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4446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各普通高校:

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结合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和我省高校多年来开设职业指导系列课程积累的经验和成果,省教育厅对《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指导大纲》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教学大纲》,认真组织实施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同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课程设置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各高校要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总学时不得少于40学时。

二、教学模式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案例相结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目的。

三、师资队伍建设

各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教师,选拔有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

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列入教师队伍统一管理,划拨专门经费,用于师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专家化、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四、机构建设与教学研究

各高校要成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学校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经验交流,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教材建设

省教育厅根据《教学大纲》,正在组织有关专家积极编写具有地方性、前瞻性、专业性的系列教材。

各高校也要根据本校条件和特色,加快教材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推动教育教学研究,促进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一○年三月十一日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

建议学时:

40-60学时

建议学分:

2-3学分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促使大学生理性规划自身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有效促进大学生求职择业与自主创业。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自觉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个人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不懈努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大学生基本掌握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学会运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大学生职业探索、生涯决策、自我管理、自主创业等能力,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和求职技能。

二、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职业意识培养

(本、专科一年级讲授;建议4-6学时)

(一)大学生活与角色定位

教学目的:

帮助大学生认识大学的社会功能,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增强角色意识,提高适应能力,树立科学的成才观。

教学内容:

1.解读大学;

2.大学生的社会角色,角色转换与适应;

3.大学阶段的发展任务。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专题讲座为主,以朋辈学习、主题班会为辅。

(二)专业发展与就业方向

教学目的:

通过专业介绍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概况、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所需的综合技能,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行业前景和就业方向,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

1.专业概况、课程体系;

2.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

3.相关职业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教学方法:

专题讲座(分院系或分专业)。

(三)职业与人生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职业对人生的影响,树立职业理想。

教学内容:

1.职业与人生的关系;

2.理想职业与职业理想。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职业人物访谈、小组讨论等。

第二部分职业生涯发展

(本、专科一、二年级讲授;建议16-22学时)

(四)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概述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认识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

1.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

2.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3.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意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五)自我认知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在掌握自我认知方法的基础上,对自我的兴趣、人格、能力、价值观等进行全面了解。

教学内容:

1.兴趣的概念,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兴趣的评定方法,兴趣的发展;

2.人格的概念,人格与职业的关系,人格的评定方法,人格的完善;

3.能力的概念,能力与职业的关系,能力的评定方法,能力的培养;

4.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价值观的澄清;

5.常用职业测评工具应用及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测评示范、案例分析等。

(六)职业认知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在了解宏观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掌握职业认知的方法和途径,能够对某一具体职业或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对某一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内涵、素质能力要求进行了解和探索。

教学内容:

1.职业的内涵与分类;

2.当代职业发展趋势;

3.职业认知的方法;

4.职业与行业分析;

5.岗位分析。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人物访谈、岗位见习、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七)职业定向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掌握职业定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发展决策。

教学内容:

1.职业定向的基本要素;

2.职业定向的原则;

3.职业定向的方法,如SWOT分析、职业平衡单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实施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运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根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管理。

教学内容:

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书的撰写;

2.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3.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实施与调控。

教学方法:

课堂教授、范例点评、职业规划书竞赛等。

(九)职业素质培养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

1.职业素质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2.职业道德养成;

3.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

(1)学习能力的培养;

(2)适应能力的提高;

(3)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

(4)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提升;

(5)决策与执行能力的锻炼;

(6)创新能力的培养;

(7)信息处理能力提升;

(8)自我管理能力(时间管理、情绪管理、闲暇生活管理、压力管理等)的养成。

教学方法:

课堂教授、模拟训练、团体辅导、社会调查、人物访谈、素质拓展等。

第三部分 创业教育

(本科二、三年级,专科二年级;建议4-10学时)

教师可根据本学校的环境特性,学生的专业、学科背景及其需求,来选择课程模块和设计其教学内容。

(十)创业概述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内涵、特点及基本的分类,初步了解创业的一般过程;了解创业环境的分类及相关模型,重点是政策环境的介绍和分析。

教学内容:

  

1.创业的内涵及特点; 

2.创业的过程概述;

3.创业的类型;

4.创业环境。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专题讲座、典型示范等。

(十一)创业者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创业者的内涵以及如何组建创业团队,充分认识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学生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创业教育和创业者素质和技能培养的内在联系,进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强化其创业动机,培养其创业精神。

教学内容:

1.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2.创业精神与创业动机;

(1)创业精神

创新精神

创业者特质和能力

(2)创业动机

创业动机的类型

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

3.创业者的教育与成长。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案例法、人物访谈、头脑风暴法等。

(十二)创业机会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了解创业机会的含义及分类、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因素等内容,掌握创业机会的来源、识别、评价、开发的基本过程及相关方法。

教学内容:

1.创业机会的含义及分类;

2.创业机会的来源;

3.创业机会的识别;

(1)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因素

(2)识别创业机会的常见方法

4.创业机会的评价;

(1)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

(2)定性和定量方法

5.创业机会的开发。

(1)创业机会开发模式的选择

(2)商业模式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案例法、市场调研、典型示范、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集中小组讨论、问题编目分析法等。

(十三)创办新企业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了解创办新企业的一般过程及其资源的需求等内容,掌握如何制定商业计划书、如何进行企业注册登记等内容。

教学内容:

1.制定商业计划书;

(1)如何制定商业计划书

(2)商业计划书的主要内容

2.整合创业资源;

(1)创办新企业的资源需求

(2)创业融资:

融资渠道和方式

风险投资

3.成立新企业。

(1)企业设立方式与法律形式选择

(2)企业注册登记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案例法、市场调研、人物访谈、典型示范、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等。

(十四)管理新企业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了解创业风险的防范、创业企业生命周期、新企业的成长及成长战略等内容,重点认识和理解初创期管理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

1.创业风险的防范;

2.创业企业生命周期;

3.初创期的管理:

战略管理,技术与产品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

4.新企业的成长及成长战略。

(1)新企业的成长概述

(2)新企业的成长战略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案例法、人物访谈、典型示范等。

第四部分 求职择业指导

(本科三、四年级,专科二、三年级;建议16-22学时)

(十五)就业形势与政策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熟悉就业政策。

教学内容:

1.毕业生就业环境与形势总体分析与展望;

2.本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3.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4.国家、地方政府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

5.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规定和流程。

教学方法:

课堂教授、专题讲座等。

(十六)毕业去向的分析与选择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毕业去向选择的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毕业去向,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规划以后的职业生涯。

教学内容:

1.毕业去向的主要形式(升学、出国留学、就业、国家和地方支持就业项目、自主创业、应征入伍等);

2.影响毕业去向选择的因素;

3.毕业去向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4.毕业去向选择评估。

教学方法:

问卷调查、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十七)求职准备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求职信息,掌握准备求职材料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求职心理准备;

2.知识与技能的梳理与准备;

3.求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4.求职材料的准备(自荐信、简历、证书等相关资料);

5.求职途径与求职计划。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经验分享等。

(十八)应聘实务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应聘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及相关内容,掌握应聘的方法和策略,提升就业竞争力。

教学内容:

1.就业洽谈及注意事项;

2.笔试与应对技巧;

3.面试与应对技巧;

4.求职礼仪。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模拟训练、专题讲座、经验分享等。

(十九)求职心理调适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抒解负面情绪。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2.心理调适的常用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团体训练等。

(二十)就业权益保护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教学内容:

1.毕业生就业权益;

2.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

3.劳动合同的法律效用与签订原则;

4.就业协议的作用与签订;

5.就业报到证、户籍、档案、组织关系的作用与办理;

6.违约与劳动争议;

7.人事代理与社会保险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

(二十一)职业适应与发展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了解初入职场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掌握走向职业成功的方法,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教学内容:

1.大学生与职业人的区别;

2.初入职场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式;

3.新起点,新规划,做成功的职业人。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职业人物访谈、经验分享、专题讲座、实习实训等。

三、课程设置

建议各高校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计划。

四、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的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从学生对职业发展、自主创业、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发展规划、求职择业和创新创业能力两大方面进行评价。

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适当突出过程评价。

采用考试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