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2762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docx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docx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

1、《过去的日子》

一、                   教材分析:

《过去的日子》选自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过去的日子》是培养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培训课,也是培养学生欣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程。

教材以美术、摄影作品为线索,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

同时本课有意图地通过欣赏方法的学习,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

教材设置两个学习过程互为补充。

1、                            欣赏课本上美术、摄影作品,对作品所表现时代、人物、环境等内容进行分析,谈你的感受;观看家庭老照片,听祖辈、父辈的故事,谈一谈你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并将当时的情景画下来。

2、                            用速写或卡通、连还画、摄影等形式,描绘、表现当前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

二、                   设计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开放性、活跃性,改变过去“教师的权威”为“学生的朋友”,开启学生封闭的心扉,彻底改变过去注重美术绘画技能的传授倾向,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与教师架起友谊的桥梁,并在愉快的“谈心”活动中,感化学生,形成一堂轻松愉快的、充满和谐的美术。

三、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美术、摄影作品,并感受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时代、人物、环境等内容。

2、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鼓励学生上台去说“过去”,并把在“过去的日子里”所值得回忆的有意义的事,或自己所尊敬的人物,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出来,从而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3、在相互的“谈过去”中,培养出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难点:

艺术作品中“主题”的把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如何画才能体现“主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开拓,如何让学生在欣赏与感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理解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五、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表现——用绘画的形式把在过去的日子里值得回忆的人或事画下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捕捉”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把握明开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领学生谈“过去”(熏陶、欣赏、感受、评析阶段)

第二课时:

学生忆过去,画过去(学生自己动手创作阶段)(略)

一、       熏陶、欣赏与感受

师:

上课之前,我们来看着歌词,听一首老歌,《童年》。

同学们可以跟着哼唱。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叫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

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在这过去的日子里有许多事情是值得回忆的。

听了这首歌曲,我们可以领略到音乐家对童年的感受。

那么,同学们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

我仿佛回到了过去的那段时光。

那时,我和伙伴们为了让老师早点下课,淘气的把事先准备好的小老鼠扔到讲台上----

生:

我也是,每天总是要等到睡觉时,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生:

同样的,老师叫我背的书,到第二天要上课时,才匆忙念几下,结果被老师罚站了一节课。

生:

那时候,我把家里仅有的录音机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被爸爸大骂一顿。

生:

我觉得我的过去是贪玩的。

生:

我好怀念过去那美好的时光。

师:

《童年》这首歌里有没有同学们的影子呢?

生:

有。

师:

哪一句歌词和你们最贴切呢?

生: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

生: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经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

师:

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过去对童年的感受,同学们想不想把这种感受用绘画的形式画出来呢?

生:

想。

师:

现在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想画的画描述出来。

生:

太阳从东边升起,我和几个小伙伴背着书包,手牵着手,走在乡村的小路上,一条小狗摇着尾跟在后面,几只蝴蝶在我们的周围飞----

生:

我想画一个美丽的,过去我们常去的地方。

那有山,有水,有花,还有许多美丽的蝴蝶,还有天空是蓝色的,云彩是白色的----

师:

同学们的过去真是另人难忘,其实,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有许多难忘的事。

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好不好?

师:

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画画,特别是画“猫”,可是我怎么也画不像,听老师说,要想把猫画好,首先要学会观察,要仔细观察,就得深入到猫的身边,那时,正好我家有一只猫,于是有一天,我就一边观察它,一边写习题,并和它玩,可是正玩到高兴时,猫一下子就把我的题片给撕了,可我又不敢打它,没办法,只好自己一点点粘好,有些惨。

生:

哈-哈-哈—

师:

我小时是从农村长大的,我家的前面有一小树林,那里有许多的核桃树,我们常一起去打核桃,特别高兴,还有满山遍野挖菜,那兴奋劲就别提有多高兴了。

还有一起跳皮筋、踢口袋----

生:

老师可真逗。

(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个个情绪高涨,激发了他们的绘画兴趣,老师在课堂上把自己推出来,让学生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同时出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使师生的距离拉进)

二、       再次欣赏、感受、评析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美术、摄影作品。

并分组讨论,课本中的作品,画的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欣赏《北方的孩子》

生:

他们在雪地里玩,他们笑得很开心。

生:

他们姿态各异。

师:

这是一张摄影作品,表现的是他们在过去的日子里经历的事情,他们团结友爱、淘气、贪玩。

作者仅仅是为了把他们的贪玩拍下来吗?

生:

不是。

师:

那是为什么?

生:

因为作者很留恋过去。

想把过去留下来。

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对,作者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他希望把自己往日的生活再现出来,从而珍惜自己的今天,对未来呢,充满希望。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同学们要不要珍惜我们的今天呢?

生:

要。

2、欣赏《小书摊》

生:

这张画是一位十岁的小朋友画,画里有好多小学生,他们在围着书摊看书。

生:

书摊上摆的全是旧书,是小作者赵抒清的同学在家里看过的旧书,他摆书摊是为了把旧书卖出去,然后挣钱去买自行车。

师:

这是一幅反映童年趣事的画面,小作者的同学利用空闲时间,把家里看过的过旧书拿出来卖。

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自己挣钱,去买自己喜欢的自行车。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做呢?

生:

我们要向小作者学习。

生:

我相信我会比他还棒!

师: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想着靠父母,要象小作者的同学一样,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小主人。

大家说,小作者的过去是不是很值得回忆,值得去画!

3、欣赏《山村小店》

生:

小店前有四位小姑娘,她们都很爱美,都在挑选着花布。

生:

作品反映农民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对美的追求。

生:

画面中的一条狗,给她们做伴,很有趣味。

师:

这幅作品表达了画家对山村姑娘的单纯和质朴的赞美,同时,反映了农民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思想感情。

4、欣赏摄影作品《我送亲人过大江》

生:

赞美人民解放军为了人民积极抗战的高尚情操。

生:

赞美小姑娘的英勇。

师:

作者把小姑娘拼尽全力划桨,送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情景拍了下来,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极力支援,也体现了摄影家邹健东对小姑娘颜红英的高尚品质的赞美。

如果摄影家没有亲眼所见,没有去捕捉这一情景,就不可能有这一幅真实的、有意义的作品产生。

教师小结:

通过欣赏课本上的美术、摄影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过去都怀有一种“恋”的情感。

同时,我们可以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珍贵的“镜头”需要我们去捕捉。

生活中确定有许多美丽的事情,希望同学们用心去体验。

就象雕塑大师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三、       布置作业

翻看儿时的照片、家庭老照片,听一听祖辈、父辈的故事,欣赏儿时歌曲并找感觉,为画过去的日子做准备。

课后反思:

要实现教育的理想——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

《过去的日子》是培养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培训课,也是培养学生欣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程。

所以,在这一课程中,我并不是按过去的“灌输式的老方式去教学生,而是因材施教。

让学生理解并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过去的日子这一主题内容,这是困难的。

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去理解过去的日子这一主题内容,又如何让每位学生都自己动手画过去。

本人并不急于让学生画,而是把这一教学内容分二个课时来完成。

在本课时中,首先我利用音乐创设情景进入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欣赏、感受、评析,然后在回到教材中,继续欣赏、感受评析。

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音乐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时通过让学生对《童年》这首歌的听、想,同样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的感受,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第二课时的安排中,本人将注重的是学生素质的培养,包括想象力、思维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创作。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和学生的心连在一起,这样一堂课才“教也融融,学也融融”。

第2课     桥

一、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设计、运用”学习领域中的阶段目标设置。

本课的学习主要为运用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纸制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一)课程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纸制材料设计与制作折纸简单的桥梁模型。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根据桥梁实地艺术考察或收集图形材料信息,撰写一篇相关艺术考察报告。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独立或集体制作一座拉索结构的桥梁模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

初步树立学生桥梁设计制作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基本理念。

      难点:

让学生从观察、发现、收集、整理中找出适合纸质桥梁模型设计制作的设计构思。

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一)欣赏导入:

     1、学生欣赏桥梁模型。

(运用多媒体)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生活中看到过哪些桥梁?

这些桥梁的造型有何不同?

(对桥梁的作用、造型结构、艺术特征有初步的认识。

)     3、教师:

古往今来,桥梁一直扮演着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角色,人们对桥梁也倾注了许多美好、丰富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用简易的桥梁折纸设计立体贺卡,表达一份对朋友的友情吧。

(二)演示讨论:

     1、展示桥梁立体贺卡。

     2、平展贺卡,展示平面效果。

     3、课件演示制作桥梁折纸立体贺卡。

(三维动画效果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     4、学生观察思考:

     1)材料要求     2)结构要求     3)制作步骤     4)制作要领学生针对所要思考的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总结:

材料需要用硬卡纸,结构上可以采取拱桥式的造型;制作时运用切割和折叠的技巧。

(三)学生尝试动手:

     1、学生制作折纸桥梁贺卡,写上祝福的语言。

(注意:

设计卡片时应要考虑文字的位置。

)     2、展示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四)欣赏讨论:

     欣赏不同造型的桥梁图片,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问题的探索热情。

     1、1968年12月18日,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飞跃。

     2、位于湖南省通道县的普修桥,建于清代,它与当地的侗族民俗习惯、民俗活动有密切联系。

     3、河北省赵县的安济桥,建于隋朝,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

(五)考察安排:

     1、把全班分成几个考察队。

     2、分配考察任务。

选出组长。

     3、每队提出考察方案,讨论确定,课外实施。

(六)课堂小结:

布置下节课应准备的工具,以两名到三名同学为一组带纸板、剪刀、胶水、棉签、彩笔。

  2课时:

一、整理考察结果:

  1、引导学生分析考察成果。

  2、课后整理、加工考察结果。

  3、建议撰写考察报告或写一篇考察心得。

二、桥梁常识:

1、现代大型桥梁设计的两大类型:

斜拉桥、悬索桥A、斜拉桥:

用锚在塔柱上的多根斜向钢缆吊住主梁的桥。

(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桥:

多罗多大桥813米)B、悬索桥:

有缆索(包括吊柱)、塔和锚三者组成的桥梁。

(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悬索桥:

明石海峡大桥,主跨1991米,建成时间是1998年,在日本)2、欣赏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桥梁:

金门大桥、悉尼跨海大桥、香港大桥等等。

(多媒体图片)3、其他类型的桥梁:

拱桥―――赵州桥   城市中常见的桥梁类型:

高架桥、人行天桥、立交桥等等。

4、桥梁的基本结构:

支撑作用部分:

柱、墩、供、梁、架、索。

交通部分:

桥面安全与装饰部分:

护栏  5、桥梁的种类。

根据用途分:

公路桥、铁路桥、立交桥等;根据材料分:

竹桥、石桥、木桥、铁索桥、钢筋水泥桥等;根据外观分:

平桥、拱桥、曲桥等。

三、学生尝试:

1、教师用筷子搭一座桥。

提示:

如何做到搭建不用连接的配件,大家观察步骤。

2、学生分组搭桥比赛,看谁又快又好。

3、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拱桥,称为虹桥。

引发学生对桥梁结构与力学原理的思考。

四、欣赏讨论:

   1、欣赏济南黄河搭桥图片。

   2、从桥的造型、线条、色彩以及周围环境的协调等方面展开讨论。

   3、了解斜拉桥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缆索、塔柱、桥墩、主梁和辅助墩等。

   4、斜拉桥塔柱结构的主要造型变化:

四种。

五、制作步骤:

1)设计草图。

             2)按尺寸制作塔柱与桥面(注意色彩搭配)             3)利用缆索平衡塔柱与桥面。

             4)根据设计粘接缆索,固定桥梁结构。

六、学生分组设计制作,教师表扬好的作品并展示。

第三课、绿洲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绿洲》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课。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

主要是利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艺术构思对应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向中外不同类型的优秀艺术作品的学习与借鉴,学生应当学习掌握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认识并体验新奇视觉形象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积极拓展个体的异构思维及其艺术视野。

教学中有意图地结合环保主题,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的积极关注及思考。

(2)教材理解:

本课预计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现在我主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欣赏、评述、比较,通过此活动首先让学生找出超现实主义绘画与现实主义绘画的共异性,然后得出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基本艺术特征,最后初步尝试用超现实主义绘画(时空重组)的表现手法来重新拼贴一幅环保主题作品。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初步感受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新奇视觉效果。

2、通过对比作品(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总结出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基本艺术特征,并初步尝试运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时空重组)来拼贴一幅作品。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共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学生在参与赏析作品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更加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我认为初中美术的教学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观念。

我中学的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较肤浅,对超现实主义绘画缺乏了解,理解起来有一点难度。

所以为了更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欣赏和讨论超现实主义绘画与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及艺术性。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2、教学难点:

因为七年级学生对于现实主义作品认识较多,而对新奇视觉形象的绘画方式较难掌握,所以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

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基本会用这种方法。

二、说学情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任教七年级的美术。

七年级班上的男女生分布不均匀,学生美术知识方面差异较大,对美术的认识比较肤浅,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较缺乏,但对美术课很感兴趣。

我认为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些“造型•表现”的技能、技巧,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这堂课主要是对作品的原型进行艺术的再现,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

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是在学习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实现的。

 

三、说教法学法

整堂课我以提问题为主,展示作品,学生欣赏,不断的设问,通过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用学生的回答来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画家什么样的情感?

谁能帮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呢?

主要运用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借助师生对话,共同思考,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具体方法涉及到观察法、讨论法、发现法,这样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到知识。

在作业呈现方式、技巧方面,学生在理解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基本的方法后,动手对绘画作品的原型进行再创造,绘画形式可以多样化,甚至可以直接运用图形剪贴、组拼等方法。

四、说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第一个环节是新课的导入部分,作为导入部分,我以提问为主,提了三个问题:

1、每年的三月十二号是我国的植树节,那植树的目的是什么呢?

2、绿色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心情呢?

3、那么绿色又有什么寓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学生关注到了绿色,因为看到绿色我们似乎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命。

由此可见,绿色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回答:

环保!

)这样课堂的开头不仅引出了“绿色”这一主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环保,关注生活环境引入。

(二)观赏图片:

接下来第二个环节是观赏图片资料,我将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九寨沟优美的绿色生态图片,另一组是被破坏被污染的图片。

(目的:

使学生在对比后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差,并让学生谈观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接着老师可以再举例引导)最后向学生提问:

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

你会画成什么样?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

(这样的问题设计是为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带着这个情怀进入下一个环节—思考与讨论。

(三)思考与讨论:

首先展示教材中的作品《绿洲》,让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前言”,并思考画家马格里特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学生分组讨论思考:

画家他怎样不同寻常?

画家表达了什么样的真实的丰富情感?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欣赏《绿洲》这一幅油画作品,感受超现实主义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新奇的视觉效果,将知识与技能目标体现出来。

(四)作品欣赏:

在与学生互动欣赏评述完《绿洲》后,同时展示作品《绿洲》与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也是我的第四个环节—作品欣赏,对比这两幅作品,师生共同欣赏分析超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共异性,在此过程中能达到过程和方法目标中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我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最关键的一点是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必须通过发现然后得到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不用直接呈现知识要点就能体现了本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即重点、难点)。

这样操作的优越性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增强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我们可以作一个课堂小结,总结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基本特征。

(五)活动开展:

第五个环节是活动开展:

重新拼贴作品。

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

先展示教材中的广告海报作品让学生欣赏并阅读相关内容,想想这些画家是怎样表达他们的丰富的情感的?

他们的绘画思维又是如何形成的?

以上内容结束后再出示一幅环保主题作品,让学生运用超现实主义绘画表现技法(时空重组)进行再创作,这个环节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已学习掌握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在绘画过程中注意用学生中好的想法去启发其他学生。

(六)课堂小结:

第六个环节是课堂小结—学生作品评价。

我采用师生互评,我选了几幅比较有创意的学生作品,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欣赏的地方或不足之处,我再补充评价,对学生的创作作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

五、教学评价

在这课中我紧紧抓住与社会生活环境相关的资料,讲解有关新奇视觉形象的知识,让学生在惊奇与愉快的学习生活中不仅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受到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环保教育。

对学生作品予以肯定评价,采用开放评价,目的是让学生不断尝到美术学习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让学生多一点成就感,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4、中国结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湘版七年级下册《中国结》。

2、教材简析:

这节课集欣赏、工艺制作于一体,表现内容丰富,工艺制作韵味十足,具有特色。

通过本节课的工艺制作,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文化内涵,知道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且因其形、意而名扬天下,充分体现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

吉祥结是中国结基本打法中的一种,制作起来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因此我把“吉祥结”的制作方法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拉内耳”是个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不仅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为此,结合本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历史文化。

②能力目标:

使学生会比较熟练地打吉祥结,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中华结艺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三、说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根据现代认知教学理论,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音、形、色、动的强大优势,及事先准备好的吉祥结半成品进行直观演示,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采取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看书质疑、分析讨论、操作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吉祥结的半成品,要求每个学生准备100厘米长的尼龙绳3至5根。

四、说教学程序

在教学中,我将根据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启发诱导学生,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诱,积极的思,主动地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引趣激情  诱发动机

俗话说: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本节课内容颇具观赏性和装饰性的特点,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结艺的样品,让学生从欣赏不同造型的结艺中感受到它的观赏性和装饰性,然后用教师的“诱”,充分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情景之中,同时又为新知的学习从心理需求到知识铺垫都作了必要地准备。

我是这样设计的:

(课件演示)伴随着轻快的音乐,一件件造型独特、绚丽多彩的中国结展现在学生面前,此时,学生肯定会被这些精美的作品所吸引,在此基础上我趁势引导:

同学们,这些都是中国结,谁能谈一谈你对中国结文化的了解?

这里让学生各抒已见,学生回答后,我作以总结:

中国结年代久远,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结”字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