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7.79KB ,
资源ID:37751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751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做最美的乡村教师送教体局最终审定稿综述.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做最美的乡村教师送教体局最终审定稿综述.docx

1、做最美的乡村教师送教体局最终审定稿综述做最美的乡村教师在全县教体系统创先争优“三问三解”推进会上的讲稿付 杰(2012年9月14日)【关键词:做最美的乡村教师,首先理解教育真谛: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精髓在于创新;教育是工作,工作的意义在于用心。其次明确“最美教师”标准:高度社会责任感,强烈事业进取心,良好个人修养。践行途径:人间大爱,胸怀全局,提升境界,科学育人。第三推进教育现代化。】从紧要关头推开学生的教师张丽莉、忍着剧痛安全停车的大巴司机吴斌、勇闯火海抢救生命与财产的武警战士高铁成,到众多民间草根英雄,大家都给予“最美”的赞誉。

2、时下的中国,“最美”成了最抢眼的话题,成了对美好事物的最高褒奖。因此,以“做最美的乡村教师”为题,浅谈教师职业修养,共话教育改革发展,很有意义。谈三方面话题:第一个话题: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著名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吕型伟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精髓在于创新。今天,再加一句,教育是工作,工作的意义在于用心。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汪国真有一首小诗:“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

3、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放弃高官不做,终生安身“粉笔生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事业30 年。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革命家徐特立同志,从 18 岁起就从事教师职业,在70 多年从教生涯中,始终坚持“以教书为职业,教育为事业”,从一个为生计所迫的教书匠成长为著名的教育家。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需要更多的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教师很大程度上是奉献的代名词。教育是科学,其意义在于求真。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先生在科学对于教育的意义中指出,教育需要科学精神、科学价值、科学

4、教育、科学手段。在我国古代,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有着惊人的发展。且不说“四大发明”,比如:早在战国时期就普遍应用于农业、军事、器皿等方面的“铸铁柔化技术”,欧洲人在1380年才知道;同样让人惊异的是在没有“演绎几何学”的4世纪和8世纪的中国却分别出现了“赤道仪装置”和“机械钟”。还有诸如量雨仪、量雪仪等,甚至在唐公元723年通过大地测量确定出了子午线,这些都远远早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然而,中国的科学却没有像欧洲一样出现“文艺复兴”,进入“伽利略时代”。这或许正如美国华裔实现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说的: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格物致知通过探索事物得到知识。中国社会尤其是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更加缺少

5、格物致知精神。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就是典型例证。史载:有一天,王阳明要按照大学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选择了院子里的竹子,于是搬一条板凳,坐在院子里,对着竹子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告失败。他把探察外界认为是探讨自己,讲求的是儒家的“内心”领悟。今天,由于受这种文化背景影响,中国学生大部分偏向抽象思维而不愿意动手,典型的考试都是100分,但一旦遇到实践、遇到自己拿主意就不知所措。教育是科学,就要有一点格物致知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要有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教育是艺术,其意义在于创新。钱钟书先生在其写在人生边上谈教训中写道:“有学问能教书,教书不见得有学

6、问;没有学问而偏能教书,好比无本钱的生意,那就是艺术了。”他在长篇小说围城中,描述方鸿渐在三闾大学教书,“别班学生笑声不绝,自己的班上偏这样无精打采。他想自己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也不算坏学生,何以教书这样不出色。难道教书跟做诗一样,需要别才不成”?其实“别才”就是艺术问题。没有自己东西的艺术是死的,没有艺术的教育,只能是空洞的说教,苍白而无力,乏味如嚼蜡!教育是工作,其意义在于用心。一件事情,如果值得去做,那就值得去做好。如果努力了也没干好,至少我们经历过这个哪怕失败的过程。很多事如果用心去干,会发现其实并不是很难,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增加多少负担。记得2001年中国足球队冲击世界杯胜利了,米卢这

7、位有着四届世界杯光环的神奇教练,在随后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当中,不止一次地强调“快乐足球”的理念。教育,作为一种工作,是惟一不能用来“混饭吃”的;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惟一不能当成谋生手段的,从事教育工作,走进了教师这个队伍,强调更多的是用心上心、追求卓越。第二个话题:做最美的乡村教师做最美的乡村教师,这是信任、是祝愿,也是对大家创先争优、忠诚献身教育事业的一点希望和要求。什么是最美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渊博所以成为传授知识的人,品德高尚所以成为模范和榜样。一是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

8、永新教授在他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中说:“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他认为,作为一个教育家,作为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什么是社会责任感?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的一个夜晚,一位老太太在空荡无人的大街上行走,却十分认真地遵守红绿灯的交通规则。我们的记者对其内心的活动进行了追问:你在没有任何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直接走过去呢?老人的回答是:我走过去是安全的,但是万一恰好被一位躲在某个角落里的孩子看到,下一次他就可能会学我,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一位老太太,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她首先想到了孩子,想到了

9、他人!只有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会做得如此平凡、坦然。对于教师,社会责任就是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为自己的学生付出。只有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富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才能真正实现教书和育人、成人与成才的高度统一。二是有强烈的事业进取心。有这样一句话:“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人文主义代表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过:“人必须有一个无法放弃、无法搁下的事业,才能变得无比坚强”。工作是谋生手段,成绩是创造的彰显,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努力奋斗,才能创造出骄人业绩。“县不强心不安、民不富心不甘”这是行政官员的事业观。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

10、过:从初为人师之日起,他就贪婪地汲取同事们的经验,作为在教育事业上自我完善的过程加以精心设计,不容许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有形式主义的存在余地。作为教师就是要树立“教会1+1=2是工作,讲清哥德巴赫猜想是事业”的事业观,用心干好工作,做一名事业型的教师,勇攀事业的高峰,寻求人生奋斗的乐趣。三要有良好的个人品质修养。俗话说:要做事,先做人。从古至今,教师始终处于一种很尊贵的地位。教师在人们眼中,总是知识渊博的化身和象征,已经化成一种符号和标识。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强调了学识的广博。作为教师,有渊博的学识,能博观而略取、厚

11、积而薄发。无论是垂垂老者,还是初生牛犊,都应有一点“书卷气”,“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才能在三尺讲台上尽显风流、尽显才情。杨昌济在日记中写到:“余在教室,间有失检之处,为徒所笑,以后当于此等处格外留心”,记写的是内省克制,是道德修养的自觉和严格。一个伏案耕读的身影,一手严谨规范的板书,一身得体大方的着装,都会根植于学生的心田;一句“谢谢”、“对不起”体现的尊重,都会让学生铭记于心。怎样才能成为最美乡村教师?一要有人间大爱。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教育是播种爱的种子,应当让爱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12、引导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让孩子们充满阳光、充满梦想并成就梦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楚:在“大楼”和“大师”之外,还需要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教育的灵魂人间大爱。爱,才是育人的真谛,才能在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注入灵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是要用爱心来培育爱心,用人格来塑造人格,用灵魂来呼唤灵魂。师爱,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就是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爱是自觉的,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内化;师爱是理智的,是升华了的母爱;师爱是纯洁的,不需要任何回报;师爱是全面的,集中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温情的手势、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轻柔的抚摸、一次诚挚的交谈,

13、都可能唤起幼小、年轻的心灵的颤抖和涤荡。作为教师爱学生不难,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爱。有一项调查:90%教师说自己热爱学生,90%学生说自己感受不到爱。爱也讲究方式方法,讲求爱的艺术。在润物细无声的同时,不妨采用恰当的方式,把爱告诉学生,求得师生的相互理解和配合。要学会“心灵的蹲下”。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教师要像学生那样去感知”,“蹲下身子”,“平视学生”。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去思考教育,去选择爱的方式和途径,或许会有另一个90%的奇迹。大爱无声,如果对教师职业的爱也可以称为一种大爱,那么马克思告诉我们:“我们的事业不求显赫一时,但必将传诸久远。”二要胸怀全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

14、隅。就教育而言,全局是什么?是学生的整体生命,是未来国民的素质,是生命持续的幸福。就全球而言,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必将带动教育现代化;就全国而言,教育公平、教育均衡都是教育事业的大局;就全市而言,实现“一个目标、四化战略、六项改革、八大工程”的奋斗目标是全市教育的大局。那么就麟游而言,我们面对的大局又是什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高考质量连续刷新历史纪录,教课改革成绩喜人。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麟北煤田的开发,九成宫大遗址保护规划、六盘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战略和关天

15、经济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实现从传统农业县向工业强县、从历史文化名县向旅游文化大县、从贫困山区县向县强民富的跨越成为发展的必然,县十六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强一提高”,建设实力麟游、人文麟游、绿色麟游、幸福麟游目标的实现,麟游在大西安、大关中经济圈内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会更加突出,正可谓是:陕西聚焦宝鸡、宝鸡聚焦麟游。作为麟游教育工作者,只有认清并积极融入这一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大局,放眼全局,立足岗位,以更加心智超群、心态阳光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好地迎接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实现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共赢。三要提升境界。人生如登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关于人生境界、阶段哲人们有各

16、自观点。丹麦哲学心理学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后现代主义先驱齐克果(又译:索伦克尔凯郭尔)将人生分为审美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三个阶段(又称为:感性阶段、理性阶段、宗教阶段)。审美阶段的人或是享乐主义者,或是热衷于生活体验的人,他们主观而有创造力,对世界没有承担,对社会没有责任,觉得人间充满可能。道德阶段的人是现实的,清楚道德、伦理规条,知道世界处处设限,充满不可能或者疑问,面对不可能或者疑问就只有放弃或者否认,并为之失去而伤悲。他认为这时的人只有通过“信仰跳跃”进入宗教阶段,用信念战胜疑问和理性上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而德国哲学家尼采则把人生分为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造时期三个时期。合群时

17、期,自我尚未苏醒,个体隐没在群体之中;沙漠时期,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在寂寞中思索;创造时期,通过个人独特的文化创造而趋于永恒之境。从两位西哲的邃思联想开去,在中国古代的禅宗、诗学、美学诸领域,也有好些关于人生三境的妙论。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个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第一境界中的“寻”,表明人向上天追问自身起源,追问所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第二境界中的“无”,表明人已经从自然中剥离出来,与外在的“水流花开”自成一独立世界。而第三境界中的“万古”与“一朝”的融合同一,则说明人对有限时空的超越,经过

18、否定之否定后达到天人合一之境。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学诗的三境:“其实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也。”就诗人的主体而言,心灵最初是自由自在的,不辨美丑,处于童贞状态;当认识到规矩和成法之后,就陷入束缚和捆绑之中;最后摆脱一切外在的桎梏,获得了主体与客体的契合,也获得了真正的、纯粹的自由。这时,方能“行住坐卧、无非是道,纵横自在,无非是法”。严羽之后,诗人潘德兴又提出学诗三境:“先取清通,次宜警炼,终尚自然。”他们是在说修行、说作诗、说学诗,其实何尝不是在说人生呢?最终将禅学、诗学与人生哲学融会

19、贯通,铸为一体的,是晚清一代宗师王国维。他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与齐克果、尼采和其他几位宗师、哲人的论述相比,王国维的论述是诗意的凝聚,是精神的贯注。它包蕴了一种纯粹的生命体验,使人突破自身生活的惰性;它设定了生命气息充盈的坐标,引导人达到一种永恒的自由之境。许多时候人生就是这样,有迷惘、执著,也有豁然开朗。无论理想、事业、感情或别的奋斗目标,尽管每人的形式不尽相同,但都不断的经历着,反复着

20、人生的三境界。不管你独上高楼,你衣带渐宽,还是你蓦然回首,只要你舍得付出、敢于奋斗,有开始就有可能收获。四要科学育人。怎样做到科学育人?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并努力践行之。什么是人才?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教育科学学院管理系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邬志辉先生认为现代人至少要具备八种品质:一是能生存。生存既是人的第一需要,也是人发展的首要前提。在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里,“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具备应付多种情况和集体工作的能力,成为胜任的生产者、劳动者和工作者,完成“谋生”目的,是现代人的首要标志。二是会生活。生存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而生活

21、则在此基础上增添了精神性的内容。“会”生活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与“生活着”不同,它体现了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对文明幸福的追求,是“乐生”的表现。三是能合作。当今社会是大社会,几乎没有一件事可由个人单独完成,集体主义精神、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合作态度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品质。四是会学习。人的现代性需要其一生不断追求完善,仅靠学校一次教育无法适应学习型社会,会学习,关心真理和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已为现代人所必须。五是能负责。能随时对周围出现的需求及时做出应答,对国家、民族,对自我、他人,对自然、社会,对人类和世界具有责任心与使命感,是高科技时代所必需的人文品质。六是会创造。未来社会需要凸现人的主体

22、性,具有开放的观念、批判的意识、进取的态度、创造的精神,充分显现人的内在潜能,是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分野。七是能关心。由于加强国际合作的“经济拉力”和严重危胁人类的“生态问题”,迫切要求传统人从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生态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人、社会和自然,关心其它物种。八是会健美。未来社会的生活和工作将把人束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形成的网络系统,使人在家上班、在终端上工作成为可能。这些都将对人的身体带来致命的危害。学会健体、学会健美,无疑是现代人最基本的品质。第三个话题:推动教育现代化邬志辉先生在推行教育现代化的三个理论前提一文中指出:教育

23、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过程是一个整体转换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现代化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突破束缚,走向、接近、实现、甚至赶超发达地区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批判、继承和发展并实现新的超越性教育机制,实现整体转换、脱胎换骨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实现这个过程,就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什么是创新?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他:“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不意味着死亡吗?蝴蝶告诉他“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

24、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这个寓言讲的是一个关于生命升华的道理,但用它来说明创新同样合适。管理学鼻祖熊彼得讲过一句话,说所谓的“企业家就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那些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有勇气打破我们原来曾经有过的赖以成功的基石,去寻找教育突破发展的新的思路。怎么创新?首先要摒弃因循守旧,明白自己要什么。从前,有个秀才去京城应试。途中,在小店投宿,将马拴在门前,天亮准备上路时,马不知去向。从此,秀才开始四处找马。他找了一整天,没见马的踪影;第二天,他远远看见前面好像有一匹马,走近一看却是驴,他失望地摇了摇头,继续往前找。第三天,他又见到匹马,心中暗喜:这回该是我的马了吧

25、,但走近一看,还是头驴。他又走了,仍是每天看见驴,但他一直没有理睬这些毛驴,只是一个劲在寻找自己的马。考试时间一天天临近,而这位秀才终因精疲力竭而死在找马的路上。其实,秀才只需一个代步的工具,却因为找马而失去人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每个人首先要弄清楚的。因循守旧、缺乏权变是创新的天敌。其次要学会模仿。一个人想做一套家具,就到树林里砍倒一棵树,并动手把它锯成木板。这个人锯树的时候,把树干的一头搁在树墩上,自己骑在树干上;还向锯开的缝隙里打了一个楔子,然后再锯,过一会儿又把楔子拔出来,再打进一个新地方。一只猴子坐在树上看着他干这一切,心想:原来伐木如此简单。这个人干累了,躺下打盹时,猴子爬下来骑

26、到树干上,模仿人的动作锯起树来,锯起来很轻松,但是,当猴子拔出楔子时,树合拢了,夹住它的尾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模仿走不了远路,只有在模仿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才不至于被夹住尾巴。第三要敢于突破。一次,朋友在哥伦布家中做客,谈笑中又提起了航海的事情,哥伦布听了,只是淡淡一笑,并不与大家争辩。他起身来到厨房,拿出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谁能把它竖起来?”大家一哄而上,这个试试,那个试试,结果都失败了。“看我的,”哥伦布轻轻地把鸡蛋的一头敲破,鸡蛋就竖起来了。“你把鸡蛋敲破了,当然能够竖起来呀!”就是啊,敲破了不就竖起来了么,敲破就是创新。创新就要敢于“敲破”束缚,敢于突破。作为教育工作者,创新就是

27、要敢于跳出麟游看麟游,要牢牢把握麟游跨越发展、转型突破的新形势和大趋势,在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名片。一要坚持目标引领。全市今后五到十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是:以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在关天经济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科学化、法制化发展,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招生考试体制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教育优先发展建设,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改革创新、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安居安心和教育创强“八大振兴工程”。那么,麟游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和基

28、本思路又是什么?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思考这个问题,教体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教职员工要思考这个问题。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制定既符合本校实际,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又有一定引领作用的目标规划。特别是麟游中学,作为我县唯一的一所国立高中,必须深入、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提出更高更具体的目标要求。力争通过2-3年,赶上或超过兄弟县区中学办学水平,在县区中学办学中走在前列。通过3-5年努力达到渭滨中学、宝鸡石油、眉县槐芽中学等办学水平,用7-10年达到宝中、西安高新一中等名校水平。二要树立精品意识。首先,要建好一支精英队伍。国家教委前主任柳斌说过:“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能否在短时间打造一支讲党性、重品行

29、、懂教育、会管理的校长队伍,决定着麟游教育发展的质量和速度。要着力培养一支精于教学、富有爱心、敢于奉献、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成就一批名师、大师,不断提升麟游教育的影响力和内驱力。其次,要打造一批精品工程。教育管理人员,要善于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着力打造一套结构完备、运行有效、便于操作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教学一线教师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抓质量、出精品,打造一批教学改革精品课堂。教学服务人员要学习借鉴先进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安心舒适、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三要让人民满意。教育事业只有扎根人民、立足群众才有强大生命力,才能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年以来,全省开展创先争优和

30、“三问三解”活动。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坚持为人民办教育、办人民的教育,始终把教育工作的业绩成效交由老百姓、特别是学生家长去评判。近年来,撤点并校、整合教育资源,我们要问问群众怎么想、怎么看,倡导素质教育,要知道群众盼望什么、关注什么,推行寄宿制,要弄清楚群众最担心什么、期望什么,在人民群众中找答案,才能筑牢“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放心、使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要以推行教育公平为核心,在强师德、树学风、促均衡上下功夫;要重育人、重关爱、重细节,争当“最美乡村教师”,在品德养成、知识养成、行为养成、个性养成、能力养成上出实招、见实效。要创新教育教学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通过创建“党员示

31、范岗”等活动,使创先争优活动从党组织引领延伸至全系统参与,从党员示范延伸至全体教师创优,从教师创优延伸至学生争先,要注重将创先争优活动融入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日常工作中,找准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佳结合点,使创先争优成为推动学校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形成党员争先进、教职员工争模范、学生争优秀的良好氛围。要学会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大家访”活动,了解群众对教育的急、盼、忧、怨、困,询问群众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良策,切切实实为家长解困,为学生解难,努力争得人民群众满意。最后,用上中师时写的一首小诗也许与大家共勉:也许,合欢树朦胧的雨季,湿润的是一串温馨的记忆也许,红豆孕出花蕾,依旧流泪也许,绿色视野中那个美丽的背影,你永远不能收获她的魅力也许,由于老师粉笔之末染白的阅历,青春的感受才不再孤寂也许,烛光中的耕耘给人不尽的启迪,笔下冬的文字才有春的明媚也许,影集中盛不下孩子们的笑意,眸子的天空中白鸽轻盈四起也许,我们早应走出关于蜡烛的比喻,不然街市流行的依旧是哪个古老的话题也许 我们不该一味叹息否则,田园中将难以铸起新的希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