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理学教案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765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药理学教案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兽医药理学教案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兽医药理学教案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兽医药理学教案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兽医药理学教案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药理学教案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docx

《兽医药理学教案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药理学教案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兽医药理学教案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docx

兽医药理学教案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

三、吸入麻醉药

氟烷(Halothane)

【性质】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

【药理作用】诱导期短,麻醉起效快,苏醒快,麻醉作用强,但肌肉松弛及镇痛作用弱。

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使呼吸道阻力减小。

无黏膜刺激性。

当呼吸中枢逐渐抑制时,呼吸浅而快,潮气量与通气量下降,二氧化碳蓄积,易发生呼吸性酸中毒。

浅麻醉对心血管影响不明显,但麻醉加深血压下降,心率迟缓,心肌收缩力减弱,总外周阻力下降,可直接抑制窦房结,提高心脏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诱发心率失常。

【应用】兽医上常用的麻醉药,麻醉作用迅速强大,诱导期与苏醒期均短,麻醉时要掌握麻醉深度。

【用法】闭合式或半闭合式给药。

牛用硫喷妥钠诱导麻醉后再用;犬猫先吸入不含氟烷的70%氧化亚氮和30%氧,经1min后,再加氟烷于上述合剂中;犬、猫预先须肌内注射阿托品。

麻醉乙醚(Aetherpronarcosi)

【性质】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

【应用】安全范围较大,麻醉深度由吸入量控制,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类似箭毒样作用,主要用于中,小动物的麻醉。

【用法与用量】犬吸入乙醚前注射硫喷妥钠、硫酸阿托品,然后用麻醉口罩吸乙醚,直至出现麻醉体征。

猫、兔、大鼠、小鼠、蛙类、鸡、鸽等可直接吸入乙醚,至达到麻醉体征为止。

氧化亚氮(NitrousOxide)

毒性小,作用快,无兴奋期,镇痛作用强。

应用氧化亚氮主要危险是缺氧,故较少使用全封闭形式的吸入麻醉,另外在停止麻醉后,应给予吸入纯氧。

【用法】麻醉小动物用75%氧化亚氮与25%氧混合,通过面罩给予2~3min,然后再加入氟烷,使其在氧化亚氮与氧混合气体中达3%浓度,直至出现下颌松弛等麻醉体征为止。

恩氟烷(Enflurane,Ethrane)

麻醉诱导与苏醒皆迅速,马停止给药后,即可站立。

为强效吸入性麻醉药。

对神经肌肉的阻断作用强于氟烷,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

对肝,肾损害性轻微。

对胃肠蠕动及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

甲氧氟烷(Methoxyflurane)

麻醉与镇痛作用,诱导期比氟烷长,可用做兔、大白鼠、小白鼠的麻醉药(诱导和维持麻醉用)。

四、非吸入性麻醉药

戊巴比妥(Pentobarbital)

【性质】白色,结晶性的颗粒或白色粉末。

极易溶于水,在醇中易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加热分解更快。

【作用】戊巴比妥是中效类巴比妥类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的镇静,催眠和麻醉作用机理为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所致,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丘脑新皮层通路无抑制作用。

故无镇痛作用。

巴比妥钠对呼吸和循环有显著抑制作用。

能使血液红,白细胞减少,血沉加快,延长血凝时间。

【应用】用做中,小动物的全身麻醉药;成年马、牛的复合麻醉;各种动物的镇静药,基础麻醉药,抗惊厥药以及中枢兴奋药中毒的解救药。

【用法】麻醉:

静注、腹腔注射、肌内注射,(临用前配成3%~6%溶液供注射);基础麻醉或镇静:

肌内、静注。

硫喷妥钠——巴比妥类(兽医常用药)

(ThiopentalumNatricum)

本品水溶液不稳定,应现用现配。

【作用】本品极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在静脉注射过程中,没有兴奋期,迅速进入麻醉状态,一次静脉注射,仅能维持20~30秒(不久,血药浓度同脑脊液浓度),这是由于药物在脑中重新分布到肌肉脂肪组织,使脑内药物浓度降低,本品在肝内破坏,24h后,仍有50%药物留在体内,只有少部分由原形从尿中排出。

如果用量过大会出现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抑制,对心脏毒性小。

本品镇痛效果差,肌肉松驰也不够安全,故不宜用于较长时间的麻醉和大手术。

【应用】①全身麻醉,用于小手术,现用现配,缓慢静注,一般用4~8mg/kg。

(成人一次静注不超过0.5g,一次大手术的用药总量1g为限,一日极量2g)

②诱导麻醉:

2.5%溶液缓慢静注。

③基础麻醉:

可用全麻前的辅助用药。

④抗惊厥:

缓慢静注,具有抗惊厥作用,用于破伤风、脑炎、中枢兴奋药中毒。

【毒性】主要抑制呼吸中枢,对心脏毒性小,麻醉心脏的剂量比麻醉呼吸的剂量高16倍。

如果剂量过大,有引起延髓呼吸中枢麻痹的危险。

【用法】麻醉:

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盐酸氯胺酮(KetaminiHydrochloridu)

氯胺酮首先吸收后进入大脑组织,然后迅速分布其它组织,本品作用时间短,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大部分在肝脏破坏,由肾排除。

【作用】氯胺酮抑制皮层前额大脑联络经路和新皮层的投射系统,具有强力的镇痛作用,使动物进入浅睡状态,此时痛觉完全消失,同时又兴奋网状结构和大脑边缘系统,使边缘叶出现觉醒波,脊髓、脑来的传导并未完全消失,表现意识模糊淡漠,但仍可睁眼凝视,意识仍模存在,使感觉意识相分离的状态称为分离麻醉,无肌松作用,使肌肉僵直。

氯胺酮使中枢抑制性递质GABA的效应增强,有资料报导,可作用于吗啡受体,对中枢胆碱能递质有影响,氯胺酮使肌肉强直。

【应用】氯胺酮可用马、牛、羊、猪及多种野生动物的化学保定与基础麻醉。

但仅能进行与肌松无关的小手术,给马麻醉时常与隆朋配伍应用。

举例:

氯胺酮与R—羟基丁酸钠配合,用于黑猩猩。

氯胺酮+隆朋,用于大熊猫。

【用法】静脉注射、肌内注射

戊巴比妥钠(PentobartalumNatricum)

【性状】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和乙醇,水溶液呈碱性,久置易分解。

【体内过程】在肝脏中侧链被氧化,形成无活性产物,当CCl4中毒时具有双重麻醉作用。

巴比妥钠给小牛麻醉可持续20小时,小羊30mg/kg,静注麻醉20分钟,绵羊66.8分钟,Vd(表现分布容积0.72L/kg)T1/2B为0.91小时。

马治疗量时CLB(清除率)每小时46%,羊CLB每小时44%,狗CLB每小时15%。

巴比妥类药物对肝药酶活性有一定诱导作用。

【作用与应用】戌巴妥钠比对不同种属动物麻醉时间长短不一致。

麻醉苏醒期伴有兴奋现象。

麻醉诱导期无兴奋现象,大剂量时呼吸中枢抑制显著,达浅麻时停止给药。

在麻醉苏醒期注入葡萄糖则约25%可新进入麻醉状态,称为葡萄糖反应,若动物手术后休克,这种反应能促进动物死亡。

【应用】用于小动物麻醉,很少单独做马、牛全身麻醉药,主要是由于呼吸抑制显著,苏醒期长,动物挣扎,易产生意外损伤。

本品可作基础麻醉,配合麻醉使用,也可用于镇静、抗惊厥及解救吗啡中毒。

【不良反应】易引起“葡萄糖反应”;易透过胎盘,对胎儿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

乙醇Ethanol(Alchol)

【理化性状】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水,易燃烧,C2H5OH。

【作用与应用】本品为外用皮肤消毒剂,常用于制备酊剂、醑剂、擦剂。

静脉注射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产生镇痛,催眠与麻醉作用,麻醉深度与血中浓度成正比,首先抑制大脑皮层,其次是延脑生命中枢,最后抑制背髓反射机能,故安全范围小,不易控制麻醉深度。

乙醇常与水合氯醛配伍用做全身麻醉药,可应用于动物的全身麻醉。

第二节镇静药与抗惊厥药

镇静药

吩噻嗪类:

临床应用较多,具共同的吩噻嗪母杂环。

654

3

7

82

9N1R1(取代基)

R2

(不同的叔胺结构)

包括氯丙嗪、丙嗪、奋乃静、乙酰丙嗪

以盐酸氯丙嗪(Chloropromazinum,冬眠灵)为例(强安定剂)

氯丙嗪为强效安定药,主要阻断多巴胺受体—DA受体,亦可阻断R—受体和M—胆碱受体。

【作用机理】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氯丙嗪主要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而主要作用于这一结构的外侧部R受体感觉区,从而影响兰斑核的功能。

上行激活系统中,上行背侧束属于肾上腺素能N纤维,它起源于兰斑核,支配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

在兰斑核上行背束被阻断后,使动物呈现安静与睡眠。

氯丙嗪可使动物驯服,抑制狂燥反应,安定情绪,使动物对周围环境淡漠,漠不关心。

氯丙嗪与阻断中枢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的多巴胺受体有关。

中脑边缘系统与中脑皮质通路为多巴胺受体—DA受体,与精神、情绪及行为活动关系密切。

氯丙嗪与多巴胺化学结构相似,产生竞争性对抗。

氯丙嗪与多巴胺受体结合,阻断多巴胺对多巴胺受体的兴奋作用。

用同位素标记法,能测知脑内多巴胺受体的部位,并能阻止脑内多巴胺的释放及再摄取多巴胺儿茶酚胺类神经质,氯丙嗪化学结构与多巴胺相似,可产生竞争性对抗。

【药理作用】

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阻断大脑边缘系统和来自兰斑核上行背侧的神经冲动的传导。

1、动物表现为瞌睡和镇静、镇静嗜睡中保持一种警醒状态,和其它麻醉药不同。

氯丙嗪与多巴胺结构相似,阻碍多巴胺受体,与多巴胺产生竞争性对抗,使氯丙嗪和多巴胺受体结合,阻断多巴胺对其受体的兴奋作用。

其受体与精神、情绪及行为活动关系密切。

2、降低基础代谢——冬眠状态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干扰恒温控制——降低发热及正常动物体温1~2度。

3、抑制内分泌的功能——阻断DA受体,从而抑制大脑、丘脑,抑制垂体前叶释放LH、生长激素FSH等促进性腺H和促肾上腺皮质H的分泌。

4、氯丙嗪同中枢抑制药联合使用,可加强麻醉效果,故氯丙嗪可作为麻前给药。

5、镇吐强大

小剂量:

抑制第四脑室底部后区,催叶化学感受区;

大剂量:

抑制呕吐中枢;

对胃肠兴奋引起呕吐无效。

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显著阻断DA受体,而出现肾上腺素翻转作用,升压——降压,同时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降压,对心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微弱抗胆碱作用。

【应用】

1.镇静:

因破伤风、脑炎及中枢兴奋药中毒引起的惊厥,使其安静,缓解症状。

2.麻醉前给药:

加强麻醉效果

3.抗应激反应:

高温季节时的长途运输动物,因能降低体温,防止热射病的发生,同时也可使动物安定

【用法】

内服或肌内注射。

乙酰丙嗪(Acepromazine,Acetazine)

【性质】黄色结晶性粉末,溶于水、乙醇、氯仿,微溶于乙醚。

【作用】乙酰丙嗪作用类似氯丙嗪,具有镇静,降低体温,降低血压及镇吐等作用,但镇静作用强于氯丙嗪,毒性反应及局部刺激性较小。

【应用】基本同氯丙嗪,本品与哌替啶配合治疗痉挛疝,呈良好的安定镇痛效果。

此时用药量为各药的1/3量即可。

【用法与用量】内服,肌内,皮下或静脉注射。

地西洋(安定)(Diazepanum)

【性质】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极易溶于氯仿,易溶于乙醇和乙醚。

【作用】

1、抗焦虑作用小于镇静剂量可产生良好的抗焦虑作用,明显缓解紧张,忧虑,焦躁,不安等症状。

抗焦虑作用的产生与增强GABA能神经效应有关。

2、镇静作用能使兴奋不安的动物安静,使有攻击性的狂躁的动物变为驯服,易于接近和管理。

与抑制边缘系统诱发电位的后发放,阻滞对网状结构的饿激活有关

3、肌肉松弛作用小剂量能抑制刺激延髓网状结构神经元的放电,减弱网状结构对脊髓γ-运动神经元的易化作用;较大剂量时,可促进延髓中的突触前抑制,抑制多突触反射,使肌肉松弛。

肌松作用可能与GABA能神经功能有关。

4、抗惊厥与抗癫痫作用对癫痫持续状态疗效显著,原因是能抑制中枢内癫痫病灶异常放电的扩散,但不能阻止异常放电。

抗惊厥与抗癫痫作用与促进中枢抑制性递质GABA的突触传递功能有关。

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静脉注射,对心血管系统机能可产生短暂而轻度的抑制。

【应用】各种动物镇静催眠,保定,抗惊厥,抗癫痫,基础麻醉及术前给药。

静脉注射易缓慢,以防造成心血管与呼吸抑制。

(1)作为猪,牛的催眠药和肌肉松驰药,有利于外科手术的进行。

(2)可用作动物的抗焦虑药,亦能对抗癫痫药效可维持3小时以上。

(3)可用于消除氯胺酮引起的猫的惊厥反应。

(4)制上止氯胺酮并用还能作野生动物的化学保定药。

【用法】

内服,肌内,静脉注射。

水合氯醛(Chloralihydras)

CL3—C=O·H2O

【结构与性状】是由乙醛,被氧化时生成的三氯乙醛,再与一分子水生成。

本品为白色透明或白色结晶,有刺激性,易溶于水(1:

0.25)和乙醇,呈中性反应。

【体内过程】水合氯醛可从胃肠道吸收,对胃肠有刺激性,静注后3~4%氧化成三氯醋酸,而大部分还原为三氯乙醇。

三氯乙醇为水合氯醛的活性代谢物,具有催眠、麻醉和镇静作用,三氯乙醇在肝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氯醛尿酸由肾排出。

【作用】

1、局部作用

对粘膜有刺激作用,5%内服时,引起粘膜发炎,常与淀粉混合制成混悬液内服,静注若漏入皮下,引起静脉炎,局部坏死。

2、吸收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是抑制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降低反射的兴奋性,本品小剂量镇静,中等剂量催眠,大剂量麻醉与抗惊厥。

水合氯醛对大脑皮层的作用,对运动区作用较强,对感觉区的作用较弱,能抑制背髓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反射的兴奋性降低,运动机能减弱。

本品麻醉剂量,能显著抑制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枢,造成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本品安全范围较小,不宜作深麻醉,水合氯醛能抑制心肌代谢,出现窦性或房室阻滞,此外可使麻醉动物体温下降。

【应用】

1、浅麻醉与基础麻醉,常用于马、猪、狗、禽类的手术,牛羊慎用,因易引起肠膨胀,腺体分泌增多,阻塞呼吸,为了使用安全常与硫酸镁,乙醇配伍应用。

2、镇痛,镇静,催眠,解痉,临床上常用作治疗马、骡疝痛,子宫及直肠脱出,犬瘟热等,一般内服1~3%粘浆剂。

3、抗惊厥,可用于治疗,缓解破伤风、脑炎,士的宁中毒时所引起的惊厥与兴奋。

【不良反应】

1、局部有刺激作用,引起局部坏死和静脉炎。

2、对心脏和肾脏有损害,使心动徐缓,窦性阻滞,使心电图上P—R间期延长,血压下降。

3、引起心肾坏死和呼吸抑制。

第三节镇痛药

镇痛药是选择性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以消除或缓解疼痛的药物。

在镇痛时,动物意识清醒,其他感觉不受影响。

典型的镇痛药为阿片生物碱类及其合成代用晶,其特点是镇痛作用强大,但反复应用易于成瘾,又称为成瘾性镇痛药或麻醉性镇痛药。

另一种镇痛、镇静药是国外应用很多的二甲苯胺噻嗪及国内合成的二甲苯胺噻唑,它们的药理特性与吗啡有许多共同之处。

疼痛是多种疾病的症状,同时伴有恐惧、紧张、不安等反应。

剧痛不仅使动物痛苦万分,还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

因此适当应用镇痛药以缓解剧痛并防止休克是完全必要的。

但疼痛的性质与部位往往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因此诊断未明的患畜不宜贸然使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

此外,还应依照国家有关条例与法规,对麻醉性镇痛药严加保管、控制使用。

盐酸吗啡

MorphineHydrochloride

【性状】本品为白色、有丝光的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遇光易变质。

本品在水

中溶解,在乙醇中略溶,在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药理】

药效学吗啡是镇痛药的代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平滑肌。

1.中枢神经系统吗啡可以与不同脑区的阿片受体结合,使传递痛觉的P物质减少,产生中枢性镇痛作用。

其镇痛作用强,镇痛范围广,对各种疼痛都有效,其中对持续性慢性钝痛的效力大于间断性锐痛。

吗啡的中枢抑制作用有明显的种属差异,人及犬等表现为镇静,猫、马等表现为兴奋;另外,小剂量有抑制作用,大剂量则表现为兴奋作用。

治疗量吗啡可抑制呼吸,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剂量增大,则抑制增强。

还可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

2.消化道小剂量吗啡有止泻及致便秘作用。

大剂量时,兴奋胃肠平滑肌,提高其张力,甚至达到痉挛的程度。

药动学

注射易吸收,内服给药因有很强的首关效应,生物利用度降低。

主要分布于肾、肝、肺、脑组织液浓度较低。

可通过胎盘屏障使胎儿麻醉,亦有少量自乳汁排出。

在肝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部分为游离型或生成去甲吗啡从尿中排出。

猫因缺乏葡萄糖醛酸对本品易敏感。

【用法与用量】皮下注射一次量镇痛每lkg体重马、牛、猪0.1mg麻醉lkg体重犬1~2mg

【制剂与规格】盐酸吗啡注射液

(1)lmL:

10mg

(2)10mL:

100mg

盐酸哌替啶(盐酸度冷丁)

PethidineHydrochloride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

在水或乙醇中易溶,在氯仿中溶解,

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遇碱、碘及硫喷妥钠发生沉淀。

久置变为浅红色,不可供注射用,应遮

光密封保存。

【药理】

(1)药效学为阿片受体激动剂。

作用与吗啡相似,具有镇痛、镇静、解痉、呼吸抑制等作用。

其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10,维持时间亦较短,但较少引起动物便秘。

哌替啶是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μ型阿片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而产生镇痛作用。

本品有微弱的阿托品样作用,可解除平滑肌痉挛。

在消化道发生痉挛时,使用本品可引发镇痛与解痉的双重作用;对子宫平滑肌无效,大剂量则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亦可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产生呼吸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弱于吗啡,维持时间也较短。

此外,哌替啶有一定的安定作用,并可增强其他中枢抑制药(如戊巴比妥钠)的作用。

(2)药动学内服易吸收,但有很强的首关效应。

肌内、皮下注射后吸收迅速而完全。

血药峰时:

肌内注射5~15min,内服0.5—2h。

生物利用度:

内服45%~61%,肌内注射66%。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40%~60%。

本品体内分布广泛,肝药浓度最高,脂肪中最低。

主要在肝脏和肺脏经去甲基和水解代谢消除,5%以原形由尿中排出。

可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也可经乳腺排出。

消除半衰期:

犬、猫0.7~0.9h,山羊0.7~1.5h,人3~4h。

肌内注射后,15~30min出现最大镇痛效应,皮下注射o.5~1h镇痛作用最强。

一般维持药效1~6h,犬猫为1~2h。

本品的药动学、药效学特征的种属差异很大。

【用途】主要用于缓解外伤、术后剧痛及内脏绞痛;也可用于犬、猫等麻醉前给药;与氯丙嗪、异丙嗪配伍成冬眠合剂,用于抗休克和抗惊厥等。

【注意】

(1)皮下注射对局部组织有刺激作用。

(2)过量中毒致呼吸抑制,除用纳络酮抢救时,应配合使用巴比妥类以对抗惊厥。

(3)不宜用于怀孕动物、产科手术。

(4)具有心血管抑制作用,易致血压下降,不宜静注给药。

【用法与用量】皮下、肌内注射一次量每lkg体重马、牛、羊、猪2—4mg犬、猫5~10mg

【制剂与规格】盐酸哌替啶注射液

(1)lmL:

25mg

(2)lmL:

50mg(3)2mL:

100mg

枸橼酸芬太尼

FentanylCitrate

【性状】

为白色晶粉,味苦;水溶液呈酸性反应。

在热醇中易溶,在甲醇中溶解,在水氯仿中略溶。

【药理】

本品为人工合成的强效镇痛药,作用与哌替啶相似,比哌替啶约强650倍,比吗啡强100倍。

与氟哌啶合用可增强镇痛作用、减少副作用。

犬静注、肌注后数分钟内显效,猫皮下注射后20~30min后出现作用,一般维持30~40min,静注给药后犬的恢复期约1.5h。

血浆蛋白结合率84%,主要由肝脏代谢失活。

【用途】

主要用于犬的小手术、牙科和眼科手术或需时短暂的手术,也可作为有攻击性犬的化学保定药。

猫可用作安定、镇痛药。

还可与全身麻醉药或局部麻醉药合用,以减少麻醉药用量。

据报道与戊巴比妥钠或氧化亚氮合用有良好效果,但应给予阿托品做麻前给药。

【注意】不良反应与剂量成正相关,犬、猫在高剂量时可出现流涎、呼吸抑制、血压降低;犬心率增加、猫心率减少。

【用法与用量】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

【制剂与规格】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2mL:

0.1mg犬、猫0.02~0.04mg

第四节中枢兴奋药

中枢兴奋药的分类

中枢兴奋药系指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并提高其功能的一类药物。

在常规用药情况下,本类药物依据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可分为:

大脑兴奋药,延髓兴奋药和脊髓兴奋药三类。

1、大脑兴奋药:

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改善大脑机能,如咖啡因等。

2、延髓兴奋药:

能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该中枢,增加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故又称呼吸兴奋药,对血管运动中枢亦有不同程度的兴奋作用。

如尼可刹米、回苏灵、戊四氮等。

3、脊髓兴奋药:

能选择性兴奋脊髓的药物。

它是另一类型的中枢兴奋药。

因中枢兴奋的表现是阻止抑制性神经递质对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所致,如士的宁、印防己毒素等。

中枢兴奋药作用部位的选择性是相对的。

随着药物剂量的提高,不但兴奋作用强,而且对中枢的作用范围亦将扩大。

在中毒剂量时,上述药物均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广泛而强烈的兴奋,发生惊厥。

严重的惊厥可因能量耗竭而转入抑制,此时,不能再用中枢兴奋药来对抗,否则由于中枢过度抑制而死亡。

具体应用时,要严格掌握剂量及适应症,并须结合输液、给氧等综合措施。

对因呼吸肌麻痹引起的外周性呼吸抑制,中枢兴奋药无效。

对循环衰竭导致的呼吸功能减弱,中枢兴奋药能加重脑细胞缺氧,须慎用。

二、中枢兴奋药的代表药

咖啡因(coffcinum)

【来源】咖啡因是从茶叶,咖啡种仁,咖啡豆、柯柯碱等提出的一种生物碱,我国医药用的咖啡因主要用人工合成法产生。

【性状】本品为白色,为质轻,有光泽的针状结晶,无臭、味苦,难溶于水及乙醇。

咖啡因的碱性很弱,不易与酸结合成碱盐,即使与酸结合成盐,性质也极不稳定。

通常用苯甲酸钠与其混合,以增加水溶性,咖啡因与苯甲酸钠的混合物,叫做苯甲酸钠咖啡因,便于制成注射剂。

【化学结构】咖啡因是黄嘌呤的甲基衍生物,化学名为1,3,7—三甲基黄嘌呤。

在化学方面,黄嘌呤是嘌呤的氧化物,嘌呤是构成组织细胞的重要物质,同时咖啡因的分子结构与体内核酸的也相近似。

这种化学上的密切关系,可以说明咖啡因的某些药理特性,如作用多样性,较小的毒性及不易产生蓄积作用等。

【体内过程】内服或注射给药均易吸收,吸收后分布均匀,咖啡因在体内脱出一部分甲基并被氧化,以甲基尿酸或3—甲基黄嘌呤的形式由尿排出,约10%以原形排出,排泄较快,24小时左右排完。

【药理作用】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咖啡因对中枢N系统各主要部位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但大脑皮层对其特别敏感。

可能是直接兴奋大脑皮层或是通过网状结构激活系统间接兴奋大脑皮层的结果。

小剂量即能提高对外界的感应性,表现精神兴奋等症状。

治疗量时,兴奋大脑皮层,提高精神与感觉能力。

消除疲劳,短暂的地增加肌肉工作能力。

实验证明咖啡因能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而不减弱其抑制过程。

较大剂量时,直接兴奋延髓中枢。

咖啡因对呼吸中枢呈直接的、非反射性的兴奋过程,而不减弱其抑制过程。

它能使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增加,呼吸加深加快,换气量增加等。

咖啡因还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迷走神经中枢,使血压略升、心率减慢,但作用时间短暂,往往被其对心脏与血管的直接作用所拮抗。

大剂量咖啡因可兴奋包括脊髓在内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

由于脊髓兴奋,运动反射增强。

中毒量,可引起强直或阵挛性惊厥,甚至死亡。

1、大脑皮层:

咖啡因对大脑层有选择性兴奋作用,有力地影响感觉和运动机能,增强动物对刺激的反应,消除疲劳,并增加骨骼肌的工作能力。

经条件反射药理实验,咖啡因影响高级N活动的作用,主要是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不影响抑制过程,咖啡因有恢复皮层平衡障碍的作用,与抑制性药物溴化物合用时,可从两方面来调整和恢复中枢N系统机能的平衡,效果更好。

2、延脑:

咖啡因直接兴奋延脑,对呼吸中枢的作用尤为为明显。

增强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使呼吸加深加快,对血管运动中枢和迷走N中枢的兴奋作用,使血压上升和心率减慢,但作用短暂,往往为其对血管和心脏的作用所抵消。

3、脊髓:

大量咖啡因兴奋包括脊髓在内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动物的反射兴奋性增高和低级运动中枢被直接兴奋,产生不安,兴奋甚至强直性惊厥。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咖啡因对心血管的作用,有中枢性和末梢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