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教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导学案+课后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506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3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新教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导学案+课后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新教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导学案+课后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新教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导学案+课后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新教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导学案+课后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新教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导学案+课后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新教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导学案+课后练习题.docx

《高中生物新教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导学案+课后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新教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导学案+课后练习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新教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导学案+课后练习题.docx

高中生物新教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说出细胞主要由C、H、O、N、P、S等元素构成,它们以碳链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生命观念:

物质观:

生物体是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的。

2.科学思维:

归纳与概括:

从元素的种类、含量等方面总结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3.科学探究:

通过对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学习形成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

知识点一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特有的,这一事实说明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由表中数据可知,细胞中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与无机自然界的大不相同,这一事实说明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2.组成细胞的元素

(1)种类: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

20多种。

(2)分类

①大量元素:

C、H、O、N、P、S、K、Ca、Mg等。

②微量元素:

Fe、Mn、B、Zn、Mo、Cu等。

(3)细胞内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①不同生物体内所含

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不同生物体内每种化学元素的

含量不同。

②同一生物体内不同化学元素的

含量不同,其中

C、H、O、N四种元素所占比例较大(干重)。

  生物体内含量很少的元素都是微量元素吗?

提示:

不都是。

微量元素是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又不可缺少的元素。

生物体还有一些元素如Pb含量少,但又是不必需的,这些元素不属于微量元素。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种类

(2)含量

①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

水。

②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蛋白质。

③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

蛋白质。

题型一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例1] 关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元素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界有的元素,非生物界一定有

B.非生物界有的元素,生物界一定含有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D.不同种类生物体内所含的元素种类基本相同

解题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来源于非生物界,故生物界有的元素,非生物界一定有,A正确;非生物界有的元素,生物界不一定含有,如大部分重金属元素,B错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C正确;不同种类生物体内所含的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D正确。

答案 B

题型二 细胞中元素与化合物的种类、含量的辨别

[例2] 下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人体细胞干重的元素含量柱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甲、乙化合物依次是蛋白质、H2O

B.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干重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C、H、O

C.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甲化合物中含图2中a

D.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甲化合物是蛋白质

解题分析 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H2O,其次是蛋白质,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因此若图1表示鲜重,则甲是H2O,乙是蛋白质,A错误;若图1表示干重(脱水后),则甲是蛋白质,D正确;人体细胞干重中元素含量依次是C、O、N,B错误;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甲化合物为H2O,不含有碳,C错误。

答案 D

知识点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原理

(1)思路: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与生物组织中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

颜色反应。

(2)原理

①糖类

2.实验材料及试剂

(1)材料:

梨、葡萄或白萝卜匀浆,花生种子,豆浆,鲜肝提取液,鸡蛋清稀释液。

(2)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

质量浓度为0.1_g/mL的NaOH溶液,乙液:

质量浓度为0.05_g/mL的CuSO4溶液),质量浓度为0.01g/mL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

质量浓度为0.1_g/mL的NaOH溶液,B液:

质量浓度为0.01_g/mL的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

3.实验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

①材料的选择:

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例:

梨匀浆。

②试剂的选择:

斐林试剂

③检测的方法步骤

④实验结果:

蓝色→棕色→

砖红色(沉淀)。

⑤实验结论:

组织样液中含有还原糖。

⑥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

a.甲、乙液必须

等量混合均匀再使用。

b.

水浴加热(50~65℃)。

c.现配现用。

(2)脂肪的检测

①材料的选择:

富含

脂肪的种子,例:

花生种子。

②试剂:

0.01_g/mL苏丹Ⅲ染液。

③检测的方法步骤

④实验结果:

使用苏丹Ⅲ染液的变为

橘黄色。

⑤实验结论:

花生种子含脂肪。

  

判断下列材料是否能作为检测还原糖的材料?

并阐述其原因。

①苹果或梨 ②西瓜瓤 ③甘蔗

提示:

①适合,因为苹果和梨中既含有丰富的还原糖,颜色又浅。

②③不适合,因为西瓜瓤有一定的颜色,甘蔗中的蔗糖不是还原糖。

  

还原糖检测时,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开始时的蓝色是Cu(OH)2的颜色,后来的棕色是蓝和砖红色的混合色,最后Cu2+全部生成Cu2O,溶液呈现砖红色。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染色时间不宜过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染色时间过长,脂肪会溶解到染色剂中。

(3)蛋白质的检测

①材料的选择:

富含

蛋白质的材料,例:

蛋清稀释液、豆浆、鲜肝提取液等。

②试剂:

双缩脲试剂(A液:

0.1_g/mL_NaOH溶液,

B液:

0.01_g/mL_CuSO4溶液)。

③检测的方法步骤

  

在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如果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一定要稀释到一定程度,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不稀释会使蛋清粘附于试管壁上,反应不彻底且不易清洗试管。

  

蛋白质检测时,为什么先加A液再加B液?

B液为什么不能过量?

提示:

蛋白质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能与Cu2+生成紫色络合物,所以先加A液营造碱性环境,后加B液提供Cu2+。

其中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不能过多,因为过多的

④实验结果:

样液变成

紫色。

⑤实验结论:

蛋清、豆浆、鲜肝含蛋白质。

⑥双缩脲试剂使用方法:

先加

A液再加

B液,且

B液不要过量。

双缩脲试剂B液会与双缩脲试剂A液反应生成Cu(OH)2,使溶液呈蓝色进而掩盖实验生成的紫色。

  

为什么利用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和蒸馏水也能鉴定蛋白质?

提示:

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的成分分别与双缩脲试剂的A液、B液相同,只是斐林试剂的乙液的质量浓度比双缩脲试剂的B液大,故只需将斐林试剂乙液用蒸馏水稀释即可变为双缩脲试剂的B液,因此可利用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和蒸馏水也能鉴定蛋白质。

题型三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例3] 下列对生物体中有关化合物的检测实验,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鉴定对象

试剂

产生颜色

水浴加热

生物材料

A

淀粉

碘液

蓝色

马铃薯

B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需要

甘蔗的茎

C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不需要

豆浆

D

脂肪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不需要

花生

解题分析 马铃薯中富含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用碘液检测淀粉时不需要水浴加热,A正确;甘蔗的茎中富含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B错误;豆浆中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C正确;花生中富含脂肪,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时不需要水浴加热,D正确。

答案 B

[例4]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于检测还原糖的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检测脂肪时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检测还原糖时,要先加入NaOH溶液摇匀后,再加入CuSO4溶液

D.用于检测蛋白质的NaOH溶液与CuSO4溶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

解题分析 斐林试剂甲液与双缩脲试剂A液相同,但斐林试剂的乙液与双缩脲试剂B液不相同,因此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检测,A错误;脂肪检测实验中,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要将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使用,C错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后加B液,D错误。

答案 B

技法提升

1.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一同三不同”

2.实验操作

三类有机物检测时的两个唯一:

唯一需要加热的是:

还原糖。

唯一需要显微镜观察的是:

脂肪。

1.如图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分布情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Ⅰ在非生物界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B.Ⅱ含量虽少,但对于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

C.Ⅱ和Ⅲ均为必需元素,一旦缺乏就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病症产生

D.P、S、K、Ca、Zn都属于大量元素

答案 D

解析 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A正确;微量元素含量虽少,但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B正确;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均为必需元素,一旦缺乏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病症产生,C正确;Zn属于微量元素,D错误。

2.下列有关图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m中含有的元素为H、O

B.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m是蛋白质

C.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人体细胞干重的元素含量,则m是C元素

D.如果该图表示的是活细胞中的元素,则其中Mo的含量很少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m含量最高,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m表示水,其组成元素是H、O,A正确,B错误;如果该图表示的是人体细胞中干重的元素含量,则m是C元素,C正确;因为Mo是微量元素,所以在细胞中含量很少,D正确。

3.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依次是(  )

①甘蔗的茎 ②油菜籽 ③花生种子 ④梨 ⑤甜菜的块根 ⑥豆浆

A.④②⑥B.⑤②⑥

C.①②⑥D.④③⑥

答案 D

解析 还原糖的检测要求实验材料含有还原糖且是浅色或白色;脂肪、蛋白质的检测要求实验材料含有丰富的脂肪或蛋白质。

因此,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是④梨、③花生种子和⑥豆浆。

甘蔗的茎和甜菜的块根含有丰富的蔗糖,不是还原糖,因此不能作为还原糖的检测的实验材料;油菜籽体积小不宜操作。

4.若以鸡蛋蛋白液为材料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发现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壁上。

下列关于这一现象形成原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鸡蛋蛋白液稀释度不够,搅拌不匀

B.只添加了双缩脲试剂A液,未添加双缩脲试剂B液

C.鸡蛋蛋白液不是合适的实验材料

D.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时间不够长

答案 A

解析 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时,若用鸡蛋蛋白液为材料,一定要进行稀释,否则蛋白液浓度过高,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壁上,A正确。

5.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成熟梨汁中是否存在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该试剂极不稳定,使用时需________,检测还原糖时还需要进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________。

用其染色时,要用酒精冲洗,目的是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