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7074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x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x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化学专业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032105105

课程中文名称:

有机化学I

课程英文名称:

OrganicChemistryI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使用专业:

化学专业

开课学期:

大二上学期

总学时:

72学时

总学分:

4学分

预修课程:

无机化学、普通有机化学

课程简介:

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础学科,是化学、生物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来源和制备方法;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有机结构理论,重要的反应机理,尤其是各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性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基本概念,简单的有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等。

教材建议:

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参考书:

1.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2.任贵忠,主编,《有机化学学习指南》,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7.

3.裴伟伟,主编,《有机化例题与习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月.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

课程的基本特性:

理论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受到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培养,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打好基础,并满足目前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

掌握重要的典型有机化学的命名方法、结构特点和异构现象,正确写常见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和构造式。

掌握各类重要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反应、来源和合成方法;理解糖、油脂、蛋白质、萜类等天然产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理解典型的反应方程,了解过度态等理论,初步掌握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的相对活性及其有机反应进程中的作用;了解四大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应用。

三、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本章的内容、地位与作用分析,重点难点、总的教学要求与说明:

本章属于有机化学的开篇章节,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价键理论的要点、共价键的属性,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官能团。

本章的重点是,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官能团。

而本章的难点是共价键理论和官能团。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学时)

了解: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涵义。

理解:

有机化学的产生历程。

掌握: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灵活运用:

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1学时)

了解:

共价键理论。

理解:

共价键的键参数、诱导效应。

掌握:

共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灵活运用:

有机物构造式的表达法。

第三节有机反应类型和试剂的分类(1学时)

了解: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理解:

有机反应中间体的概念。

掌握:

有机试剂的分类。

灵活运用:

有机试剂的分类方法。

第四节溶剂的分类及溶剂化作用(1学时)

了解:

有机溶剂的分类。

理解:

溶剂化效应。

掌握和灵活运用:

有机溶剂的种类。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4学时)

本章的内容、地位与作用分析,重点难点、总的教学要求与说明: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掌握有机化合物的IUPAC命名方法的基本原则。

其中教学重点是:

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概述及系统命名法的基本方法,而教学难点是,IUPAC命名方法。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分类方法(1学时)

了解:

两种有机物的分类方法。

理解:

按官能团的分类法。

掌握:

一些常见的官能团。

灵活运用:

按官能团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第二节命名方法(1学时)

了解:

有机物命名方法的分类。

理解:

有机物各种基的分类。

掌握:

有机物的普通命名法。

灵活运用:

对有机物的普通命名。

第三节系统命名法(2学时)

了解:

系统命名法的重要性。

理解:

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掌握:

系统命名法的次序规则。

灵活运用:

用系统命名法对有机物进行命名。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8学时)

本章的内容、地位与作用分析,重点难点、总的教学要求与说明: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物质产生旋光性的原因,掌握分子结构与对映异构的关系,了解旋光性、比旋光度的概念,掌握手性、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等概念,掌握构型的R/S表示法,了解立体化学在研究反应历程中的应用。

其中教学重点是:

构造异构现象、手性和对称性、手性碳构型表示与标记、费歇尔投影式与分子构型。

而教学难点是:

手性碳构型表示与标记。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构造异构现象(2学时)

了解:

同分异构的定义。

理解:

同分异构体的分类。

掌握:

同分异构体的推导方法。

灵活运用:

有机物的官能团异构分类。

第二节顺反异构(2学时)

了解:

顺反异构的定义。

理解:

顺反异构的表达法。

掌握:

有机物顺反异构的表达。

灵活运用:

学会用顺反异构法对有机物命名。

第三节光学异构现象(4学时)

了解:

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的概念。

理解:

分子的手性概念。

掌握:

手性碳的构型表示式与标记。

灵活运用:

有机物的构型与旋光方向的标记法。

第四章sp3杂化碳化合物—饱和烃(8学时)

本章的内容、地位与作用分析,重点难点、总的教学要求与说明: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烷烃的结构,掌握其命名方法。

会写脂肪烃的Newmann投影式,并能判断其稳定性。

掌握饱和烃的卤代历程和饱和烃的制备方法。

其中教学重点是:

Newman投影式的书写和稳定性的判定。

而教学难点是:

Newman投影式的书写、饱和烃的卤代历程。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烷烃的命名及构象(0.5学时)

了解:

烷烃的命名原则。

理解:

甲烷的结构。

掌握:

乙烷和正丁烷的构想。

灵活运用:

用Newman投影式表示烷烃的构想。

第二节烷烃的物理性质(0.5学时)

了解:

碳原子数对烷烃物理性质的影响。

理解:

碳原子数对烷烃沸点的影响。

掌握和灵活运用:

用烷烃的碳原子数大体判断其熔点和沸点的不同。

第三节烷烃的化学性质(4学时)

了解:

烷烃化学性质的特点。

理解:

烷烃卤代反应。

掌握:

烷烃卤代反应机理。

灵活运用:

用自由基机理表达烷烃的卤代反应。

第四节环烷烃的命名及结构(1学时)

了解:

单环烷烃的性质。

理解:

桥环与螺环烃。

掌握:

小环烷烃的结构及不稳定性。

灵活运用:

环己烷的构象。

第五节环烷烃的化学性质(2学时)

了解:

小环烷烃的加成反应。

理解:

环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

掌握和灵活运用: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与其它烷烃的区别。

第五章sp2、sp杂化碳化合物—不饱和烃(10学时)

本章的内容、地位与作用分析,重点难点、总的教学要求与说明: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烯烃的命名、烯烃的分子结构及烯烃的顺反异构,了解烯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及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烯烃的聚合与共聚合反应,烯烃的氧化反应及α-H的反应,炔烃的命名及分子结构,炔烃的化学性质以及二烯烃的命名、分类。

同时掌握共轭二烯的结构、特征及化学性质,共轭效应及对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的影响。

其中教学重点是:

烯烃的顺反异构、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及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烯烃的氧化反应及α-H的反应、炔烃的化学性质、共轭二烯的化学性质、共轭效应及对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的影响。

而教学难点是:

烯烃的顺反异构、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及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共轭二烯的化学性质、共轭效应及对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的影响。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烯烃的物理性质及命名(1学时)

了解:

烯烃的物理性质。

理解:

烯烃的命名法。

掌握:

烯烃的顺反异构命名。

灵活运用:

烯烃的顺反异构命名。

第二节烯烃的加成反应(2学时)

了解:

烯烃的加成反应类型。

理解: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掌握和灵活运用:

烯烃的各类加成反应。

第三节烯烃的聚合与共聚合反应(1学时)

了解:

烯烃聚合反应分类。

理解:

烯烃共聚的概念。

掌握:

烯烃聚合反应的重要意义。

灵活运用:

书写烯烃的各类聚合反应。

第四节烯烃的氧化反应(1学时)

了解:

烯烃氧化反应的概念。

理解:

烯烃氧化反应种类。

掌握:

烯烃的臭氧氧化反应。

灵活运用:

烯烃的各类氧化反应的正确书写。

第五节α-氢的反应(1学时)

了解:

烯烃α-氢反应概念。

理解:

烯烃α-氢反应分类。

掌握和灵活运用:

烯烃的自由基卤代反应。

第六节炔烃的化学性质(1学时)

了解:

炔烃的化学性质分类。

理解:

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掌握:

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类型。

灵活运用:

炔烃的各类加成反应。

第七节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及结构(2学时)

了解:

二烯烃的分类。

理解:

二烯烃的结构。

掌握: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灵活运用:

对共轭二烯烃进行命名。

第八节共轭体系及共轭效应(1学时)

了解:

共轭体系的概念。

理解:

共轭体系的分类。

掌握:

共轭效应。

灵活运用:

1,2-和1,4-加成反应。

第六章苯、芳香性和芳香烃(10学时)

本章的内容、地位与作用分析,重点难点、总的教学要求与说明: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芳烃命名方法,熟悉芳烃的结构。

掌握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和定位效应,学习非苯芳烃芳香性的判断规则,认识稠环芳烃的结构和主要性质。

其中教学重点是:

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和定位效应,非苯芳烃芳香性的判断。

而教学难点是:

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和定位效应,非苯芳烃芳香性的判断。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苯的结构(2学时)

了解:

芳烃的来源。

理解:

苯的凯库勒式。

掌握:

苯结构的价键观点。

灵活运用:

苯的结构表达法。

第二节芳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2学时)

了解:

芳烃的异构分类。

理解:

芳烃的命名。

掌握和灵活运用:

正确书写芳烃的各类异构体。

第三节单环芳烃的性质(1学时)

了解: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理解:

单环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

掌握:

单环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历程。

灵活运用:

单环芳烃的各类反应。

第四节苯环的亲电取代定位效应(3学时)

了解:

苯环的取代基定位效应概念。

理解:

取代基定位效应规则。

掌握:

定位基的分类。

灵活运用:

定位基效应的应用。

第五节多环芳烃(1学时)

了解:

多环芳烃的概念。

理解:

萘、蒽和菲的结构。

掌握和灵活运用:

多环芳烃的各类反应。

第六节非苯系芳烃(1学时)

了解:

休克尔规则的概念。

理解:

非苯芳烃

掌握:

芳香性的概念。

灵活运用:

用休克尔规则判断化合物的芳香性。

第七章脂肪族和芳香族卤代烃(10学时)

本章的内容、地位与作用分析,重点难点、总的教学要求与说明: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卤代烃的命名,掌握卤代烃的主要化学性质,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的历程及消除反应以及卤代烃的制备方法。

其中教学重点是:

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影响亲核取代反应因素。

而教学难点是:

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影响亲核取代反应因素。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1学时)

了解:

卤代烃的分类。

理解:

卤代烃的命名规则。

掌握:

卤代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灵活运用:

对卤代烃进行正确的命名。

第二节卤代烃的性质(3学时)

了解: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理解:

卤代烃的结构特点。

掌握和灵活运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亲核取代反应的历程(3学时)

了解:

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的种类。

理解:

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的历程。

掌握:

影响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灵活运用:

正确写出卤代烃的各类亲核取代反应。

第四节乙烯式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1学时)

了解:

乙烯式卤代烃。

理解:

烯丙式卤代烃和普通烯烃的反应区别。

掌握:

乙烯式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的结构。

灵活运用:

乙烯式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的反应。

第五节卤代烃的制备(1学时)

了解:

卤代烃的制备原理。

理解:

卤代烃的制备方法。

掌握和灵活运用:

卤代烃的氯甲基化反应。

第六节重要的卤代烃(1学时)

了解:

其它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理解和掌握:

其它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灵活运用:

其它卤代烃的化学反应类型。

第八章羟基化合物—醇、酚、醚(10学时)

本章的内容、地位与作用分析,重点难点、总的教学要求与说明: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醇、酚和醚的分类和命名方法,掌握醇、酚和醚的主要化学性质和基本制备方法以及α与β-消除反应,并了解其反应机理。

其中教学重点是:

醇、酚和醚化学性质,制备方法,β-消除反应。

而教学难点是:

醇、酚和醚化学性质,制备方法,β-消除反应。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醇的分类、同分异构体和命名(1学时)

了解:

醇的分类方法。

理解:

醇的同分异构体。

掌握:

醇的命名原则。

灵活运用:

正确命名各类醇。

第二节醇的性质(2学时)

了解:

醇的物理性质。

理解:

醇的化学性质。

掌握和灵活运用:

醇的各类化学反应。

第三节醇的制备(1学时)

了解:

醇的常见制备方法。

理解:

醇的化学制备方法。

掌握:

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灵活运用:

正确制备各类醇。

第四节消除反应(2学时)

了解:

消除反应的概念。

理解:

消除反应的分类。

掌握:

消除反应的取向。

灵活运用:

正确书写有机物的消除反应。

第五节酚(2学时)

了解:

酚的结构和命名。

理解:

酚的物理性质。

掌握和灵活运用:

酚的化学性质和各类化学反应。

第六节醚(2学时)

了解:

醚的分类。

理解:

醚的命名。

掌握:

醚的化学性质。

灵活运用:

醚的化学反应和制备方法。

 

第九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8学时)

本章的内容、地位与作用分析,重点难点、总的教学要求与说明: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紫外、红外、核磁共振光谱的应用原理,初步会用红外、核磁共振光谱推测有机物结构,会解析简单的红外、核磁共振光谱。

其中教学重点是:

用红外、核磁共振光谱推测有机物结构,光谱解析。

而教学难点是:

用红外、核磁共振光谱推测有机物结构,光谱解析。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2学时)

了解:

电磁波谱的概念。

理解:

分子吸收光谱的分类。

掌握灵活运用:

波长、频率的计算。

第二节紫外和可见光吸收光谱(2学时)

了解:

紫外光谱及其产生。

理解:

电子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种类。

掌握和灵活运用:

UV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第三节红外光谱(IR)(2学时)

了解:

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

理解:

IR的产生及其与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的关系。

掌握:

分子中原子的振动分类。

灵活运用:

有机物的红外谱图解析。

第四节核磁共振谱(NMR)(2学时)

了解:

NMR的基本原理。

理解:

核磁共振氢谱。

掌握:

化学位移和屏蔽效应。

灵活运用:

有机物的NMR解析。

四、习题教学内容与要求:

采用教师出题方式给予学生充分巩固知识点、扩大知识面的机会,每章一次作业。

五、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

1)本课程的全部教案基本按学生教材编制。

2)常用的工具软件及手册、相关网址有:

chemdraw,《有机反应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