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407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学习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知识学习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知识学习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知识学习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知识学习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学习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1.docx

《知识学习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学习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学习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1.docx

知识学习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1

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考向预测

  新航路的开辟。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本讲XX年高考共出现了11个选择题和1个主观题。

其中新航路的开辟、各时期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及影响、大国崛起、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是命题的重点。

从国家来说,近代英国的崛起在高考中特别受“青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当今的全球化这条线索要特别引起注意,极容易命制大题。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也是命题的角度

  【高频考点1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高考真题示例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

“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c

  解析:

c。

从材料信息“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可以反映出商业资本的发展;从时间限制“1707~1754”可以排除D,因为产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A、B项在材料中无法反映。

故选c项。

  【解题技巧指导】

  怎样做好选择题

  做好选择题的前提是审题,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题干要三看:

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备选项要三思:

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既需要用正向思维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又需要用逆向思维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以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教材知识回顾】

  时期

  5、16世纪

  7、18世纪

  9世纪中期

  9世纪末20世纪初

  殖民国家

  西班牙、葡萄牙

  英、法、荷

  英、法、美

  所有帝国主义国家

  方式

  探索新航路,掠夺财富

  建立殖民公司,掠夺财富

  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和市场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影响

  加强了各地的联系,给殖民地带来了灾难

  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给殖民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殖民地来说双重使命

  攫取高额利润,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了艰难的发展

  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频考点2 工业革命的影响】

  高考真题示例2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解析:

B。

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各资本主义列强加强对外殖民侵略和掠夺,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殖民侵略给印度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技术,迫使印度进入痛苦的近代化进程,故选B项。

  B

  【解题技巧指导】

  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的侵略给殖民地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破坏性和建设性。

本题并没有直接提到工业革命后英国的侵略对印度带来的影响,但提供的信息却反映了这一历史史实。

这是典型的“材料在书外,知识在书中”的类题。

解答这类题时要求能把材料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考虑。

  【教材知识回顾】

  高考真题示例3下图为166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B

  【高频考点3 英国的崛起】

  【解题技巧指导】

  数据类题的解法

  高考中有一类题,涉及大量的数据,要求根据数据的变化作出准确的判断。

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认真分析数据的起伏变化,找出其规律;二是找出数据变化所对应的关键年份,由此联系教材知识回忆相关知识点;三是注意题干对文字的说明,这些说明是解题的重要说明,千万不可错漏。

  【教材知识回顾】

  思想

  5、17世纪

  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霍布斯、洛克的启蒙思想

  政治

  7世纪中叶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文化

  7世纪

  牛顿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扩张

  8世纪中叶

  相继打败西、荷、法,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经济

  9世纪

  上半期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世界市场体系“并非总是处于静止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倾向于获取更大的空间”。

在世界市场形成前,不同文明区域存在着商品交易的中心,如中华文明区域的西安、广州、扬州等,欧洲区域的威尼斯、热那亚,阿拉伯区域的巴格达。

“1500年突然发生一次大转移,中心从威尼斯转移到安特卫普,然后又在1590~1610年左右转移至阿姆斯特丹。

1790~1815年伦敦处于领先地位,1929年中心转移到纽约。

”在世界市场形成发展中,西欧大西洋沿岸、北美东海岸、非洲西海岸、中国的东南沿海等商业中心迅速兴起,区域性商品流通中心发展为全球性中心。

  ——刘汝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教学的几个问题》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世界经济全球化。

  XX年,上海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世博会是由各国政府组织举办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与奥运会一起,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两大顶级盛会。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

在博览会期间,约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

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钢钻……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材料二 1900年巴黎的万国博览会被称为“世纪之总”,展示了西方社会19世纪的技术成就,以产业革命为龙头的世博会由此达到最高潮。

但这也是渐渐走向衰落的一个转折点,在整个20世纪前半期,再也没有重现过如此的辉煌。

  材料三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的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本次世博会上,最受关注的作品莫过于日本现代艺术大师冈本太郎设计的太阳塔和美国馆中的由阿波罗登月带回的月亮石。

  请回答:

  第一届世界博览会选定在英国举办,其中有政治和经济上的什么优势?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在整个20世纪前半期,再也没有重现过如此的辉煌”的原因有哪些?

  20世纪70年代,在亚洲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中有哪些史实体现了“人类的进步与和谐”这一主题。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了怎样的特定经济意义?

  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举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世博会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考查意图】本题通过上海世博会将中外历史联系起来考查,突出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日本的崛起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并渗透了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

  【解题关键】第问,第一届世界博览会选定英国举办并非偶然,要结合其政治、经济状况回答。

第问,要联系20世纪上半期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回答,如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等。

第问实际上考查的是亚洲历史的发展,要求概括20世纪70年代亚洲政治、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第问,要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的支持等角度分析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的条件。

影响主要应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等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

  优势:

英国最早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于18世纪中期确立了殖民霸权;进行了议会改革;工业革命的开始及基本完成,机器大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从农业国变为了工业国,成为“世界工厂”;并掌握了世界的商业霸权和金融霸权。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各国经济带来重大的损失;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20世纪30、40年代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忙于战争,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史实:

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国结束“文革”动乱,开始改革开放;新加坡、韩国经济发展迅速:

西亚各国开始充分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经济;印度经济也取得重大成就。

经济意义:

一方面是日本经济在二战后迅速恢复发展,1970年前后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被看做世界经济的奇迹;另一方面美国的登月计划成功实现,反映了宇航工业发展和科技的巨大成就。

  有利条件:

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是世界文明的展示和进步。

  答案及解析

  D。

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人工资开始大幅上升。

故答案选D项。

  c。

从时间提示“1603年”可知是新航路开辟之后。

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使得大量白银流入欧洲而引起“价格革命”,导致物价上涨。

故选c项。

  D。

从图片“石油,地球,吞下地球”信息来看,抨击了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芝加哥大学获得残羹冷炙,其用意在抨击洛克菲勒用助学美化自己。

A、B两项不全面,不能完全体现吞并的图片信息。

c项无法体现洛克菲勒的野心。

故选D项。

  c。

“巨型企业”体现“生产集中”,而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力相关工业的发展;“军国主义”、“轻重工业比例”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蒸汽动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能源革新。

故选c项。

  A。

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该国殖民地含有整个印度、澳大利亚,且殖民地几乎遍布全球,这只有19世纪末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符合条件,故选A项。

  D。

从关键的时间信息“1870年以后大约40年”相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很多欧洲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欧洲的工业文明才真正确立了欧洲人的世界经济和现代文明的中心,所以选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