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1207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笔记.docx

《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笔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笔记.docx

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笔记

现代设计的概念: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

它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计划内容,受现代市场营销、一般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约束,具有高度应用性的设计活动。

内容包括:

1、现代建筑设计

2、现代产品设计

3、现代平面设计

4、广告设计

5、服装设计

6、纺织品设计

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

现代设计不仅仅提供人类以良好的人机关系,提供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人类以方便的工具,同时,也是促进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方便自然交流的重要活动。

现代设计是一个不太准确的称谓,与其说是一个设计风格概念,还不如说是一个时间概念来得准确。

应该说是它是现代建筑、现代工业产品、现代平面设计的总称。

工业设计史(没有现代工业设计史,因为工业设计本身就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的新事物,本身就是现代的)

大多数设计史都是以建筑为主线,兼顾一些家具而成书的。

现代主义的定义:

时间上定义:

20世纪初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运动。

意识形态上:

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都非常典型和鲜明。

现代主义是一个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几乎意识形态的所有范畴,从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等都被涉及。

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形成,它的组成非常庞杂,既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的内容,也有乌托邦主义的成分,重要人物:

勒·科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

奠定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基础,影响到全世界设计的发展。

勒·科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1917年定居巴黎,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大师中著书立说最丰富的一个。

他的现代主义思想理论集中反映在它的重要论文集《走向新建筑》中代表了他的总体设计思想。

这本著作的文章,前后跨越几十年,因此难免有些前后矛盾之处,内容也比较庞杂,但是在否定设计上的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在强调设计的功能至上方面,他的观点与格罗佩斯基本是一致的。

柯布西耶强调机械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和轮船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它们只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

通过强调机械的重要,柯布西耶成为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

“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

它们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握新的美学立场和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二十世纪新时代的机械美学,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

1、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29年的萨瓦伊别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为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筑往往腾空于地面之上;

2、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朗香小教堂以其富有表现力的雕塑感和它独特的形式使建筑界为之震惊,完全背离了早期古典的语汇,这是现代人所建造的最令人难忘的建筑之一。

在家具设计中,勒·柯布西耶则以豪华而舒适的钢管构架躺椅著称于世,几乎成为20年代优雅生活的象征。

柯布西耶本人是非常矛盾的,他的观念和它的实践中存在大量的知识分子理性主义的成分,甚至是空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但他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刚刚萌芽时提出的这些重要见解,对于推动运动的整体发展,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密斯(1886-1969)

密斯生于德国。

1907年,他与格罗披乌斯一同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受到贝伦斯的很大影响。

1928年,他提出了"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

1929年,密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他突出地运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乎全部基本特征,简单、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和减少主义的形式,加上为这个建筑设计的家具,特别是著名的现代主义经典椅子一巴塞罗那椅子,使米斯一举成名,成为世界公认的设计大师。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是米斯设计生涯上的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

米斯的一个重要的30年代工作足于1931年担任包豪斯的第三任校长。

他首先结束了学校长期受到泛政治思想干预的状况,努力把学校改造为一个单纯的设计教育中心。

他认为只有建筑设计能够使设计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因而这种以建筑为核心来凝聚其他专业的做法一直贯穿于米斯的任期中。

1938年,密斯移居美国,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

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很少有人对现代建筑的影响能够有他那么大。

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曾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现在》中提到,米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这并不夸张,反映出了他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赖特(1869~1959)美国现代主义先驱

师承著名建筑师沙里文。

赖特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风格在漫长的期间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从自然主义、有机主义、中西部草原风格、现代主义,到完全追求自己热爱的美国典范,每一个时期都对世界建筑界造成新的影响和冲击。

他设计的内容从私人住宅到商业中心、从建筑到家具,从社区规划到都市设计,可以说无所下包;他的设计具有相当大的个人表现成份,与当时领导世界设计主流的现代主义、新建筑、国际主义风格大相径庭。

沙里文曾经多次提到他对于功能与形式的看法,他说:

形式追随功能。

赖特后来发展了这句话:

功能与形式是一回事,表明了他的功能主义的立场:

认为功能与形式在设计中根本没有可能完全分开。

他认为,建筑的结构、材料、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

因此,他反复强调的有机设计其实就是指的这个综合性、功能主义的含义。

有机建筑提出六个原则,即:

1)简练应该足艺术性的检验标准;、

2)建筑设计应该风格多种多样,好像人类一样;

3)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协调,他说:

“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成长出来的,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4)建筑的色彩应该和它所在的环境一致,也就是说从环境中采取建筑色彩因素;

5)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

6)建筑中精神的统一和完整性。

他的有机建筑的观点并不是呆板的,而是充满了灵活性的方法。

他曾经表示他喜好用钢筋混凝土仿照植物的结构来设计建筑,结构中间是一个树干(trunk),深埋在地下,每层楼好像足在树干上长出来一样,层层加上,阳光从上至下穿过天窗进入室内,造成自然照明的感觉,日光与月光都有类似的效果。

他称这为有机建筑。

作品

{1893年后的10年中,赖特在美国中西部设计了许多小住宅和别墅,形成了\"草原式住宅\"的风格,代表作有1902

设计与美术的区别:

美术和任何一种单纯的艺术活动都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是艺术家的个人表现;而设计则是为他人服务的活动。

一个是为本人,一个是为他人,社会和市场。

现代设计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1、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下之必然产物。

2、是设计界改变以往专为权贵服务的方向,转而提出要为民众服务的口号下的产物,是设计民主化的进程。

3、它的形成是基于社会的日益富裕,中产阶级日益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社会日益向消费时代转化,科学技术日益膨胀,大众媒体日益咄咄逼人,世界结构从二战以后对峙转变为冷战后的新复杂格局等因素下,通过商业活动、贸易竞争、文化发展、知识份子对社会危机的不断思考和忧虑得到表达和完成的一个进程。

工业设计和其他设计活动的最大共同点就在于:

它们都是立足解决物与人的关系问题,使物能在最大的限度内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如果这个人是少数的权贵,那就是旧式的设计活动,人类近5000年的设计史,其实是是一部为权贵的设计史,一旦设计满足的对象是大众,那就开始有现代的意味了。

格罗佩斯提出:

“我的新建筑要给每个德国工人阶级家庭带来起码6小时的日照”拉斯姆说:

“我认为设计的任务首先是清除社会的混乱”都是具有新民鲜明民主倾向的现代主义宣言。

现代主义开创时的最大特征:

个人主义的凸现,民族主义的主导。

而这种新的社会状况,刺激了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入消费时代,商业主义很快就成为了设计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

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

欧洲18世纪仍处在农业经济时代,是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时代的来临,主要的设计活动为:

1、贵族的设计,无论是建筑还是家具,都以他们服务为中心,设计不是大众享有的。

两大优点:

知识分子的思考;外界的交流。

代表作:

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巴洛克风格的凡尔赛宫。

2、底层的为大众服务的手工艺出身的建筑师:

为农民建筑简陋的住房,完全采取中世纪的学徒师傅方式,没有设计图,完全凭记忆。

缺乏知识分子的激动,没有外界的构思,基本上是封闭式的,联系性的,但他们是真正的民间艺术。

背景:

18世纪末,工业化来势汹汹:

1、欧洲出现手工艺的会社或联盟来对抗工业化、保存民间工艺。

2、作为贵族设计的思想来源之一的知识分子的思考,虽未完全受到威胁,但也面临改革,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发展。

趋势:

设计的当时主要从建筑设计、家具设计开始,早期建筑探索主要是古典的最精华的部分。

18世纪末,少数的设计家要改造罗马风格早成的垄断局面,发展古典复兴设计。

代表,法国包利等,采用图斯坎风格,但大多只保存在图纸上。

设计上的探索从以罗马风格为核心的所谓意大利风格发展到希腊主义、图斯坎风格,这场运动称为浪漫主义。

在美国的最大体现是华盛顿;英国的古典复兴设计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纳什的伦敦的改造计划

19世纪,对新古典的主义进行挑战的主要风格是哥特风格,促进哥特风格复兴的主要建筑家是普金和斯各特;普金的两个要求:

功能好,装饰应该与功能吻合。

“工艺美术”运动

时间地点:

19世纪下半期,(18641896年左右)开始于英国,到拉斯金逝世。

阿瑟。

本森与克里斯多夫。

德来赛起到了工艺美术运动的承上启下作用。

背景:

1、过份装饰、矫揉做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蔓延

2、令不少知识分子感到震惊、甚至恐惧的工业化的来临。

3、产品出现的两种倾向:

工业产品外形粗糙,没有美的设计;手工艺仍以手工业生产为少数权贵使用品。

社会产品明显两极化。

艺术家看不起工业产品,并且仇视机械生产这一手段,艺术与设计更对立。

起因:

1、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2、1888年在伦敦成立的工艺美术展览协会连续不断地举行了一系列的展览,在英国向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好的设计及高雅设计品位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

3、在工业化残酷现实面前,一些艺术家、建筑家、理论家感到无能为力,因此企望通过艺术与设计来逃避现实,退隐到理想的桃花源-----中世纪的浪漫之中去,逃逸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去,这是19世纪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产生“工艺美术”运动的根源。

4、1860年莫里斯红屋的建成,引起了设计界的兴趣与称颂,具有哥特风格特色,这座建筑和内部的用品的风格,为“工艺美术”运动奠定了基础。

5、伯克斯顿用钢铁和玻璃建造的水晶宫在1851年第一个国际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开创了两种新材料的应用,引起了褒别不一的看法。

“工艺美术”运动理论指导家是拉斯金。

运动的主要人物是莫里斯。

约翰.拉斯金

一、他的主张主要要有:

1、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

2、主张向自然学习,从自然形态中吸取营养。

3、主张真实、诚挚、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提出了设计的实用性目的。

二、他认为设计只有两条路:

1、对现实的观察,观察自然。

2、具有表现现实的构想和创造能力。

三、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色彩。

他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

其实他的设计思想很混乱,他一方面强调大众。

另一方面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而这种设计不是为了大众的。

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仍有很大区别。

但是,他的倡导和思想还是对当时的设计家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

他的口号之一:

“向自然学习”。

对工业化的问题有比较中肯的态度,他的设计理论具有民主和社会主义的色彩,强调设计的民主性,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

他的设计思想是非常混乱的,其中包含了社会主义色彩,也包含了对大工业的不安,一方面强调为大众服务,一方面则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而这种设计显然不是为大众的。

他认为:

为了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必须要有美术,但是,这种美术并不是为美术的美术,而是要工人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感到喜悦,并且要在观察自然、理解自然之后产生出来的美术。

工业化与美术已经在齐头并进了,如果没有工业,也就没有美术可言,工业越发达的地方,美术也越发达。

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都是要适合某一特定场合,从属于某特定的目的,绝对不会有那种非装饰性的所谓最高美术的存在。

威廉.莫里斯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

是真正实现约翰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

是拉菲尔前派的主要成员。

(拉菲尔前派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手工艺传统,设计的目的是诚实的艺术)

严格的来看,莫里斯并不是一个现代设计的奠基人:

因为他的探索的重点恰恰否定现代设计赖以依存的中心——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

他的目的是复兴旧时代风格,特别是以中世纪、哥特风格,他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风格。

他认为只有哥特式、中世纪的建筑,家具、用品,书籍、地毯等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

其他的设计风格如果不是丑陋的,也是矫揉造作的。

而应该否定,推翻。

只有复兴哥特风格和中世纪的行会精神才能挽救设计,保持民族的、民俗的、高品位的设计。

对于他来说,无论是古典风格还是现代风格,都不足取,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中世纪的、哥特的、自然主义这三个来源。

他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他来说,依然是采用手工艺的方式,采用简单的哥特式和自然主义的装饰,因而,他的这个局限使他不可能成为真正现代设计的奠基人。

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即

1、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

2、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这两个原则都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得到发扬光大。

“红屋”的取得了很大成功,不仅仅是采用功能需求为首要考虑,部分吸取英国中世纪、特别是哥特风格细节来设计住宅建筑,从而摆脱了维多利亚时期繁琐的建筑特点,同时还在于莫里斯从统一的方案出发,设计了整个建筑的室内、家具等等。

“红屋”的建成引起设计界广泛的兴趣与称颂,使莫里斯感到社会上对于好的设计、为大众的设计的广泛需求,他希望能够为大众提供设计服务,为社会提供真正的好的设计,改变设计中流行的矫揉造作方式,反对维多利亚风格的垄断,也抵御来势汹汹的工业化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点:

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做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

4、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

5、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优缺点:

优点:

1、在一派维多利亚的风气之中,这些设计先驱能采用中世纪纯朴风格,吸收日本的和自然的装饰动机,创造出有声有色的新设计风格来,而同时又完全与各种历史复古的风格大相径庭,的确难得可贵。

2、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高潮之中,表现出一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出世感,也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手工艺的重要,强调中世纪行会兄弟精神,都是非常特殊的。

3、反对设计只为少数贵族服务,强调要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

4、给后来的设计家们提供了新设计风格的参与,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

缺点:

1、它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大批量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主流的风格

2、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没有可能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的一相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3、从意识形态上讲,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也绝对不可能会有出路的,因为它是在轰轰烈烈的大工业革命之中,企图逃避革命洪流的一个知识分子的乌托邦幻想而已。

影响:

1、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感召下,欧洲大陆终于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试验程度更加深刻的“新艺术”运动。

2、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与,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

3、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也对下一代的平面设计家和插图画家产生一定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涉及到上十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时间长达十余年。

背景:

与1860年到1890年左右在英国和美国产生的“工艺美术”运动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1、它们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

2、它们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动,

3、它们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

4、它们也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构思,比如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

5、它们也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两个运动之间比较不同的地方是:

英国和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构思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准确地说,新艺术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个风格。

这场运动在欧洲各国产生的背景虽然相似,但所体现出的风格却是各不相同的。

这场运动从1895年左右的法国开始发展起来,之后蔓延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欧各国,乃至俄罗斯,也越过大西洋影响了美国,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

然后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而代之。

意识形态角度来看:

这是知识分子中的部分精英在工业化来势汹汹,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地改革设计的企图。

但是这个运动中产生的大量产品、建筑、室内、纺织品、工艺美术品等等,则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阶段,成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装饰艺术”运动

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到30年代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流行设计风格,影响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纺织品设计和服装设计等等几乎设计的各个方面,是本世纪非常重要的一次设计运动。

虽然主要的发展国家只是法国、美国和英国,但是这种风格却成为世界流行风格,甚至到远在东方的上海都可以找到“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和室内设计,可见其流行的广度。

相比之下,“新艺术”运动虽然也遍及欧美,但是从影响的范围来看,地区性非常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设计界的探索,很难成为一个比较统一的流行风格。

可见,对“装饰艺术”风格的研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装饰艺术”风格之所以如此普及,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本身的折衷立场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性。

“新艺术”运动没有可能广泛普及,也正因为它的曲线、非几何形态造成了只能手工生产,不能大批量机械生产的状况。

20世纪开始,人们已经注意到,如果希望某种风格能够得到普及,成为流行风格,批量生产的考虑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装饰艺术”运动足装饰运动在20世纪初的最后一次尝试,它采用于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采取设计上的折衷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的、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产生一种可以发展的新风格来。

这场运动与世界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几乎是同时发生,也几乎同时于30年代后期在欧洲大陆结束,因而,在各个方面都受到现代主义的明显影响。

但是,由于它主要强调为上层顾客服务的出发点,使得它与现代主义具有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立场,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装饰艺术”运动没有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再次得到发展,而基本成为史迹,只有现代主义成为真正的世界性设计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在装饰和设计手法上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费参考的重要资料,从材料的运用,到装饰的动机,直到产品的表面处理技术,无论哪一个方面,这个风格都有不少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它的东方和西方结合、人情化与机械化的结合的尝试,更是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时期重要的研究中心。

从形式上看,20、30年代的这个设计运动的风格与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也有类似的地方。

因而,对于它的了解和研究,就更具有重要意义了。

“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在形式上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埃及等古代装饰风格的实用性借鉴。

2、原始艺术的影响。

3、简单的几何外形。

4、舞台艺术的影响,

5、汽车的影响

6、形成自己独特的色彩系列。

三个运动的区别和共同点:

从产生背景看,与“工艺美术”运动的相似:

都是对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

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

都是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

都是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

也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的影响。

不同:

“工艺美术”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整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特征:

奥地利建筑家阿道夫.鲁斯提出的“装饰即罪恶”原则。

在形式上,出现了简单的立体主义外型,色彩基本是白色、黑色为中心的工业化的中性色,建筑由柱支撑,全部采用所谓的幕墙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成为一种单纯到极点、少则多、冷漠而理性、立体主义的新建筑形式。

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的形式特点简单总结如下:

1.功能主义特征。

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足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重视设计实施时的科学性、方便性、经济效益性和效率。

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

受到艺术上的立体主义影响。

具体建筑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六面建筑。

建筑底部用柱支撑,形成完整的建筑六面形式,因此达到重空间,而不足单纯重体积的目的,也就是美国建筑家飞利浦·约翰逊(PhilipJohnson)提出的重volumn,而不

是重mass的原则;

2)由此发展起来的以柱支撑整个建筑的结构特征,其必然结果就是幕墙架构的产生。

由于采用新的建筑材料,玻璃幕墙成为一个普遍的方法,以至玻璃幕墙成为现代建筑的符号和标记;

3)标准化原则。

只有标准化才能批量化,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才能为广大的人民大众提供他们能够支付得起的廉价建筑,标准化因此具有技术的考虑,同时也是为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服务的必要手段。

因为标准化,所以建筑施工就可以采用组装的方法,组装方法也成为现代建筑的一个基本施工手段;

4)反装饰主义立场。

装饰造成不必要的开支,造成浪费,造成建筑无法为大众服务,因此,反装饰足一个意识形态的立场问题,不仅仅足装饰思想的问题,所有的现代主义大师都有明确的反装饰立场;

5)中性色彩计划。

无论从造价考虑还足从反装饰立场考虑,色彩计划必然足中性色彩的,即采用黑色白色的色彩计划,符合现代建筑的意识形态和技术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