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与职业防护.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981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管理与职业防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医院感染管理与职业防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医院感染管理与职业防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医院感染管理与职业防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医院感染管理与职业防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管理与职业防护.ppt

《医院感染管理与职业防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管理与职业防护.ppt(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感染管理与职业防护.ppt

医院感染管理与职业防护,2022/10/9,2,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经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护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022/10/9,3,感染的发生具备三个环节:

感染源,易感者,传播途径,2022/10/9,4,ICU病人的易感性,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下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应用接受免疫制剂治疗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饥饿、低蛋白饮食和静脉高营养,2022/10/9,5,感染源,外源性感染源感染,内源性感染,2022/10/9,6,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医院感染,2022/10/9,7,传播途径-空气传播,定义:

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气溶胶来传播。

飞沫型飞沫核型菌尘型医源型,2022/10/9,8,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

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不经媒介)与感染源接触而获得感染。

间接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媒介物(如污染的手及器械等)传给易感者。

侵入性操作:

是医院中特有的传播方式,较常见,2022/10/9,9,物品,直接感染,间接感染,接触感染,2022/10/9,10,断开感染链,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医院感染的控制,2022/10/9,11,医院消毒隔离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2022/10/9,12,热衣汗,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预防性消毒,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随时消毒,终末消毒。

消毒类型,2022/10/9,13,化学消毒灭菌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利用物理因子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

热力消毒灭菌、辐射消毒、空气净化、超声波消毒、微波消毒等。

利用化学试剂的作用而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可采取以下方法实施:

擦拭法、浸泡法、喷雾法、熏蒸法等。

2022/10/9,14,医疗器械按其的用途和危险程度分类,高危医疗器械,中危医疗器械,低危医用物品,必须灭菌,必须消毒,清洁消毒,2022/10/9,15,2022/10/9,16,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材在生产过程中灭菌较彻底,可以有效地预防交叉感染,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急救,根据日本报道,推广使用一次性器材后,手术后感染率降低约l3,如:

输液、输血器、灭菌塑料器材。

静脉导管、导尿管、测定肺动脉压的导管、胃管、气管插管、注射器、直接喉镜、注射带管针头、吸引管、一次性使用的衣帽、气面罩、引流管、口罩及手套、医用包装敷料纸,2022/10/9,17,传染病人和带菌者,防止:

蔓延利于:

康复,便于:

治疗护理消毒,隔离的意义,非传染性病人,隔离,2022/10/9,18,在医院中做好消毒隔离与防护的目的,防止特异性感染,传染病,院内感染,防止非特异性感染,互相传播,病人之间,医护人员,如,如,2022/10/9,19,标准预防,体液,分泌物,血液,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隔离,采取防护措施,2022/10/9,20,医院标准预防的特点,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2022/10/9,2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2022/10/9,22,2022/10/9,23,手在NI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2022/10/9,24,2022/10/9,24,ICU环境中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污染严重,2022/10/9,25,手卫生是降低NI、医务人员防护和标准预防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2022/10/9,26,洗手可有效减少手部暂居菌,洗手液洗手30秒,手部金葡菌的对数减少值为2.54;铜绿假单胞菌的对数减少值为2.8。

艾里坦尔(Aylittel,1978)研究表明洗手液洗手,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对数减少值为2.22.5。

常驻菌不易用皂液彻底洗掉,需用消毒剂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022/10/9,27,洗手指征,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手明显污染或被血液、体液和蛋白性物质污染后;接触不同病人间或从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后;,2022/10/9,28,洗手指征,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后;进入和离开病房前;饭前和休息后;接触伤口前后;护理特殊易感病人前后;与任何病人长时间接触后。

2022/10/9,29,注意:

以上步骤均需用肥皂或皂液;1、每一步骤约需10秒钟时间;2、清水冲净后用纸巾或个人手巾檫干;3、手术前洗手要洗至肘上10厘米,称外科洗手;4、一般情况下也可用六步洗手法。

2022/10/9,30,2、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2022/10/9,31,(五)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2022/10/9,32,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执行标准预防(在所有工作区域中的防护)传染病分级防护管理(在传染病区域中的加强防护)其他暴露防护(在普通工作区域和/或特殊工作区域中对理化因子、细胞毒性药物、辐射和同位素等特别防护),2022/10/9,33,使用防护技术及防护用品,科室应配备足够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处理锐器配制化学试剂或消毒剂、使用消毒设备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烫伤、灼伤等特别防护措施:

包括使用生物安全柜、警示标志、铅板、铅防护围裙、佩戴个人计量测量仪等,2022/10/9,34,全面性防護措施(UniversalPrecautions),2022/10/9,35,针刺伤的应急处理技术,伤口的处理1.立即从伤口周边尽可能挤出伤口部位的血液2.用肥皂水和流水冲洗伤口10分钟以上3.用75酒精、0.5碘伏等消毒剂消毒,并用防水敷料包扎伤口,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禁止伤口的局部挤压,2022/10/9,36,针刺伤的应急处理技术,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数量水平的评估1.立即查患者有关HCV、HBV、HIV、梅毒的检验结果2.请相关专家对患者、操作者的检验结果、发生针刺伤的程度进行评估,1.参照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技术2.对发生针刺伤的操作者进行心理疏导,2022/10/9,37,针刺伤的应急处理技术,上报1.发生暴露30分钟内向本科室护士长报告,护士长2H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2.做好登记表的填写及资料保存,1.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患者,应当在暴露发生后30分钟内上报2.上报内容:

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面积和深度、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3.对事故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2022/10/9,38,针刺伤的应急处理技术,患者为可疑和确定HbsAg()1.受伤者HbsAg(+)或Anti-HBs(+)或Anti-HBc(+)不需注射疫苗或免疫求蛋白(HBIG)2.受伤者HbsAg(-)或HbsAb(-)未注射疫苗或不确定时,应24内注射疫苗;刺伤后6个月、一年监测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跟踪期内(特别是最初6-12周)不献血、不捐赠器官、不母乳喂养,性生活使用避孕套,2022/10/9,39,针刺伤的应急处理技术,患者为可疑或确定HCV(+)受伤者HCVanti(-),3个月后取血查HCVanti、肝功能患者为可疑或确定HIV(+)受伤者HIVanti(-),按HIV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方案处理患者为可疑或确定梅毒(+)受伤者梅毒血清学实验(-),经专家评估后立即使用青霉素,3周后复查,跟踪期内(特别是最初6-12周)不献血、不捐赠器官、不母乳喂养,性生活使用避孕套,2022/10/9,40,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2022/10/9,41,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接触病人各种体液感染可能性,高HIV感染危险低HIV感染危险血液,精液唾液胸水,腹水,脑脊液痰液羊水泪液组织汗液阴道分泌物尿脓液粪便,2022/10/9,43,感染性职业暴露后局部的紧急处理:

局部伤口处理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

2、伤口处理同针刺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2022/10/9,44,感染性职业暴露后局部的紧急处理:

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的评估1.立即查患者有关HIV的检验结果2.事故发生单位及时向有关爱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库(点)当地卫生防疫站(或疾控中心)报告,储备库(点)负责人联系当地有关专家,根据情况共同进行风险的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预防药物和用药程序,1.爱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3级2.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3种类型,2022/10/9,45,感染性职业暴露后局部的紧急处理:

预防性用药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爱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1.基本用药方案:

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应用。

通常为齐多夫啶(AZT)与拉米夫啶(3TC)的治疗组合。

2.强化用药方案:

在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应用的基础上再加一个蛋白酶抑制剂。

通常为AZT+3TC与佳息患(IDV)。

2022/10/9,46,开始治疗的时间及疗程:

在发生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越快越好)进行AZT。

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

疗程:

连续服用28天。

随访一年:

0天、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6个月及第12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

感染性职业暴露后局部的紧急处理:

2022/10/9,47,感染性职业暴露后局部的紧急处理:

上报1.发生暴露30分钟内向本科室护士长报告,护士长2H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2.做好登记表的填写及资料保存,1.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患者,应当在暴露发生后30分钟内上报2.上报内容:

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面积和深度、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3.对事故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2022/10/9,48,传染病的报告:

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