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美的乡村教师送教体局最终审定稿综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7519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最美的乡村教师送教体局最终审定稿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做最美的乡村教师送教体局最终审定稿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做最美的乡村教师送教体局最终审定稿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做最美的乡村教师送教体局最终审定稿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做最美的乡村教师送教体局最终审定稿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做最美的乡村教师送教体局最终审定稿综述.docx

《做最美的乡村教师送教体局最终审定稿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最美的乡村教师送教体局最终审定稿综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做最美的乡村教师送教体局最终审定稿综述.docx

做最美的乡村教师送教体局最终审定稿综述

做最美的乡村教师

——在全县教体系统创先争优“三问三解”推进会上的讲稿

付杰

(2012年9月14日)

【关键词:

做最美的乡村教师,首先理解教育真谛: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精髓在于创新;教育是工作,工作的意义在于用心。

其次明确“最美教师”标准:

高度社会责任感,强烈事业进取心,良好个人修养。

践行途径:

人间大爱,胸怀全局,提升境界,科学育人。

第三推进教育现代化。

从紧要关头推开学生的教师张丽莉、忍着剧痛安全停车的大巴司机吴斌、勇闯火海抢救生命与财产的武警战士高铁成,到众多民间草根英雄,大家都给予“最美”的赞誉。

时下的中国,“最美”成了最抢眼的话题,成了对美好事物的最高褒奖。

因此,以“做最美的乡村教师”为题,浅谈教师职业修养,共话教育改革发展,很有意义。

谈三方面话题:

第一个话题:

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

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

著名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吕型伟先生曾经说过: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精髓在于创新。

今天,再加一句,教育是工作,工作的意义在于用心。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

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

汪国真有一首小诗: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放弃高官不做,终生安身“粉笔生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事业30年。

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革命家徐特立同志,从18岁起就从事教师职业,在70多年从教生涯中,始终坚持“以教书为职业,教育为事业”,从一个为生计所迫的教书匠成长为著名的教育家。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需要更多的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教师很大程度上是奉献的代名词。

教育是科学,其意义在于求真。

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先生在《科学对于教育的意义》中指出,教育需要科学精神、科学价值、科学教育、科学手段。

在我国古代,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有着惊人的发展。

且不说“四大发明”,比如:

早在战国时期就普遍应用于农业、军事、器皿等方面的“铸铁柔化技术”,欧洲人在1380年才知道;同样让人惊异的是在没有“演绎几何学”的4世纪和8世纪的中国却分别出现了“赤道仪装置”和“机械钟”。

还有诸如量雨仪、量雪仪等,甚至在唐公元723年通过大地测量确定出了子午线,这些都远远早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然而,中国的科学却没有像欧洲一样出现“文艺复兴”,进入“伽利略时代”。

这或许正如美国华裔实现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说的:

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格物致知——通过探索事物得到知识。

中国社会尤其是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更加缺少格物致知精神。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就是典型例证。

史载:

有一天,王阳明要按照《大学》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他选择了院子里的竹子,于是搬一条板凳,坐在院子里,对着竹子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告失败。

他把探察外界认为是探讨自己,讲求的是儒家的“内心”领悟。

今天,由于受这种文化背景影响,中国学生大部分偏向抽象思维而不愿意动手,典型的考试都是100分,但一旦遇到实践、遇到自己拿主意就不知所措。

教育是科学,就要有一点格物致知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要有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教育是艺术,其意义在于创新。

钱钟书先生在其《写在人生边上•谈教训》中写道:

“有学问能教书,教书不见得有学问;没有学问而偏能教书,好比无本钱的生意,那就是艺术了。

”他在长篇小说《围城》中,描述方鸿渐在三闾大学教书,“别班学生笑声不绝,自己的班上偏这样无精打采。

他想自己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也不算坏学生,何以教书这样不出色。

难道教书跟做诗一样,需要‘别才’不成”?

其实“别才”就是艺术问题。

没有自己东西的艺术是死的,没有艺术的教育,只能是空洞的说教,苍白而无力,乏味如嚼蜡!

教育是工作,其意义在于用心。

一件事情,如果值得去做,那就值得去做好。

如果努力了也没干好,至少我们经历过这个哪怕失败的过程。

很多事如果用心去干,会发现其实并不是很难,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增加多少负担。

记得2001年中国足球队冲击世界杯胜利了,米卢——这位有着四届世界杯光环的神奇教练,在随后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当中,不止一次地强调“快乐足球”的理念。

教育,作为一种工作,是惟一不能用来“混饭吃”的;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惟一不能当成谋生手段的,从事教育工作,走进了教师这个队伍,强调更多的是用心上心、追求卓越。

第二个话题:

做最美的乡村教师

做最美的乡村教师,这是信任、是祝愿,也是对大家创先争优、忠诚献身教育事业的一点希望和要求。

什么是最美教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知识渊博所以成为传授知识的人,品德高尚所以成为模范和榜样。

一是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在他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中说: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他认为,作为一个教育家,作为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什么是社会责任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美国的一个夜晚,一位老太太在空荡无人的大街上行走,却十分认真地遵守红绿灯的交通规则。

我们的记者对其内心的活动进行了追问:

你在没有任何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直接走过去呢?

老人的回答是:

我走过去是安全的,但是万一恰好被一位躲在某个角落里的孩子看到,下一次他就可能会学我,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

一位老太太,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她首先想到了孩子,想到了他人!

只有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会做得如此平凡、坦然。

对于教师,社会责任就是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为自己的学生付出。

只有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富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才能真正实现教书和育人、成人与成才的高度统一。

二是有强烈的事业进取心。

有这样一句话: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人文主义代表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过:

“人必须有一个无法放弃、无法搁下的事业,才能变得无比坚强”。

工作是谋生手段,成绩是创造的彰显,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努力奋斗,才能创造出骄人业绩。

“县不强心不安、民不富心不甘”这是行政官员的事业观。

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过:

从初为人师之日起,他就贪婪地汲取同事们的经验,作为在教育事业上自我完善的过程加以精心设计,不容许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有形式主义的存在余地。

作为教师就是要树立“教会‘1+1=2’是工作,讲清哥德巴赫猜想是事业”的事业观,用心干好工作,做一名事业型的教师,勇攀事业的高峰,寻求人生奋斗的乐趣。

三要有良好的个人品质修养。

俗话说:

要做事,先做人。

从古至今,教师始终处于一种很尊贵的地位。

教师在人们眼中,总是知识渊博的化身和象征,已经化成一种符号和标识。

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曾说:

“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强调了学识的广博。

作为教师,有渊博的学识,能博观而略取、厚积而薄发。

无论是垂垂老者,还是初生牛犊,都应有一点“书卷气”,“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才能在三尺讲台上尽显风流、尽显才情。

杨昌济在日记中写到:

“余在教室,间有失检之处,为徒所笑,以后当于此等处格外留心”,记写的是内省克制,是道德修养的自觉和严格。

一个伏案耕读的身影,一手严谨规范的板书,一身得体大方的着装,都会根植于学生的心田;一句“谢谢”、“对不起”体现的尊重,都会让学生铭记于心。

怎样才能成为最美乡村教师?

一要有人间大爱。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教育是播种爱的种子,应当让爱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引导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让孩子们充满阳光、充满梦想并成就梦想。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楚:

在“大楼”和“大师”之外,还需要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教育的灵魂——人间大爱。

爱,才是育人的真谛,才能在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注入灵性。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是要用爱心来培育爱心,用人格来塑造人格,用灵魂来呼唤灵魂。

师爱,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就是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爱是自觉的,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内化;师爱是理智的,是升华了的母爱;师爱是纯洁的,不需要任何回报;师爱是全面的,集中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的需求。

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温情的手势、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轻柔的抚摸、一次诚挚的交谈,都可能唤起幼小、年轻的心灵的颤抖和涤荡。

作为教师爱学生不难,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爱。

有一项调查:

90%教师说自己热爱学生,90%学生说自己感受不到爱。

爱也讲究方式方法,讲求爱的艺术。

在润物细无声的同时,不妨采用恰当的方式,把爱告诉学生,求得师生的相互理解和配合。

要学会“心灵的蹲下”。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

“教师要像学生那样去感知”,“蹲下身子”,“平视学生”。

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去思考教育,去选择爱的方式和途径,或许会有另一个90%的奇迹。

大爱无声,如果对教师职业的爱也可以称为一种大爱,那么马克思告诉我们:

“我们的事业不求显赫一时,但必将传诸久远。

二要胸怀全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

就教育而言,全局是什么?

是学生的整体生命,是未来国民的素质,是生命持续的幸福……。

就全球而言,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必将带动教育现代化;就全国而言,教育公平、教育均衡都是教育事业的大局;就全市而言,实现“一个目标、四化战略、六项改革、八大工程”的奋斗目标是全市教育的大局。

那么就麟游而言,我们面对的大局又是什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高考质量连续刷新历史纪录,教课改革成绩喜人。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麟北煤田的开发,九成宫大遗址保护规划、六盘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战略和关天经济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实现从传统农业县向工业强县、从历史文化名县向旅游文化大县、从贫困山区县向县强民富的跨越成为发展的必然,县十六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强一提高”,建设实力麟游、人文麟游、绿色麟游、幸福麟游目标的实现,麟游在大西安、大关中经济圈内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会更加突出,正可谓是:

陕西聚焦宝鸡、宝鸡聚焦麟游。

作为麟游教育工作者,只有认清并积极融入这一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大局,放眼全局,立足岗位,以更加心智超群、心态阳光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好地迎接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实现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共赢。

三要提升境界。

人生如登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关于人生境界、阶段哲人们有各自观点。

丹麦哲学心理学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后现代主义先驱齐克果(又译:

索伦·克尔·凯郭尔)将人生分为审美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三个阶段(又称为:

感性阶段、理性阶段、宗教阶段)。

审美阶段的人或是享乐主义者,或是热衷于生活体验的人,他们主观而有创造力,对世界没有承担,对社会没有责任,觉得人间充满可能。

道德阶段的人是现实的,清楚道德、伦理规条,知道世界处处设限,充满不可能或者疑问,面对不可能或者疑问就只有放弃或者否认,并为之失去而伤悲。

他认为这时的人只有通过“信仰跳跃”进入宗教阶段,用信念战胜疑问和理性上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而德国哲学家尼采则把人生分为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造时期三个时期。

合群时期,自我尚未苏醒,个体隐没在群体之中;沙漠时期,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在寂寞中思索;创造时期,通过个人独特的文化创造而趋于永恒之境。

从两位西哲的邃思联想开去,在中国古代的禅宗、诗学、美学诸领域,也有好些关于人生三境的妙论。

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个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第一境界中的“寻”,表明人向上天追问自身起源,追问所谓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第二境界中的“无”,表明人已经从自然中剥离出来,与外在的“水流花开”自成一独立世界。

而第三境界中的“万古”与“一朝”的融合同一,则说明人对有限时空的超越,经过否定之否定后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学诗的三境:

“其实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也。

”就诗人的主体而言,心灵最初是自由自在的,不辨美丑,处于童贞状态;当认识到规矩和成法之后,就陷入束缚和捆绑之中;最后摆脱一切外在的桎梏,获得了主体与客体的契合,也获得了真正的、纯粹的自由。

这时,方能“行住坐卧、无非是道,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严羽之后,诗人潘德兴又提出学诗三境:

“先取清通,次宜警炼,终尚自然。

”他们是在说修行、说作诗、说学诗,其实何尝不是在说人生呢?

最终将禅学、诗学与人生哲学融会贯通,铸为一体的,是晚清一代宗师王国维。

他在《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与齐克果、尼采和其他几位宗师、哲人的论述相比,王国维的论述是诗意的凝聚,是精神的贯注。

它包蕴了一种纯粹的生命体验,使人突破自身生活的惰性;它设定了生命气息充盈的坐标,引导人达到一种永恒的自由之境。

许多时候人生就是这样,有迷惘、执著,也有豁然开朗。

无论理想、事业、感情或别的奋斗目标,尽管每人的形式不尽相同,但都不断的经历着,反复着人生的三境界。

不管你独上高楼,你衣带渐宽,还是你蓦然回首,只要你舍得付出、敢于奋斗,有开始就有可能收获。

四要科学育人。

怎样做到科学育人?

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并努力践行之。

什么是人才?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教育科学学院管理系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邬志辉先生认为现代人至少要具备八种品质:

一是能生存。

生存既是人的第一需要,也是人发展的首要前提。

在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里,“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

具备应付多种情况和集体工作的能力,成为胜任的生产者、劳动者和工作者,完成“谋生”目的,是现代人的首要标志。

二是会生活。

生存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而生活则在此基础上增添了精神性的内容。

“会”生活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与“生活着”不同,它体现了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对文明幸福的追求,是“乐生”的表现。

三是能合作。

当今社会是大社会,几乎没有一件事可由个人单独完成,集体主义精神、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合作态度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品质。

四是会学习。

人的现代性需要其一生不断追求完善,仅靠学校一次教育无法适应学习型社会,会学习,关心真理和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已为现代人所必须。

五是能负责。

能随时对周围出现的需求及时做出应答,对国家、民族,对自我、他人,对自然、社会,对人类和世界具有责任心与使命感,是高科技时代所必需的人文品质。

六是会创造。

未来社会需要凸现人的主体性,具有开放的观念、批判的意识、进取的态度、创造的精神,充分显现人的内在潜能,是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分野。

七是能关心。

由于加强国际合作的“经济拉力”和严重危胁人类的“生态问题”,迫切要求传统人从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生态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人、社会和自然,关心其它物种。

八是会健美。

未来社会的生活和工作将把人束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形成的网络系统,使人在家上班、在终端上工作成为可能。

这些都将对人的身体带来致命的危害。

学会健体、学会健美,无疑是现代人最基本的品质。

第三个话题:

推动教育现代化

邬志辉先生在《推行教育现代化的三个理论前提》一文中指出:

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过程是一个整体转换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现代化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突破束缚,走向、接近、实现、甚至赶超发达地区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批判、继承和发展并实现新的超越性教育机制,实现整体转换、脱胎换骨的过程。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实现这个过程,就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什么是创新?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

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

蝴蝶告诉他:

“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巢穴的勇气”。

蛹就问蝶:

这不意味着死亡吗?

蝴蝶告诉他“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这个寓言讲的是一个关于生命升华的道理,但用它来说明创新同样合适。

管理学鼻祖熊彼得讲过一句话,说所谓的“企业家就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那些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有勇气打破我们原来曾经有过的赖以成功的基石,去寻找教育突破发展的新的思路。

怎么创新?

首先要摒弃因循守旧,明白自己要什么。

从前,有个秀才去京城应试。

途中,在小店投宿,将马拴在门前,天亮准备上路时,马不知去向。

从此,秀才开始四处找马。

他找了一整天,没见马的踪影;第二天,他远远看见前面好像有一匹马,走近一看却是驴,他失望地摇了摇头,继续往前找。

第三天,他又见到匹马,心中暗喜:

这回该是我的马了吧,但走近一看,还是头驴。

他又走了,仍是每天看见驴,但他一直没有理睬这些毛驴,只是一个劲在寻找自己的马。

考试时间一天天临近,而这位秀才终因精疲力竭而死在找马的路上。

其实,秀才只需一个代步的工具,却因为找马而失去人生。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每个人首先要弄清楚的。

因循守旧、缺乏权变是创新的天敌。

其次要学会模仿。

一个人想做一套家具,就到树林里砍倒一棵树,并动手把它锯成木板。

这个人锯树的时候,把树干的一头搁在树墩上,自己骑在树干上;还向锯开的缝隙里打了一个楔子,然后再锯,过一会儿又把楔子拔出来,再打进一个新地方。

一只猴子坐在树上看着他干这一切,心想:

原来伐木如此简单。

这个人干累了,躺下打盹时,猴子爬下来骑到树干上,模仿人的动作锯起树来,锯起来很轻松,但是,当猴子拔出楔子时,树合拢了,夹住它的尾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模仿走不了远路,只有在模仿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才不至于被夹住尾巴。

第三要敢于突破。

一次,朋友在哥伦布家中做客,谈笑中又提起了航海的事情,哥伦布听了,只是淡淡一笑,并不与大家争辩。

他起身来到厨房,拿出一个鸡蛋对大家说:

“谁能把它竖起来?

”大家一哄而上,这个试试,那个试试,结果都失败了。

“看我的,”哥伦布轻轻地把鸡蛋的一头敲破,鸡蛋就竖起来了。

“你把鸡蛋敲破了,当然能够竖起来呀!

”就是啊,敲破了不就竖起来了么,敲破就是创新。

创新就要敢于“敲破”束缚,敢于突破。

作为教育工作者,创新就是要敢于跳出麟游看麟游,要牢牢把握麟游跨越发展、转型突破的新形势和大趋势,在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名片。

一要坚持目标引领。

全市今后五到十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是:

以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在关天经济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科学化、法制化发展,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招生考试体制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教育优先发展建设,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改革创新、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安居安心和教育创强“八大振兴工程”。

那么,麟游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又是什么?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思考这个问题,教体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教职员工要思考这个问题。

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制定既符合本校实际,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又有一定引领作用的目标规划。

特别是麟游中学,作为我县唯一的一所国立高中,必须深入、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提出更高更具体的目标要求。

力争通过2-3年,赶上或超过兄弟县区中学办学水平,在县区中学办学中走在前列。

通过3-5年努力达到渭滨中学、宝鸡石油、眉县槐芽中学等办学水平,用7-10年达到宝中、西安高新一中等名校水平。

二要树立精品意识。

首先,要建好一支精英队伍。

国家教委前主任柳斌说过:

“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

”能否在短时间打造一支讲党性、重品行、懂教育、会管理的校长队伍,决定着麟游教育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要着力培养一支精于教学、富有爱心、敢于奉献、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成就一批名师、大师,不断提升麟游教育的影响力和内驱力。

其次,要打造一批精品工程。

教育管理人员,要善于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着力打造一套结构完备、运行有效、便于操作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教学一线教师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抓质量、出精品,打造一批教学改革精品课堂。

教学服务人员要学习借鉴先进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安心舒适、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

三要让人民满意。

教育事业只有扎根人民、立足群众才有强大生命力,才能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今年以来,全省开展创先争优和“三问三解”活动。

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坚持为人民办教育、办人民的教育,始终把教育工作的业绩成效交由老百姓、特别是学生家长去评判。

近年来,撤点并校、整合教育资源,我们要问问群众怎么想、怎么看,倡导素质教育,要知道群众盼望什么、关注什么,推行寄宿制,要弄清楚群众最担心什么、期望什么,在人民群众中找答案,才能筑牢“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放心、使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

要以推行教育公平为核心,在强师德、树学风、促均衡上下功夫;要重育人、重关爱、重细节,争当“最美乡村教师”,在品德养成、知识养成、行为养成、个性养成、能力养成上出实招、见实效。

要创新教育教学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通过创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使创先争优活动从党组织引领延伸至全系统参与,从党员示范延伸至全体教师创优,从教师创优延伸至学生争先,要注重将创先争优活动融入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日常工作中,找准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佳结合点,使创先争优成为推动学校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形成党员争先进、教职员工争模范、学生争优秀的良好氛围。

要学会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大家访”活动,了解群众对教育的急、盼、忧、怨、困,询问群众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良策,切切实实为家长解困,为学生解难,努力争得人民群众满意。

最后,用上中师时写的一首小诗《也许》与大家共勉:

也许,合欢树朦胧的雨季,湿润的是一串温馨的记忆∥也许,红豆孕出花蕾,依旧流泪∥也许,绿色视野中那个美丽的背影,你永远不能收获她的魅力∥也许,由于老师粉笔之末染白的阅历,青春的感受才不再孤寂∥也许,烛光中的耕耘给人不尽的启迪,笔下冬的文字才有春的明媚∥也许,影集中盛不下孩子们的笑意,眸子的天空中白鸽轻盈四起∥也许,我们早应走出关于蜡烛的比喻,不然街市流行的依旧是哪个古老的话题∥也许我们不该一味叹息∥否则,田园中将难以铸起新的希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