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下安全避险验收报告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597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下安全避险验收报告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矿井下安全避险验收报告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矿井下安全避险验收报告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矿井下安全避险验收报告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矿井下安全避险验收报告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下安全避险验收报告局.docx

《矿井下安全避险验收报告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下安全避险验收报告局.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井下安全避险验收报告局.docx

矿井下安全避险验收报告局

 

老虎台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

预验收报告

老虎台矿

二〇一一年七月

 

根据2010年5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精神,在抚矿集团公司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老虎台矿开展了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

经一年来努力,目前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中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讯联络五大子系统完成了建设完善工程,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完成了一期建设工程,现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已达到《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具备安全避险功能。

按《规范》要求,我矿对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进行了检查验收,形成预验收报告。

一、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情况

为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矿在2010年6月召开专业会议对矿井“六大系统”现状进行分析,制定了老虎台矿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初步方案,并在2010年11月成立了以矿长和党委书记为组长、总工程师和副矿长为副组长、副总工程师和有关科室及车间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领导小组,保证了各项工程顺利进行。

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采用北京长安公司的KJ4瓦斯监测系统,2004年升级为KJ2000型,2008年上半年由北京瑞赛长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将其升级为KJ2000N型。

该系统符合AQ1029-2007标准,实现了井下工业以太网传输,为光纤冗余环网结构,全负荷状态下主通讯光纤环网某一点出现中断故障时,通讯网自动在小于300ms的时间里重新构建通讯路径,恢复监测系统的正常通讯,并在地面中心站进行报警。

根据《规范》要求,老虎台矿2011年6月在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安装了监测监控装置,完善了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该系统目前在井上下设环网交换机5台,监测分站51台,监测传感器259个,其中模拟量116台。

已经实现了对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温度、负压、风速的动态监测,实现了对风门、风筒、烟雾、馈电状态、主扇、局扇和注水泵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基本上做到了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

老虎台矿监测监控系统符合《规范》和AQ1029-2007等标准的要求。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老虎台矿人员定位系统选用杭州北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KT23型产品,自2007年开始安装,2008年5月份正式开通运行。

三年来,经过不断补充、完善,目前,地面安装天线3处,井下安装基站52台,入井人员2373人全部配备定位卡(其中350台定位手机),实现了入井总人数和重点区域、限制区域的人员定位,实时查询井下作业人员的分布情况和活动轨迹,为矿井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及抢险救灾提供了有力保障。

老虎台矿人员定位系统符合《规范》和AQ6210-2007等标准的要求。

3、压风自救系统

老虎台矿压风自救老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建设完善前,井下-730m水平有固定压风机房一处,安设有42m3/min螺杆空压机2台(一用一备),为矿井生产和压风自救装置提供风源,由于矿井生产水平为-730m水平,风机房的位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固定空压机房应设在矿井生产水平上部的要求,一旦矿井发生水灾和火灾,有可能无法实现供风;矿选煤厂地面有一压风站,安装5台12.5m3/min的螺杆空压机,总排气量为62.5m3/min。

主要但负选煤厂生产用风。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精神要求,老虎台矿于2011年10月担开始对井下原-580m水平报废的风泵房进行了恢复重建,2011年初开始安装,泵房内安装有5台32m3/min螺杆空压机,2011年5月安装完,经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同时将地面选煤厂压风站的总排风管与主井内的风管对接,经主井井筒与-580m水平压风站连接,一旦井下压风站失去作用,可由地面向井下实施压风自救。

-580m水平压风站投入使用后,-730m水平压风站停止使用,完善了井下压风自救系统。

老虎台矿压风自救老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符合《规范》等标准的要求。

4、供水施救系统

老虎台矿供水施救老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建设完善前,地面有向井下供给防尘用水的水池7个,井下自然涌水水池7处,矿井全部采用井下自然涌水供生产使用,净水管路长度61945m。

600人车斜井、大卷人车斜井、主斜井均有入井净水管,并且每隔50~100m安设一个三通及阀门,供水管路长度1.2万m。

井下均有各种管路通达各采掘工作面,各水平也均有各种管网联通。

井下主要大巷、硐室和采、掘工作面等用水地点均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要求设置防尘供水管路。

按《规范》要求,井下没有可饮用水系统。

为完善井下供水施救系统,矿井在2011年2~5月从地面向井下接设一趟饮用水供水系统,应急时可向遇险员工提供饮用水和营养液。

老虎台矿供水施救老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符合《规范》和AQ10200-2006等标准的要求。

5、通讯联络系统

老虎台矿目前井下通讯联络系统主要由有线调度电话系统、无线通讯系统和应急广播系统三部分组成。

其中,有线调度电话系统井下共安装有线固定电话112台,直通矿调度室电话12台;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共安装基站52台,天线104个,信号已覆盖矿井全部采、掘工作面和主要水平大巷;应急广播系统井下共安装广播音箱78台,其中网络音箱8台,网络电话28台。

三个系统互联互通,形成了全矿井比较完善的通讯联络系统,提高了我矿安全保障能力。

老虎台矿通讯联络老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符合《规范》要求。

6、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老虎台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前,所有入井人员全部配备随身携带的15分钟隔离式自救器,没有达到半小时到一小时个体防护的规定;井下现采面建立了不封闭的简易避难硐室,室内设有压风自救装置,需要对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进行建设完善。

⑴井下第一级紧急避险:

目前入井人员2373人全部随身携带30分钟隔离式自救器。

⑵井下第二级紧急避险:

2011年6月完成了在73004#采面回风侧安设1台KJYF-10/96型移动式救生舱,该救生舱可满足10人生存96小时应急避险。

其它采、掘面下一步逐渐推广完善。

⑶井下第三级紧急避险

2011年6月完成了在-730m水平中央井底车场永久避难硐室建设,总面积150m2,可满足100人生存100小时应急避险。

老虎台矿现形成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符合《规范》和《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等标准的要求。

二、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预验收情况

为保证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预验收工作顺利进行,矿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有关副总为副组长、有关科室和车间专业人员为成员的预验收小组(人员名单见附表1),并于2011年6月25~30日对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各子系统建设完善工程分别进行了预验收。

预验收情况详见附表2。

通过验收检查,老虎台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各子系统建设完善工程符合《规范》要求,预验收合格。

附:

附表1老虎台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预验收小组人员名单。

附表2老虎台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预验收情况表。

 

附表1老虎台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预验收小组人员名单

姓名

职务

专业

单位职务或职称

签章

李国宏

组长

采矿

矿总工程师高工

杨发武

副组长

通风

矿副总工程师工程师

刘洪全

副组长

机电

矿副总工程师高工

耿福民

副组长

安全

矿副总工程师高工

满柱金

成员

通风

通风科副科长高工

张学会

成员

机电

机电科副科长高工

韩存玉

成员

通讯

矿调度室副主任工程师

马庆福

成员

安全

达标办科员

吕秋良

成员

采煤

回采科科长高工

宋明磊

成员

安全

两防办科员

李松林

成员

通风

保安区技术区长工程师

亓敬山

成员

通风

保安区机电区长工程师

卢珊

成员

机电

机电厂技术厂长工程师

刘世国

成员

安全

救护队技术队长工程师

李先志

成员

采煤

综采二队技术队长工程师

附表2老虎台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预验收情况表

序号

标准

合格

不合格

备注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1

建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技术先进,性能可靠,运行稳定

2

中心站设在保安区调度室,24小时有人值班

3

配备多个终端显示及存储设备

配有磁盘阵列

4

系统取得MA标志证

5

中心站应按规定设置双机备份

6

中心站终端信息处理各种功能、数据存储时间应符合AQ1029-2007标准

7

中心站应设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不小于2h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8

中心站主机应装备防火墙等安全设备

9

井下分站为防爆兼本质安全型,取得MA证和防爆证

10

应按规定设置井下分站及传感器

11

应按规定铺设传输线路并按标准吊挂

12

井下分站、各种传感器备用量不少于应配备量的20%

13

各种安全监测设备调校、标定周期应符合AQ1029-2007标准

14

各种管理制度与技术资料应符合AQ1029-2007标准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1

建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技术先进,性能稳定

2007年建立,杭州北辰电子公司KT23A型产品

2

中心站设在矿调度室,24小时有人值班

3

配备显示、存储设备

配有DLP大屏显示和三台主控计算机显示

4

系统取得MA标志证

5

井下基站属于防爆型,取得MA证和防爆证

6

入井人员全部配备小灵通手机或识别卡

全矿入井员工2400人,其中小灵通手机350台

7

应按规定设置井下基站和天线

目前井下已安装52台基站,104个天线

8

入井井口、重点区域和限制区域应安设分站

在南、北井口、采掘区域均已安设

9

巷道分支处应安设分站

在主要水平大巷分支和井底车场已安装

10

紧急避险设施入口和出口应安设分站

目前一处避难峒室,一处移动舱已安装

11

最大监控容量

分站数为64个

12

识别卡数量不少于8000个

13

传输距离不小于10km

14

信息存储时间不小于3个月

储存一年以上

15

可更换电池识别卡寿命6个月

达到一年以上

16

监测持卡人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限制区域时刻

已在井口和重点区域安设基站

17

识别持卡人员出入分支巷道方向的功能

已在各分支巷道口安装基站

18

识别乘坐电机车人员的功能

19

识别多个同时进入某区域的人员

20

具有入井总人数、出、入井时刻、下井工作时间的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在调度室查询、显示、打印

21

具有超时、超员人数的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22

具有出入重点区域总人数、出入时刻、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23

具有特殊作业人员各项参数的显示、查询功能

对瓦检员、消防火人员、安监人员有特殊标记

24

具有井下活动路线和历史轨迹的显示、查询等功能

25

具有入井人员档案信息的建立、存储、显示查询等功能

26

具有按部门、地域、时间、分站等分类查询功能

压风自救系统

1

空气压缩机

2

空气压缩机必须安装在地面,不得使用滑片式空气压缩机.

3

空气压缩机必须符合煤矿空气压缩机安全检测检验.

4

地面用空气压缩机应有相关证件(如储气罐检验证书、安全阀检定证书、油的闪点、释压阀检验合格证书等)

5

空气压缩机及系统的安全保护装置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6

压风机房选址

7

a、设备运输方便;

8

b、不应设在剧烈震动或高温的场所;

9

c、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的下风侧;

10

d、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且不适宜设在有货源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毗连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

11

e、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的下风侧;

12

f、空气压缩机必须有工作机和备用机

13

g、空气压缩机的能力校验

空气压缩机提供气量按最大作业班人员需风量计算

Q供≥N×Q需

式中:

Q供-总供风量,m3/min;

N-当班最多人数;矿井最多2个采面每个采面最多29人,两个准备面,最多8个头,每个掘进头最多9人,2个工作面有避难所4个,每个避难所10人;

Q需-每人需风量,采区避险取0.3m3/min,工作面避难所取0.1m3/min.

Q供≥(29×2+9×8)×0.3×10×4×0.1=43m3/min.

-580m风泵房现有5台32m3/min风泵,工作2台,备用3台

14

h、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压风机房必须采用双回路供电.

-580m风泵房由北16#、南22#供电,选煤压风站由北12#、南18#、南33#供电

15

防护袋、送气管材料应符合MT113的规定。

16

面罩材料应符合GB2626的规定。

17

压风自救装置的外表应光滑、无毛刺,表面涂、镀层应均匀、牢固。

18

压风自救系统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mm的现象。

19

压风自救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20

避灾人员在使用自救装置时,应感到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

21

管路供气压力0.3-0.7MPa

22

供气压力在0.3MPa时,每台自救装置的排气量应在100-150L/min范围内。

23

自救装置的工作时间的噪声应小于85dB(A)。

24

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应按矿井需风量、供风距离、阻力损失等参数计算确定。

25

主管路直径不小于100mm

26

采掘工作面管路直径不小于50mm

27

掘进工作面自掘进面回风口开始,距迎头25~40m的距离设置一组(每组自救装置数量12套)

28

然后每50m设置一组(每组自救装置数量5套)

29

工作面每10架设置一组(每组自救装置数量2套)

30

上安全出口以外25-40m范围内安设32套

31

下安全出口以外50-100m范围内安设32套

32

其它巷道每50m设置一组(每组自救装置数量5套)

33

各水平行走大巷内每隔50米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

所有矿井避灾路线和掘进工作面均铺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

34

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放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要保持在0.8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为距地板0.5m。

压风自救系统下面有水沟时,盖板应齐全

35

管路敷设要牢固平直,压风管路每隔5m吊挂固定一次,岩巷段采用金属托管配合卡子固定,煤巷段采用钢丝绳吊挂。

支管不少于一处固定,阀门扳手要在同一方向且平行于巷道。

36

在主送气管路要装集水放水器。

在供气管路进入压风自救系统连接处要加装开关,后边紧接安装汽水分离器。

37

系统最好采用同时与进风巷、回风巷压风管路连接的连环方式。

38

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放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要保持在0.8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为距地板0.7m。

压风自救系统下面有水沟时,盖板应齐全

39

设置在地面及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安装,但不得使用滑片式空气压缩机

40

包含压风自救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等内容

41

包含自救装置使用培训等内容

供水施救系统

1

根据矿井安全避险需求,建设完善供水施救系统

地面向井下接设一趟饮用水供水系统

2

供水水源应引自消防水池或专用水池,井下水源应与地面供水管网形成系统

饮用水系统引自自来水管路

3

采区避灾路线上应敷设供水管路,压风自救装置处和压风管阀门附近应安装供水阀门

4

矿井供水管路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并设置供水阀,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人员避险时的需要

5

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仓前的20米供水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

6

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

7

井下所有供水管路必须保持24小时供水

8

装置的水管、三通及阀门及仪表等设备的材料应符合GB.3836等相关规定

9

供水管路阀门是否灵活,流速是否达到要求,供水管路是否有跑、冒、滴、漏等现象

10

供水施救系统实行挂牌管理,明确维护人员进行检查

11

供水管路中的水必须定期进行排放水,确保饮水质量

12

每个采掘作业点、人员集中地点必须配置饮水设施,以保证灾变时使用

13

供水点前后2米范围内无材料、杂物、积水现象,宜设置排水沟

14

系统应符合《煤矿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标准化技术规范》标准、《煤矿安全规程》、AQ1020-2006标准规定

15

系统中的设备应符合有关标准及各自企业产品标准规定

16

必须制定供水施救系统管理制度,制定供水施救系统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设备检查、检修制度

17

的建全各项制度和记录

通讯联络系统

1

煤矿应安装有线调度电话系统

安装C9601型程控调度交换机120门

2

井下电话机应使用本质安全型

江苏启东煤矿电器厂KTH-3型

3

宜安装应急广播系统

安装徐州汉翔HX-1000型

4

宜安装井下无线通讯系统

2007年安装杭州北辰电子公司KT23A系统

5

无线通讯系统应用与调度电话互通互联

6

井下重点机房、峒室安设电话

目前井下安装固定电话112台

7

井下重点机房、区域设直通矿调度电话

目前井下安装直通电话12台

8

紧急避险设施内安设直通电话

已安设二处,(一处避难峒室,一处移动舱)

9

距掘进工作面30~50米范围内安设电话

目前五个掘进面已实现

10

距采煤工作面两端10~20米范围内应安设电话

两个综采工作面已实现

11

采掘工作面巷道长度超过1000米时,中部安设电话

目前我矿顺槽长度均不超过600米

12

机房有防雷接地装置

13

电缆入井口处应有接地装置

全安装通讯电缆安设接地线

14

具有UPS备用电源,工作四小时

型号为:

山特-3K

15

井下通讯设备安装情况

16

固定电话有煤安和防爆证

型号为KTH-3煤安:

MHA030003防爆:

2084069

17

无线通讯基站线缆有煤安证、防爆证

型号为KTW13(A)煤安:

20060661防爆:

20521067

18

无线小灵通手机有煤安证、防爆证

型号为KT27-S煤安:

20060662防爆:

2074067

19

应急广播音箱、电缆有煤安证、防爆证

型号为KYXB-127煤安:

MAJ090037防爆:

10821316

20

建全各项制度和记录

21

建全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值班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1

矿井应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合理选择和布置避难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

2

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硐室,设置位置应当根据情况确定,但必须设置在防逆流风门外的井风流中。

每个采区布置一个采面,按采面设置避难舱

3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

4

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

5

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并考虑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

其中,采区避难硐室至少满足15人的避难需求

6

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置于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前后2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

7

井下避难硐室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