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名师导学教案附例题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141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名师导学教案附例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名师导学教案附例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名师导学教案附例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名师导学教案附例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名师导学教案附例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名师导学教案附例题解析.docx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名师导学教案附例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名师导学教案附例题解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名师导学教案附例题解析.docx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名师导学教案附例题解析

学案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

①明确诗歌中常见的几种表达技巧;②熟练掌握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解题方法和基本步骤。

自主学习

表达技巧,或称写作手法,一般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等。

二是表达方式,主要是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

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描写方式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白描、细节等。

三是表现手法,包括一些具体的表现技巧,如烘托、反衬、对照、渲染、铺垫,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等等;也包括形象意义的表现方式,如象征;也包括联想、想象等组织材料的方式。

四是构思立意技巧,如起承转合、以小见大、以景结情等。

考向一 修辞手法

古人十分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

[设问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

且做且思QIEZUOQIESI

例1  [2015·天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②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只消闲处过平生。

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③。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

问谁千里伴君行。

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 ①祐之:

辛弃疾的族弟。

②浮梁:

今江西省浮梁县。

③裁冰:

比喻构思新巧。

“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色?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

②以景结情,回答了前句的设问,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关注两点:

①诗句使用的具体的艺术手法,如修辞手法、结构特点、景与情的关系等。

②相关手法在诗句中的应用及表达效果等。

如从前一句的“眉样翠”和后一句的“镜般明”中可以看出,这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还要注意这两句在词的最后,并且是景物描写,使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等。

技法探究JIFATANJIU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的答题方法

1.解读诗句,理解诗意。

2.定位修辞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如“欲把西湖比西子”,一眼便能看出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3.规范作答。

答题模板

第一步:

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格;

第二步:

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格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

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格的艺术效果,即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公式:

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分析其具体运用+使用效果。

边学边练BIANXUEBIANLIAN

1.[2016·贵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首联和尾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本诗要表达的情感对象,即诗人对人生的理解。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只能留下浅浅的痕迹。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先指出手法,再结合诗句阐释手法,最后分析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台城游

[宋]贺铸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

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

云观登临清夏,璧月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

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

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

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词的上片进行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台城游冶”到“吟醉送年华”用生动的史实铺叙六朝最后一个君主陈叔宝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最后两句与前面的诗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回首”二字,由繁华陡折至败亡,以“却羡”二字,漫画似的勾勒出被隋兵攻破金陵,陈后主走投无路,最后连井中蛙也做不得的悲惨结局,表达了词人对这些群丑的愤怒与鄙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

上片主要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解答本题时,要将对比的双方分析清楚,还要分析表达效果。

考向二 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

以描写、抒情为考查重点。

表述如下:

描写可分为正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等。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表志等)。

[设问方式]

(1)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2)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请加以赏析。

(3)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

(4)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试作简要分析。

且做且思QIEZUOQIESI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 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

③行朝:

指朝廷迁移不定。

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

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

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颇有杜甫的气骨。

思想感情的沉郁和表现手法的沉着含蓄是形成杜甫气骨的主要因素。

本诗表达了诗人漂泊无归、忧国伤时的感情。

起句破空而来,忧愤满腹,领起全篇。

诗的第一句实际照应了题目,“江月”点明了“野泊对月”。

第二句“逋逃”言漂泊无家,点足“野泊”二字。

颔联中两句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气象开阔。

上句从视觉角度写,描绘天上参横斗转,地上茫茫洞庭,点明诗题中的“野”字,亦可见“对”之久,始见斗柄纵横;下句从听觉角度写,写听角伤怀之感,角声暗寓兵乱,“凄断”二字可见诗人内心悲怆、忧伤之重。

颈联写“客泪”与“归心”,点明诗人游子的身份,写自己漂泊在外,对家人和朋友思念依旧,对国家的担忧仍在。

尾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

[原文翻译] 可惜江中的明月在战乱中仍然明亮,它应该还了解为逃避战乱而客居他乡的病人的情感。

天上参横斗转,地上茫茫洞庭,凄凉的角声隔断了岳阳城。

酒杯中再落上漂泊他乡的游子眼泪,思乡之愁溅起,洞庭湖中浪涛卷着归心暗暗吃惊。

想问问迁移不定的朝廷的消息,但是那些盗贼仍然横行在中原故土之上。

技法探究JIFATANJIU

鉴赏诗歌手法的要领

1.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应注意的四点

(1)明确诗歌写了哪些景物(或事物),这些景物(或事物)有什么特点。

(2)结合诗意,分析诗中景物或事物的特征是如何体现的。

可以从写景的顺序(如点面、高低、远近等)、写景的角度(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写景的方法(如渲染烘托、对比衬托、列锦、白描、动静、虚实、抑扬、明暗、联想、想象等)等方面分析。

(3)联系相关诗句分析这种描写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

(4)规范答题。

仔细解读题干(如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某某景物的?

这首诗的写景有什么特点?

请从某某角度,分析这首诗写景的妙处),依据题干中隐藏的信息(如答题范围、答题角度、答题要点等),并结合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整体把握,分条作答。

2.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的答题方法

(1)判断诗歌抒情的方式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是间接抒情中的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还是借史抒情、借事抒情。

如是写景抒情诗,则应区分是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联系相关诗句分析这种抒情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如借景抒情,则需要明确是乐景乐情、哀景哀情还是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3)规范答题。

仔细解读题干(如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这首诗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这首诗的某一联的抒情特点是什么),依据从题干中挖掘出的暗示信息(如答题范围、答题角度、答题要点),并结合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整体把握,分条作答。

答题模板

第一步:

明方式,指出诗歌表达方式的显著特点;

第二步:

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如何运用;

第三步:

析作用,简析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边学边练BIANXUEBIANLIAN

1.[2015·陕西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寒食[注]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 寒食:

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作寒食节。

试从景与情的关系方面分析诗歌的前两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的前两句写江南二月繁花竞发、花满枝头的美好景象,以及诗人贫居异乡、于寒食节思亲念远的痛苦与悲伤。

这两句诗一写繁花似锦,一写痛苦伤悲,以乐景衬托哀情,其情更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

请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解析 本诗四句写了四个场面,全部是叙述和描写的语言,丝毫不带有作者的观点态度,但作者的观点态度又充满在字里行间,显示了高超的表现艺术。

白描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回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中“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的提示语,自然会联想到白描的手法。

考向三 表现手法

近几年来高考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最常见的有:

对比、衬托、象征、渲染、烘托等。

需要注意的是:

在实际做题中,当题目问及表现手法时,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描写方式及修辞手法也纳入其中。

[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2)试分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3)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句进行赏析。

(4)试分析本诗使用的表现手法。

(5)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

且做且思QIEZUOQIESI

 

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注]。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 萼:

花萼。

这里指花瓣。

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手法:

对比(反衬)。

情感:

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或手法:

对比(反衬)。

情感:

对雪与梅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对这首词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写“雪”和“梅”这一点,考生不难判断,但对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作分析,却应细斟酌。

对这首词的解读,历来有“抑雪扬梅”说与“扬雪抑梅”说两种:

有人认为这首词是通过雪花与梅花的对比,着意歌颂梅花的品格。

也有人认为,这首词虽然题作“雪中看梅花”实际上是“梅花零落之时看雪花”:

天风吹得梅花四处飘落,它的唯一的优势——香,也零落殆尽,而雪花比梅花更厚实、更能随意飞舞、傲啸于天地之间。

考生应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解读作答。

只要分析得有道理即可。

技法探究JIFATANJIU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应注意四点

1.明确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

如衬托、对比、渲染、象征等。

2.结合诗意,分析诗中的景物或事物的特征。

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就用了象征手法,用青松象征革命者。

3.联系相关诗句分析这种表现手法的具体应用情况。

4.规范答题。

答题模板

第一步:

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二步:

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第三步:

阐明此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即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边学边练BIANXUEBIANLIAN

1.阅读《关雎》的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四句运用了起兴的手法,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说“比兴”也正确,兴中有比)

解析 这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对其主旨历来有不同的理解,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爱情诗,描写青年男子对理想爱人的追求。

雎鸠,是一种水鸟,传说这种鸟儿雌雄相爱,情真意专,形影不离。

2.[2015·大庆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栏杆。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联系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简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乐景反衬哀情。

作者本欲赏花遣愁,出现在面前的却是竞相吐艳的红海棠。

作者联想到自己滞留他乡,韶华不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此,红绿满眼的海棠和栏杆反衬了作者深深的乡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海棠红近绿栏杆”承“花消遣”而来,描写了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画面。

词人羁旅已久,韶华已逝,思乡欲归,心境黯然,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竞相怒放的红海棠,这更增添了其心中的悲愁。

通过诗中暗含的凄凉之意,不难分析出此句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考向四 结构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心高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或先扬后抑、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具体的构思技巧,对于提高诗歌表现力有很大作用。

[设问方式]

(1)分析诗歌在结构方面的技巧。

(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试作简要分析。

(4)这首诗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技巧?

请简要分析。

且做且思QIEZUOQIESI

 

例4  [2016·山西四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这首词的首句起到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点明情感,以“长忆”表明作者对西湖念念不忘,同时衬托出西湖风景的美好;②提示下文,一个“忆”字将作者的思绪从现实拉入对当年生活的回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结构的能力。

上片首句写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经“忆”字提示,下文便从现实中脱开,转入回忆。

“尽日凭栏楼上望”句表明作者终日留恋,望而未停,足见西湖之美。

“三三两两钓鱼舟”句写风物,“岛屿正清秋”句写背景,相映生辉。

下片前两句,继续写当日楼上见闻,前句写声,摹笛声渺茫幽远、似有若无的韵致;后句写形,用“忽惊起”状白鸟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色彩明快,颇具情味,朴实的白描中透出空灵。

“别来”二字将思路从回忆拉到现实。

“闲整钓鱼竿”不仅呼应上片之“钓鱼舟”,而且以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神情,衬托忆西湖忆得不能忍耐、亟想归隐湖上的念头。

词之下片,营造出钓翁隐没的寥廓苍茫的背景,以景寓情,寄托了作者“出尘”的思想情感。

技法探究JIFATANJIU

鉴赏诗歌的结构技巧的三个切入点

1.积累有关结构技巧的鉴赏知识。

古代诗歌,通常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

前面的景物为后面的议论或抒情作铺垫,而后面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情感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来阐发的。

此外,我们还应特别注意诗歌常见的结构技巧,如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画龙点睛、过渡、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2.理解诗意,定位技巧。

如果考查开篇句的作用,则为开门见山、总领全诗、为后面的诗句作铺垫等。

如果考查中间诗句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或承上启下。

如果是结尾诗句的作用,一般是画龙点睛、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如果考查全篇的构思特点,一般是层层深入或一字贯穿。

3.分析表达效果,并规范作答。

答题模板

第一步:

明技巧。

就是明确结构技巧;

第二步:

析运用。

联系诗句分析这种结构技巧的具体运用情况;

第三步:

说效果。

分析这种结构技巧的艺术效果。

边学边练BIANXUEBIANLIAN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 ①庾开府、鲍参军:

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

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③论文:

此处指论诗。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立足于诗,怀念李白:

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结构的能力。

2.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双调]大德歌·秋

[元]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这首曲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秋景开头,又以秋景作结,首尾呼应。

全曲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相生,物我交融,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真实的内心世界。

解析 开头写景,结尾又写景,很容易想到首尾呼应的方法。

课后对点集训

第一板块 修辞手法

1.[2016·安徽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注]

淮上女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

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 南宋宁宗嘉定末,金国军队南侵,掳掠了大批淮上良家女北归。

作者即其中之一,她于泗州客舍题写了此词。

请对“万顷烟波万顷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作简要的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反复、夸张、比喻的手法。

反复是将两个“万顷”间隔使用,夸张是把烟波的面积夸大,比喻是把愁比作烟波。

这就突出了烟波之广、忧愁之多,同时使抽象的愁具体化,更具动人的力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先指明手法,然后要指明手法的运用情况,最后还要指出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 这是遭金掳掠的女子题于客舍的一首词,它表现了被掳掠的女子那种欲哭无泪的悲愤心情。

上阕写她被掳北去,不得不离别故乡的沉痛心情。

远望淮山高耸,绵延千里,淮水浩渺,烟霭迷蒙。

“隐隐”写山,“悠悠”写水,突出了故乡山水之美,其中蕴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写出了对家乡的不舍。

“千里”与“万顷”两次出现,反复和夸张手法的运用,突出愁恨之多且深。

同时这两句又运用了比喻手法,以山喻恨,以水喻愁,而且前面加上了“千里”和“万顷”的定语,就把恨和愁具体化了。

下阕,“山长水远”是说离家乡越来越远,“遮断行人东望眼”则是说希望再看家乡一眼而不能。

所谓“恨旧愁新”,指其复杂的情感,其中有对金人的,有对南宋的,有对自己未来的。

尤其是对未来的屈辱生活的担忧,使她欲哭无泪,深沉的悲愤之情,都在“东望眼”和“有泪无言”的细节描写中表露无遗。

2.[2016·福建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

刘仙伦

艅艎①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

试问襄州②何处是?

雉堞连云天际。

叔子③残碑,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

后来人物,如君瑰伟能几?

其肯为我来耶?

河阳下士,差足强人意。

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

眼底河山,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

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

[注] ①艅艎:

大船。

②襄州:

襄阳,京西南路所在地,南宋时宋金对峙的前沿。

③叔子:

西晋人羊祜的字,他镇守襄阳十年,曾积极策划灭吴,后人因此为他在岘山立碑。

词作的上阕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设问。

“试问襄州何处是?

雉堞连云天际”,一问一答,点出张明之所要去的地方(反问。

“如君瑰伟能几”,像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

高度赞美了张明之的才能)。

②夸张。

“雉堞连云天际”,“雉堞”与云朵相连,极写襄阳城墙之高。

③对偶、用典。

“叔子残碑,卧龙陈迹”,运用对偶的手法,引用了羊祜、诸葛亮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明了词人的心迹。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逐句分析词作的上阕。

题干明确要求回答修辞手法,考生要在明确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的基础上,根据词句的具体内容以及所给注释来分析判断。

注意,只回答修辞手法,答案是不完整的,还要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 上阕,“艅艎”三句从送客之地落笔。

“试问”两句展开对襄阳的描写,词人的眼里甚至清楚地出现了那里连云的“雉堞”。

“叔子”三句写曾经在襄阳的叔子、诸葛亮的遗憾。

“后来”两句盛赞张明之才华横溢。

下阕,“其肯”三句是词人对京西南路安抚使辟张明之一事的评论,赞扬其礼贤下士的作风。

“勿谓”两句则勉励张明之入幕后,加强战备,不要“以言兵为讳”。

“眼底河山”三句,转入抒情,表现了词人对国事的关心,极富鼓舞人心的力量。

结尾“功名”两句,再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