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圈到细胞.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8056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生物圈到细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从生物圈到细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从生物圈到细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从生物圈到细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从生物圈到细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生物圈到细胞.docx

《从生物圈到细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生物圈到细胞.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生物圈到细胞.docx

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物一轮复习

第1、2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其主要内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

C.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解析:

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但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的。

答案:

D

2.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

①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DNA分子等 

②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染色体中含有DNA,原核细胞拟核中含有DNA 

③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                  

A.①B.②C.①②D.①②③

解析:

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遗传物质的相似性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而细胞的多种多样则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答案:

C

3.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1.5cm左右

B.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

C.观察向日葵叶片的保卫细胞时,若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则视野下保卫细胞向左方移动

D.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

解析:

A错误,放大倍数越大,玻片与物镜的距离越小。

答案:

A

4.若以图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A

生物大分子

细胞

组织

B

个体

种群

群落

C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D

组织

系统

器官

解析:

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不同的种群组成群落

答案:

C

5.某单细胞生物,体内不具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它最可能是(  )

A.真核生物B.异养生物

C.无核膜的生物D.有线粒体的生物

解析:

单细胞生物其体内不含叶绿体而含叶绿素,说明该生物是原核生物。

原核细胞同真核细胞相比,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

考查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答案:

C

6.下列属于细胞的是(  )

A.胶原纤维B.肌纤维C.神经纤维D.弹性纤维

解析:

肌细胞呈纤维状又叫肌纤维。

神经纤维是指神经细胞长的树突、轴突及外面的髓鞘,是神经细胞的一部分;而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是非细胞的蛋白质成分。

答案:

B

7.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也将失去活性。

这说明(  )

A.细胞和病毒失活是因为破坏了它们的化学成分

B.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可见两者的特点是一致的

C.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差

D.细胞和病毒都有严整的结构

解析:

病毒虽然无细胞结构,但它由蛋白质衣壳与核酸构成,病毒必须保持其结构完整性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

病毒与细胞一样均有严整的结构。

答案:

D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结构共性的是(  )

A.都具有遗传物质

B.都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结构

C.都具有核糖体

D.都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解析:

单细胞生物既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在原核细胞中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答案:

D

9.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

请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答案:

A

10.下列关于玉米、蓝藻和变形虫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正确叙述是(  )

A.都能进行细胞分裂,都有细胞周期

B.遗传物质都是DNA,细胞内都有转录和翻译过程

C.细胞内都含有核糖体,但都不含中心体

D.三者的原生质层都有选择透过性,都能选择性地吸收和排出物质

解析:

玉米和变形虫细胞属于真核细胞,蓝藻属于原核细胞。

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无论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变形虫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才具有原生质层。

答案:

B

11.下列关于HIV、幽门螺杆菌、人体肿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DNAB.都具有增殖能力

C.都属于原核生物D.都含有核糖体

解析:

HIV没有细胞结构,寄生在活细胞内进行增殖;幽门螺杆菌通过分裂增殖,人体肿瘤细胞能恶性增殖;HIV中不含DNA;幽门螺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人体肿瘤细胞是人体中病变的真核细胞;HIV不含核糖体。

答案:

B

12.下表为病毒、细胞及其它结构的大小,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原核细胞直径的大小范围

(  )

项目

最小的病毒

核糖体

支原体细胞

细菌细胞

动植物细胞

原生动物细胞

直径

(微米)

0.02

0.025

0.1~0.2

1~2

20~30

数百~数千

                

A.0.02~0.2微米B.0.1~2微米

C.1~2微米D.0.1~数千微米

解析:

表中支原体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最小为0.1微米,最大为2微米,因此原核细胞直径大小范围为0.1~2微米。

答案:

B

13.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其中,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

如图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增殖过程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

(1)HIV主要感染免疫系统中的____细胞。

HIV在结构上与大肠杆菌最显著的差异是___。

(2)HIV进入细胞后,能以________为模板,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并整合到被感染细胞的染色体上。

(3)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实现。

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病毒→病毒→细胞;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请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你所学的相关知识,找出支持第二种观点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艾滋病病人能否通过注射青霉素抑制病毒的增殖?

为什么?

_____________。

(5)由于HIV变异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给疫苗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

解析: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2)HIV侵入T淋巴细胞,将病毒RNA注入T淋巴细胞,其遗传物质的表达过程是:

病毒RNA

DNA

RNA

蛋白质。

(3)HIV本身缺乏增殖所需的原料、能量、酶,必须在胞内寄生才能增殖,当艾滋病的病原体处于细胞外时,该病原体不能增殖。

(4)青霉素能抑制肽聚糖的合成,而病毒中并没有肽聚糖。

(5)HIV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RNA是单链结构,更容易发生变异,即变异频率高,且变异是不定向的,给疫苗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

答案:

(1)T淋巴 HIV没有细胞结构 

(2)RNA 逆转录 HIV(自身)DNA 

(3)病毒全部营寄生生活,必须依靠其他活细胞才能进行增殖。

故应先有细胞后出现病毒

(4)不能;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而不含肽聚糖,故青霉素对病毒的增殖不能起抑制作用 (5)突变频率高、突变的不定向性

14.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__个。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试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住。

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欲接近玻片标本时停止。

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

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________。

(6)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

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

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2)细胞在视野中排成一行,换高倍物镜后放大倍数(长度)为原来的4倍看到的细胞数应为原来的1/4。

(3)显微镜观察物像时视野要有一定的亮度,但物像相对无色透明时,应尽量减少光线的进入,使视野相对暗一些,所以要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4)用一块洁净纱布擦试镜头是错误的,显微镜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试;载玻片上放入切片后没盖盖玻片,标本制作切片后一定要盖盖玻片。

(5)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6)图示可知B为原核细胞,其余都为真核细胞,区分依据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图是蓝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C图是叶肉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红细胞,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线粒体等细胞器,所以得到的膜是细胞膜。

答案:

(1)长度或宽度 

(2)2 (3)D (4)①“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试镜头”改为“用专门的擦镜纸擦试镜头”;②放入植物组织切片后没加盖盖玻片,应加盖盖玻片 (5)左上方 “q” (6)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BC 核糖体 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具膜的细胞器

第1、5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

1.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是地球上一开始就存在的

B.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都很丰富

C.在生物体内能找到无机自然界中的所有元素

D.生物体中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找到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答案:

D

2.(常考易错)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

其配方如下:

离 子

K+

Na+

Mg2+

Ca2+

NO

H2PO

SO

Zn2+

培养液浓度/mol·L-1

1

1

0.25

1

2

1

0.25

1

其中花卉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是(  )

A.Ca2+   B.SO

   C.Zn2+   D.H2PO

解析:

Zn属于微量元素,因此花卉对Zn2+的吸收量较少。

答案:

C

3.(知识应用题)在治疗创伤的中药方剂中,雄性羚羊角或犀牛角的用量极少,但是缺少这味药,疗效将大大下降甚至无效。

已知动物的角主要是由死亡细胞的角化(变性)蛋白质组成的,则羚羊角等的有效成分最可能是(  )

A.特殊活性蛋白质B.DNA

C.微量元素类D.大量元素类

解析:

有效成分是生物组织中的某些物质,因其用量极少,所以最可能是微量元素类。

羚羊或犀牛为野生食草动物,取食范围广,角化蛋白质中含丰富的微量元素。

答案:

C

4.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是碳

B.H1N1病毒和桃树共有的元素是C、H、O、N、P等

C.生物体内含有的元素都是生物体所必需的

D.Cu、Mn、Mo、B都是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

解析:

生物体内含有的元素不一定是生物体所必需的,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生物体不需要的元素也可能会进入生物体内。

答案:

C

5.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四种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中,鲜重含量前四位的元素由高到低依次是O、C、H、N。

答案:

B

6.(生活应用)人们经常食用的牛、羊、猪等肉类和白菜、土豆等蔬菜,经消化吸收后,其中的成分大多被转化为人体自身的一部分,其根本原因是(  )

A.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

B.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大体相同

C.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D.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含量大体相同

解析:

生物体总是不断地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有选择地从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不管相同生物还是不同生物,组成它们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大体是相同的,因此不同生物间可进行物质转化;但是组成它们的各种元素的含量是不同的,由此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答案:

B

7.(情境题)广告语“聪明的妈妈会用心(锌)”道出了锌的重要性,研究发现生物体内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这说明无机盐(  )

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解析:

新陈代谢需要酶的催化,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所以说明无机盐有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答案:

C

8.(能力题)科学工作者研究了钙和硼对某种植物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与结果不相符的是(  )

A.钙或硼对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都有同样的影响

B.适宜浓度的硼或钙明显有利于花粉粒萌发或花粉管生长

C.钙对花粉管生长有明显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粒的萌发

D.硼对花粉粒萌发有明显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管的生长

解析:

钙的浓度变化影响花粉管的生长速度,但几乎不影响花粉粒的萌发率;硼的浓度变化影响花粉粒萌发率,但对花粉管的生长速度几乎没影响。

答案:

A

9.2009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宣传的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

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导致的水危机日趋严重,研究表明,8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引起的。

下列有关人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在病变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形式存在

B.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伴随着水的产生

C.人体衰老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减少,代谢缓慢

D.冬季,植物体内自由水含量相对增高,以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

解析:

冬季,植物体内结合水含量相对增高,以增强抗寒能力

答案:

D

10.(思维拓展题)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

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

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做如下处理:

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加热至50℃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  )

A.乙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解析:

丙试管中淀粉是非还原糖,试管中的颜色为斐林试剂的颜色;提取液中含有酶和麦芽糖及葡萄糖,30℃时的提取液中酶和还原糖的含量高于20℃时的提取液,因此甲试管中还原糖少于乙试管,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

答案:

D

11.(2010·山东潍坊一中段考)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甲、乙、丙3种离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影响。

下表列出的5种培养液中,甲、乙、丙3种离子的浓度(单位:

mmol/L)不同。

为了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养液是(  )

培养液编号

甲离子

20

30

50

30

40

乙离子

55

45

60

45

55

丙离子

10

15

20

25

25

A.①⑤B.②③C.②④D.③⑤

解析:

根据单因子变量原则,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要保证甲、乙离子的浓度相同。

答案:

C

12.(2010·邯郸模拟)“朴雪”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地防治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  )

A.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

B.调节血液的渗透压

C.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D.促使更多红细胞的产生

解析: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Fe2+供应不足,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使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而出现的一种病。

“朴雪”口服液因含有Fe2+而能有效地防止人类患这一疾病。

答案:

C

13.(2010·三亚模拟)含水量不同的玉米种子的呼吸速率(mg/100g·h)是不同的,如下图所示。

(1)玉米种子的呼吸速率与含水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种子能安全贮存,种子的含水量应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

(3)呼吸速率高的粮仓会出现发潮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就“如何降低种子的呼吸速率”这个问题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示可知随含水量的增加,呼吸速率增加。

但仅局限于一定范围内。

(2)因在0~12%范围内种子呼吸速率较低,便于种子安全贮存。

(3)种子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水因而粮仓发潮。

(4)综合以上分析降低种子内的水分,降低贮存温度均可降低种子的呼吸速率。

答案:

(1)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呼吸速率增加 

(2)12% (3)种子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了水 (4)将种子晒干,并贮藏于干燥地方;降低贮藏种子的温度

14.(2010·杭州模拟)为了解决梨(丰水)、梨(新高)、苹果(富士)、苹果(新红星)四种果树人工授粉时授粉量控制的问题,并验证硼元素对上述品种花粉萌发的作用,技术人员进行了测定各品种花粉萌发率的实验。

材料用具:

分别取自梨(丰水)、梨(新高)、苹果(富士)、苹果(新红星)四种果树的新鲜花粉粒若干;分别装有培养基A(1%琼脂+10%蔗糖+0.01%硼酸)和培养基B(1%琼脂+10%蔗糖)的培养皿若干;显微镜;棉签。

写出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实验为对照实验,在通读完全题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验要分成四组并形成对照,注意花粉量,培养条件应相同。

由结果可推知结论。

硼促进花粉管萌发,梨(新高)的萌发率低。

答案:

实验步骤:

①取4种果树等量的花粉,各分为2等份,分别用棉签均匀地涂在装有A、B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并做标记 ②将各培养皿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相同的时间 ③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记录100粒花粉中萌发花粉的数量

结论:

①硼元素促进花粉管萌发 ②梨(新高)的萌发率低,人工授粉时需要加大授粉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