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郑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899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郑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郑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郑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郑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郑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郑恕.docx

《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郑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郑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郑恕.docx

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郑恕

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

鄭恕

在壽山石中經常有一些特定名詞與問題難於理解,在這裡我就自己的經驗提供一些看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美石好還是meinv好?

答:

meinv是一時的激動(最強)過後就那樣了,缺點就出來了。

美石是一世的感動,越看越有味,不好都能找出好來哦。

美石可以收藏多個,而太多meinv不好,有道德問題,還有生命安全問題。

還有說不定meinv有口臭、還有meinv會老。

但是如果真meinv來了,上面的那些就都忘了,石頭也忘了。

砂和肉

砂就是壽山石礦石的圍岩,有各種岩石,但大多為花崗岩。

硬度比壽山石硬得多,所以被稱為砂。

肉就是壽山石礦石中一般雕刻的部分,也就是常說的壽山石。

也有多種成分葉臘石、地開石、伊犁石等等。

砂隨壽山石石種不同也不同,所以可以作為鑒別壽山石的一個依據,當然是在這個壽山石有砂的情況下。

在這個二號礦上,肉是這部分的,其他自然全部是砂了。

二號礦的砂是壽山石圍岩中,最堅硬的一種,色彩多是帶各種顏色的淺灰色。

砂(圍岩)隨壽山石石種不同也不同,所以可以作為鑒別壽山石的一個依據,當然是在這個壽山石有砂的情況下。

這裡最典型的是,以前一些無流水紋的杜陵石和高山的鑒別,其中一個手段就是鑒別他們的砂,總的來說,他們的圍岩是顏色類似,構成也類似,都是表現為由水晶砂構成,但最大的區別是杜陵的圍岩水晶砂很密集,而高山系石頭的水晶砂會稀疏一些。

而高山系石頭會有棉砂(杜陵很少會有)。

而且一些高山系的石頭,砂中的水晶砂密度沒有杜陵高,也沒有杜陵的砂堅硬。

如下麵這個黃色雞母窩石。

一些砂的名稱:

砂,指石頭中大塊的圍岩。

砂丁,就是壽山石中包裹的零散圍岩顆粒或硬質包裹體,由於很小所以被稱為砂丁,也跟隨壽山石品種的不同,出現不同的砂丁,因此砂丁也可以作為壽山石石種的一個鑒定依據。

芙蓉的砂丁多是一種棉砂。

而高山系和杜陵系的常見的是水晶砂丁,水晶砂丁其實是石英晶體,和沙灘的砂子是一種東西。

杜陵系和馬背,房攏岩這兩個質地很類似杜陵的石種都有紫紅色的水晶砂丁,高山沒有這種紫紅的水晶砂丁,所以這也是一個鑒別的依據。

而高山則有他們特殊的砂丁,黑針。

黑針,在壽山石高山,芙蓉系等石頭中常見一種黑色小包裹體,俗稱“黑針”他的顆粒很微小的時候,並不太影響刀感,呈現黑色,有的時候會有金色反光,這就是為什麼稱為黑金沙,如果其顆粒較大的時候,會呈現明顯方形特徵,並有銅狀金屬光澤,很多朋友以為這是銅礦石,其實並不是銅礦石,這是方鐵礦的晶體。

這種晶體很堅硬,大粒的會導致雕刻刀崩裂。

細小的黑金沙,比較多石種都常見,如高山系大多石種,一些芙蓉。

顆粒較大的時候,會呈現明顯方形特徵,並有銅狀金屬反光,這是方鐵礦的晶體。

這顆粒大的一般不叫黑針了,叫砂丁,作為包裹體一般只有高山和坑頭這兩者才有,以坑頭為典型。

(問:

有些杜陵也有黑針吧?

答:

杜陵也有小黑點,一般不叫黑針,因為杜陵的黑點,不影響刀感,而高山系的刀刮了會缺口。

二號礦的砂丁也非常出名,出名的堅硬,金剛砂上去都冒火星。

而且還很密集,不過,如果有這種砂丁的二號礦,性是最穩的,也是最潤澤的。

當然,能找到沒有或很少砂丁的這種二號礦是最好不過了。

砂線

砂線就是壽山石中呈現條狀的砂,一般在松柏嶺,二號礦,大山的石頭上出現,有的時候會非常細長,其實砂線不是一條線,更多的時候應該是一個砂的薄面,只是從側面來看就非常像一條線了。

下圖為:

松柏嶺的大砂線。

大山的一些斑紋中經常夾雜著砂丁,這些斑紋很堅硬,也被認為是砂線,而只有這些砂線附近的大山質地才特別好,才會有大的結晶。

(問:

請問荔枝的黑針和高山的黑針有什麼區別呢?

答:

荔枝也是一種高山呀,所以在黑針上,兩者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他們的區別主要在質地和蘿蔔絲上。

砂和棉砂

砂一般就是壽山石的圍岩,由於大多是花崗岩,很硬,所以叫砂,福州話叫墰[tán]。

棉砂就是壽山石中硬度比較低的砂,被叫成棉砂的一共有兩種,其中常見的一種綿砂是相對壽山石中其他比較硬的砂而言比較軟的一種砂,當然既然被稱為砂那肯定比壽山石硬的多,小刀無法雕刻。

但金剛砂的鑽頭可以比較輕鬆雕刻,這種綿砂多是微小石英組成的鬆散岩石,由於結構比較鬆散,所以能用機器雕刻。

另一種是矽化葉蠟石,由於矽化葉蠟石比普通壽山石堅硬,這種矽化葉蠟石也經常被稱為有綿砂的壽山石,常見的有矽化芙蓉。

綿砂優質壽山石中比較經常出現,有時是圍岩,有時是內部的雜質。

常見白色或淡黃色的綿砂。

右圖這個芙蓉石中,白色部分就是棉砂。

使用棉砂雕刻

棉砂作為石頭上常見的成分,一般被視為雜質,需要去除,但這不是絕對的,由於棉砂是可以進行雕刻的,如果能充分利用,未必就是廢物。

例如這件作品,本身材質並不大,棉砂占到整個石頭的一半,如果完全去掉棉砂,其個頭也就很小了,換個思維,棉砂也是能雕刻的,如果作為一種巧色看待,表現的器物和棉砂本身的質感類似的話,為什麼還要去掉呢?

這家作品下半部分的浴缸,椅子,肥皂盒和香波都是用棉砂雕刻的,由於棉砂的質感和瓷浴缸很接近,和其他材料也很適合,用芙蓉的肉雕刻人物,水流,肥皂泡,用紅巧表現發色。

作品完成後,棉砂是一種亞光的陶瓷感,更增加了作品的魅力,可以說這件作品的成功,這塊棉砂的功勞非凡。

壽山石中砂的雕刻處理

同樣道理,砂雖然很堅硬,雕刻不了,但其中形狀好的,也可以作為作品一部分,這件二號礦的青蛙就是其中的代表,砂用來表現岩石,而剩下的良好肉質可以雕刻動物題材,作品在完成後顯得自然生動,也是一種處理手法。

另一種壽山石棉砂

還有一種綿砂是隱形的,他是一種微小矽顆粒,它經常和壽山石共生,這種壽山石的名稱就是矽化葉臘石,比較常見的有矽化葉臘石芙蓉。

整體由於比較堅硬,能達到摩氏硬度6度或7度,遠比普通芙蓉石的摩氏硬度2.5來得硬得多,所以也被稱為綿砂。

老性芙蓉含棉砂的比較常見,按矽化程度不同,這些矽化壽山石硬度也不同,完全矽化的壽山石色彩比一般壽山石黯淡,帶有灰氣,堅硬。

一般不適合作為壽山石雕刻材料使用。

金沙

金沙是壽山石中比較珍貴的一種特殊現象。

有金沙的石頭價值不但不會降低,還會因為金沙的存在而有所升高。

金沙就是壽山石中的白色或金色反光包裹體,其顆粒比較微小,在強光下有明顯反光,效果類似日光石,並不是砂丁,成分是絹雲母的晶體,由於晶體形狀為薄片,所以有一個晶面比較大而且能反射光芒,強光照射下,某一角度會透過表面的肉質反射出金色和銀色的光芒,所以取名金沙。

金沙的個體有大有小,對壽山石來說,金沙應該以微小,細密為上品,過大的金沙可以看見晶體形狀,由於大,在刀感上會阻礙雕刻(這種大晶體只出現在金沙地善伯上)。

壽山石中有金沙的都是老性品種,有金沙的石頭在壽山石中以金沙地善伯最為著名,質地潤澤,色彩穩重,內部的點點金沙更是為此石種增加了無盡魅力,其他例如杜淩,迷翠寮,善伯旗,房攏岩等石種也有金沙.在外省石中,昌化的金沙也非常多,而巴林的一些石頭紅色部分也有金沙。

現在市面有些叫金沙的其實是上篇所說的黑針,方鐵礦包裹體,磨光後也能反射金光(銅狀反光),多出現在高山系壽山石上(高山系石種未發現有金沙),並不是真正的壽山石金沙。

朱砂和桃花

與金沙不同,金沙如果顆粒較大,還會稍稍影響刀感。

朱砂和桃花顆粒無論大小完全不影響刀感,因為朱砂並不是砂。

朱砂的砂並不是岩石的意思,是顆粒的意思。

朱砂就是朱色(紅色)的顆粒。

朱砂和桃花的成分其實就是礦物丹砂(氧化汞)的顆粒,和雞血是一樣的。

朱砂與桃花在大多壽山石品種內都有出現。

如高山系、杜陵系、善伯系,芙蓉系中的一些石種內都有出現,其中以高山系品種最多。

但在一些如旗降、田黃、大山等石種上是不可能出現的。

朱砂相對桃花來說顆粒比較集中。

朱砂凍就是透明度較高的帶朱砂凍石。

桃花相對朱砂來說顆粒和顆粒之間的距離相隔比較遠,看上去是一個個獨立的小紅點,頗像盛開的桃花,因此得名。

桃花由於大多都生長在透明度高的凍石內,所以大多桃花都是桃花凍。

金沙杜陵一般都是礦洞向山頂延伸的時候開採到的,比如迷醉寮(迷醉寮也是一種杜陵,他的礦洞在杜陵山的最高處),所以有金沙,但是很少很少。

色格

色格是早先的格被自然填充物充填過,所以一般不會像裂一樣那麼容易分開,但是大多山料色格填充的物質結構比較疏鬆,因此很容易從色格處再次斷開,其中也有少部分還保留裂紋,一般色格有黃色、紅色、褐色、黑色等顏色。

黃格,有黃格的大多都是掘性石,一般來說黃格都是土沁的,沁色時間比較短或在水邊的獨石一般呈現是黃格。

上圖是高山系鱟箕石的黃格,由於是土壤沁入的,土味比較重,也叫土格。

裂和格和色筋

格和裂的區別就是,裂是比較大的裂絮,表面已經可以看出裂開的口子了。

格和色格可以通過薄意,衣折等不同處理方法來化解,因為基本上只要是原石,難免有格,不能都扔掉呀,妥善的處理能使那些不很重要的格被化解掉,不成為石病。

裂一般來說,處理的方法就是掰開,分成兩個,沒有什麼好化解的。

(我的看法,不吃油,也擠不出油,沒有縫隙存在的,算是色筋或紋理。

那些有縫隙存在的,縫很小的叫格,有格的石頭因為縫隙小,並不能掰開,但塗油會滲進去,用力擠會出油。

縫隙大點叫裂,有裂的石頭,一掰就開。

(問:

請問老性善伯與二號礦,圍岩與肉之間哪種有白色的隔層?

答:

老性善伯有,俗稱銀裹金。

色根和色筋

色根和色筋就是壽山石中同一種質地,或其他非砂非雜質質地形成的根形,線形的條狀物。

有各種顏色,如果是紅色叫紅根、紅筋、黃色叫黃根、黃筋等等。

紅筋在田坑獨石上指的是紅色的色格,其他時候指的是紅色的色根。

一般來說色筋指的是各種顏色的色根。

少數情況下田黃等其他獨石的很細小並被填充的非常結實的色格也叫色筋。

如果上油後會吸油而且擠壓會擠出油的色格是不能叫色筋的。

田黃的紅筋,而田黃的紅筋一般是兩種,一種是在田黃表皮上的紅筋,是氧化鐵聚積在田黃表面形成的紋理,其一般只出現在正田上,所以被作為田黃重要特徵之一(石皮、蘿蔔絲、紅筋),但這種紅筋是很少的,不是每個田黃上面都有。

紅筋是色格的惟一情況就是在田坑石上,比如田黃,那些田黃上的紅色色格也被叫做紅筋。

(問:

請問杜陵是否有紫紅的色格?

答:

也是有的,紫紅色在山料中比較常見。

蘿蔔絲

蘿蔔絲是一種壽山石內部的特殊的紋理,由石頭的內部其他成分構成,能形成各種形狀,但大多類似蘿蔔內部的紋理而得名,但由於非常美觀,所以沒有人把蘿蔔絲當雜質看待。

蘿蔔絲以高山系最為常見,例如荔枝、雞母窩等石種中就常有,少數的馬背、杜陵等石種也有蘿蔔絲,獨石裡面,田黃石大多具有蘿蔔絲,坑頭田也有一部分有蘿蔔絲,而像芙蓉,善伯這些石種基本沒有見過有蘿蔔絲。

(問:

請問荔枝、太極和雞母窩的區分能從蘿蔔絲上判斷嗎?

還是從質地,還是其他?

謝謝!

答:

如果有蘿蔔絲,可以從蘿蔔絲上辨認出來,這三種石頭的蘿蔔絲是不太一樣的,但大多情況,太極和雞母窩是沒有蘿蔔絲的,所以要從其他特點下手,比如色澤,質地,和內部包裹體,內部紋理。

結晶線

結晶線,也叫水線、水痕、透明線,是壽山石中結晶體形成的線形紋理,由於比較透明,看上去有些類似裂痕,其實中間是結晶體充填的,在壽山石各種石種中均有分佈,比較常見的有杜陵、大山、善伯、二號礦等等。

結晶線比較經常出現在沒有流水紋的杜陵中。

二號礦,松柏林有結晶線的就更多。

流水紋

流水紋作為杜陵的特徵已經為世人所熟知,甚至有朋友以為有流水紋就是杜陵,這是錯誤的,壽山石有流水紋的石種其實是不少的,有夾板形態的壽山石石種,都可能出現流水紋,其他比較出名的有夾板類型的高山石(四股四、新洞高山)、豆耿、芙蓉等等。

所以鑒別石種的時候,看見流水紋,出了仔細看流水紋的形態特點,還要結合石質和石頭內部的其他特徵。

其中最典型的是杜陵,杜陵的流水紋是所有流水紋中最明顯,他的特徵是經常是多彩的,而且彎曲的特別厲害。

新洞高山也是一種夾板石,所以也有類似的流水紋。

不少的夾板芙蓉同樣具有流水紋。

(問:

我最近買的汶洋也有結晶線!

答:

很多壽山石石種都有結晶線,只是其中一些結晶線出現的幾率比較高。

九重腂[guò]紋

也叫九層餜[guǒ]紋,九重腂是類似年糕的一種當地山民食品,一般製作過程是一層蒸熟,再上一層,再蒸熟,再上,如此數回,所以叫九重腂,其側面有類似流水紋的紋理,只出現在連江黃和山仔瀨兩種石頭上,而這兩者石頭的九重腂紋基本一樣,側面是類似流水紋的紋理,正面會出現類似蘿蔔絲的紋理。

棉絮紋

棉絮紋是壽山石高山系太極石的特殊紋理,是鑒別太極石的重要依據(這裡的太極指的是真正太極石,不是最近出的新性太極,新性太極是沒有棉絮紋的)。

棉絮紋有兩種,一種類似棉花用手扯出來的絮,就是有一定方向感的絮狀紋。

另一種是有些像蘿蔔絲的棉絮紋,區別就是太極的這種蘿蔔絲是毛茸茸的。

(問:

請教個“糕”的問題,是善伯獨有的特徵嗎?

如果不是,哪些品種也存在著“糕”呢?

其間的差別有何?

糕的硬、軟如何不實刻而可或說盡可能先預估到?

答:

你好,“糕”是很多石頭都有的一種雜質,基本上,成分和善伯類似的石種都有,而善伯這類礦物在全國是比較普遍的。

在壽山,類似善伯並有“糕”這類雜質的就有旗降、月尾、月尾仙、善伯奇、一些杜陵、松柏嶺、二號礦等,甚至少數獨石也有類似的雜質,比如金獅峰獨石。

而昌化石基本礦物成分和老性善伯類似,所以他們也是以“糕”多而出名。

北山晶質地和成分和二號礦類似,也有類似的“糕”,不過這兩種加上松柏林的內部雜質多是像“糕”的砂塊。

早期巴林石石質和普通善伯類似,所以也有一些“糕”,現在的多是黃花和土黃色的一種紋理了。

雖說這些石頭是類似的成分而且都有“糕”這種雜質,但每個石種都生長於不同環境和地方中,造成老性和新性的不同、顏色不同、質地上的一些不同,所以“糕”也自然有色彩、形狀,質地上的不同,不過這不是把這些“糕”一一列出就能學會的了,只能說都瞭解這些石頭後,他們獨特的糕也能作為判斷石種的一個依據。

“糕”的軟硬程度也是同樣要豐富經驗來判斷的,一點小經驗,灰色的糕多帶砂,表面有小顆粒凸起的也是。

(問:

請問,芙蓉裡面會不會出現結晶線?

如果會,有結晶線的芙蓉叫不叫結晶性芙蓉?

是老性的嗎?

答:

芙蓉也會出現結晶線,不過正好情況相反,有結晶性的芙蓉多是夾板和新性的芙蓉,結晶性的芙蓉和老性的芙蓉是沒有結晶線的,這很好理解,既然有結晶線,說明其他質地當然不是結晶的了,只有這樣才能襯托出結晶線的結晶程度。

莫說結晶性的芙蓉沒有結晶線,就是有也看不出來呀。

(問:

雞母窩大多沒有蘿蔔絲啊?

答:

大多雞母窩是沒有蘿蔔絲的,可是也有相當一部分雞母窩有蘿蔔絲,而這些有蘿蔔絲的雞母窩的蘿蔔絲和荔枝的蘿蔔絲(荔枝基本都有蘿蔔絲),水洞高山的蘿蔔絲還有其他高山名石的蘿蔔絲均有自己的特點和形狀,如果一個高山系石頭有蘿蔔絲就可以通過蘿蔔絲的形狀和特點來推斷他是那種高山石。

相對其他高山石來說,現在市面的雞母窩石存量還比較大。

(問:

請教鄭版,能否用圖片來詳細區分一下,新手希望能進一步學懂這些,謝謝!

答:

呵呵,如果要區分他們,只有蘿蔔絲是不夠的,也要看其他特徵,質地,色彩,光澤等,綜合來判斷。

如你所願,貼一些高山系石頭的蘿蔔絲供參考。

但由於每個石種的蘿蔔絲亦不是一成不變,沒有實際經驗,看圖片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荔枝的典型蘿蔔絲,比較長,多呈現大丫狀分佈;水洞高山的蘿蔔絲,比較粗,多呈現同方向平行狀。

大洞高山蘿蔔絲和水洞高山類似;掘性高山(鱟箕),如右圖,現在稱之為鱟箕的掘性高山,是舊時候開採大洞,新洞等礦洞時廢棄的,所以蘿蔔絲也和水洞一致,其比較獨特分的蘿蔔絲是棉紗形成的蘿蔔絲,也是他的重要特徵。

比如下面這個石頭,後面就有典型的

掘性高山的棉紗蘿蔔絲,前面卻有和水洞高山一樣的粗蘿蔔絲;雞母窩的蘿蔔絲,多比較小而密集,多呈現網狀;坑頭的蘿蔔絲更像牛毛紋;太極的蘿蔔絲有些毛茸茸的。

新性太極的蘿蔔絲比較密集,也有一點毛的味道,多和流水紋長在一起;四股四高山的蘿蔔絲多長在紅黃裡面。

由於都是高山石,礦洞開採到最後都是相通的,所以很多石頭根本說不清屬於那個礦洞,蘿蔔絲也是一樣,這些名石之間都有相似的蘿蔔絲,只能說那些最典型的是什麼石頭,最典型的特徵咋樣。

區分這些石頭,還需要綜合各種特徵,質地,色彩等的特點來鑒別。

環凍

環凍是高山石常見的一種環形的內部裂紋,側面看就是圓形的環,由於很美麗,所以不認為是缺陷,而看作特殊的一種紋理,除了高山系石頭外,也能出現在其他各個石種,甚至巴林石中。

根據石種的不同,被命名為:

杜林環凍、芙蓉環凍、巴林環凍等,直接稱呼環凍,一般指高山系石頭的環凍。

(問:

老師你好,有一個問題向你請教。

坑頭有鐵釘和金沙的現象正確嗎?

我懷疑是巴林的,我不知道這個東西是那裡的,這個東西有蘿蔔絲,有棉花紋。

章裡裹著一團沙帶流水紋。

非常通透。

答:

一些坑頭有黑砂丁,這黑砂丁是方鐵礦包裹體,所以磨光後,會凸出,反射金色光芒。

(問:

脫蛋是怎麼回事啊?

比如“脫蛋善伯、脫蛋二號礦什麼的”?

答:

你好,脫蛋=剝熟雞蛋的蛋殼,脫蛋的意思是有些礦石肉質本身類似卵形或球形,外面為硬質圍岩(砂)包裹(脫蛋善伯等的圍岩也往往能形成卵形的一層包裹),剝離這些硬質圍岩的時候,和剝熟雞蛋的蛋殼非常類似,可以一片一片剝離下來,由於這些脫蛋石都是粘岩原石的一種,所以質地都非常可愛。

最典型的脫蛋是脫蛋善伯,只有善伯的卵形原石外面經常包裹一些可以片片剝離的卵形圍岩,這些就是脫蛋善伯。

引伸後,一些原石外包裹可以片片剝離的卵形圍岩(即使形狀不是非常類似卵形)也叫脫蛋,還有一些是岩石中完全包裹著卵形的肉質原石,也叫脫蛋,脫蛋二號礦就是這種情況,脫蛋二號礦的外殼岩石不太會形成卵形,也不會如蛋殼一樣好剝離,不過硬質圍岩內部的肉質原石有很多都是卵形的。

(問:

請教高手如何嚴格區分芙蓉晶或是玻璃地?

答:

其實芙蓉晶,目前為止,還沒在市場上和網上見到真品,芙蓉晶,是芙蓉的晶體,由於芙蓉這類礦物本身很難有透明度高的,所以非常罕有,在10多年前,曾經在朋友手上見過一個真芙蓉晶,其透明度是相當高的,相當於翡翠的老坑玻璃種,也就是高山的晶凍石水準,如果有0.5釐米厚,能透過石頭看見下方報紙的字,目前網上和市場上是見不到的,現在市場上的芙蓉晶,其實是一個誤解,把結晶性芙蓉叫成芙蓉晶,應該說,壽山石中,晶石的透明度最高,能透過1釐米看見報紙的字,凍石能透過0.5釐米看見,而結晶性0.1釐米都不到,結晶性只是對那些天生缺乏透明度的石種中,相比較稍微透明的那些做的一個注釋而已。

玻璃地,地指的是質地,玻璃地基本指的是凍石或晶石,其他類似的還有透明度稍差的冰糖地,如果石頭很結實,磨出來的光澤很好,應該叫做玻璃光。

玻璃光,玻璃般的光澤。

(問:

請教一下鄭版:

什麼叫瓷白石阿?

它是怎麼形成的?

這種石頭是真的壽山石種嗎?

是不是不好保養?

答:

瓷白,又叫白土,應該是含碳酸鈣比較多的一種礦物,在壽山石一些礦洞中有時候能開採到,不同品種的瓷白品質也不一樣,比較常見的有瓷白芙蓉,老嶺白土,山秀園白土等,而巴林或其他品種也會有類似礦物,如巴林瓷白,所以不僅僅是壽山石才有瓷白,瓷白(白土)這類礦石,成分結構相對其他壽山石比較松,而表面非常的白,所以非常容易吸水,吸油,如果手上有汙漬,去撫摸這樣的石頭,就會很快把石頭弄髒,而且不能擦洗乾淨,所以瓷白這類石頭是最好不要撫摸的,也不能上油(上油就形成汙漬)。

但只要不去觸摸,這種石頭也不會變化,所以不好保養是談不上的。

(問:

請教老師,杜陵、善伯和旗降石有哪些主要的區別在不試刀的情況下?

答:

要說區別,就很多了,就大致說說好了,從形態來說,杜陵的礦脈,基本是夾線,所以礦石主要以薄片出現居多,而善伯和旗降多是團狀礦石,一些善伯的產出形態甚至被稱為脫蛋(就像是剝殼的雞蛋)所以形態上差異是比較大的。

比較簡單的從特徵上來區別,是最快的方法。

從常見包裹體來說,杜陵常見的是夾線的杜陵灰,這是其他兩個石種不具備的特徵。

而善伯主要是花生糕和金沙,有金沙的被稱為金沙善伯,旗降基本是沒有金沙的,少數杜陵有金沙。

旗降也多花生糕,但形態和善伯花生糕有所區別,從紋理上說,旗降經常有旗降花紋,這是其他兩個石種不具備的特徵。

紅黃旗降上一般為紫色,紫黑色。

白旗降或其他淺的旗降上為粉紅色。

杜陵有流水紋,這個特徵其他兩個石種也基本沒有。

一些杜陵會形成牛毛紋或蘿蔔絲,這類紋理,善伯和旗降也基本沒有。

好善伯不是很常見紋理,少數善伯帶有紋理。

(問:

我想問問:

善伯啥成色好?

怎摸和二號礦一樣呀?

答:

其實是不一樣的,好善伯,主要以金沙善伯和老善伯為主,二號礦的優質品主要以粘岩二號礦和彩色二號礦為主。

所以他們的品質並不太類似,比較類似的是普通善伯,和普通二號礦,他們的礦物成分類似,特徵也類似,主要是以虱卵糕為特色,刀刮比較粉,比較棉,刀感和質感都比較類似,色彩和外觀也相當類似,加上早期不少人拿二號礦當成善伯出售,分辨的時候有一定難度。

(問:

據說壽山石中沒有魚籽凍一說,是否?

為什麼?

答:

這話嚴謹來說,是正確的,壽山石中,基本沒有巴林和昌化那種花紋形成的魚籽形紋樣(對雕刻上,基本沒妨礙),所以說壽山石是沒有魚籽的。

不過,壽山石有不少品種(鱟箕,山秀園等)都有棉紗和砂丁組成的類似魚籽的形狀紋樣,但他們是雜質形成的,不是紋理,這些紋樣現在也被叫做魚籽或魚子,這類魚籽對雕刻是有妨礙的。

(問:

請教鄭版芙蓉和汶洋如何辨別?

答:

芙蓉和汶洋是非常難以辨別的,如是兩者原石,還好辨別,因為保留各自特徵比較多,如果是純淨的章材,辨別起來非常有難度,總的來說,汶洋多土黃石皮,石頭中偶爾出現黃色砂丁,還有汶洋的糕,均是辨別證據,要是沒有這些,其他辨別就主要依靠經驗,除結晶性汶洋外,汶洋大都微透明,而現存的芙蓉石,透明度都較這類汶洋稍高,另外就是彩,汶洋也是一種相當出色的石頭,最白的汶洋正白色,有商人就曾經拿正白色汶洋當成將軍洞芙蓉出售,其他黃:

土黃色和帶土黃色的汶洋除外,因為芙蓉基本沒有土黃色,紅,少數有朱砂和桃花,均和芙蓉極為容易混淆,只能依對兩個石種的瞭解,從色彩,質地,透明度來鑒別,純粹是經驗鑒別,基本沒有可以寫出的證據。

(問:

芙蓉的好壞是以石質論還是以顏色論?

或者以產地論?

答:

芙蓉的好壞,當然和石質,顏色有莫大關係,而產地,由於芙蓉石的特殊情況,除世傳名石外,新開采的芙蓉石,並不以礦洞區分,所以現在的的芙蓉石好壞,主要是石質和顏色,這石質和顏色兩者並並無大小,應該說區分芙蓉好壞,應該綜合石質和顏色來判斷,另外其他還有純淨度、大小、形狀等、石質除了質地、還代表性質穩定否,所以這是基礎,而色彩誘人不,代表了石頭的魅力值,兩者結合,才是判斷的一個主要依據。

(問:

老性界定、定義?

老坑界定、定義?

答:

所謂老性,新性,結晶性等,都不是固定不變的,他們是相互對比得來的,例如一個石頭,比另一個石頭性更穩,就說第一個石頭更老性。

由於純粹是比較得來,所以個人就有個人標準,他們覺得自己的一些石頭是老性,在更見多識廣的石友那裡,也許就是新性了。

比較常見的是老性芙蓉一詞,在長期接觸芙蓉石的石友之間,約定俗成的是80年代末期-90年代前期的一些老性芙蓉石,這些芙蓉比其他芙蓉來的更穩定,色澤正陽,綿砂含量多,所以石頭手感比較重,這個期間也有多種芙蓉石,也有一些潔淨度很高的,當時也叫結晶性,但一般把這些結晶性,油性芙蓉都歸入老性芙蓉,當時的新性芙蓉,比起現在的新性芙蓉,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如和現在的新性芙蓉比,也是老性了。

而2000年左右出產的芙蓉石普遍特徵是透明度高,色彩豔麗,這批芙蓉被成為結晶性芙蓉,即使其中也有少量老性芙蓉(透明度不那麼高的),也被統稱為結晶性芙蓉。

而現在很多說的老性芙蓉,都是相對現在新性芙蓉的老性,和原先的老性芙蓉不同,不是同一種東西。

所以要做老性,新性等鑒別,就主要需要經驗來判斷,並沒有可以明顯參照的標準。

老坑就是舊的坑,或說舊礦,一般說老坑,指的是帶有明顯舊礦特有的特徵的東西,如果購買者不清楚舊礦產石有什麼特徵,那麼就無法鑒別了。

另一種情況,如果東西沒有特有特徵,也叫老坑,那不過是一個商業宣傳手段罷了。

(問:

論壇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