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029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docx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docx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理

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卷(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70小题,共70分。

1.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而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

这是因为

A.哲学的任务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辨识事物,永不犯错

C.哲学是与客观实际完全吻合的理性思维 

D.哲学能为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恩格斯说: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C.哲学可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从古到今

,各种哲学流派繁多,有些根本观点相同,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①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科学的科学 ④正确的学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

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文艺复兴  B.法国启蒙运动  C.德国古典哲学D.空想社会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包括

①细胞学说②相对论③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④生物进化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马克思说:

“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这句话主要批判那些把哲学

A.神秘化的倾向B.简单化的倾向

C.庸俗化的倾向D.体系化的倾向

8.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9.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

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10.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就是辩证法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

“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也指出:

“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源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科学的物质观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2.南北朝时期范缜的《神灭论》指出: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A.承认了物质和精神是相互决定的     

B.肯定了存在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

C.肯定了物质是实体,是精神产生的基础,精神是物质实体的产物

D.承认了物质依赖于意识

13.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C.③→②→④ D.②→①→③

14.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①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②“理”是万物的主宰

③吾心即是宇宙④万物起源于水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5.“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的,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列宁把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

这是因为赫拉克利特的思想

A.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

B.把唯物主义世界观与唯物主义方法论结合在一起

C.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

D.把辩证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结合在一起

16.下列与“理生万物”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存在就是被感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B.物质与运

动不可分

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8.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曾预言引力波的存在。

2016年2月,科学家宣布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这是人类第一次能够“听”到宇宙的“声音”。

这体现了

①存在进步决定思维发展  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③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看家本领”,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应对复杂问题、掌握科学办法等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能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提供具体方法

B.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

C.是我国实现理论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现实基础

D.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指导我们党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20.17、18世纪爆发于法国的启蒙运动向封建专制制度发动猛烈进攻,引发了法国大革命爆发。

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道:

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

下列关于哲学作用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哲学思想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C.社会变革取决于哲学思想的进步D.哲学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马克思说:

“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这段话的哲学内涵是

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变革的思想结晶

23.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24.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它却是生长在结果实的、活生生的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唯物主义的观点也不完全是科学的

B.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C.唯心主义是被无数实践证明了的空洞的学说

D.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没有实际意义

25.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都开展了“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开展这一活动的背景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认为只有能够为人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学问才是真正的学问,哲学则是一种大而无用的学问。

这种观点

①没有正确认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②看到了哲学本身存在着的局限性

③没有认识到哲学是一切学问的源泉④忽视了哲学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26.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

“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和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7.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8.列宁说: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受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②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③物质具有可知性④物质是有生有灭的

A.①

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放眼周围世界,我

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原野等物质具体形态。

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眼光认识物质的唯一特性,其正确回答是

A.可知性B.客观实在性C.永恒性D.矛盾同一性

30.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C.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文化生活

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3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是

A.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可以离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C.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32.“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33.有这样一个故事:

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

”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

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的错误在于

A.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B.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D.肯定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34.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

A.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B.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C.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3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话体现了

A.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自然界是客观,人无法认识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6.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蕴含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A.心外无物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D.对症下药,因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