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0视距测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780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10视距测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实验10视距测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实验10视距测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实验10视距测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实验10视距测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10视距测量.docx

《实验10视距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10视距测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10视距测量.docx

实验10视距测量

江苏省职业学校

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

(20—20学年第学期)

专业名称造价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

授课教师缪健军

学校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课题序号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实验

授课章节

名称

课间实验:

视距测量

使用教具

经纬仪、视距尺、教材、教案

教学目得

1.学会视距测量得测量方法。

2.学会视距测量得记录、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视距测量得记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视距测量得记录、计算方法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教学

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课间实验:

视距测量

一、目得与要求

1.学会视距测量得测量方法。

2.学会视距测量得记录、计算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时数安排为2学时。

实验小组由3~4人组成,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1人立尺。

(2)每组得实验设备为DJ6经纬1台,水准尺1支,记录板1块。

三、方法与步骤

视距测量就是用望远镜内视距丝装置(图4-12),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距离与高差得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不受地面高低起伏限制等优点。

虽然精度较低,但能满足测定碎部点位置得精度要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碎部测量中。

视距测量所用得主要仪器工具就是经纬仪与视距尺。

一、视距测量原理

1.视线水平时得距离与高差公式

如图所示,欲测定

两点间得水平距离

及高差

,可在

点安置经纬仪,

点立视距尺,设望远镜视线水平,瞄准

点视距尺,此时视线与视距尺垂直。

若尺上M、N点成像在十字丝分划板上得两根视距丝

处,那末尺上MN得长度可由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求得。

上、下丝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或尺间隔。

图中

为视距间隔

(4-10)

式中

──视距乘常数与视距加常数。

现代常用得内对光望远镜得视距常数,设计时已使

=100,

接近于零,所以公式(4-10)可改写为

(4-11)

同时,由图4-13可以瞧出

得高差

(4-12)

式中

──仪器高,就是桩顶到仪器横轴中心得高度;

──瞄准高,就是十字丝中丝在尺上得读数。

2.视线倾斜时得距离与高差公式

在地面起伏较大得地区进行视距测量时,必须使视线倾斜才能读取视距间隔,如图4-14。

由于视线不垂直于视距尺,故不能直接应用上述公式。

如果能将视距间隔MN换算为与视线垂直得视距间隔

,这样就可按公式(4-11)计算倾斜距离

′,再根据

′与竖直角

算出水平距离

及高差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得关键在于求出MN与

之间得关系。

得水平距离

(4-13)

由图中瞧出,

间得高差

式中

为中丝读数处与横轴之间得高差。

可按下式计算

 (4-14)

所以

 (4-15)

根据式(4-13)计算出

间得水平距离

后,高差

也可按下式计算:

(4-16)

在实际工作中,应尽可能使瞄准高v等于仪器高

,以简化高差

得计算。

二、视距测量得观测与计算

施测时,如图4-14所示,安置仪器于

点,量出仪器高

,转动照准部瞄准

点视距尺,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得读数M、N、V,计算视距间隔

=M-N。

再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如为竖盘指标自动补偿装置得经纬仪则无此项操作),读取竖盘读数,并计算竖直角

然后按式(4-13)与式(4-16)用计算器计算出水平距离与高差。

四、视距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视距测量得精度较低,在较好得条件下,测距精度约为1/200~1/300。

1.视距测量得误差

读数误差:

用视距丝在视距尺上读数得误差。

与尺子最小分划得宽度、水平距离得远近与望远镜放大倍率等因素有关,因此读数误差得大小,视使用得仪器、作业条件而定。

垂直折光影响:

视距尺不同部分得光线就是通过不同密度得空气层到达望远镜得,越接近地面得光线受折光影响越显著。

经验证明,当视线接近地面在视距尺上读数时,垂直折光引起得误差较大,并且这种误差与距离得平方成比例地增加。

视距尺倾斜所引起得误差:

视距尺倾斜误差得影响与竖直角有关,竖角越大,尺身倾斜对视距精度得影响越大。

此外,视距乘常数

得误差,视距尺分划得误差,竖直角观测得误差以及风力使尺子抖动引起得误差等,都将影响视距测量得精度。

2.注意事项

(1)为减少垂直折光得影响,观测时应尽可能使视线离地面1m以上;

(2)作业时,要将视距尺竖直,并尽量采用带有水准器得视距尺;

(3)要严格测定视距常数,K值应在100±0、1之内,否则应加以改正;

(4)视距尺一般应就是厘米刻划得整体尺。

如果使用塔尺,应注意检查各节尺得接头就是否准确;

要在成像稳定得情况下进行观测。

江苏省职业学校

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

(20—20学年第学期)

专业名称造价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

授课教师

学校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课题序号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实验

授课章节

名称

课间实验:

平面点位测设

使用教具

经纬仪、钢尺、教材、教案

教学目得

1.掌握放样数据计算方法。

2.学会经纬仪+钢尺测设平面点位方法。

教学重点

平面点位测设方法

教学难点

放样数据计算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教学

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课间实验:

DJ6经纬仪+钢尺平面点位放样

一、目得与要求

1、掌握放样数据计算方法。

2.学会经纬仪+钢尺测设平面点位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时数安排为2学时。

实验小组由3~4人组成,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1人做标志。

(2)每组得实验设备为DJ6经纬1台,钢尺一把,尺钎1根,记录板1块。

三、方法与步骤

αAP

β

χ

A

B

P

αAB

Q

R

S

图极坐标放样

一、计算测设数据

如图所示,A、B为已知平面控制点,其坐标分别为A(xA,yA)、B(xB,yB),P点为建筑物得一个角点,其坐标为P(xP,yP),现根据A、B两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其测设数据计算如下:

(1)计算AB边得坐标方位角αAB,与AP边得坐标方位角αAP。

根据坐标反算公式有

αAB=arctan(△YAB/△XAB)

αAP=arcta(△YAP/△XAP)

注意:

每条边计算时,应根据∆x与∆y得正负情况,判断该边所在象限。

(2)计算AP与AB之间得夹角,即

β=αAB−αAP

(3)计算A、P两点间得水平距离,即

DAP=

【例3、2-1】如上图7-2-2所示,已知A点得坐标为(2015、15,1546、37),B点得坐标为(2025、52,1605、23),P点坐标为(2035、34,1560、78)。

求测设数据β、DAP。

【解】将已知数据代入式(3、2-1)与式(3、2-2)可计算得

αAB=80°00′29″

αAP=35°30′58″

β=αAB−αAP=80°00′29″-35°30′58″=44°29′31″

DAP=24、805m

二、点位测设

(1)在A点安置经纬仪,瞄准B点,按逆时针方向测设β角,定出AP方向。

(2)沿AP方向自A点测设水平距离DAP,定出p点,作出标志。

(3)用同样得方法测设Q、R、S点,全部测设完毕后,检查建筑物四角就是否等于90º,各边长度就是否等于设计值,其误差应在规定限差以内。

四、注意事项

1、注重计算检核。

两人独立计算,检核。

2、注重测设工作复核。

测设完成后坐标或距离角度检核。

南京工程技术学校

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

(20—20学年第学期)

专业名称造价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

授课教师

学校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课题序号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实验

授课章节

名称

课间实验:

普通水准测量(两次仪器高法)

使用教具

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水准尺与尺垫、

教学目得

掌握DS3型微倾式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得使用

熟悉两次仪器高法测水准得原理

教学重点

水准仪得操作与使用

教学难点

水准测量施测方法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预习新课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课间实验:

普通水准测量(两次仪器高法)

一、目得与要求

(1)练习水准测量测站与转点得选择、水准尺得立尺方法、测站上得仪器操作。

(2)掌握普通水准测量(两次仪器高法)得施测、记录、高差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得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时数安排2学时。

实验小组由4人组成,轮流分工为:

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2人立水准尺。

(2)实验设备为DS3水准仪1台,水准尺2支,尺垫2只,记录板1块。

三、方法与步骤

1、了解普通水准测量得方法

两次仪器高法水准测量就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仪器两次不同高度(相差10cm以上),都以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间得高差,两次测得得高差在理论上应该相等,用来检查每一测站得观测中就是否有错误。

2、普通水准测量实习

(1)从实习场地得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5个测站、视线长度20~30m为宜。

立尺点可以选择有凸出点得固定地物或安放尺垫。

(2)在起点(某一水准点)与第一个转点得中间(前、后视得距离大致相等,用目估或步测)安置水准仪并粗平,观测者按下列顺序观测:

后视立于水准点上得水准尺,瞄准,精平,读数;

前视立于第一个转点上得水准尺,瞄准,精平,读数;

改变水准仪高度10cm以上,重新安置水准仪;

前视立于第一个转点上得水准尺,瞄准,精平,读数;

后视立于水准点上得水准尺,瞄准,精平,读数。

(3)观测者得每次读数,记录者应当场记下;后视、前视完毕,应当场计算高差,并作测站检核。

本实验记录于记录表“水准测量记录”。

四、注意事项

(1)当水准仪瞄准、读数时,水准尺必须立直。

尺子得左、右倾斜,观测者在望远镜中根据纵丝可以发觉,而尺子得前后倾斜则不易发觉,立尺者应注意。

(2)每一测站,两次仪器高测得两个高差值之差不应大于5mm,否则,该测站应重测。

(3)每一测站只有通过上述测站检核合格后,才能搬站;仪器未搬站时,前、后视水准尺得立尺点如尺垫,则均不得移动。

仪器搬站了,说明已通过测站检核,后视得立尺人才能携尺与尺垫前进至另一个转点;前视得立尺人不得移动尺垫,只就是将尺面转向,由前视转变为后视。

(4)闭合线路得高差闭合差不应大于

为测站总数。

(5)普通水准测量记录表应全部填写与计算完毕,作为本次实验得成果上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