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化论解国臣法学理论论文1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661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文化论解国臣法学理论论文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法律文化论解国臣法学理论论文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法律文化论解国臣法学理论论文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法律文化论解国臣法学理论论文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文化论解国臣法学理论论文1doc.docx

《法律文化论解国臣法学理论论文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文化论解国臣法学理论论文1doc.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律文化论解国臣法学理论论文1doc.docx

法律文化论解国臣法学理论论文1doc

的继承,有创造的继承。

虽然濡化的过程都是强制性的,都是无选择的,但要成为事实则必须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总是认识和实践的互动。

也就是说,对过去文化的继承是要经过我们自身的实践,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合理的将成为传统被继承下来,不合理的将被历史抛弃。

但被继承的文化与过去的文化也并不会由于这一过程而被割裂,传统之所以成为传统,就在于其是“传承”而来,它与过去之间有着同一性。

“一个可能有始终如一的法人资格、地域位置、名称、活动种类或活动方式,

它的任何一代成员可能对其先形象有着始终如一的认识。

”②传统的实质在于对过去的认同。

 

现代社会的变动性,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认为,变革是必须的,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于是我们的问题便是:

变革如何面对传统?

 

传统对于我们的影响在于通过其传承的文化而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方式等等。

这种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的。

除了经验和理性之外,我们还能凭借什么憧景未来?

在现代社会里,许多国家都希望通过变革以实现其政治理想,然而变革不能革掉某些传统,缺少文化和传统的变革只能是东施效颦。

社会的变革只能是基于自身的内化。

无论是对于传统的文化,还是对于外来的文化,或者是另外一些可能性的选择——所有这些,从价值观到行为模式,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有区别,还可能根本冲突,但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基于理想而对社会所作出的变革,其最后目标必须有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要从内到外保持一致性,价值观是基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价值观,而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又渗透了这种价值观。

其次,这种一致性必须在社会中有一定的普适性,我们并不抹杀亚文化或者边缘文化的存在,但具有普适性的社会主流文化的存在对于一个社会的进步是必须的。

也就是说,我们变革的最后结果是创造一种新的文化,一套新的传统,而不管这其中包含传统文化的因素多一些还是外来文化多一些。

我们需要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对于法律来说,当其价值取向和运行方式为社会所接受时,也就形成了法律传统。

法律生命的强盛就在于法律传统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确立。

这就意味着这种法律(这里主要是指国家法)所体现的价值观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而进行法律生活则成为社会上所有群体或个体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就好比吃饭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筷子,而不会考虑是用筷子呢还是用刀叉?

当出现纠纷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诉诸法律,而不用考虑是请某位人物帮忙还是用武力解决?

 

六、结语

 

法律的复杂性源于人本身的复杂性,而在一个变革的时代里,在一个社会正在转型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文化的时候,这种复杂性就更为突出。

 

现代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里。

这个时代开始于150多年前,中国人首次睁开眼看世界的时候;而新中国的诞生则创造了可能性,真正的创造性转变则是近二十年的事情。

对于我们来说,传统的儒家文化根深蒂固,以无与伦比的力量渗透进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与行动中;而共产党的统治为我们带来了另一种世界观,在经过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创造性发展后成为具有统治力量的世界观;而西方文明则从一百多年前开始,吸引了无数中国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正大量的涌入中国;而更多的人则是在各种文化的交织和碰撞中成长,他们在各种不同的文化选择中挣扎,正是他们在痛苦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文化。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社会的法律生活中。

国家法以其占据统治地位而具有强制的普适性;但这种普适性却遗忘了某些地区和领域,或对其无能为力。

在一些遥远的村落里,许多人也许一生都没有同国家法打过交道,他们过着属于自己的传统生活,所有的事情都由一套不同与国家法的传统风俗解决。

而大多数乡村则在国家法与传统之间创造了另一套解决纠纷的办法,这是两种文化相冲突的结果,其表现形式则是上文所提到的法律规避。

另外一些人则是传统官文化的忠实追随者,动则找领导或摆官威,他们强奸了遵纪守法的人们的善良,构成了国家法的最大威胁。

但还有大量可以被称作希望的人们,他们在中国的法治之路上披荆斩棘。

 

而所有的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出现新的属于中国的文化,而这又有赖于我们的努力创造。

 

参考书目:

 

1.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社1997年版。

 

2.邓正来著,《法律与立法二元观》,三联书社2000年版。

 

3.赵震江主编,《法律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刘作翔著,《法律文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刘伟著,《文化:

一个斯芬克斯之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7.武树臣等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夏建中著,《文化人类

 

学理论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及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美〗菲利普·巴格比著,夏克、李天纲、陈江岚译,《文化:

历史的投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1.〖美〗E·

西尔斯著,傅铿、吕乐译,《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美〗昂格尔著,吴玉章、周汉华译,《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3.〖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邓正来著,《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邓正来著,《法律与立法二元观》,三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夏建中著,《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0页。

 

②[美]克鲁克洪等著,《文化与个人》,转引自刘作翔著《法律文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5页。

 

③转引自林同奇:

“格尔茨的‘深度描绘’与文化观”,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第168页。

 

④转引自林同奇:

“格尔茨的‘深度描绘’与文化观”,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第168页。

 

⑤克利福德·吉尔兹著,《地方性知识:

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见梁治平主编《法律的文化解释》第85、86页。

 

①克利福德·吉尔兹著,《地方性知识:

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见梁治平主编《法律的文化解释》第126页。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7—258页。

 

同上,第26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