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纲要考试题B.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0075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革命史纲要考试题B.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革命史纲要考试题B.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革命史纲要考试题B.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革命史纲要考试题B.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革命史纲要考试题B.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革命史纲要考试题B.docx

《中国革命史纲要考试题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革命史纲要考试题B.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革命史纲要考试题B.docx

中国革命史纲要考试题B

中国革命史纲要考试题B

一、单项选择(20*1=20)

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C、君主立宪制度

D、宗族家长制

2、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条约是()。

A、1842年《南京条约》  

B、1860年《北京条约》

C、1858年《爱珲条约》  

D、1895年《马关条约》

3、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万大洪告示》

D、《原道醒世训》

4、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起义

D、反教会斗争

5、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

()

A、张作霖B、郭松龄C、张学良D、张作相

6、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

A、胡适B、鲁迅C、李大钊D、陈独秀

7、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

A、发展党的组织B、发动工人运动C、解决农民问题D、开展军事斗争

8、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晋察冀根据地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D、鄂豫皖根据地

9、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人民在华北给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的一次军事行动是()

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

C、凇沪会战D、台儿庄战役

10、长征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是指()

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

B、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D、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11、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2、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C、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D、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13、毛泽东说: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的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这里的“最基本条件”是()

A、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B、建立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C、取得占人口最多的广大农民的拥护、支持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4、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行的时间是()

A、1947年12月——1949年2月  B、1948年5月——1949年1月 

C、1948年6月——1949年8月  D、1948年9月——1949年1月  

15、标志着全国领土基本得到解放,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  )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16、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初步建立的事件是( )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6年,全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8、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一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19、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B.五·一六通知

C.《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张大字报》

D.《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20、1975年的全面整顿和1978年关于真正标准问题的讨论,二者的共同点是()。

A、破除“两个凡是”B、“批林批孔”

C、批判“四人帮”D、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二、多项选择(10*2=20)

1、下列名单中被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有()

A、宋庆龄   B、李济深C、 张澜   D、黄炎培

2、下列关于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B、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

C、不包括与大资产阶级的联盟D、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3、毛泽东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统一战线B、土地革命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4、下列有关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B、英美支持国民党发动

C、中国共产党坚决回击顽固派的进攻D、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损失惨重

5、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

()

A、父权B、夫权C、君权D、族长权

6、大量的鸦片走私中国,其结果是()。

A、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B、造成中国财政危机

C、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D、导致官员受贿腐败

7、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包括()

A、平均地权B、联俄C、联共D、扶助农工

8、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最早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B、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开始传播开来

C、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一帆风顺的

9、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D、不当头

10、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反行贿  B、反贪污  C、反浪费  D、反官僚主义 

三、判断题(10*1=10)

1、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是想使中国变成一个资本主义的中国。

2、“镇南关大捷”是甲午战争中打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重大胜利。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偶然性。

4、李大钊是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5、1927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6、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7、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与当时国民党当局采取的不抵抗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8、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的基本方针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和敌我矛盾。

9、识分子问题会议,发出了“向现代化进军”的口号。

10、中共中央在1956年1月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发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

四、名词解释(2*4=8)

1、《天津条约》 

2、《天朝田亩制度》 

五、简答题(2*8=16)

1、简述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六、材料分析题  (1*10=10)     

材料一:

(1899年)八月二十九日,清廷颁发渝旨,指出:

“国家振兴庶务,凡有益一国便于民首,均应随时兴办,以植富强之基,前因商务为当今要图,特谕刘坤一、张之洞就沿海一带先行试办。

„„务期中外流通,确有成效,不得徒空言,致负朝廷力图振兴之意。

”十月二十五日,清廷准许刘坤一所奏,宣布“农商人等联络群,考求物产”,“在所不禁”,但不准“妄议时政”。

 引自周积明:

《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材料二:

在经历了庚子事变后,西太后不得不对基本国策作了较实际的反思;“自播迁以来,皇太后宵肝焦劳,朕尤痛自刻责,深念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

”此后西太后于1901年1月以光绪的名义在西安颁布了“预约变法”的上渝,明令:

“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职情形,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各举所知,各抒己见。

”(同上书)  

材料三:

清末新政时期,西太后表示变法决心说:

“尔中外臣工,须知国势至此,断非苟且礼苴所能挽回厄运。

惟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

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他策。

” 引自《义和团档案史料》下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戊戌政变以后,清政府在“变法”问题上,其态度以及变法内容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时代背景对清末“新政”进行评价。

七、论述题(1*16=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20*1=20)

1--5AABCC6--10BBBAB7--15CDCDC16--20BCCAD

2、多项选择(10*2=20)

1ABC2AB3ACD4ACD5ABC

6ABCD7BCD8AC9ABC10BCD

三、判断题(10*1=10)

1、×2、×3、×4、√5、×

6、√7、√8、×9、×10、√

四、名词解释(2*4=8)

1、《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6、27日,桂良、花沙纳分别同英法订立《天津条约》。

主要内容:

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等10个城市为通商口岸(要将所有口岸注名);外国船只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海关由外国人帮办税务;进出口货一律按5%抽税,外国人只征2、5%的子口税,;对英赔款400万两,对法赔款200万两。

《天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进一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 理想。

规定把田地分为九等,好坏搭配,丰荒相赈,无分男女,自16岁至60岁皆可分得土地一份。

与此同时规定以25户为一基层单位,其生产及分配方式皆有规定。

太平天国农民领袖想通过这个制度建立“有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发展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平均思想,反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但是,其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及生产生活方式,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并且具有违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5、简答题(2*8=16)

1、简述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立统一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丧失独立自立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中国逐渐被纳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成为世办资本主义的附庸(2分)。

 

在遭受外国商品冲击严重的五口通商地区,自然经济开始接解体,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主要是五个通商口岸)于战后迅速畸形繁荣起来,并在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即买办阶层。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五口通商地区投资办企业,中国的无产阶级诞生了(2分)。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从此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2分)。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鸦片战争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转折点(2分)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1)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

毛泽东同志把鸦片战争及其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一:

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2分) 

第二: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

(2分) 

(2)教训:

第一:

在中国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 ,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

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

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2分) 

第二:

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秒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2分)  

六、材料分析题  (1*10=10)    

(1)清政府对“变法”态度逐渐认可和明朗;改革的内容由最初的经济方面,继而扩展到政治体制方面(3分)。

 

 

(2)清末统治者对变法态度的改变及实行“新政”,是鉴于当时国内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将危机自身统治而被迫为之,其目的是为了平息人民革命,消弭统治危机,因而注定要失败(3分)。

 

(3)清末“新政”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大趋势,其“新政”的一些内容,亦符合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近代化的潮流,客观上具有进步性(4分)。

七、论述题(1*16=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其原因是什么?

     

(1)成就

第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分)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1分) 

第三、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分) 

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1分) 

第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1分)

 第六、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1分) 

第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进展。

(1分) 

第8、第八、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1分) 

第9、第九、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1分) 

第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分)     

(2)原因:

 

第一,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2分)

第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分)

第三,中国共产党加强了自身建设。

是中国共产党在妥善处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问题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总结治党治国治军新经验,不断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取得的。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