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181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ocx

《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ocx

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战略意义:

两型旅游发展模式何以必要

(一)从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来看

两型旅游发展模式是与两型社会建设配套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两型旅游发展模式的必要性,要到两型社会建设中去溯本清源。

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要求系统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推进;“配套”要求抓手,要求改革能够落地,要求产业、机制、技术的多方配合;“改革”求变,要求焕然一新,与国家层面的改革发展相衔接;“试验”是权利,是向中央要政策的先行先试权,也是责任,是长株潭的实践必须能为国家层面所用。

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建设,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声,具有试验区的性质,有非常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型社会建设的目的和手段上。

1、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要达到的目的

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建设,则具有先行先试的性质,其主要目的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区域层面。

在长株潭城市群设立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支点的重大战略布局。

通过长株潭的两型社会建设,要解决区域发展的瓶颈和问题,特别是资源使用和环境相容方面的问题,要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层面的着眼点,在3+5八个城市,在湖南,在中部地区。

第二,国家层面。

在长株潭城市群设立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部署。

长株潭地区的先行先试,要“率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机制,率先积累传统工业化成功转型的新经验,率先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即要求形成经验和模式,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改变的前提下,针对全国范围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的新特征、新情况、新问题,拿出可以推广发展的方案,指引改革的新方向,其战略意图包括:

——探索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探索符合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要求的内生型发展模式;

——探索消除城市圈、城市群联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国家层面的着眼点,在国家,在当前。

2、达到目的所需要的手段

正因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具有两个层面的目的,因此其达到目的所配套的方案就必须是模式化的发展方案,一方面,区域要发展,另一方面,经验要成套。

在总体规划的层次,这个模式化发展框架如下表:

表:

两型社会建设的模式化发展框架

机制

内容

创新资源节约体制机制

构建城市群循环经济体系

探索建立和完善资源产权制度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完善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创新资源开发管理机制

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建立湘江流域综合治理体制机制

建立区域性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建立城市群环境治理一体化体制机制

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

建立优化产业布局的协调促进机制

建立分类引导的产业发展导向机制

促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

创新科技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建设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创新人才开发与配置的体制机制

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

创新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

创新耕地保护模式

完善征地用地制度

创新土地市场机制

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推进投融资主体建设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创新对外经济体制机制

转变外资外贸发展方式

完善“大通关”体系

营造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服务外包的体制环境。

探索内陆地区发展空港经济的新模式

加强湘台两岸产业合作

创新财税体制机制

创新城市群财税管理体制

构筑“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支持体系

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区域统筹规划和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支持“三农”的体制机制

探索建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

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完善就业促进制度

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建立城市群高效协调机制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体系和干部考核制度

3、经济结构中旅游业所占的重要位置

长株潭地区,旅游业收入相当于GDP的7%,处在由10%以下向10%增长的过渡阶段,一方面,旅游业已在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能够对总体社会经济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两型社会建设对旅游业的特殊关注,将对其产生进一步的推进作用,旅游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将进一步增长,并反过来对两型社会建设产生更大的作用力。

旅游业在长株潭地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在长株潭地区落实两型社会建设,旅游业不仅不能缺席,而且必然是实现战略意图的重要抓手。

4、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发展能对两型社会建设产生的系统性推进作用

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综合”、“配套”,但并非所有产业都必须形成模式,旅游业要形成“两型旅游发展模式”,根本原因在于旅游业能对两型社会建设产生系统性推进的作用。

第一,旅游业应成为城市群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

两型社会建设要构建城市群循环经济体系,而循环经济体系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循环,它还包括园区层次的产业循环,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社会经济的循环系统。

旅游作为产业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关联产业的庞大,以及对其他产业良好的嵌入性。

长株潭要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应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作用,以产业为旅游吸引物,以旅游促产业转型升级,以旅游塑造产业环境,形成产业间的循环化发展。

第二,发展旅游业具有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

旅游业本身是两型社会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鼓励性产业。

《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规定,应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中心、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对鼓励类产业,在项目核准、土地供应、资金筹措、技术创新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发展旅游业,能够提高鼓励性产业的比重,降低限制性产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

第三,发展旅游业可以成为淘汰产业退出机制的一部分。

旅游业促进淘汰产业的退出,至少存在三种途径:

——旅游业可以资本化环保技术。

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要使用新的环保技术,可以直接转化为旅游产品,为企业带来旅游收入,这可提高企业改进技术的积极性;

——旅游业可以转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工业旅游使旅游者成为督促企业转变的眼睛;

——旅游业可以替换企业生产方式,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可令传统生产线博物馆化、体验化,从而在存留原有设备的基础上,令工业直接转化为旅游业。

第四,旅游业可以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窗口产业。

《方案》要求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旅游业可以通过在旅游项目中引入长株潭地区新兴的科技成果,或者直接形成如科技馆这样的科技旅游项目,实现对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的率先转化、示范转化的作用。

第五,旅游业可成为人才开发与配置机制的重要部分。

可通过营造良好的休闲、旅游环境,并与急需人才的居住环境、游憩环境相结合,促进人才的引入和交流。

第六、旅游业应成为征地用地制度的重要配套制度。

在建立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可以使农民的就业和新的用地功能结合起来,创立被征地农民的就地就业体系。

第七,国际旅游业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就地出口的良好渠道。

发展旅游业,可以缩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出口的链条。

第八,旅游业应为加强湘台两岸产业合作的重点产业。

应充分利用湘台在人缘、血缘方面的联系,利用两型社会建设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的契机,引入台湾国际化的生活理念、旅游产品开发理念及开发资金,加强与台湾旅游业以及旅游者的交流。

第九、旅游业可以成为以功能区和行政区统筹发展的试点产业,健全区域统筹规划和管理机制体制。

长株潭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常设的跨区域协调机构,这将成为未来长株潭城市群高效协调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旅游业是落实“三农”问题的一个落脚点。

通过旅游业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建立循环农业链条,实现生态农业的外向性发展,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可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间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以旅游业先行,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乡村旅游本身也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机制。

第十一、旅游业是完善就业促进制度的重要方面,特别是旅游业内非正规就业正规化的实现,将大大拓展产业容量。

第十二,旅游业应是探索新的资源产权制度、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资源开发管理机制、湘江流域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区域性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城市群环境治理一体化体制机制、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土地市场机制、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先行产业。

旅游业是资源依托型产业,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资源的发掘、保育和循环,需要多方面的制度突破,旅游业对资源的依赖是内生性的,企业具有对资源保育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因而是较好的制度创新载体。

此外,旅游者是未来长株潭地区重要人口,旅游者对资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将是未来资源环境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对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收费”这样的制度,应及早设计,未雨缪谋。

表:

旅游业对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系统性推进作用

机制

内容

旅游业的主要推进作用

创新资源节约体制机制

构建城市群循环经济体系

◆成为城市群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

◆应是探索新的资源产权制度、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资源开发管理机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先行产业

探索建立和完善资源产权制度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完善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创新资源开发管理机制

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建立湘江流域综合治理体制机制

◆应是推进湘江流域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区域性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城市群环境治理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先行产业

建立区域性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建立城市群环境治理一体化体制机制

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

建立优化产业布局的协调促进机制

◆发展旅游业具有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

◆可以成为淘汰产业退出机制的一部分

建立分类引导的产业发展导向机制

促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

创新科技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建设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的窗口产业

◆人才开发与配置机制的重要部分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创新人才开发与配置的体制机制

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

创新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

◆征地用地制度的重要配套制度

◆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土地市场机制的先行产业

创新耕地保护模式

完善征地用地制度

创新土地市场机制

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推进投融资主体建设

◆创新投融资体制的先行产业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创新对外经济体制机制

转变外资外贸发展方式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就地出口的良好渠道

◆加强湘台两岸产业合作的重点产业

完善“大通关”体系

营造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服务外包的体制环境。

探索内陆地区发展空港经济的新模式

加强湘台两岸产业合作

创新财税体制机制

创新城市群财税管理体制

◆创新财税体制的先行产业

构筑“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支持体系

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区域统筹规划和管理体制机制

◆可以成为以功能区和行政区统筹发展的试点产业

◆落实“三农”问题的一个落脚点

◆完善就业促进制度的重要方面,特别是旅游业内非正规就业正规化的实现,将大大拓展产业容量;发展乡村旅游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机制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的先行产业

建立支持“三农”的体制机制

探索建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

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完善就业促进制度

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旅游区域协作制度是城市群高效协调机制的重要部分

建立城市群高效协调机制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体系和干部考核制度

以上原因,决定了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模式化发展的要求,必须落实到对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手段有具体推进作用的旅游业发展中去。

(二)从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来看

我国旅游业发展到现一阶段,有如下几个关键性问题,特别需要一种新的模式去解答:

1、如何推进城市群旅游一体化发展

城市群旅游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城市群发展到现一阶段的共同需求,长三角、珠三角都已处在启动期,但实质而整体的推进仍然不多,需要一种模式化的经验供参照。

长株潭城市群在推进旅游一体化上,有独特的优势,包括:

——空间的紧密性;

——经济结构的互补性;

——文化的同源性;

——旅游的同板块性

这些特点,使长株潭地区最易于旅游一体化的操作,最有可能成就城市群旅游全面一体化的模式。

2、如何塑造内生性旅游经济

区域城市群旅游市场将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全新增长点,旅游业亟需区域旅游业的新发展模式。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国旅游业长达三十余年的增长,正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进入结构性调整期。

长途旅游带动的增长模式,特别是跨区域旅游为主的增长模式,使我国旅游业发展遇到了增长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急剧分层,高收入人群一直是我国旅游业的增长主力,自从1999年国家实行“黄金周”假日制度以来,高收入人群外出旅游的时间限制被放松,国内旅游,特别是其中的长途旅游增长迅猛,已经得到持续的释放,然而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高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走向递减,低收入人群仍然难以负担长途旅游的费用,时间限制更被普遍的收紧,在此情况下,长途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动力已难以进一步发掘,旅游业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其新战场必然要从跨区域转向区域内,旅游业主力业态由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向观光休闲旅游混杂的状态。

因此在全国层面上,国内旅游业遇到增长瓶颈,区域内旅游业将成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对于旅游业扩大内需的作用,也需要在城市群内市场上作更深入的探索探索。

而我国目前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尚处在初步探索之中,实质性进展不大,缺乏国家级的样板。

长株潭城市群在营造内生性旅游经济上,也有独特的优势。

国家选定长株潭为两型社会试验区,主要看中其能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密集、本土市场潜力大的特点。

长株潭城市群平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长株潭城市群平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指标均在全国11个城市群中位居第6位,处于中游位置,代表了我国城市群社会经济结构的平均水平,是探索旅游业拓展城市群内市场,构造以内部资源、内部劳动力满足本土市场的内生性旅游经济体,启动内需的良好实验体。

图城市群平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图单位:

图城市群平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图单位:

3、如何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重点切口推进科学发展观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建设两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我国旅游业发展经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新的模式去解决。

尽管旅游业天然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性质,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资源利用不太合理,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的方面。

体现在增长方式上,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利用不足,开发方式粗放,受环境影响较大,对环境影响较小,与社会经济嵌套不紧密,是小旅游业;体现在消费方式上,是旅游者尚缺乏良好的旅游习惯,对目的地影响较大,对良好的生活观的形成不利。

这些问题,在全国旅游业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需要新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去解决。

长株潭城市群面临两型社会建设契机,是探索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重点切口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先行区域。

两型发展观向旅游业的落实,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产业的需要,两型旅游发展模式提供的经验,是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切口,一方面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另一方面尽可能地降低转型的代价,保证现有旅游业发展势头,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两手都要硬。

4、如何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的作用

我国城市群的经济结构中,旅游业普遍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从下表可见,其旅游业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普遍在4%至14%之间,主要在10%左右。

城市群社会经济要发展,要发挥旅游业这一重要产业的作用;旅游业要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作用,一方面要将自身发展成为影响更广阔领域的大旅游产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其在各地经济结构中的份额。

表城市群旅游业收入相当于GDP比例

城市群

旅游业收入相当于GDP比重

京津唐

0.140941

长三角

0.129716

海峡西岸

0.110654

成渝

0.102489

辽中南

0.101671

关中

0.088911

中原

0.075275

珠三角

0.076506

长株潭

0.070687

山东半岛

0.068389

武汉

0.040004

长株潭目前旅游业的份额在7%左右,未来两型社会建设,旅游业是重要发展的产业,其份额必将进一步增长,因此目前长株潭旅游业正处在由10%以下向10%以上增长的关键阶段,长株潭地区若能做大做强,做深做透旅游业,必将为全国其他处在相似阶段的城市群提供发展案例,指导其更好更快地发展。

如上四个问题,是我国旅游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而长株潭地区配合两型社会建设的契机,特别有条件去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形成示范。

(三)我国历来改革试验区和新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关系

先行试点、由点及面的渐进改革方式是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攻坚克难、成功推进的重要经验。

这样的试点,往往从制度突破入手,改革攻坚一系列发展中最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资金、土地、对外开放体制、市场经济机制、财税政策等相关,一经突破,往往对当地旅游业发展最关键环节形成重大影响,因而往往形成对全国发展都至为重要的旅游业发展新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类政策区,往往形成相应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新一轮的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因其综合性、改革性和配套性,必将形成推进我国旅游业下一轮发展的重要宝贵经验。

表:

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区和旅游业模式的关系

政策区类别

包含区域

设立时间

主要取向

旅游业模式

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1979、1988

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经济所有制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结构;经济活动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予以优惠和方便;特区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树立了我国最早的入境旅游模式。

海南岛形成了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模式。

沿海开放城市

上海、深圳、厦门、广州、青岛、温州、天津、大连、珠海、宁波、烟台、南通、福州、秦皇岛

1984

实行对外开放,能发挥优势,更好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技术、知识和市场,推动老企业的更新改造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创造,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使这些城市从内向型经济向内外结合型经济转化;将四大经济特区和海南包括在内,从南到北形成一条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实现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的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的战略转移,以便发展对内对外的辐射作用,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

确立了我国最早的城市旅游模式

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确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厦漳泉三角地区三个区域,1988、1992年作进一步拓展

1985、1988、1992

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又一重要步骤

确立了我国的区域旅游发展的雏形。

资源枯竭城市

阜新、焦作、白银、个旧等共两批44座城市

2008、2009

以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改善人居条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为基本目标,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自主创新为根本动力,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确立了多种旅游业助转型的模式,如焦作模式、阜新模式等。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上海浦东新区

2005年

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着力改变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天津滨海新区

2006年

以金融体制、土地管理体制、对外开放体制、财税体制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成渝试验区

2007年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乡村旅游模式

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2007年

以建立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深圳经济特区

2009年

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社会领域改革、积极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以深港紧密合作为重点全面创新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实施重点突破。

综上所述,两型社会建设的最大目标,在于实现模式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而旅游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手段的各个方面,都能形成重要乃至突出的推进作用,是两型社会模式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从旅游业本身的发展需要来看,国家层面上需要新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区域层面也需要解决旅游业发展一系列问题的新方式,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长株潭旅游业发展,必须是模式化的,必须提出一整套完整可靠的两型旅游发展模式方案。

二、基本内涵:

何谓两型旅游发展模式

(一)两型旅游发展模式界定

两型旅游发展模式,是旅游业由传统旅游产业向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两型旅游产业转变的一整套系统性发展方法和路径的总称,是旅游业促进社会两型化发展的模式。

所谓“传统旅游产业”,指如下特征的旅游产业:

1、待挖掘性。

旅游业天然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性质,但在传统旅游业上发挥不足。

表现在缺乏资源利用的循环性,空间利用不均衡,开发方式不合理,与环境之间的循环影响关系较弱,旅游资源发挥的效应相对较窄,是小旅游产业;

2、弱发展性。

传统旅游业尽管一直在增长,但存在多方面的隐患:

首先是发展动力不持续,缺乏自我滚动发展的机制,发展背后的政府动因强;其次是发展而不可持续,缺乏良好的资源培育和开发机制,对环境也有一定影响;第三是窄效应,尽管和一般产业相比,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效应是较为宽阔的,但就自身关联度高,直接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发生互动的特点来看,其效应发挥仍大为不够。

3、独立性。

每一地的旅游业,都更强调解决各自问题,追求自身发展,缺乏探讨普遍性问题和方向的旅游业实验模式。

所谓“两型旅游产业”,主要指符合三个性的旅游产业:

1、第一是科学性。

两型旅游产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旅游业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性质的产业;

2、第二是强发展性。

两型旅游产业必须推进两个可持续发展,首先是旅游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对所涉及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第三是普适性。

两型旅游产业必须代表我国现阶段旅游业的共同发展要求和方向,具有普适性,两型旅游产业所形成的模式和体系,应面向解决全国旅游业的发展难题,可为全国推广移植。

所谓“系统性发展方法和路径”,指既有理念指导又有实际目标还有落地的一系列方法的体系,包括:

1、理念层面: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战略层面:

战略定位和发展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