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840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

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

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2.《礼记》记载:

“天子之豆(豆为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由此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封邦建国

B.中央集权

C.等级分明

D.分权制衡

3.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

“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与“商”姓来源有关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贵族政治体制建立

C.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D.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

5.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秦王赢政的独断专行

6.2007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

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l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

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C.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D.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

7.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

“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

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

”据此可知“行中书省”是

A.中央的派出机构

B.皇帝的顾问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

D.中央的并列机构

9.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这两种制度"的后者指的是(  )。

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D.议政王大臣会议

10.马端临《文献通考》载: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

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由此可见宋朝

A.相权进一步削弱

B.内阁制度开始形成

C.众相制初步确立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

11.汉朝时期,士大夫颇注意修饰品行,以激扬声名,抬高身价、有的人更是矫情造作,沽名钓誉、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郡国并行制度的发展

B.察举和征辟制的推行

C.内朝成为了参决机构

D.豪强地主的大量出现

12.一位晚清在华的美国传教士在提到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

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此制度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世官制

13.“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

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协理奏章B.审核政令C.跪受笔录D.作出决策

14.清朝时“所有官员都屈从于一套严密的规章、限制和牵制网络,哪怕是在他们个人控制范围之外的一些事情上,出现任何疏忽或过失都可能招来惩罚。

”这说明清朝的官员

A.恪尽职守,以民为本

B.服从皇权,明哲保身

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

D.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15.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

“挑帘军机”的出现

A.说明了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B.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

C.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

D.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

16.雅典改革家梭伦说:

“我拿着一支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这里的“两方”是指

A.奴隶主、奴隶

B.地主、农民

C.平民、奴隶

D.贵族、平民

17.“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

C.《民法大全》

D.《权利法案》

18.18.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

A.代议制

B.轮番而治

C.君主专制

D.人民主权

19.罗马帝国时期,一支军队的首领曾立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赠给那些曾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的士兵亲人。

但他死后,其亲人却没有履行遗嘱,因此被告上法庭。

该首领的家人违背下列哪一法律:

A.习惯法

B.平民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20.罗马《查士丁尼法典》规定:

“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D.《查士丁尼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21.一位法学家说:

“无论我们多么轻视,多么痛惜这种接受,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

”以上评价论证了

A.罗马法系统完备,影响广泛

B.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

C.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起源于罗马法

D.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22.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问中国,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欢迎仪式,欢迎仪式在21响礼炮声中开始。

对英国女王访华给予鸣放21响礼炮的规格待遇,这是因为

A.英王室国家元首

B.英王是政府首脑

C.英王掌握实权

D.英国女王决定归还香港

23.英国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

光荣革命后具备“开拓者”特征的是

A.任期制的出现

B.君主制的保留

C.议会制的形成

D.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24.182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总计50万,却从未派出一名议员;而衰败选邑老萨勒姆已成为无人居住的农田,却拥有7张选票。

这表明

A.英国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B.英国政府不重视工业的发展

C.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新兴工业城市不愿派出议员

25.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2月4日晚,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声明,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

这一事件说明

A.各州拥有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

B.法院拥有制衡元首的权力

C.美国总统无权签署入境限制令

D.美国的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26.1957年9月,为执行最高法院判决——要求南方一些州的学校取消种族隔离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出兵阿肯色州,护送黑人学生上学。

该事件说明

A.联邦政府可以取消地方的自治权

B.南方各州地位低下

C.联邦政府地位高于各州

D.军队可以任意干涉各州事务

27.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

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

A.三权分立原则

B.共和制度

C.联邦体制

D.主权在民原则

28.1875年法国宪法中的“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

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

“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共和派的力量比君主派强大

B.共和制确立的历程艰难

C.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D.共和制欲被君主制推翻

2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

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力大于议会权力

C.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D.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30.“……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上述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

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

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材料二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

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次~4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

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

——摘编自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中央政治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2.法律文献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3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

——《权利法案》

材料三宪法第12条: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宪法第15条:

“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

宪法第18条: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

它有哪些特点和进步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权利法案》在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利?

这一法律文件出台后,英国逐步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德国确立的国家政治体制中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参考答案

1.B

【解析】宗法制度重视血缘重视亲情,所以材料中的重血缘、重亲情反映的是宗法制度,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禅让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反映郡县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重血缘、重亲情。

2.C

【解析】由材料“天子之豆(豆为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说明西周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等级分明,故选C;A是国家结构,排除;三代时期,我国尚未实现中央集权,排除B;D是近代资产阶级国家权力关系,排除。

3.B

【解析】

【详解】

“受封于商”说明与分封制有关,B正确。

世袭制属于王位继承问题,A错误。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基础,C错误。

郡县制是按照地域划分。

D错误。

4.D

【解析】从材料中的“秦”“为之郡邑”“废侯卫”可知,秦朝统一六国、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故D正确;郡县制的建立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排除A;B是郡县制建立的结果,排除;C出现春秋时期,故排除。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秦”“为之郡邑”“废侯卫”,结合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史实分析解答。

5.C

【解析】材料中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体现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的特点,故C项正确。

避讳在周朝就已经出现,故排除A;BD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可以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皇帝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避讳”是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一种表面现象,其本质体现了“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6.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诸侯王,其他儿子可以分得一块土地建立侯国。

根据材料中的“康王少子”,可知这是推恩令实行的结果,D正确。

西汉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没有废除分封制,A错误。

汉初的分封制造成了“七国之乱”,B错误。

根据“推恩令”可知,六安王之下还会再进行分封,不是最后的封王,C错误。

点睛:

本题易错项为A项。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并没有废除分封制,依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7.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削弱王国权力,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直接管辖的郡国更多了,中央集权更加巩固;这说明中央政府更有能力、更有实力解决边患(匈奴威胁),故C正确。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王国与朝廷之间矛盾到汉武帝时期不可能“渐趋激化”,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朝廷控制的郡级政区的变化,不涉及中央行政体制调整,排除B项。

材料反映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王国控制的区域应该越来越小,排除D项。

8.A

【解析】根据材料“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元朝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行省制,行省即行中书省,是元朝中央的派出机构,故A项正确;行省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不是皇帝的顾问机构,B错误;行中书省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是元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制度,故CD错误。

9.C

【解析】据材料“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者指科举制,后者指三省六部制,故C项正确;三公九卿制属于秦朝制度,故A项错误;中外朝制度属于汉代制度,故B项错误;议政王大臣会议属于清朝制度,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唐代制度……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角度分析选项,同时注意区分其它制度的朝代,即可正确判断。

10.A

【解析】

【详解】

“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的信息说明宋代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实际上相权被分割,A正确。

内阁制度是明朝时期形成,BD项错误。

众相制初步确立是唐朝时期,C错误。

11.B

【解析】

【详解】

汉代实行察举制选官制度。

察举制标准是孝廉,导致材料中“士大夫颇注意修饰品行,以激扬声名,抬高身价”现象出现,B正确。

A属于汉朝初年地方制度。

C属于中央中枢机构变化,C错误。

豪强地主的大量出现与材料信息不符合,D错误。

12.C

【解析】材料“设考试以取人才”“为学优则仕之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科举制,故C项正确;A项是以品行为标准的;B项是以门第的高低为标准;D项是以血缘为基础。

点睛:

材料“设考试以取人才”“为学优则仕之举”是解题的关键。

13.A

【解析】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此后组成的“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备皇帝顾问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故选A。

B是丞相职责;C是军机处职责;D不符合材料主旨。

14.B

【解析】

【详解】

材料中说明清朝官员受到皇权专制影响,不敢轻易出现失误,B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清朝的官员民本思想,A错误。

墨守成规,拒绝改革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

D是汉朝初年统治措施。

排除。

15.C

【解析】

【详解】

材料“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反映了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严禁外人进入,这说明了军机处决策的保密性极强,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军机大臣的地位高低,而且军机大臣没有决策权,故A项错误。

BD两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排除。

16.D

【解析】“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体现的中庸思想,当时雅典社会矛盾集中体现在贵族和平民之间,D正确;其他不符合当时梭伦改革之前主要矛盾表述,排除。

17.A

【解析】

【详解】

抓住题干中“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的信息,这与《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步成文法,颁布的背景在于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它使贵族再也不能随意的曲解法律,故A项正确。

万民法适合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B错误。

C是罗马法汇编。

D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律文献。

18.D

【解析】漫画体现的是陶片放逐法,该措施充分体现出人民主权的特点,故D正确;雅典市直接民主,故A错误;B属于抽签选举的特点;雅典此时是民主制,不是君主制,故C错误。

19.D

【解析】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是万民法,所以该首领的家人违背的是万民法,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习惯法是罗马王政时期的法律而非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并没有平民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公民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而非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罗马帝国时期实行的是万民法,所以万民法是符合题意的。

20.B

【解析】

【详解】

材料中内容说明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项正确。

罗马法并不是单纯保护贵族财产私有权,A错误。

古罗马奴隶没有法律权利,C错误。

《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法汇编,不是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D错误。

【点睛】

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在内容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如下几项特点:

①以维护私有财产为核心;②体系宏大,内容细致;③发展过程复杂但能与时俱进;④影响深远。

但究其实质罗马法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一阶级本质不会改变。

21.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的体系是十分完备的,而且欧洲主要国家受到罗马法的影响很深远,A项正确。

材料强调罗马法的精神内涵对其他欧洲国家的影响,而不是说它对罗马自身各方面的影响,排除B。

材料强调罗马法的精神内涵对其他欧洲国家的影响,而不是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起源于罗马法,排除C。

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不符,排除。

22.A

【解析】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王室国家元首,代表国家,A正确;首相是政府首脑,B错误;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王不掌握实权,是统而不治的虚君,C错误;D不是中国对英国女王访华给予鸣放21响礼炮的规格待遇的主要原因,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结合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权力、地位分析解答。

23.D

【解析】光荣革命后未来限制国王的权力,实行责任内阁制,D正确;A、B和C均不属于“开拓者”措施,排除。

24.A

【解析】根据材料,新兴工业城市人口众多,但没有选派议员的资格,衰败选区已沦为农田,却仍有议员名额。

这体现了议会选举制度的不合理,表明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故A项正确。

BD两项材料并未体现,而且与史实不符。

故B、D错误。

根据材料,从三个新兴工业城市人口众多,而老选区已经衰败,可以看出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故C项错误。

25.B

【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美国国土安全部”“美国总统特朗普”“联邦法官”,无各州权利的阐释,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等信息可以得出法院拥有制衡美国总统的权力,故B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制衡,而不是描述其是否有权,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美国是三权分立,不存在谁高于谁,故D项排除。

26.C

【解析】由“要求南方一些州的学校取消种族隔离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出兵阿肯色州,护送黑人学生上学”,说明联邦政府地位高于各州,故选C;联邦制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美国各州高度自治,排除ABD。

27.C

【解析】从材料1788年可得出美国此时已经通过了1787年宪法。

从材料“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这一信息,可知材料所述的是美国的联邦体制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克服邦联制下地方松散的弊端,故C项正确;三权分立原则是立法、司法、行政三者的关系而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共和制度是美国政体而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主权在民原则主要体现在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8.B

【解析】材料“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

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显示法国在走向共和制的过程中历程艰难,B正确;君主派和共和派力量均衡,A错误;共和制适应法国的国情,C错误;D中不符合法国共和制度史实。

排除。

29.D

【解析】结合材料当中“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可以看出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可以看出,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综合上述材料体现出的是,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故此题应选D项。

法国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故A、B错。

法国总统对议会负责,所以是立法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