列、严格执行、多层措施)

(5)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包括应急预案

(6)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保证安全要求,现场环境和施工技术条件能够做得到)

2.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

安全技术措施中必须包含施工总平面图。

结构复杂、危险性大、特性较多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单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并要有设计依据、有计算、有详图、有文字要求

一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安全技术措施中,都需要编制季节性施工安全措施。

对危险性大、高温期长的建设工程,应单独编制季节性的施工安全措施。

二、安全技术交底

(二)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

1.项目经理部必须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5.对于涉及"四新"项目或技术含量高、技术难度大的单项技术设计,必须经过两阶段技术交底,即初步设计技术交底和实施性施工图技术设计交底。

1Z205024安全生产的检查和内容

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应由项目经理组织,定期进行。

一、安全检查的主要类型

(一)全面安全检查:

各方面还要汇总分析。

(二)经常性安全检查:

工作前检查,有问题上报;下班前检查,做好保养和维护。

(三)专业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安全检查:

操作人员检查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客观情况。

(四)季节性安全检查:

防风防沙、防洪抗旱等。

(五)节假日检查:

上班人员少,放松警惕。

(六)要害部门重点安全检查:

不能带病作业,有效年限没故障也应更新。

二、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查思想;

(二)查制度;(三)查管理;(四)查隐患;(五)查整改;(六)查事故处理。

1Z205025安全隐患的处理

一、建设工程的安全隐患

建设工程安全隐患包括:

人的不安全因素(人的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物品的缺陷)、组织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组织管理的缺陷)。

二、建设工程安全隐患的处理

(一)安全事故隐患治理原则

1.冗余安全度治理原则

例如:

道路上有一个坑,既要设防护栏及警示牌,又要设照明及夜间警示红灯。

2.单项隐患综合治理原则

例如某工地发生触电事故,一方面要进行人的安全用电操作教育,同时现场也要设置漏电开关,对配电箱、用电线路进行防护改造,也要严禁非专业电工乱接乱拉电线。

3.事故直接隐患与间接隐患并治原则

对人、机、环境系统进行安全治理,同时还需治理安全管理措施。

4.预防与减灾并重治理原则

如应及时切断供料及切断能源的操作方法;应及时降压、降温、降速以及停止运行的方法;应及时排放毒物的方法;应及时疏散及抢救的方法;应及时请求救援的方法等。

5.重点治理原则

按对隐患的分析评价结果实行危险点分级治理,也可以用安全检查表打分,对隐患危险程度分级。

6.动态治理原则

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治理,既可以及时消除隐患,又可以避免小的隐患发展成大的隐患。

1Z205030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一、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一)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二)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基坑开挖、脚手架拆除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专项应急预案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三)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

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二、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要求和内容

综合应急预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应急预案体系

1.5应急工作原则

2施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事故特征

2.1施工单位概况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组织机构及职责

2应急组织与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3.1应急组织体系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应急处置

4预防与预警

4预防与预警

4注意事项

4.1危险源监控

4.1危险源监控

4.2预警行动

4.2预警行动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5信息报告程序

5应急响应

6应急处置

5.1响应分级

6.1响应分级

5.2响应程序

6.2响应程序

5.3应急结束

6.3处置措施

6信息发布

7后期处置

8保障措施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8.2应急队伍保障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8.4经费保障

8.5其他保障

9培训与演练

9.1培训

9.2演练

10奖惩

11附则

11.1术语和定义

11.2应急预案备案

11.3维护和更新

11.4制定与解释

11.5应急预案实施

1Z20503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

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包括应急预案的评审、备案、实施和奖惩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一、应急预案的评审

各级安监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

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

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评审人员与所评审预案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二、应急预案的备案

地方安监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安监部门备案。

其他负有安监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抄送同级安监部门。

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国资监管部门、国务院安监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三、应急预案的实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1)生产经营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4)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5)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6)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7)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四、奖惩:

未备案,三万元以下罚款。

1Z205033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分类和处理(重点)

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分两大类型,即职业伤害事故与职业病。

职业伤害事故是指因生产过程及工作原因或与其相关的其他原因造成的伤亡事故。

(一)按照事故发生的原因分类

按照我国《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标准规定,职业伤害事故分为20类,其中与建筑业有关的有以下12类:

(电打火(的)重机车坠塌、烫爆毒伤)

l2类职业伤害事故中,在建设工程领域中最常见的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火灾7类。

(打、火、坠、塌、毒、电、机)

1.物体打击:

指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砸伤等造成的人身伤害,不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被车辆挤、压、撞和车辆倾覆等造成的人身伤害。

3.机械伤害:

指被机械设备或工具绞、碾、碰、割、戳等造成的人身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设备引起的伤害。

4.起重伤害:

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发生的机械伤害事故,不包括上下驾驶室时发生的坠落伤害,起重设备引起的触电及检修时制动失灵造成的伤害。

5:

触电:

由于电流经过人体导致的生理伤害,包括雷击伤害。

6.灼烫:

指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强酸或强碱引起的灼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不包括电烧伤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

7.火灾:

在火灾时造成的人体烧伤、窒息、中毒等。

8.高处坠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