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5537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docx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docx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教师心理健康这一话题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而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提出,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在职前培养环节,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加强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中发布了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简称“新课标”)。

在“新课标”中,明确了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必须涵盖“心理健康与道德”学习领域,这一领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要求师范生掌握对未来教育对象进行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的知识与能力,而教师要想成功担当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除了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能力外,一个必要前提是教师自身首先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否则很容易因自己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导致学生发生近年被频频提及的“师源性心理障碍”。

因此,应在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学习领域对应的“建议模块”中增加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培养机构应在新课标、新理念下,积极调整优化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如《压力管理》《情绪管理》《职业心理健康》等,使师范生具备心理健康的意识、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能力。

  在职业准入环节,严格教师资格证认定条件,强化心理素质要求。

教育部1995年12月发布实施《教师资格条例》,并于2000年6月发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具体规定了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包括思想政治条件、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条件、普通话水平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其中良好的身心素质被界定为“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对于教师职业而言,心理素质的要求仅止于“无精神病史”,要求过低。

无精神病史和心理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精神病但有心理问题,尤其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不适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教师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而且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

教师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示范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靠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

因此,在教师资格申请环节,要强化对入职者心理素质的要求,在“无精神病史”的基础条件下,增加心理健康的职业准入要求。

在进行体检的同时,增加一些必要且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经典心理测验项目,比如用于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于人格测验的艾森克人格量表(EPQ),通过这些测验来有效评估教师资格申请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健全程度。

  在职后培训环节,拓展继续教育资源,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自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

各地“国培计划”培训内容更多侧重教学反思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训仍属空白。

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展“国培计划”的培训内容,增加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资源,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提升。

职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重点是促进教师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反思,结合职业经验,理解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和对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影响,成为有心理健康意识的教师,并进一步掌握自我减压、自我调节的技巧。

除了在综合性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可以进行专门的心理素质培养。

培训方式上,可以是接受式的专题讲座,也可以是体验式的心理活动;培训性质上,可以是成长性或拓展性的心理培训,也可以是问题解决性的心理辅导;培训内容上,可以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指导,也可以是有助于减少心理应激源的婚姻关系指导、亲子关系指导等。

  在师资管理环节,更新管理思想,引入心理要素管理内容。

现代管理学不仅研究组织管理和行为管理,而且越来越关注心理管理,如工作动机管理、认知管理、情绪管理等。

英国管理学家凯文·汤姆森提出了“情绪资本”理论,指出员工的情绪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宝贵资源,与知识、智力、专业素质等同等重要,因此,情绪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在当前教师心理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职业倦怠”。

心理学家马斯拉奇提出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是:

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教师职业倦怠也表现在这三方面。

情绪衰竭的教师表现出热情衰竭、疲劳感和无助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去人格化的教师表现为对学生失去情感关怀,教育行为麻木、冷淡;低成就感的教师对工作价值和自我胜任力持否定态度,感受不到职业成就感。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师资管理中,应借鉴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除行为管理外,也将情绪等心理要素的管理纳入学校常规管理的范畴。

       

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面对全体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培养教师积极心理品质,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特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及时引导学生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另一方面增强教师自助能力,正确调适和应对心理压力,提升职业幸福感。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提纲

 一、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五、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从教师早衰现象和师德事件谈起

曾经有个人这样说,一个教师如果退休以后还能活很长,那他肯定不是一个好教师。

因为教师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职业,既然你退休以后还能活很长,说明你退休以前肯定没有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没有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残酷的逻辑!

令人毛骨悚然!

【新闻链接】 

一民办学校两位女教师,一个因为掌掴学生,一个因为用教鞭抽打学生被学生私底下叫为“巴掌老师”和“教鞭老师”,而且老师体罚学生的情形被部分学生用手机偷拍下来,在一次课堂上这位“教鞭老师”创下3分钟抽15名学生的“纪录”。

女老师当着全班面鞭打学生

该校学生用手机偷拍的两段视频,在第一段视频中一穿粉红色衣服的女教师在课堂上掌掴一名学生,视频中打学生的老师正好背对着讲台下的学生,当着全班学生面打了这名学生几巴掌。

据该班另一名学生私底下介绍,这名掌掴学生的女老师姓尚,为该校初一某班的语文教师。

更厉害的是,另一段视频中一名青年女教师当着全班学生面在讲台上用教鞭抽打了多名学生,视频中记者见到她将一个个“犯错误”的学生叫上讲台,一边指出学生作业本上的错误,一边用教鞭抽打学生,少的被抽打一下,多的被抽打三四下。

记者注意到,在这段共3分钟的视频中,共有15名学生被该老师用教鞭抽过。

被封“教鞭老师”、“巴掌老师”这里的教师体罚学生,致使学生终身残疾;那里的教师对学生实施心理虐待,致使学生精神失常;更有甚者,有一个学生残杀生母,震惊寰宇……于是新闻媒介,社会舆论、学生家长纷纷大声疾呼:

教师的职业道德每况愈下!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到底怎么啦?

心理健康与道德修养密不可分

1、某些教师缺乏师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某些教师的心理不够健康。

2、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影响教书育人

3、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还会影响师生关系,从而导致学生心理失调。

专家调查统计,教师中患神经症的占10%,而在其它职业人群中平均仅为2%左右。

神经症(neurosis)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烦恼、紧张、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分离症状、转换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教师己成为高压力人群,而社会有关机构对此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谁来关心教师?

谁来研究教师呢?

 教师心理健康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什么又是教师心理健康呢,它的标准是什么呢?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含义:

  教师心理健康就是教师必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在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试,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

  标准:

  它的标准有:

对教师角色的认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高于普通人的标准,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2、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对人们适应社会生活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没有一定的心理适应能力,是很难安稳地生活的。

心理素质差的人,是与现代社会不合拍的人。

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人,需要具有健康的心理。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有利于生理健康

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

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

教师常见的身心疾病:

1冠心病2原发性高血压3消化性溃疡病4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

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

都是心因性疾病。

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

过去:

肺炎、结核、大脑炎;

现在:

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

主要原因:

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

状态,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

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

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

而致病的占76%;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用了40年时间,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

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

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在同一时期内,

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

美国生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证明,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

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

生气的生理反映十分强

烈,分泌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

因此动不动

生气的人很难健康。

(什么职业的人生气最多?

俄罗斯的兹马诺夫斯基经长期研究列出一个健康公式:

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

因此,健康幸福快乐长寿,很重要的一条是及时调节心理,

保持情绪稳定,维护心理健康。

不生气的智慧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的心中有主意

•君子量大同天地好坏事物包在里

•小人量小不容人常常气人气自己

•世间事物般般有岂能尽如我的意

•弥勒菩萨笑哈哈大着肚子装天地

•他人若骂我当着小儿戏高骂上了天

•低骂入了地我若真该骂给我好教意

•我若无那事他是骂自己吃亏天赐福

•让人懂道理若不学忍让气上又加气

•因气得了病罪苦无人替多少英雄汉

•因气亡了命想到死亡时其事过得去

•他人来气我我偏不生气

•一句阿弥陀万病皆化去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3)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a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b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被教师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教学风格等方面的榜样作用所有意无意地影响着。

c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做到:

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与学生相处时,信任、赞美、欣赏等正面态度多于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对学生以诚相待、关爱有加。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粗暴、没有爱心;对学生的教育敷衍了事,无视学生的主动性。

他们思想狭隘,斤斤计较,胸无大志,遇困难退缩,见荣誉就争。

d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

健康的情绪能引导人积极向上,不良的情绪则会障碍人的健康成长。

学生拥有乐观、稳定的情绪是与教师分不开的。

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指出:

“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抑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薄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据有关方面统计,90%的学校恐怖症是由于教师的非正常教学行为引起的。

由于一些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表现得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态度与评价倾向很容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制力。

这种消极的不稳定的情绪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时的伤害,有时很可能会影响他们长期的甚至是一生的发展。

e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无私、互助、诚挚、谦虚、大度、顽强等优良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作家三毛上初中时代数成绩不好。

有一次她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老师怀疑她作弊,让她站到讲台上示众,并用毛笔在她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美其名曰:

“吃鸭蛋”。

从此三毛的心灵中就留下了不堪回首的阴影。

有一个成年强迫症患者自述其症状是不断地吐唾沫,直吐得嘴巴发干起泡还要吐。

心理医生用催眠法唤醒他的童年记忆,才找到了病根:

一次他因钓鱼误了学业,老师罚他生吞小鱼,从此埋下心理疾病的隐患。

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子,性格内向,胆子较小,一向做事认真,学习成绩也不错,担任班里的算术课代表。

一天自习课后,她收齐了作业本高高兴兴地来到老师办公室。

当她把一大摞作业本放到王老师的书桌上后,不知为什么,王老师把作业本一下子全都扔到了地上。

女孩吓了一大跳。

她赶紧蹲在地上把作业一本一本地拣起来,重新放到老师的书桌上,没想到,第二次又被老师扔到了地上。

女孩吓得不知所措,浑身哆嗦。

回家后,当天夜里就做噩梦,说胡话,第二天说什么也不敢再到学校去了。

经医院诊断,她患了学校恐怖症。

事后了解,王老师因为被领导批评了几句,心里憋了一肚子气,结果就把学生当成了出气筒

有一个三十出头的女教师,出生在农村,上中学时为了今后能到城市工作,学习非常刻苦,但高考时仅两分之差没考上理想的外国语学院,不得已上了师大的外语系,毕业后当了中学教师,总感到很不满意,觉得每天跟学生打交道没发展前途。

刚工作不久便因一件小事与学生发生冲突,从那以后,她就形成了一种很强烈的防卫意识:

城市里人很坏,看不起农村人。

发誓以后对学生要狠,决不能让学生欺负自己。

这种对职业的反感、学生观的偏差和性格上的偏执,致使她对学生过于苛刻。

课堂上只要学生回答不出她的问题,她就会大发雷霆,用非常尖刻的语言训斥学生。

一次她呵斥一个英语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

“你这脑子怎么长的,当初你爸妈计划生育怎么没把你给计划了呢!

”说得这个同学长时间抬不起头来。

由于这个教师太厉害,学生上她的课都特别紧张,为了避免挨训,许多人采取只准备要提问的问题、课前借别班试卷、考试作弊、偷改成绩等办法来应付她。

可一旦被发现,她的批评更严厉。

到了后来,连规规矩矩考高分的同学也不能幸免,因为教师怀疑这些高分也是假的。

一次叫了十几个学生到办公室里去当众“审查”,弄得好几个学生当场跟她发生了冲突。

学生们跟这个教师的关系越来越僵,矛盾也越来越深,最后每逢她上课,学生开始逃课,开始三个五个,后来发展到竟然有一半学生拒绝上英语课。

研究表明,在教师诸多心理品质中,对学生有直接影响的人格特征有以下几项:

•1精神振作还是沮丧;

•2兴趣广泛还是狭窄;

•3性格暴躁还是稳定,和蔼

•4意志坚强还是懦弱,果断还是犹豫不决

•5生活有条理还是杂乱无章。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教师的心理健康,将会直接、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和民族心理的健康,关系到中华文明的明天!

美国:

1908年,开展了对青年的就业辅导。

1909年,美国成立了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同年,希利医生夫妇在芝加哥创设世界上第一个儿童行为指导诊所。

1946年,制订“全国心理卫生法案”。

该法案正式确定心理辅导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要最先在中学正式实施。

每250-300个学生就要有一个专职心理辅导教师。

俄罗斯:

80年代后,前苏联学校进行学生心理辅导的试点工作,1984年由前苏联部长会议颁布了“苏联普通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条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服务和教育内容,已经普及到俄罗斯的各个中小学校。

日本:

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引进美国的心理辅导开始的。

心理健康教育在日本被称为“生活指导”,“生活指导”有两大职能,一是以教学为媒介的学习指导,另一个就是培养每个学生谋求自我实现的态度,日本的许多学校也设有专职的心理教师。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在多变、快变、复杂变化的社会里,人们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人类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心理疾病像一个神通广大的恶魔,其急促的脚步声正噔噔地向我们逼近,它无情地、疯狂地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吞噬着千千万万人的健康。

(1996)联合国的专家预言:

“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一)国外看

美国:

有20%的被调查者肯定自己曾经有过濒临精神崩溃的感受。

纽约每年精神疾病的总体发病率平均为8.3%。

接受心理治疗的人数占美国人口的30%左右。

89%的美国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

每年因员工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

法国:

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而在药品消费中以镇静类药物为最。

世界上的吃药冠军,是世界上最“镇静”的国家。

法国人除了越来越“热衷”吃药,还越来越“热衷”自杀。

日本:

“健脑馆”的服务机构在日本应运而生,而且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同时种类烦多的用于精神松弛的音乐带,录像带,书籍都成了畅销商品。

全世界抑郁症患者的人数已经达到2亿,比20世纪70年代翻了一番,估算,约有30%~40%的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

心理压抑现在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全球意外死亡占人类死亡原因的第三位,而自杀则高居意外死亡之首。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

(二)国内看

教师是社会人群中自杀率最高的人群。

中学教师是教师自杀人数中比率最高的人群。

忧郁症、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症、失眠症等依然是教师的最大杀手。

因犯罪、犯师德而自杀的比例在上升。

  每年的9月10日,既是中国的“教师节”,又是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预防自杀日”。

恰巧,教师的自杀在人群中位居首位。

我们发现,在自杀者队伍里,夹杂着教师和学生的身影。

对辽宁省14个城市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表明,

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构成心理疾病。

66.3%的农村小学教师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其中某一个方面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有五个或五个以上方面均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高达29.5%,五个或五个以上方面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占4.5%。

广州市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

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

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比率也比较高。

杭州市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

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和非班主任教师。

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其中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

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面临地震、猛虎、火灾等强烈的应激情境不多,但面临过大的工作压力、日益加剧的职业竞争、人际关系冲突、调皮学生的捣乱等一般的应激情境却是经常的。

这种应激虽然强度较小,但由此引起的小烦恼会像“肉中刺”一样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发生应激反应综合症。

其主要症状:

长期持续的疲劳、恋床、四肢乏力、腹痛腹泻、记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淋巴结肿大、经常性感冒、无名低热等。

即所谓的“心理感冒”,进入亚健康状态。

研究表明,在各行各业中,最易患应激反应综合症的人群依次为:

飞行调度员、大中小学教师、企业经理、驾驶人员和警察。

教师仅次于飞行调度员,位居第二!

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和成因分析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躯体化。

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舒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2、抑郁。

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3、偏执。

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4、人际敏感。

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

5、敌意。

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

6、强迫症状。

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

7、焦虑。

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

8、恐怖。

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

9、精神病。

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

另外神经症广泛存在,教师表现的也较多:

主要表现为:

强迫症焦虑症神经衰弱恐怖症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相关调查

1、上海市3055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做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是小学教师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①地区差异。

②性别差异。

③年龄差异。

④学科教师差异。

⑤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差异。

2、①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如小学教师。

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教师差。

③不同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

④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不如没有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

⑤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随教龄而增高的趋势。

(二)造成教师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会(职业特征)因素: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造成教师心理矛盾的加剧。

•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各项改革步伐加快,使得部分教师难以承受。

•社会风气不正,造成教师心理失衡。

•错误的教师观

2家庭因素:

子女的学习、就业。

家务负担沉重。

家庭成员的相互理解。

教师的恋爱、婚姻。

3个体原因:

性格因素躯体素质。

机体的功能状态。

自身修养方面。

教育教学能力。

4学校因素:

学校把教学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