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影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0567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E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QE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QE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QE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QE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E影响.docx

《QE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E影响.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QE影响.docx

QE影响

QE对别国的影响:

QE带来的大量流动性,尽管在一开始可能惠及股市,但缺乏基本面支撑的上涨终有一天无法持续。

西方印钞带来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反过来也将制约企业和经济的表现。

新兴经济体更可能再次深受其害。

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表示,QE3的推出必然会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实际上世界各国都比较担心美国会基于自己利益的出发而大肆的印钞,而中国是这些国家中受美国QE3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如果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即QE3会带来很多方面的影响。

第一,会加大各国的通胀压力。

目前很多新兴经济体系的国家通胀压力都比较大,一旦美国QE3展开后,必然会对中国、韩国、俄罗斯、印度,欧洲等国家通胀产生新的压力。

第二,国债的缩水会影响经济的现状和人们的信心。

拥有美国国债比较多的国家,一旦出现QE3,会使很多国家外储受到比较大的损失。

第三,会加速热钱的涌入。

美国印钞之后,购买的美国国债就缩水了,而且大量的钱便会流通起来,这样他们就会选择去中国等新兴的,发展中的国家去寻找机会,而大量的资金涌入便宜增加了这些国家的通胀压力。

第四,会造成国际大宗商品的震荡和炒作。

大宗商品的升温,会导致制造业的成本上升,企业为考虑本身的利润必然会反映在物价上,这样不仅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带来影响,也对消费者也有很大的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下,我国必然趋势积极推进措施来应对危机。

一是美债必然减持;二是有必要拿出一定的外储来参与炒大宗商品;三是应该进一步放宽对外汇的管制;第四,应该用利用外储去购买有价值勤的东西;第五应该继续加大减税。

摘自:

QE1,QE2及其影响(2011-10-0104:

21:

05)

自2008年,美联储推出QE,市场一直是褒贬不一。

本周三,Dr.AlanBlinder(他是联储的前副主席,现任主席伯南克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同事)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赞扬联储主席伯南克为推动QE1,QE2所做出的贡献。

但市场上,负面意见可能更占主流。

金融风暴在2007年开始露出迹象。

美联储在2007年9月18日开始降低联储局目标利率。

当时利率为5.25%。

经过10次减息,到2008年12月16日,利率降为0-0.25%。

在经济持续恶化,利率接近为0时,从2008年起,美联储采纳非常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也就是QE,来刺激经济(为什么?

可见什么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008年11月,美联储推出QE1(2009年3月,美联储又对QE1进行了扩充)。

QE1总共包括了从市场上购买1.25万亿的按揭担保债券,3千亿长期国债,1千亿两房债券。

QE1在2010年第一季度结束。

2010年11月,美联储宣布在今后8个月里会继续购买8.5千亿到9千亿长期国债(其中6千亿为新发行的货币,2.5千亿到3千亿为到期国债再投资)。

应当说,QE最初对金融市场的稳定起到了作用,但没有达到美联储的目标。

按Dr.AlanBlinder的说法,QE的目标是减少按揭与国债的利差,以促进房市的恢复。

但是,面对金融监管政策改革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市场风险的担心(特别是欧洲债务问题及新兴国家发展变缓),银行没有将增加的存款用来扩大借贷。

到目前,银行的资产储备金已经远远超出储备金标准1.6万亿。

不仅如此,银行还提高了借贷的条件,使借贷更为困难。

一些想借贷的消费者借不到钱,有能力的就减少个人债务(我们在美国的当前经济状态中已经用图表显示了家庭债务的变化以及与以往经济恢复的不同点)。

这与最初增加消费,和经济活动的意愿有很大的不同。

商业银行的苦痛

在美联储入市干预,但效果在短期将有限一文中,我们谈到商业银行通常是利用低短期存款和长期贷款的利差来牟取盈利。

但当经济,监管政策不确定,银行不愿借贷时,特别是政府通过扭曲操作降低长期利率,商业银行的收益大大减少。

自2007年12月起,商业银行的存款增长约8倍,从1万亿到8万亿。

巨大的资产不但没有增加赢利,反而增加了银行的维护费用。

8月份纽约银行提出要增设储户存款费用(从来没有听说过存款还要收费的),今天美国银行提出要增设信用债务卡(DEBITCARD)费用。

我们知道银行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心脏。

如果心脏不能很好的工作,那会引起什么问题?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过度增加市场货币量的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美联储坚持低通货膨胀作为推行QE的前提。

然而,实际情况是增加的货币量使得美元急速贬值(见下图美元指数走势)。

更为头痛的是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贸易货币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急剧提高。

通货膨胀在各国都成为问题。

这个问题已有很多论述,在这儿就不谈了。

资产泡沫

银行低利率的结果是储蓄者得到非常低的利息。

对于那些已退休或不愿/不能投资高回报(通常也是高风险)的投资者(包括企业)来说,银行存款所得到的利息无法保持生活质量(或部分费用开支)。

一部分储蓄者不得不消减消费,以存更多款;另外一部分为了提高回报,不得不考虑增加对风险资产的投资。

QE扭曲了市场对风险资产的需求。

如果经济没有结构性问题,这种短暂扭曲可以帮助市场恢复。

但结构有问题时,这种人为改变的需求就创造了资产泡沫。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国债的价格。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见911与自信心),它的价格在一次次QE中上扬。

公平的说,美联储的QE方案受到外部投资环境的极大抑制。

如果没有欧洲债务问题,也许QE2或者扭曲操作就不需要了。

但是这样的如果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经济的复杂性和世界经济的关联性决定了政府政策协调的重要性。

摘自:

回顾QE1QE2思考QE3

作者:

小方

美联储推行的QE1和QE2本来就不是为了国内实体经济复苏而来的.QE3是否推行就更加不能看美国这些就业率之类的数据了,相反这些就业率和相关的数据可以作为手段来为是否推行QE3做借口的.这些数据不比Libor之类的数据,操控起来相当容易.

QE1是主动购买短期国债,压低Libor,给美国大型金融机构输入大量低成本的救助资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QE2是主动购买长期国债,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推动美元套息货币外流到全世界盈利.

现在美国的目的已经完成了.QE1和QE2扩大了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让美国国内金融机构处于优势位置.国内的实体资产成为地位.资本收益率走高.使得外围经济体处于劣势位置,通胀率高企.资产高位.资本收益率走低.

那后面怎么做呢.来看看全球的形势,就知道美国人的意图了.之前QE1QE2是铺垫.是为接下来的美元大回流做准备.这个时候才是真正挽救美国的实体经济.量化宽松不是目的,是手段.根本的目标是,重新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从这几个月数据来看,不管其目的如何,起码制造了,QE3的气氛。

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如果真的开始了,规模多大,方式如何。

如果再和第二次一样,势必造成美元的疯狂贬值。

短期看,这个结果不现实。

既然规模不大,又要造成影响,个人认为,用第一次宽松的资金来购买,还是有可能的,起码可以做到一点,掩盖美元内回流的本质。

更确切的是,给美元的空头找下家,给黄金的多头找上家。

利益应该就在这里。

从目前看,美国政府只要债务上限能够成功提高,那么美国政府负债则将继续快速增长,没有了美联储的QE计划为这些国债买单,美联储就需要吸引足够多的资金从国外流入美国,以便压低美国国债收益率,防止市场利率上升从而印象美国经济复苏。

那么可能的选项有让美国的跨国公司海外资本回流、打压欧债危机或者挑动朝韩危机等等。

一旦欧元区出现了危机,出于避险的需求,资金自然会流入美国,这将使得美国的资本账户盈余增加,并且使得美国国债可以以较低的收益率销售。

在没有增加货币供应总量的同时,满足了美国国内的资金需求。

效果很好,但是遗憾的是这样的方法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比如国际关系形势的急速变化等,并且产生的效果难以调控,往往是粗线条的短时间内大量资金流动。

明显没有货币政策可控。

但是也是一种方法

而资本回流美国将导致美指上涨,而通过QE3来压低美国国债收益率将导致美指下跌。

由于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美联储可能采取的政策却具有不同的货币导向,因此需要根据美联储的具体政策来判断未来的汇市走势。

因此后市欧元美指仍然最有可能走出跷跷板行情。

此消彼长反复拉锯。

大国的政策,都有个延续期,美联储习惯上都是顺延3个月以上。

也就是在政策真空的过程中,执行的依然是过去的货币政策。

这个转折点,我们能够参考的是数据的转折点。

和重大风险事件对美元的影响--利空或利好美元对美元指数是正相关还是反相关。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正相关是转折的开始。

伯兰克也说了,他们最重要的责任是通胀和就业,美元指数的反转,当然和官方的数据密切相关。

关注通胀的预期和就业的预期,就能从基本面上看出美元的走势。

更准确点,我们把通胀分析下,现在大家都关注美联储的核心CPI,其实核心CPI就是不包括石油也粮食。

但值得注意的是原油的下游产业和粮食的下游产业,对核心CPI的传递效应是有影响的。

本国的居民关注的是综合的CPI.所以,只要关注石油价格的波动,和粮食价格的波动,就能推理出美国的核心CPI.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美联储未来的压力是很大的。

对加息的预期也是有的,石油价格的高位运行,对美联储的压力,也看的很明显。

关于石油价格对美国CPI的影响,我还没有准确的计算方法。

再看就业,去年,我很关注这个数据,包括研究数据的来源,撤军对就业人数的增加等等,但都差距太远,转而,我宁愿相信他们所谓自己的数据,这样对他们政策的判断还更给力。

美联储预期失业的减少,就意味经济的好转,进而预期政策收紧的预期。

总结下:

如果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维持偏下的运转,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就向后推移。

反之亦然。

黄金是投资产品,美联储在政策上不需要考虑。

越来越清晰的美联储的动机表明,输出美元,先找输出地,拉高非美通胀。

回笼美元,先找回笼地,再找工具,黄金将来非常适合美元的对手盘。

美元的对手盘就是除了美元之外都可以,做空黄金,刺破泡沫,实现美元价值回归,即回笼。

做空美债,利用政治危机等,鼓励非美抛售美债,本质也是实现美元价值回归。

也是为了盈利。

这样理解:

更清晰了关于美元的短期未来。

伯兰克思维逻辑的完整表述可以进行如下还原:

近期经济数据不理想是由于上半年高油价和日本地震所导致的,要使经济重回复苏轨道,必须抑制高油价,下半年如果高汽油价格得到抑制,经济将会在随后两个季度重新上升,但如果这样的预测出现了错误,那么美联储不得不启用新的经济刺激措施。

如果你能这样完整地理解伯南克的讲话,就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美联储首先是冀望油价下跌来稳定美国经济,QE3的推出只是最后选项,而且是附加条件的,伯南克近期反反复复的讲话体现他既要抑制市场的投机,同时又要确保股市不出现大幅波动的良苦用心。

  所以,揣摩美联储的QE3意向,不如直接观察国际油价未来的变化。

布伦特油价出现溢价的最主要因素是舆论上亚太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它反映了全球原油需求的状况,

美国WTI油价主要反映的是美国国内油价供需状况

中国、印度等遭受通胀威胁,经济已经出现滑坡的征兆,未来需求增长极有可能出现放缓

从中长期趋势来看,美国经济在第四季度重回复苏轨道是高概率事件,因此,油价可能会在年底和明年一季度创出新高。

欧洲债务方面欧洲利息水平的提高致使欧猪五国融资成本上升,债务抛售已经从希腊扩散到意大利,以后还会扩散到西班牙。

这是已经发生的一个线索。

还有个线索。

危机正从公共部门向私人部门扩散,由于可能的违约风险的存在,欧洲银行业可能难以逃脱厄运,银行业出现危机则会直接影响到市场的流动性状况,如果这种情况果真出现,金融市场将难以避免大幅波动。

事实上,自从三月份希腊新一轮危机爆发以来,意大利银行业市值损失了30%,银行不得不紧急向老股东配售股份以应对欧元区银行业压力测试。

过去五年里,意大利银行业分支机构盲目扩张,导致成本上升,效率下降,而裁减员工则面临着工会系统的巨大阻力。

这在所有欧元区国家中只是冰山一角,银行业最为发达的瑞士银行系统近期也面临着削减员工的任务。

欧债危机的深化既成定局,欧元价格必将迎来持续下跌,而美元则会因此而被动上涨。

实际上,美元的底部已经构筑完成,今后一段时间应该是易涨难跌。

欧洲问题的标志转折点:

EFSF在二级市场购债有将是欧元的转折点。

表明是挽救危机,实则是量化宽松。

如果采取这个措施,说明市场已经抛弃是欧洲五国的债务信心。

西方发达国家的债务问题,本质就一点,(维持本国债务的持续性)

目前看,美国很快实现这个持续性,但欧洲问题就大了,再加上评级机构的打压,困难重重。

意思是看空欧元,美元有可能被动上涨,但还得关注油价对美元的影响?

摘自:

时间:

2010-11-07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天天黄金网每经记者彭海斌

QE1到QE2美联储经济安慰的亡命之路

受国际较高的就业率和信贷紧缩影响,美国经济复苏步伐迟缓。

美国联邦地下市场委员会11月4日再次发动量化宽松(Quantitativeeasing)货币政策,即QE2。

这一政策将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作长远影响。

《逐日经济往事》记者对开端于2008年底,结束于2010年3月的第一轮量化宽松(QE1)政策来龙去脉作了复杂的梳理,有助于理解美联储QE2的效应。

QE1是保尔森“嘴里的炸药”

美国外地工夫2008年11月23日,美国政府决议注资花旗银行200亿美元,并对其3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提供担保,以解救这家岌岌可危的美国大型贸易银行。

越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问事前的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

“打败这场危机你需求几支炸药”。

“我不晓得”,保尔森回应道,“不过看如今的展开情势,我可以得嘴里叼上一支,然后长灭导火索。

”离任后的保尔森正在其回想录《峭壁边沿》(《OntheBrink》)中这样描绘失事前美国的金融危机窘境。

为解救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零碎风险,此前于2008年10月份,美国财政部推出7000亿美元成绩资产救助方案(TARP,TroubledAssetReliefProgram)。

正在奥巴马总统就任之前,布什政府已根据成绩资产救助方案方式收入了近3000亿美元,包括对银行业、汽车制造企业和美国国际集团的投资。

和保尔森主导的财政部一样,美联储可挑选空间异常不大。

2007年9月以来,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5.25%一路下调;2008年12月16日,美联储再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降息0.75个百分点至0~0.25%区间。

这一历史最低利率区间不断保持到当下。

美国外地工夫2008年11月24日,美联储公布将购置由房地美、房利美和联邦住宅存款银行发行的价值1000亿美元的债券及其担保的5000亿美元的资产支撑证券。

这是美联储正在金融危机以来初次动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QE1。

美联储期望借此政策阻遏美国金融体系自由落体般地滑落。

“直升机伯南克”堕入QE1窘境

美联储推出QE1之初的伎俩正在于经过购置“两房”及相关银行的抵押存款资产,以解救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中长期伎俩则是进步就业程度及辅佐经济走出通缩暗影。

2008年全年美国通胀率仅为0.1%,创下半世纪以来的新低;而2008年12月的就业率则到达7.2%,创出16年来的新高。

执掌美联储之前的伯南克曾戏称,不妨按照出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从直升机上抛撒现金”的办法来分歧通缩和安慰经济添加,由此获得“直升机伯南克”的称号。

伯南克看重资产价钱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

国泰君循分析师吕春杰以为,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起作用的次要方式是,经过抬高长期利率促进投资需求,进而带动经济走出窘境。

截至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美联储购置了1.25万亿美元的抵押存款支撑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累计1.725万亿美元左右。

这使得纳斯达克产业指数从2008年12月底的8675点升至2010年2月底的10400点左右,涨幅跨越19%。

固然大宗商品和股市正在持续攀升,但金融机构仍处于去杠杆化的进程中,而且经济走势仍有极大不肯定性,由此带来的惜贷心机形成滞留正在金融体系内部的活动性不能转化为对实体经济的信贷,从而难以促进投资,就业率上升也就无从谈起。

美国就业率从2008年底的7.4%一路上升,正在2009年第四季度到达10%以上,其后虽有所回落,但目前仍然中止正在9.6%的高位。

“固然正在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安慰下,道琼斯产业指数大幅暴涨,但美国就业率没有根本改善。

”承受《逐日经济往事》采访的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向记者表示,“这阐明(QE1)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2009年6月至12月,美国纽约银行、高盛集团、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先后出借了政府救助资金。

近日AIG经过出卖旗下安全公司筹到了367亿美元,以出借纽约联邦储藏银行部分存款。

种种迹象标明,正在QE1施行时期,正在美联储低价资金以及财政部赞助下,华尔街金融机构正正在复原元气。

QE1已经把华尔街的金融公司从破产边沿解救了出来,而美国经济仍正在苦苦挣扎。

美联储推QE2提振经济

到2009年年底,伴随着各外货币及财政安慰政策的施行,全球经济逐步止跌企稳。

各国对经济的预期,也由绝望的“L型”或“U型”底,转为乐观的“V型”底。

2010年1月份的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会议记载称,美国就业、长费者开支、住房出售和产业产值等数据好于预期,标明美国经济正正在获得上升势头。

2010年2月19日,美联储出其不意地把贴现率上调0.25百分点,至0.75%。

这一举措被市场解读为美联储探干脆发动加入战略。

但发端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权危机给美国刚刚发动的经济复苏蒙上了暗影,加上美国经济复苏的不肯定性仍然很大,二次探底的担心开端弥漫市场。

进入2010年以来,美国就业率仍然保持正在9.5%以上的高位,标明美国经济情势仍不暗淡。

美联储以为,美国经济长期可保持的就业率程度该当是5%~5.25%;过度的通胀率该当是2%或略低一些。

目前美国的就业率为9.6%左右,仍居高不下;9月份长费者决心指数跌至48.5,显现长费提振乏力。

摘自:

2010年11月26日00:

54  来源:

期货日报  作者:

李佳

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对商品市场的影响难及前次  

本月初,美联储宣布将在2011年二季度结束前最多购买6000亿美元较长期限公债,并维持现有的对到期证券回笼资金再投资的政策。

这意味着未来8个月平均每月美联储大约可以购买1100亿美元的国债,其中350亿美元来自到期的MBS和机构债回笼资金,750亿美元来自最新的国债购买计划。

量化宽松政策(QE)的实质是通过印钞票来增加流动性,由此达到稳定金融系统、刺激就业、支持复苏的目的。

一、二次量化宽松的必然性

“经济增长、就业状况、通胀水平及预期”是一国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三个重要目标变量,因而,上述三个目标变量在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执行前的状态,是决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否执行以及确定执行规模的关键。

 第一,迫切性。

第一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实施时,美国金融系统处于崩溃边缘,经济步入深度衰退。

2008年9月15日,由于受次贷危机影响,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出现巨额亏损,申请破产保护,至此,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已经使金融市场恐慌到极致,高坏账率威胁着众多金融机构的生存,在“不知道谁将下一个倒下”的市场氛围中,市场流动性极为紧张;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在衰退边缘经历了半年左右的挣扎后,在2008年三季度正式步入衰退,并在当年四季度达到衰退的极点(GDP增速为-6.8%);失业率也在不断大幅度攀升。

2010年一季度以来,随着一些财政刺激政策效应减弱甚至退出,美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开始二次探底,经济增长乏力;同时,美国失业率已经长期处于9.6%的高位,就业疲弱抑制的消费和投资不足已经成为阻碍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美国失业率

由此可见,金融市场流动性缺乏、经济处于深度衰退、失业率不断大幅攀升增加了美联储2009年3月推出第一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的迫切性。

经济二次探底、复苏乏力、失业率长期处于高位是迫使美联储在今年11月3日退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的重要动因。

第二,条件性。

天量的货币投放势必引发通货膨胀,但是金融机构面对大量坏账和经济前景不佳,惜贷现象普遍,美联储释放的大量货币并未进入实体经济,整个2009年美国物价水平基本都处于通缩状态,且2010年的通胀率也自年初2.7%的高点逐步下滑,再次面临通缩的危险。

因而,美国物价水平处于通缩状态或面临通缩的威胁为美联储两次量化宽松而免于通胀担忧提供了足够的条件和理由。

  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

第三,无奈性。

疲弱的经济状况和就业市场需要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虽然美联储基准利率自2008年12月16日已经降至0至0.25%的低位,但是其并未对经济的复苏提供足够动力,2009年上半年美国经济仍处于衰退状态,2010年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经济前景异常不乐观。

传统的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复苏提供的动力有限,金融市场和经济复苏的严峻现实需要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提供额外强劲的动力,以金融资产购买来注入流动性的量化宽松政策应运而生。

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

二、QE1与QE2的不同之处

虽然QE1和QE2皆为美联储通过资产购买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二者“形近神异”。

第一,政策目的不同。

QE1针对的美国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流动性匮乏及濒临崩溃;QE2旨在通过购买国债长期国债利率提升通胀预期,以刺激美国的消费与投资,进而提振目前疲弱的就业市场。

2009年美国经济极度困难,在QE1启动前金融市场处于高度恐慌之中,高坏账率威胁着众多金融机构的生存,在“不知道谁将下一个倒下”的市场氛围中,市场流动性极为紧张。

QE1的首要目的不是刺激经济增长,而是解除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因此以当时流动性严重不足的MBS为主要收购对象。

今年美国经济已经较去年明显好转,GDP连续正增长,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大大降低,此时QE2的首要任务是压低市场利率水平,刺激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投资,为经济复苏赢得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帮助复苏势头稳定发展。

第二,购买资产种类和力度差异较大。

政策目的不同决定了政策手段和力度的异化。

QE1总规模为1.75万亿美元,包括3000亿国债,1.25万亿MBS和2000亿机构债,共计1.75万亿美元;QE2仅购买6000亿美元的长期公债,且QE2的规模远小于QE1。

美联储预计,未来8个月平均每月到期的MBS和机构债回笼资金能够维持在350亿美元左右。

必须指出,美联储将回笼资金再投资于国债,本质上属于“腾笼换鸟”式的资产置换,这不会对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构成扩张压力,因而也不会对美元汇率构成新的威胁。

QE2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施加的压力主要来自新增的6000亿国债购买计划,但这一计划是否会按照预期每月平稳执行仍存在一定疑虑。

美联储在声明中明确表示,“将根据未来获得的信息对其债券收购活动的进度和资产收购计划的整体规模进行定期回顾,并将在必要时候对这项计划做出调整”,这其实是给了美联储以充分的灵活性和回旋余地,在经济好转的情况下,国债收购计划甚至有可能中途暂停。

第三,宏观经济背景完全不同。

首先,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所处状态不同。

QE1时,全球经济处于金融海啸后的快速下滑期,美欧日经济体深度衰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也在从高峰阶段快速下滑。

而如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