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 经典.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979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 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 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 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 经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 经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 经典.docx

《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 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 经典.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 经典.docx

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经典

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经典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现有A、B两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将A、B分别放入试管中,并在两个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制取氧气.当A、B均完全反应后,如下图所示,得到的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中作催化剂,只是加快了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如果单独加热氯酸钾,要到熔化以后,才缓慢放出氧气,而加入了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即放出氧气。

B中氯酸钾的质量比A中的少,所以B产生的氧气少,故选C。

 

2.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下列图中的包含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

【详解】

A、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故A选项错误;

B、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包含关系,故B选项正确;

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C选项错误;

D、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区分应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关系等是解题关键。

3.下列有关物质反应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好选择的物质是()

A.铁丝B.红磷C.镁条D.木炭

【答案】B

【解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

利用物质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中对可燃物的要求:

(1)只和空气中的氧气而不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2)生成物是固体而不是气体,(3)反应不能太剧烈.

A、铁丝只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故A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只和空气中氧气反应不和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故B正确;

C、镁能在空气中能燃烧,不但能和空气中氧气反应还和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且反应太过于剧烈,不好控制,容易使集气瓶炸裂等;故C错误;

D、由于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是二氧化碳气体,补充燃烧时所消耗氧气的体积,不会形成压强差;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合理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分裂成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热胀冷缩﹣﹣分子间隔的变化,而非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A错误;

B、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和水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隔了,故B错误;

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释合理,故C正确;

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隔变大,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错误。

故选:

C。

6.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化学式为C20H14O4)。

通常状况为无色或微黄色晶体。

易溶于乙醇和碱液,难溶于水。

下列有关酚酞叙述正确的是()

A.酚酞分子是无色或微黄色的

B.酚酞分子中含有38个原子核

C.酚酞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等

D.酚酞中碳、氢、氧三种原子质量比为10:

7:

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分子是微观粒子,不能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

B.每个酚酞分子中含有38个原子,每个原子中含有1个原子核,所以每个酚酞分子中含有38个原子核,故B不正确;

C.氢原子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所以酚酞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等,故C正确;

D.酚酞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D不正确。

故选:

C。

7.图甲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镁离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镁原子的质量为

D.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B.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而非镁原子的质量;

D.镁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位于第三周期。

故选C。

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可以支持燃烧B.O2可用排水法收集

C.O2可用于医疗急救D.细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Fe2O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O2可以支持燃烧,故A正确;

B、O2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确;

C、O2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C正确;

D、细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Fe3O4,故D错误。

故选D。

9.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运动快,原子运动慢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故不符合题意;

B、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运动快慢,故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故符合题意;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10.已知:

,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

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

的质量

C.固体中

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于KClO3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气体O2,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应该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减少,但由于、MnO2在这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它的质量不变,故氧元素质量不会变为0,正确,B、生成O2的质量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大,错误,C、MnO2在这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它的质量不变,错误,D、由于固体总质量减少,而钾元素质量不变,故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增大,错误,故选A

考点: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量的变化,催化剂的特点

11.已知:

2KMnO4

K2MnO4+MnO2+O2↑。

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KMnO4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F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氧气是气体,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反应结束固体的质量等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不再变;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不随反应时间而变化,图像应该是一条平线;二氧化锰是生成物,开始高锰酸钾分解前,二氧化锰的含量为零,反应中二氧化锰逐渐增多,含量增加,反应结束,含量不再改变;D氧气是反应的生成物,所以氧气的体积起点应该为零。

选A

点睛: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2.火箭常用联氨(N2H4)作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H4+2NO

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

A.N2B.NO2C.NH3D.N2O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

在N2H4+2NO

2X+2H2O反应中,反应前共有氮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反应后的原子为:

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则2X中含有氮原子4个,故X的化学式为N2,故选A。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

13.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治理工地扬尘B.露天焚烧垃圾

C.使用公共自行车D.禁止焚烧秸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选项治理工地扬尘,防止空气中大的颗粒物增加;

B选项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会增加空气中PM2.5;

C选项使用公共自行车,会减少空气中PM2.5;

D选项禁止焚烧秸秆,会减少空气中PM2.5;故答案选择B

14.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漏气;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漏气;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漏气;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平时比较少见,造成不会分析而出错.

15.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其表面会变红色

D.点燃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D

【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产生白烟,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错误;

C、铜在空气中加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固体,错误;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正确。

故选D。

16.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

A.使用过量的红磷

B.把红磷改为蜡烛

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

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

【答案】B

【解析】

【分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

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详解】

A、使用红磷的量必须足量,才能将密封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故选项正确;

B、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气体,不可以代替红磷,故选项错误;

C、实验没有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小.应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故选项正确;

D、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可以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不用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故选项正确.故选B。

1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氧气的重要来源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自然界中氧气的重要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占78%、氧气占2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8.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与铁粉的氧化。

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正确;

B.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是(250﹣20)mL=230ml,进入水的体积是45mL,即氧气的体积是45mL,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

≈19.6%,故错误;

C、发热剂的量必须足量,因为只有足量的发热剂才能把氧气消耗完,使结果准确,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故正确;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使结果准确,故正确。

答案:

B。

19.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

B.向黄铜粉末(锌铜混合物)中加稀盐酸

C.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过氧化氢制氧气,金属与酸反应,磷燃烧等知识。

A、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会迅速放出氧气,氧气的质量随过氧化氢的质量增加而增加,故错误;

B、向黄铜粉末(锌铜混合物)中加稀盐酸,只有锌与稀盐酸反应,铜不反应,最后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错误;

C、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放出热量,开始时由于放出热量,气体受热,压力变大,当反应完时,这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气压变的最大,结束后不再反应,这时温度变低,气压变小,所以正确;

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是催化剂,质量不变。

但氯酸钾受热分解,质量减少,总质量变少,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

故错误.

20.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镁+氧气

氧化镁

B.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C.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氢气+氯气

氯化氢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从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情况可知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

A、镁+氧气

氧化镁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

C、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

D、氢气+氯气

氯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