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量器校验操作规程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040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玻璃量器校验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玻璃量器校验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玻璃量器校验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玻璃量器校验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玻璃量器校验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玻璃量器校验操作规程汇编.docx

《玻璃量器校验操作规程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量器校验操作规程汇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玻璃量器校验操作规程汇编.docx

玻璃量器校验操作规程汇编

玻璃量器校验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和使用中的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量杯等实验室常用玻璃量器(以下统称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2引用文献

JJG20―2001标准玻璃量器

GB12803~12808―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

GB/T12810―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

GB/T15726―1995玻璃仪器内应力检验方法

GB6682―1992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QB2107―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吸量管颜色标记

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术语和计量单位

3.1量出式

用于测量自量器内排出的液体的体积,量出式符号用“Ex”表示。

3.2量入式

用于测量注入量器(内壁干燥)内液体的体积。

量入式符号用“In”表示。

3.3容量单位

量器的容量单位为立方厘米(cm3)或毫升(ml)。

毫升(ml)为立方厘米(cm3)的专用名称。

3.4标准温度

量器的标准温度为20℃。

3.5标称容量:

量器上所标出的标线和数字,称为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标称容量。

3.6流出时间

量出式量器内液体充至全量标线,通过流液嘴使量器内液体全部自然流出所需用的时间。

3.7等待时间

量出式量器,当液体流至所要读数的标线以上约5mm处时,需要等待的一定时间。

4概述

4.1量器的分类、用法、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

常用玻璃量器包括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和量杯。

量器按其用途不同分为量入式和量出式两种。

量器按其准确度不同分为A级和B级,其中量筒和量杯不分级。

量器的分类、用法、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见表1。

4.2量器的结构

量器的结构参见图1~图10。

5通用技术要求

5.1材质与理化性能

5.1.1制造量器的玻璃应清澈、透明;耐水等级应小于等于三级。

5.1.2滴定管、分度吸管和量筒允许有蓝线、乳白衬背的双色玻璃管制成。

5.1.3量器必须经过良好的退火处理,其内应力不得超过表2的规定。

表2

名称

残余内应力

量器(滴定管除外)

单位厚度光程差应≤100nm/cm

滴定管、活塞芯和量瓶、量筒的塞盖

单位厚度光程差应≤120nm/cm

5.2外观

 

5.2.1量器不允许有影响计量读数及使用强度等缺陷,包括密集的气线(气泡)、破气线

(气泡)、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梭线等(具体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

5.2.2分度线与量的数值

5.2.2.1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

5.2.2.2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5.2.2.3分度线的宽度和分度值见表3~表8。

5.2.2.4分度线的长度

短线为圆周长的10%~20%;

中线不短于短线的1.5倍;

长线不短于短线的2倍。

5.2.2.5单标线量器必须刻(或印)围线;印线允许有不超过圆周长10%的间隙。

5.2.2.6分度吸管的管尖缩小部分和量筒、量杯自底部起至总容量的1/10处可不刻(或印)分度线。

5.2.2.7分度线的断口

分度线的断口最大为1mm,但不允许影响读数。

滴定管和分度吸管在同一条线上只允许有一处断口,在分度表上不得多于总线条的2%;10ml以下的分度吸管,其分度表上的断口最多允许2处。

5.2.2.8量的数值应刻(或印)在主分度线的右上方(当分度表面对观察者时)。

其排列次序为:

a)滴定管零位在最上方,量的数值是自上而下递增。

b)分度吸管零位在上的,量的数值自上而下递增;零位在下的,量的数值自下而上递增。

c)量筒、量杯为自下而上递增。

即总容量的数字刻(或印)在最高标线的右上方。

5.2.3量器应具有下列标记(见图11):

5.2.3.1许可证标记

 

 

图11标记排列图

5.2.3.2厂名或商标;

5.2.3.3标准温度(20℃);

5.2.3.4用法标记:

量入式用“In”,量出式用“EX”,吹出式用“吹”或“Blowout”;

5.2.3.5等待时间:

+××s;

5.2.3.6标称总容量与单位:

××ml;

5.2.3.7准确度等级:

A或B。

凡无等级的量器,如量筒与量杯其等级一项可省略;

5.2.3.8分度吸管和单标线吸管按其标称容量确定的颜色标记应符合QB2107-1995标准的规定;

5.2.3.9非标准的口与塞,活塞芯和外套,必须用相同的配合号码。

无塞滴定管的流液口与管下部也应标有同号。

5.3结构

5.3.1量器的口应与量器纵轴相垂直,口边要平整光滑,不得有粗糙处及未经熔光的缺口。

5.3.2滴定管和吸管的流液嘴,应是逐渐地向管口缩小,流液口必须磨平倒角或熔光,口部不应突然缩小,内孔不应偏斜。

5.3.3量筒、量杯的倒液嘴应能使量筒、量杯内液体呈细流状倒出而不外溢。

当分度表

面对观察者时,倒液嘴的位置:

量筒的嘴位于左侧;250ml以下的量杯(包括250ml)位于右侧;500ml以上的量杯位于左侧。

5.3.4量杯、量筒和量瓶放置在平台上时,不应摇动。

空量杯、空量筒(不带塞)和大于25ml(包括25ml)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成15°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小于25ml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成10°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

5.4密合性

5.4.1滴定管玻璃活塞的密合性要求:

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任意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后,漏水量应不超过1小格。

5.4.2滴定管塑料活塞的密合性要求:

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任意关闭情况下停留50min后,A级漏水量应不超过半小格,B级不超过1小格。

5.4.3具塞量筒、量瓶的口与塞之间的密合性要求:

当水注入至最高标线,塞子盖紧后颠倒10次,不应有水渗出。

 

6计量性能要求

6.1水的流出时间和等待时间

滴定管、分度吸管和单标线吸管的水的流出时间与等待时间见表3~表5。

如果分度吸管上标有水的流出时间,则实测到的水的流出时间与标出的流出时间都应在表5的范围内,且相差应不超过2s。

6.2容量允差

在标准温度20℃时,滴定管、分度吸管的标称总容量和零至任意分量,以及任意两检定点之间的最大误差,均应符合表3和表5的规定。

量瓶和单标线吸管的标称总容量允差,应符合表4和表6的规定。

量筒和量杯的标称总容量和任一分度容量允差,应符合表7和表8的规定。

 

 

 

 

 

7计量器具控制

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量器的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

7.1 检定条件

7.1.1环境条件

7.1.1.1室温(20±5)℃,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h。

7.1.1.2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得大于2℃。

7.1.1.3衡量法检定介质—纯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应符合GB6682-1992要求。

7.1.1.4清洗干净的被检量器具须在检定前2h放入恒温室内。

7.1.2检定设备

7.1.2.1标准砝码:

F2级

7.1.2.2相应称量范围的天平,其称量误差应小于被检量器容量允差的1/10。

7.1.2.3标准玻璃量器,其容量允差应为被检量器容量允差的1/5。

7.1.2.4可定量测定玻璃应力的偏光应力仪。

7.1.2.5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7.1.2.6分度值不小于0.2s的秒表。

7.1.2.7检定用的辅助设备:

检定装置、测温筒、有盖的称量杯、读数放大镜等。

7.2检定项目

量器的检定项目列于表9中。

表9

序号

检定项目

首次检定

后续检定

使用中检验

1

外观和结构检查

+

+

+

2

应力检验

+

3

密合性检定

+

+

+

4

流出时间检定

+

+

+

5

容量检定

+

+

+

注:

“+”表示应检定;“—”表示可不检定。

7.3检定方法

7.3.1外观和结构检查

用目力观察,可借助刻度放大镜和斜面进行,应符合5.2、5.3的规定。

7.3.2应力检验

按GB/T15726-1995《玻璃仪器内应力检验方法》检验,应符合5.1.3规定。

调整应力仪零点,置入全波片,将被检量器平直或垂直进入起偏镜与检偏镜之间的视场中,轴向转动量器,找到最大应力点,然后引入1/4波片,此时有应力处出现亮区,旋转检偏镜,使亮区逐渐消失,消失程度的判断,应以蓝灰色刚好被褐色取代为止。

读旋转角度,并测量被测点厚度,按下式计算:

δ=————

L

式中:

δ——单位长度光程差(nm/cm);

ф——检偏镜旋转角度(º);

f——仪器转换因素(3.14nm/º);

L——被测部位通光处的总厚度(cm)。

7.3.3密合性检定

7.3.3.1具塞滴定管

将不涂油脂的活塞芯擦干净后用水润湿,插入活塞套内,滴定管应垂直地夹在检定架上,然后充水至最高标线处,活塞在任一关闭情况下静置20min(塑料活塞静置50min),漏水量应符合第5.4条规定。

三通活塞的滴定管,除了进行上述方法的检定外,对进液孔也应进行相同方法的检定。

检定时把滴定管内的水排空,进液孔连接相等容量的容器,它的液位应高于被检滴

定管最高标线250mm,活塞在任意关闭状态下静置20min,漏水量应符合第5.4条的规定。

座式滴定管:

将水充至最高标线,去掉注液管活塞以上的水,垂直静置20min后,两只活塞漏水量应不超过1小格。

7.3.3.2量瓶和具塞量筒

将水充至最高标线,塞子应擦干,不涂油脂,盖紧后用手指压住塞子,颠倒十次。

每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结束后,用吸水纸在塞与瓶(或筒)口周围擦看,不应有水渗出。

7.3.4水的流出时间检定

7.3.4.1滴定管

7.3.4.1.1将已经清洁处理的滴定管垂直夹在检定架上,活塞芯上涂一层薄而均匀的油脂,使其不漏水;

7.3.4.1.2充水于最高标线,流液嘴不应接触接水器壁;

7.3.4.1.3将活塞完全开启并计时,使水充分地从流液嘴流出,直到液面降至最低标线为止的流出时间应符合表3的规定。

7.3.4.2分度吸管和单标线吸管

7.3.4.2.1注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然后将液面调至最高标线处;

7.3.4.2.2吸管垂直放置,并将流液口轻靠接水器壁,此时接水器约倾斜30°,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流出并计时。

对于单标线吸管以及完全流出式和吹出式吸管,以流至口端不流时为止;对于不完全流出式吸管,以流至最低标线时为止。

其水的流出时间均应符合表4和表5的规定。

7.3.5容量检定

采用衡量法或容量比较法检定,但以衡量法为仲裁检定方法。

容量检定须在量器密合性和水的流出时间均合格的条件下进行。

量器的各检定点的最大误差均应符合6.2的规定。

7.3.5.1量器的清洗

量器用重铬酸钾的饱和溶液和等量的浓硫酸混合剂或清洁剂进行清洗。

然后用水冲净,器壁上不应有挂水等沾污现象,使液面下降或上升时与器壁接触处形成正常弯月面。

洗净的量器(若量入式量器应进行干燥处理)应提前放入工作室,使其与室温尽可能接近。

7.3.5.2弯液面的调定

弯液面是指待测容器内的液体与空气之间的界面。

弯液面应该这样调定,弯液面的最低点应与分度线上边缘的水平面相切,视线应与

 

分度线在同一水平面上,见图12。

适当安排光线,可以使得弯液面暗淡且轮廓清晰。

为此,应衬以白色背景并遮去不需要的杂光。

例如,可以在量器定位液面以下不大于1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