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江西中考数学复习教案第2633课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7182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他山之石江西中考数学复习教案第2633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他山之石江西中考数学复习教案第2633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他山之石江西中考数学复习教案第2633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他山之石江西中考数学复习教案第2633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他山之石江西中考数学复习教案第2633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他山之石江西中考数学复习教案第2633课时.docx

《他山之石江西中考数学复习教案第2633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他山之石江西中考数学复习教案第2633课时.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他山之石江西中考数学复习教案第2633课时.docx

他山之石江西中考数学复习教案第2633课时

第六单元四边形

第26课时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考试目标】

1.了解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

多边形和圆的关系;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

条件;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教学重点】

1.掌握多边形的有关性质.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

3.学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4.学会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教学过程

一、体系图引入,引发思考

 

二引入真题、归纳考点

【例1】(2016年陕西)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45°,则这个正

多边形的边数是8.

【解析】由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45°,其外角和为360°,可

得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360°45°=8.

【例2】(2016年吉林)图1,图2都是8×8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

正方形的顶点成为格点,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在每个正方

形网格中标注了6个格点,这6个格点简称为标注点.

(1)请在图1,图2中,以4个标注点为顶点,各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平行四边形不全等);

(2)图1中所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解析】

(1)如图1,如图2;

 

(2)图1中所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3=6.故答案为6.

此题答案不唯一.

【例3】(2016年江西)如图所示,在□ABCD中,∠C=40°,过点

D作AD的垂线,交AB于点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则∠BEF的度

数为.

【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DC∥AB,∴∠C=∠ABF.又∵∠C=40°,

∴∠ABF=40°.∵EF⊥BF,∴∠F=90°,

∴∠BEF=90°﹣40°=50°.

故答案是:

50°.

【例4】如图,在□ABCD中,点E,F在对角线AC上,且AE=CF.

求证:

(1)DE=BF;

(2)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证明:

(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CB,AD=CB,∴∠DAE=∠BCF,

在△ADE和△CBF中,

∴△ADE≌△CBF,∴DE=BF.

(2)由

(1),可得∴△ADE≌△CBF,∴∠ADE=∠CBF,

∵∠DEF=∠DAE+∠ADE,∠BFE=∠BCF+∠CBF,

∴∠DEF=∠BFE,∴DE∥BF,又∵DE=BF,

∴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同步导练

教学反思

学生对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掌握情况很好,望多加复习巩固,做到熟练会用.

第27课时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考试目标】

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一个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条件,了解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矩形的相关概念及性质,学会其判定方法.

2.掌握菱形的相关概念及性质,学会其判定方法.

3.掌握正方形的相关概念及性质,学会其判定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体系图引入,引发思考

 

二、引入真题、归纳考点

【例1】(2016年宜宾)如图,点P是矩形ABCD的边AD

上的一动点,矩形的两条边AB、BC的长分别是6和8,则

点P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距离之和是(A)

A.4.8B.5C.6D.7.2

【解析】如图,连接OP,过点P分别作PE⊥AC于点E,PF⊥BD于

点F.由勾股定理得AC=BD=10,∴OA=OD=5.

∵S△AOD=S矩形ABCD=12,

S△AOD=S△AOP+S△DOP

=×OA×PE+×OD×PF=OA·(PE+PF)=12,

∴PE+PF=4.8.

【例2】如图,菱形ABCD的面积为120cm2,正方形AECF的面积为

50cm2,则菱形的边长为13cm.

【解析】如图,连接AC,BD相交于点O.

∵正方形AECF的面积为50cm2,∴AE2=EC2=50.

在Rt△AEC中,∵AE2+EC2=AC2,∴AC=10.

∵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且OA=0.5AC=5,OB=0.5BD,

∴S菱形ABCD=0.5AC×BD=120,∴BD=24,OB=12BD=12.

∵AC⊥BD,∴在Rt△AOB中,AB2=AO2+BO2=52+122=132.

AB=13.

【例3】(2016年呼和浩特)如图,面积为24的正

方形ABCD中,有一个小正方形EFGH,其中点E、

F、G分别在AB、BC、FD上.若BF=,则小正方

形的周长为(C)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同步导练

教学反思

学生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掌握情况很好,望多加复习巩固,做到熟练会用.

 

第七单元圆

第28课时圆的有关性质

教学目标

【考试目标】

1.理解圆、弧、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了解等弧、等圆的概

念;

2.掌握垂径定理;

3.了解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圆周角与圆心角及其所对弧的关

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教学重点】

1.掌握圆的有关概念.

2.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3.掌握圆心角定理及圆周角定理.

4.掌握圆的内接四边形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1、体系图引入,引发思考

 

2、

引入真题、归纳考点

【例1】(2016年永州)如图,在⊙O中,

A,B是圆上的两点,已知∠AOB=40°,直

径CD∥AB,连接AC,则∠BAC=35度.

【解析】∵OA=OB=OC,

∴∠OAB=∠B,∠C=∠OAC.

∵∠AOB=40°,

∴∠B=∠OAB=70°.

∵CD∥AB,

∴∠BAC=∠C,

∴∠OAC=∠BAC=0.5∠OAB=35°.

【例2】(2016年兰州)如图,在⊙O中,点C是

的中点,∠A=50°,则∠BOC=(A)

A.40°B.45°C.50°D.60°

【解析】

(1)∵OA=OB,∠A=50°,

∴∠B=50°,

∴∠AOB=180°-∠A-∠B=180°-50°-50°=80°.

∵点C是的中点,

∴∠BOC=∠AOC=0.5∠AOB=40°.

【例3】(2016年义乌)如图1,小敏利用课余时间

制作了一个脸盆架,图2是它的截面图,垂直放置的

脸盆与架子的交点为A,B,AB=40cm,脸盆的最低

点C到AB的距离为10cm,则该脸盆的半径为cm.

【解析】如图,设圆的圆心为O,连接OA,OC,OC与AB交于点D,

设⊙O半径为R,∵OC⊥AB,∴AD=DB=0.5AB=20,

∠ADO=90°,在Rt△AOD中,

∵OA2=OD2+AD2,∴R2=202+(R﹣10)2,∴R=25.

故答案为25.

【例4】(2015年江西)如图,点A,B,C在⊙O上,

CO的延长线交AB于点D,∠A=50°,∠B=30°,

则∠ADC的度数为110°.

【解析】∵∠A=50°,

根据圆周角定理得∠BOC=2∠A=100°,

而∠BOC是△BOD的一个外角,

∴∠BDC=∠BOC-∠B=100°-30°=70°,

∴∠ADC=180°-∠BDC=180°-70°=110°.

【例5】(2016年南京)如图,扇形OAB的圆心角

为122°,C是弧AB上一点,则∠ACB=119°.

【解析】由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周角的一半,所以,

与∠AOB所对同弧的圆周角度数为0.5∠AOB=61°,由圆内接四边

形对角互补,得:

∠ACB=180°-61°=119°。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同步导练

教学反思

学生对圆的有关性质的掌握情况很好,望多加复习巩固,做到熟练会用.

第29课时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考试目标】

1.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切线的概念,理解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了解切线长定理.

【教学重点】

1.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了解切线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切线长定理.

教学过程

一、体系图引入,引发思考

 

二、引入真题、归纳考点

【例1】(2016年宜昌)在公园的O处附近有E、F、G、H四棵树,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现计划修建一座以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形水池,要求池中不留树木,则E、F、G、H四棵树中需要被移除的为()

A.E、F、GB.F、G、H

C.G、H、ED.H、E、F

【解析】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由点在图形中的位置和

勾股定理可知,OG=1,OE=OF=2,OA=12+22=5,

OH=,

∴OG

【例2】(2016年江西)如图,AB是⊙O的直径,点P是弦AC上一

动点(不与点A,C重合),过点P作PE⊥AB,垂足为E,射线EP

交于点F,交过点C的切线于点D.

(1)求证:

DC=DP;

(2)若∠CAB=30°,当F是的中点时,判断以A,O,C,F为

顶点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四边形?

说明理由.

【解析】

(1)如图1,连接OC,

∵CD是⊙O的切线,∴OC⊥CD

∴∠OCD=90º,

∴∠DCA=90º-∠OCA.

又PE⊥AB,点D在EP的延长线上,

∴∠DEA=90º,

∴∠DPC=∠APE=90º-∠OAC.

∵OA=OC,∴∠OCA=∠OAC.

∴∠DCA=∠DPC,∴DC=DP.

(2)如图2,四边形AOCF是菱形.

连接CF、AF,∵F是的中点,∴=,

∴AF=FC.

∵∠BAC=30º,∴=60°,

又AB是⊙O的直径,∴=120°,∴==60°,

∴∠ACF=∠FAC=30º.

∵OA=OC,∴∠OCA=∠BAC=30º,

∴△OAC≌△FAC(ASA),∴AF=OA,

∴AF=FC=OC=OA,∴四边形AOCF是菱形.

【例3】(2016年长沙)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对角线AC为⊙O的直径,过点C作AC的垂线交AD的延长线于点E,点F为CE的中点,连接DB,DF.

(1)求∠CDE的度数;

(2)求证:

DF是⊙O的切线;

(3)若AC=DE,求tan∠ABD的值.

【解析】

(1)∵对角线AC为⊙O的直径,

∴∠ADC=90°,∴∠EDC=90°;

(2)证明:

连接DO,

∵∠EDC=90°,F是EC的中点,

∴DF=FC,∴∠FDC=∠FCD,

∵OD=OC,∴∠OCD=∠ODC,

∵∠OCF=90°,

∴∠ODF=∠ODC+∠FDC=∠OCD+∠DCF=90°,

∴DF是⊙O的切线.

(3)如图所示:

可得∠ABD=∠ACD,

∵∠E+∠DCE=90°,∠DCA+∠DCE=90°,

∴∠DCA=∠E,

又∵∠ADC=∠CDE=90°,∴△CDE∽△ADC,

∴DC2=AD•DE,∵AC=DE,∴设DE=x,则AC=x,

则AC2﹣AD2=AD•DE,即,

解得AD=4x或AD=-5x(舍去).

故tan∠ABD=tan∠ACD=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同步导练

教学反思

学生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圆的切线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很好,望多加复习巩固,做到熟练会用.

 

第30课时与圆有关的计算

教学目标

【考试目标】

1.弧长及扇形面积的计算

2.正多边形的概念

3.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正多边形与圆之间的关系

2.学会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的计算

3.掌握圆锥侧面积与全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体系图引入,引发思考

 

3、引入真题、归纳考点

【例1】(2016年威海)如图,正方形ABCD内接于⊙O,其边长为

4,则⊙O的内接正三角形EFG的边长为.

【解析】连接AC、OE、OF,作OM⊥EF于M,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4,∠ABC=90°,

∴AC是直径,AC=4,

∴OE=OF=2,∵OM⊥EF,∴EM=MF,

∵△EFG是等边三角形,∴∠GEF=60°,在RT△OME中,

∵OE=2,∠OEM=0.5∠CEF=30°,

∴OM=,EM=,

∴EF=.

故答案为.

【例2】如图,□在ABCD中,AB为⊙O的直径,⊙O与DC相切于

点E,与AD相交于点F,已知AB=12,∠C=60°,则FE的长为(C)

 

【解析】连接OE、OF,

由切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OE=90°.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C=60°,∴△AOF是等边三角形,

∴∠EOF=90°-60°=30°,OF=OA=0.5AB=6.

由弧长公式,得lFE==π.

 

【例3】(2016年宁波)如图,圆锥的底面半径r为6cm,高h为8cm,

则圆锥的侧面积为(C)

A.30πcm2B.48πcm2

C.60πcm2D.80πcm2

【解析】圆锥的母线长为:

=10(cm),圆锥的底面圆周长为

2×π×r=12π(cm).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根据扇形面积公式可

得S=0.5×12π×10=60π(cm2).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同步导练

教学反思

学生对圆的有关计算的掌握情况很好,望多加复习巩固,做到熟练会用.

第八单元视图、投影与变换

第31课时视图与投影

教学目标

【考试目标】

1.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2.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

3.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包装);

4.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

5.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教学重点】

1.掌握几何体的三视图.

2.掌握投影现象.

教学过程

一、体系图引入,引发思考

 

二、引入真题、归纳考点

【例1】(2016年江西)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按下面

如图方式摆放,其主视图是(C)

 

 

【解析】主视图是指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所观察到的视图,并且看不见的线要画成虚线.观察实物图,可以看出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例2】(2016年随州)如图,是某工件的三视

图,则此工件的表面积为(D)

A.15πcm2B.51πcm2

C.66πcm2D.24πcm2

【解析】根据所给的三视图可知,此工件是一个高为4cm,底面半径为3cm的圆锥,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圆锥的母线是5cm,所以圆锥的表面积=π×32+π×3×5=24π(cm2),所以D选项正确.

【例3】(2016年陕西)某市为了打造森林城市,树立城市新地标,实现绿色、共享发展理念,在城南建起了“望月阁”及环阁公园.小亮、小芳等同学想用一些测量工具和所学的几何知识测量“望月阁”的高度,来检验自己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他们经过观察发现,观测点与“望月阁”底部间的距离不易测得,因此经过研究需要两次测量.于是他们首先用平面镜进行测量,方法如下:

如图,小芳在小亮和“望月阁”之间的直线BM上平放一平面镜,在镜面上做了一个标记,这个标记在直线BM上的对应位置为点C.镜子不动,小亮看着镜面上的标记,他来回走动,走到点D时,看到“望月阁”顶端点A在镜面中的像与镜面上的标记重合.这时,测得小亮眼睛与地面的高度ED=1.5米,CD=2米.然后,在阳光下,他们用测影长的方法进行了第二次测量,方法如下:

如图,小亮从D点沿DM方向走了16米,到达“望月阁”影子的末端F点处,此时,测得小亮身高FG的影长FH=2.5米,FG=1.65米.如图,已知:

AB⊥BM,ED⊥BM,GF⊥BM,其中,测量时所使用的平面镜的厚度忽略不计.请你根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求出“望月阁”的高AB的长度.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同步导练

教学反思

学生对投影与视图的掌握情况很好,望多加复习巩固,做到熟练会用.

第八单元视图、投影与变换

第32课时轴对称与中心对称

教学目标

【考试目标】

1.了解轴对称及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知道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3.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4.能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5.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1.掌握中心对称,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中心.

2.掌握轴对称,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体系图引入,引发思考

 

二、引入真题、归纳考点

【例1】(2016年哈尔滨)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B)

 

【解析】A、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A错误;

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B正确;

C、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故C错误;

D、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D错误.

【例2】(2016年安徽)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2×12网格中,给出了四边形ABCD的两条边AB与BC,且四边形ABCD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直线AC.

(1)试在图中标出点D,并画出该四边形的另两条边;

(2)将四边形ABCD向下平移5个单位,画出平

移后得到的四边形A′B′C′D′.

 

【解析】

(1)点D及四边形ABCD另两条边如右图

所示.

(2)得到的四边形A′B′C′D′如右图所示.

 

【例3】(2016年江西)如图,Rt△ABC中,∠ACB=90°,

将Rt△ABC向下翻折,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为DE.

求证:

DE∥BC.

【解析】

方法一:

∵△ADE与△CDE关于直线DE对称,点A与点C是对称点,

∴DE⊥AC,∴∠AED=90°(或∠CED=90°).又∵∠ACB=90°,

∴∠AED=∠ACB(或∠CED+∠ACB=180°),∴DE∥BC.

方法二:

翻折后,∠AED与∠CED重合,

∴∠AED=∠CED.∵∠AED+∠CED=180°,

∴∠AED=∠CED=12×180°=90°.又∵∠ACB=90°,

∴∠AED=∠ACB(或∠CED+∠ACB=180°),∴DE∥BC.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同步导练

教学反思

学生对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掌握情况很好,望多加复习巩固,做到熟练会用.

第八单元视图、投影与变换

第33课时平移与旋转

教学目标

【考试目标】

1.了解平移的意义,理解它的基本性质,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

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了解旋转的意义,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3.了解线段、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的中心对称性质,能

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4.知道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能

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及其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教学重点】

1.掌握图形的平移.

2.掌握图形的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系图引入,引发思考

 

二、引入真题、归纳考点

【例1】(2014年江西)如图,在△ABC中,AB=4,

BC=6,∠B=60°,将△ABC沿射线BC的方向平移2个

单位后,得到△A′B′C′,连接A′C,则△A′B′C的周长

为.

【解析】根据“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可知∠B=∠A′B′C′=60°,

A′B′=AB=4.∵平移的距离为2,∴BB′=CC′=2,∴B′C=BC-BB′=6-

2=4.∴A′B′=B′C,∴△A′B′C是等边三角形,∴△A′B′C的周长

=4×3=12.

【例2】(2014年江西)如图,是将菱形ABCD以点

O为中心按顺时方向分别旋转90°,180°,270°后形

成的图形.若∠BAD=60°,AB=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

面积为.

【解析】连接BD、AC,相交于点E,连接AO、CO.

∵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AB=AD=2.

∵∠BAD=60°,∴△ABD是等边三角形,

BD=AB=2,∴∠BAE=1/2∠BAD=30°,

AE=1/2AC,BE=DE=1/2BD=1.

在Rt△ABE中,AE2=AB2-BE2=3,AE=,∴AC=.

∵菱形ABCD以点O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180°,270°,

∴∠AOC=90°,即AO⊥CO,AO=CO

在Rt△AOC中,AO=CO=.∵S△AOC=3,S△ADC=.

S阴影=4(S△AOC-S△ADC)=12-4.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同步导练

教学反思

学生对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掌握情况很好,望多加复习巩固,做到熟练会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