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041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开题报告.docx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开题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开题报告.docx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开题报告

附件2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姓名:

学号:

入学时间:

所在学院:

学科专业(类别及领域):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报告主持人:

报告时间: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部制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

二、开题报告需用计算机打印,一律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一级标题1,二级标题1.1,三级标题1.1.1,四级标题1.1.1.1,标题字体均为小四号黑体加粗;开题报告内容字体为五号宋体,行距为1倍行距;参考文献字体为小五号宋体。

四、此表填写一式四份,一份交所在学院留存(含电子版),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学生自存,一份交研究生部留存。

 

姓名

学号

入学年月

2013年

所在学院

学科、专业

(类别及领域)

农村区域发展

论文题目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课题来源

自选

课题性质

一、立论依据(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选题的目的与意义,附核心参考文献。

1.国内外研究综述

笔者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阅读,对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主要的理论依据如下:

1.1国外研究综述

最早的合作经济组织起源于欧洲和北美地区,所以合作经济组织在上述地区发展的十分迅速,而与之相关的理论基础也相对较多。

笔者对上述国家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后,认为最早的而作经济组织是于上世纪的40年代成立的,Emelianoff和Enke在其相关的研究成果中做了一定的论述,分别发表了《合作经济理论》和《消费者合作和经济效率》两部著作,不仅提出了经济合作组织的相关概念,还经这一理论广泛的应用与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门较为合理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一套适合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理体系和分析方法,为当地的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促进了农业合作经济理论的发展,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笔者对西方的农民合作社发展进行了相关的梳理,认为其发展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

上世纪的40—70年代。

这一阶段是古典经济理论盛行的时期,很多的研究者将古典经济学理论引入到农业合作经济的研究领域。

一般而言,经济学家通常从农场的视角、厂商合作社的视角和联合的视角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农场的视角中,是将经济合作社当作一种垂直的方式进行研究,将其看作农场部分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厂商合作社的视角中,则是将农业经济合作社当作一个独立的厂商,承担着购买商品和销售产品等职等;联合视角中,则是将经济合作社当作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桥梁作用,通过集体或者联合的作用实现和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三个不同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三个不同视角,利用其长远发展。

第二个阶段则是上世纪的80年代到现在,新的经济理论大量的引入到农业合作经济的理论中,特别是1937年罗纳德·科斯在《企业性质》一书中提到的“交易费用理论”、1958年科斯提出的“产权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的经济学家们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以及现在提出的“管理博弈论”等,都对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展奠定了基础。

而其理论研究成果也结合前人的经验分为三个主要的流向,即合作社组织是厂商的拓展和延伸理论、合作社是集体与集体间的联合形式以及Cooketal(2004)年提出的“合约集”观点,认为合作组织是各种合约间的集合。

当前,西方合作经济理论研究早已从寻求其存在的合理性解释,走到对合作社组织制度进行深入剖析(产权、契约、博弃、代理、交易费用、资本市场等视角),再走向关注在新的经济社会技术条件下的合作社组织制度的应对和调整。

在此过程中,成员利益的异质性、投资激励和决策规则的设计、治理结构的选择、管理者的行为、社会公共政策等问题也日渐得到关注。

1.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的学者在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国内合作组织的发展实践基础上,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笔者将其划分为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研究、农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以及农业合作社发展策略研究三个方面:

1.2.1农业合作社发展过程的研究

农业合作社是由国外引进中国的,是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思想解放的浪潮下迅速传播的。

先进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在对西方国家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将对我国发展有积极借鉴意义的“合作组织理论”引进到中国,但是由于受到传播途径和不同阶级立场的不同,又划分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和马列主义等三个研究方面。

而改革开放之后,农业合作组织也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第一时期:

20世纪的80年代——80年代。

这一阶段,在理论上需要对人民公社制度解体以后所形成的“集体统一经营与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做出解释,在实践上需要对新建立起来的乡、村(组)的性质和经济职能进行界定。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中己提到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应发挥的作用,1984年中央1号文件和1987年中央5号文件进一步指出,应设置以土地公有为基础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

因此,该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上。

第二时期:

90年代后期。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化不断进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研究。

这一阶段,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和农村股份合作企业仍然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学术界也开始普遍讨论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社会需求度、重要意义及迫切性;同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朝何种类型的组织发展,是发展为社区型、专业型还是兼而有之,学术界观点不一,争论不止。

第三时期:

21世纪以来的近几年。

2006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自此,学者们还是重点研究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发展现状及制度特征等。

1.2.2农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

农业合作社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的学者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张晓山(2009)年在其文章中指出:

“在今后合作社的发展进程中,作为社员的农民(从事农产品专业生产或营销的农户)能否成为专业合作社的主体?

他们在合作社中的经济利益是否能得到维护,民主权利能否得到保障?

他们获取的剩余能否增加?

合作社的资产所权、控制决策权和受益权是否能主要由他们拥有?

这应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来走向健康与否的试金石,而这必须由实践来检验”。

(张晓山: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

潘劲(2011)则提出了鲜明的质性疑问:

“百分之八九十的股权掌控在单个成员手中,在这样的合作社中,还能有真正的民主吗?

”(潘劲: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

数据背后的解读》)这强有力的质问,也揭示了目前合作社中出现的一个根本问题。

由此可见,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民合作社在发展中呈现出显著的成员异质性(邵科、徐旭初,2008;黄胜忠,2009)。

上述问题的提出都是目前存在问题的缩影,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2.3农业合作社发展策略研究

徐旭初(2006)基于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剖析,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组织能力的阐释视角,认为各类合作主体的利益和能力的异质性和耦合性,直接决定了合作社产权安排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普通农民往往不得不让渡其部分(甚至全部)控制权,实现与关键性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利益均衡。

(徐旭初:

《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及其它》)

周春芳、包宗顺(2010)则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在当前中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由少数农村精英控制、普通社员依附的产权结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却背离了合作社的初衷。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合作社对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使其陷入理想与现实的两难。

(周春芳、包宗顺: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结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吴颖(2012)在其文章中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对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民专营合作社的发展进行可分析和研究,认为农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因此,必须要处理好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引导合作社的发展。

作者在研究过程中认为,需要“坚持因势利导、坚持典型示范、坚持因地制宜等,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要加强财政扶持、打造农业亮点、完善农业信贷保险、细化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粮食补贴、建立人才保障机制、搭建各种平台等举措。

”(吴颖:

《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民专营合作社的研究——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

高建伟和王九中(2013)在对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合作社进行调研后,结合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创新性意见,认为需要通过“加强合作社文化建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前提、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政策完善与扶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保障以及体制和机制创新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源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和建议,为笔者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策略方面,很多的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笔者不再进行一一阐述。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1选题的目的

笔者对北京市昌平区农业合作社进行研究,主要希望达到三个目标:

首先,通过对北京市昌平区农业合作社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明白农业合作社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农民树立起合作意识;其次,针对合作社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将会在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为北京市昌平区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

2.2.选题的意义

《合作社法》出台,该法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管理、保护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政策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发展呈现加速态势,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组织形式、经营方式以及分配方式还存在着各种缺陷,这些势必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本文便立足于北京市昌平区在农业合作社中的发展现状,对其发展中遇到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再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对我国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参照。

参考文献

[1]Twarog,S.ClearingapathforsustainableTrad:

FAO,IFOAMandUNCTADAnnouncetheGlobalOrganicMarketAccess(GOMA)Project.InH.Wilier,&L.Kilcher(Eds.),TheWorldofOrganicAgriculture_StatisticsandEmergingTrends2010.92-96.

[2]SmithH,DanhardtJ,LindstrSm人,RimdlofMConsequencesoforganicfarmingandlandscapeheterogeneityforspeciesrichnessandabundanceoffarmlandbirds.Oecologia2010.162:

1071-1079.

[3]洪远朋著:

《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赵继新著:

《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年版

[5]缪建平著: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文集》第四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傅立叶著:

《傅立叶选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7]李剑阁著:

《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四1》,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年版

[8]王文举、董晓波著:

《中国合作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沈亚军: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面小康的旗帜》,载《发展研究》2007年第10期

[10]问书芳:

《丹麦农业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载《中国农业教育》2004年第3期

[11]邱玮、夏雅俐:

《宝山区合作农场发展道路的探索与思考》,载《上海农村经济》2009年第11期

[12]李旭华: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理论分析》、载《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13期

[13]缪建平:

《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载《农村合作经营管理》1999年第3期

[14]李旭华: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理论分析》、载《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13期

[15]张晓山:

《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农村的实践》,载《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9年第6期

[16]高婵娟:

《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南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17]尹丛丛:

《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山东农业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18]罗萍萍: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福建农林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19]吴颖: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20]仵希亮: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历史变迁、利益分析与空间扩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21]黄蕾: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基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比较》.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22]剧思均:

《河南省信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23]王景新:

《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崛起》,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24]徐旭初: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辨析——一个基于国内文献的讨论》,载《中国农村观察》第9期,2012年9月20日

[25]曾宪久: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金融服务开发》,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26]王国敏,翟坤周: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载《经济问题探索》第2期,2012年

[27]中国农经信息网:

[28]中国农业信息网:

[29]苑鹏:

《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与合作社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国农村经济》第8期,2009年

[30]肖云: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搭便车”现象探究——基于公共治理的视角》,《中国农村观察》第9期,2012年9

[31]石梅静:

《新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社科纵横》第6期,2012年

[32]马彦丽:

《促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研究》,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33]刘艳芳:

《兴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农业经济》第4期,2010年

[34]李波:

《黑龙江省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大学经济系,2012年

[35]鞠立强:

《诸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2009年

[36]孙亚范: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7]陈立旭:

《恩格斯农业合作理论与我国农村改革》,《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38]王顺海:

《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思考和对策》,《中国果业信息》,2006年

[39]徐泉方: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上海农村经济》,2006年第11期

[40]缪建平:

《中国农业专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特点及其必然趋势》,《合作经济与农业产业化》,2002年第11期

[41]张宝兵,王莹:

《组建农业合作社)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年第1期

[42]胥爱贵,韩卫兵:

《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调夯与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1.

[43]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编:

《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新型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协会》,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44]F.Light.AgriculturalCooperativesHaveImportantStakeinDevelopmentofRuralAmerica[J].farmerCooperatives,1989,56:

14-28

[45]Cook,M.TheFutureofU.S.AgriculturalCooperatives:

Aneo-InstitutionalApproach[J].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1995,5:

24-34.

[46]D.Chandier.NormgettingtheMiddlemans'Share:

ANewWaveofMidwestFarmers'Co-opsisChallengingtheProcessors[J].Forbes,1994,108:

43-51.

[47]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组织与制度研究室:

《大变革中的乡土中国——农村组织与制度变迁问题研究》,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48]高建伟,王九中:

《对北京市郊区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发展的思考—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为例》,《经济师》2013年第10期

[49]李志荣:

《北京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问题研究与机制建议》,《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第10期

[5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一号文件”)

[51]韩冰,刘现武:

《转变政府角色促进合作社发展——基于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增刊

[52]《北京市农业局2006年北京市农业生产发展农民需求调研报告——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题报告》

[53]“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经济行为研究”课题组:

《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经济行为的制约因素分析》,《农业经济问题》,1997(8)

[54]黄祖辉,徐旭初,冯冠胜: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探讨》,《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3期

[55]顾松兰,张旭日,刘奕,沈新瑜,徐海: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探索及研究一一以崇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为例》,《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23期

[56]周春芳、包宗顺: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结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

[57]张晓山: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管理世界》2009年第5期

[58]潘劲: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

数据背后的解读》,《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第6期

[59]苑鹏:

《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与合作社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8期

[60]郭红东:

《当前我国政府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行为选择》,《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2年第5期

二、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研究的目标

笔者对北京市昌平区农业合作社进行研究,主要希望达到两个目标:

首先,通过对北京市昌平区农业合作社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明白农业合作社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农民树立起合作意识;其次,针对合作社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将会在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为北京市昌平区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

1.2研究的内容

为了将笔者研究的内容更好的加以体现,笔者将论文写作的初步大纲提炼如下:

一、绪论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论文研究的背景

2.论文研究的意义

(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1.农民经济合作社

2.农民专业合作社

(五)论文创新之处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史及理论基础

(一)合作社理论概述

1.合作社的历史沿革

2.马列主义合作思想

3.毛泽东的合作思想

(二)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史

1.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2.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意义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理论

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意义

三、北京市昌平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该部分主要通过问卷反映情况进行分析)

(一)北京市昌平区农业专业合作社现状

1.北京市昌平区农业专业合作社概述

2.北京市昌平区农业专业合作社特点

3.北京市昌平区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措施

4.北京市昌平区农业专业合作社服务现状

(二)北京市昌平区农业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内部运作

(1)资金

(2)组织结构

(3)权责划分

(4)品牌意识和标准化生产理念

2.外部环境

(1)农民合作意识

(2)政府政策覆盖

四、国外农业合作社的经验和启示

(一)国内外先进经验

1.国外的先进经验

(1)美国的合作社发展经验

(2)丹麦的合作社发展经验

2.国内的先进经验

(1)上高县农旺种植合作社的发展经验

(2)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

(二)对北京市昌平区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启示

1.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和政府引导

2.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知识培训力度

3.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建设

4.强化企业品牌战略意识

五、结论

(一)取得的成绩

(二)存在的不足

1.3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笔者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三种研究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是文献资料法。

笔者在对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进行研究前,就阅读了国内的大量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和整理,积极的借鉴其在农业合作社研究中的有益经验,为本文的写作奠定理论基础。

其次是个案分析法。

农村合作社的研究是一个宏观层面的研究问题,但是由于笔者自身的能力有限,无法对全国内的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因此,笔者选取了自身的高校所在地北京市昌平区进行研究,希望通过个案的研究,可以窥测全国农业合作社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最后是问卷调查法。

笔者为了更好的对北京市昌平区的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采用发放问卷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地区的合作社组织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获取大量的数据支持,为本的写作奠定理论基础。

1.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提出了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治理体系,揭示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面临的主要治理问题,反映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治理结构的现状。

构建了包括政府扶持、市场体系建设、相关利益群体发展和制度建设在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外部保障机制,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意义。

2.拟采取的技术路线、试验(社会调查)方案、可行性分析

2.1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笔者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方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