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妇联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走进合川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7448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妇联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走进合川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妇联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走进合川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妇联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走进合川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妇联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走进合川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妇联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走进合川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妇联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走进合川区.docx

《重庆市妇联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走进合川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妇联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走进合川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妇联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走进合川区.docx

重庆市妇联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走进合川区

2012年4月27日重庆市妇联“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走进合川区

今天,我们怎样当父母

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邹晓彬

  如果,我要问在座的父母:

“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回答的一定是“当然了解!

”是呀,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这样回答。

从孩子生下来的头几天起,父母就开始照料,是父母一手把孩子抚养大的,给他们穿衣,给他们洗澡,照料他们睡觉,教会他们迈开第一步,教会说第一句话;帮助孩子认识周围的世界。

当他们哭泣时有父母的安慰,生病时有父母的守候与关爱,父母的确比谁都了解自己的孩子,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却完全不是这样的,孩子的行为往往出乎父母意料之外,并且也无法解释孩子表现出的某些行为的原因。

为此,父母很伤心,并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们并不太了解自己的孩子……

  那么,今天,我们到底该怎样做父母呢?

怎样才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孩子使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我是母亲,也是一个热衷于教育,有着34年教龄的普通教师,就这个问题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彼此分享不同的教育观念可以吗?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意大利移民,他叫弗兰克,早年办了一家小银行,但是,一次银行抢劫使他破产了,储户也失去了存款。

当他拖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

所有的人都劝他:

“为什么要这样呢?

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

”但他回答:

“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是有责任的,我应该还钱。

”结果,经过三十九年的艰苦劳动,他终于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偿还了那笔天文般的存款。

  听了这则故事,我们不能不感受到来自心灵的震撼。

在弗兰克眼中,责任是何等的神圣,足以让他用一生的心血去完成。

他的伟大人格也在他的壮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为了人世间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今天的父母,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

难道仅仅只是给孩子吃好、穿好、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给孩子买最贵重的手机、电脑、玩具,让孩子穿名牌,带孩子到最有趣的地方旅游,满足孩子所有的愿望,为孩子创造丰厚的物质生活就算尽到了父母的职责了吗?

不是的,而是更需要一种责任――传承良好的道德品德,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心全意地去教育孩子,教会孩子从小具有责任心,一生不偏离,永走正道的信念。

  亲爱的朋友们,生活中你看见过这样的事吗?

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也向别人行礼、鞠躬。

我就看见过。

有一次,我去北京,一路上享受着服务员温馨的服务,下车走了一段路后,无意中回头却发现司机静静地在路边朝着我们行走的方向鞠着90度的躬,许久许久...这无人看见的鞠躬让我感动了好久好久!

让我觉得自觉遵守职业操守、行为准则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如果我们没有从心理真正理解和接受一个作法,就不可能发自内心的把它做得透彻到位。

作为父母,如果没有从心理真正去认识对养育孩子的责任,就不可能有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的精神,不可能将做人、做事、学习的优良品质在不经意间自觉自愿的传承给孩子,更不可能在生活的点滴中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高度的责任心。

从人的成长经历我们已经感受到了:

“一个人会自然而然地变老,但是决不会自然而然地变成熟”这个道理。

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从“幼儿时期——小学时期———初高中时期——大学时期——职业——为人之父母”成长经历中的艰辛,这一路走来,我们都亲眼目睹了弊端丛生的教育现状,哪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不在为教育忧思?

哪个心力交瘁的家长不把教育埋怨?

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真实面对今天的孩子呢?

缺失童年快乐------少空间,远离大自然;

缺失学习动力------没目标,缺乏兴趣;

缺失精神文化------重吃喝,重成绩,少阅读;

缺失亲情沟通------没时间,沟通有障碍;

缺失成就感------求完美,多批评;

我们会一遍又一遍追问: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让我们一块来分享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张文亮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篇文章中一个片段吧!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的太快,蜗牛尽力往前爬,每次只挪一点点。

我催,我吼,我责备,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了!

”我拉,我扯,甚至想踢,蜗牛受了伤,流着汗,喘着气,继续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天籁人寂。

“唉!

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

松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

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闪烁美丽。

咦?

以前我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莫非是我弄错了?

我如梦初醒……原来是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孩子的困惑我们了解吗?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也遇到这样的蜗牛:

他或者她,上课趴着,蹲着,歪着,做作业,多余动作特别多,找橡皮啦,上厕所啦,铅笔断了啊,书不见了哇,作业拖拉,不到最后时刻不着急呀,丢三落四,从不整理书包,经常不见外套呀,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里是个“小皇帝”,不尊重父母,不懂得关心他人,容易发脾气,在家不看书,不读报,动画片是最爱,任性,对一切都无所谓,学习、生活无目标,唯独对电脑情有独钟……理由之多,难以枚举,状况纷纭,简直应接不暇......

面对这些现状,看不到真相的父母就会活在自己的观点里,不断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禁止孩子做这做那。

今天我要真诚的告诉朋友们,这样的方式不是教育而是教导。

面对这些现状,看不到真相的父母就会在孩子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和期待时,情绪化的对待孩子,惩罚、贬损、打击、放弃。

今天我还要对朋友们说,这样的方式更不是教育而是教训。

教导孩子,孩子做不到;教训孩子,孩子逆反、对抗、自暴自弃。

家庭成了战场,父母在无明之中痛苦、纠结、委屈、抱怨、责怪.....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

松树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如果我们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就会瘦死;反之,我们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也受不了,会被烧死。

  朋友们,我们无法否认,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向上的动力——我要努力,我要进步,我要更优秀,这是他们共同的愿望。

但是我们也必须得承认,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生命千差万别,尽管是在一块长大的伙伴,一块迈进学校在书山学海里跋涉的学友,有的却走得顺风顺水,而有的却举步维艰。

不管是哪一种状况,作为父母要做的不是拉着绳子牵着孩子前行,更不是拉着绳子在孩子身后呼喝叱责;我们要做的就是静静地在他们身旁,伴随着他们前行,当不小心摔跤时,会轻轻对他们说:

“孩子,别急,你慢慢来。

让我们来听听孩子的心声,请欣赏歌曲《让我慢慢成长》吧

感伤孩子的那份凄美,心中总会泛起无数的涟漪对吧!

有时候,我们父母总是凭着自己的想法制定制度;凭着自己的意愿管教孩子;就像这辆可笑的车向前飞驰,却不顾及身后的事物是否还伴随着自己?

若这样一路,即使到达了终点又有什么意义呢?

 请想想: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只向着自己的目标狂奔,是否也只顾着向前,却不回头看一看自己在追逐梦想的同时丢掉了什么?

放弃了什么?

而又得到了什么?

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网络歌曲《我不想上学》

听后又是怎样的一番感受呢?

歌者声嘶力竭的呐喊和不文明的吼叫,反应出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极大不满。

然而这只是表象,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呢?

这首歌的问世能说明什么?

作为育人者的我们是否能真实面对深刻反思呢?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是故事:

2010年9月17日晚,一个老师心目中的佼佼者,父母一直以来为此而骄傲的孩子,在一瞬间从18层楼的家中窗户跳了下去,一个16岁的孩子,一个以最优异的成绩考上最好高中的重点班的孩子就这样走了,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临走前,他将自己一周的衣服洗的干干静静,然后坐在电脑前写下了绝笔:

当你看到这篇日志时,我就要不在了,也许已经不在了。

再隔一阵子,就是我的世界末日。

我必须抓紧时间,和亲爱的人告别。

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无能,也不孝,没有留下机会给你们劝我,因为我再也舍不得回头了。

CC,呵,这个外号还是别人给你起的,你放心,我这辈子的最后三个字还是会对你说的。

虽然你说你不需要了,多想回到,初三下期,最紧张,最刺激,也最单纯的幸福的时间。

白薇,老师,其实我一直都喜欢只叫你名字的,也许你是对的,现在这么小,能决定什么呢?

窑子,钱施宇,我第一次把这个想法告诉你们的时候,对不起,那是骗人的,因为,这次才是真的,你们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现在很恨的人,你们让我好舍不得。

猴子,同学十几年,你还是那么的拽啊,不过我欣赏。

陈贞王禹,抱歉,不想找那个字了,我也不知道该对你说什么,只是想到了你,顺便帮我问候一下何婧怡吧,因为我同时也想到她了。

陈思宇,你真的好像一些人,本来我们能成为好朋友的,但是再见了。

陈玉佳男,你不用帮我买什么道具了,留着充话费吧,还是谢谢你。

还有所有的亲爱的人们,我谢谢你们,再见。

不怪任何人,我是因为承受不了中国现在这种教育制度和来自家庭、父母的巨大压力才如此做的。

愁吹伊人发,

悠忧千万丝。

束了发,

乱了绪,

碎了心。

情未忘。

悲入胭脂泪,

浅痕两三行。

拭了泪,

花了妆,

断了肠。

夜难央。

诗写得不好,其实早就准备好了,也算是绝笔吧。

亲爱的老师们,此时此刻,我想,您们的心情和我一样沉重吧,当我们听到不同年龄段的两首歌曲和看到这封绝笔信后,不得不去深思作为父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

今天,我们怎么做父母?

我个人认为首先要真正接纳“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个观念。

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不干涉,不代替、不限制。

这是其一。

  其二,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生命是圆融具足的。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体力行做给孩子看——爱自己,爱父母,爱丈夫(妻子),热爱自己的工作,坚持看书看报,与邻居、朋友和睦相处,为人处世有礼有节,用心陪伴在孩子身边,精心为孩子准备早餐,和孩子一块进晚餐,坚持与孩子一块锻炼身体,一起阅读,一起分享电影、电视和生活中的故事,甚至一起浏览电脑,玩耍游戏,与孩子的生命能量共振。

第三,了解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情绪转移、能量传递的过程”。

父母教给孩子的知识、道理、规则,孩子会忘记,甚至逆反;而父母在言谈举止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却会传递给孩子,并被孩子内化到自己的生命中,成为自己情绪和情感的模式,一生受影响!

  当我们知道怎么做父母的时候,就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的成长上,而不是代替孩子做选择,也不限制孩子做选择,而是平静地协助孩子看到新的选择,并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养育孩子首先就是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明确父母能给予孩子的到底是什么?

谁来说说,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互动)

  就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父母能给予孩子的只有两样东西:

  一是健壮的体魄;二是优良的品格。

 大家想想,您的孩子如果身心健康,精力旺盛,再加上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还愁什么呢?

难道孩子的学习还需要父母操心吗?

不,因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完成学习任务是孩子自己的责任!

我想问问大家,不需立即回答,但要在心里回答自己:

  一、您的孩子保证了足够的睡眠吗?

  二、您高度重视孩子的早餐吗?

  三、您的孩子喜欢喝白开水吗?

  四、您的孩子挑食吗?

   五、您的孩子有便秘吗?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孩子便秘父母却不知道,有的就是知道了也不重视。

便秘时,食物积滞于肠道内,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通过血液进入大脑,妨碍大脑正常功能,影响孩子的记忆力、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六、您的孩子喜欢听音乐吗?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孩子喜欢听音乐,父母却百般阻挠。

其实,听音乐有健脑、开发大脑潜能、调整左右脑的功能。

所以家长不要认为听音乐是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哟。

  七、您的孩子肥胖吗?

  八、您知道宁静益智,噪声损脑,高强度噪声可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吗?

 九、您的孩子有坚持锻炼的习惯吗?

十、知道运动手指有助于大脑的积极思维,可以激发大脑右半球的细胞活动,开发人的智力吗?

  朋友们,健壮的体魄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家庭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孩子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的体格,运动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发展协调一致。

所以,关注孩子的健康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做到的,也是父母养育孩子的第一责任。

孩子有了健壮的体魄还不够,还需要拥有美好的品德。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他说:

“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有这样一个故事:

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也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

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

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面试太简单了,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却出问题了。

一见面,总经理说:

“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

”年轻人说:

“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

”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

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

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

“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

我们还在等您啊。

”老板说:

“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

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

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

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

他们说:

“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还有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农村,父母千辛万苦的培养他,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孩子能走进城里,离开贫穷。

最终,这个孩子不负众望,考进了四川大学的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电视台当记者。

这算是成功的孩子吧!

可是,这个孩子两个月后,又不得不离开电视台。

大家会问: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个孩子有一个很坏很坏的毛病,就是随地吐痰。

常常在采访时不经意间往地下吐痰,同事、领导都发现了,也及时提出了,给予了帮助,想让他尽快改正,可是就是改不了,难道他不知道随地吐痰不文明,不符合记者的身份吗?

不是的,他知道,但是他就是改不了,为什么?

习惯使然呀!

从小生活在农村生活,习惯这样吐痰了,真的是想改都难呀,不由自主的。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欠缺。

如果父母不及时纠正和教育,孩子翻惯了,吐惯了,就成了习惯呀。

而习惯是我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道德资本,一个孩子有了好的习惯,一辈子就享受不尽它的利息,有了坏的习惯,一辈子就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

作为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

我认为孩子的成长,关键在于培养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

1.先说培养做人的习惯吧

有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在日记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老师,我想问问,是不是每一个人长大了都要娶媳妇......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爱的种子,必然会收获爱的行为;播种爱的行为,就会收获爱的习惯;播种爱的习惯,就会收获善良的性格;播种善良的性格,就会收获幸福的人生。

  一个孩子拥有爱心,知道爱自己,爱家人,爱老师和同学,爱家庭、爱班级、爱学校,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这片土地,最终就会热爱自己的祖国。

2003年9月,我刚接任一个新班,就在开学的第一周,所任的班级一个同学的母亲去世了,在之后的日子里,这个孩子不但情绪低落,而且伤心、孤独,常常躲在教室里哭。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爱心,我在班委会上提出:

“伸出援助之手,帮帮她,让她感受集体的爱,同学的爱,让她的心不再孤独。

”这一建议,当时就得到了小干部们的一致赞同,大家还根据向丽同学家境贫寒这一特点,专题讨论了为向丽同学献爱心活动怎么开展呢。

班长向全体同学传达了班委会的决定,为向丽献一片爱心,可以是一件旧衣服、一个水果、一颗糖、一支笔、一个蛋、一封信、一个小制作……

  第二天早上,我带着自己准备好的礼物,兴致勃勃地来到教室,满以为孩子们会纷纷拿来水果什么的,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全班52人,只有两个同学记住了,其他的孩子忘了,包括昨天开会的小干部,他们什么也没有带,表情麻木得很,我问他们这么大的事怎么会忘了呢?

有的同学脸红了,有的同学无所谓,还振振有词地说,小事一桩,忘了就忘了吧。

有的同学说父母不同意,爷爷奶奶不同意,因为这样的事太多,我们怎么同情得完……

面对这一群孩子,我傻了眼,“他们没有同情心”当时我一个劲儿地这样想,看着他们冷漠对待同学的那副模样,我伤心、我难过,甚至是绝望,我流着眼泪半响说不出一句话来,心里不断地说:

“教育在干什么?

人不见了,悲哀,巨大的悲哀呀!

  我的痛、我的悲哀让孩子们恐惧了,他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这么伤心,一个个坐在那儿傻了似的,教室静得让人害怕。

这时,我便紧紧地抓住了这一瞬间,轻轻地唱起了《爱的奉献》这首歌,唱完之后,我又讲述了这首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又是在哪种情况下为一个小女孩唱的。

同时,我又讲了,每年都有很多孩子主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献学习用品和读物的事。

孩子们听着似乎明白了一切,有的哭了,有的呆坐在那儿,脸红红的,有的双眼一直盯着我,仿佛在祈求我原谅他们……

  看着孩子们稚气的脸,我紧接着又深情地对他们说:

“爱,是和睦相处、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根本。

缺了爱心,人就不是人,而是动物;人间也不是人间,而是动物世界。

人的爱是无私的爱。

人的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是为别人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无条件的爱。

这些爱都是动物不能的。

困境中的人、伤心落泪的人,他们多么需要得到别人的关爱和理解呀,一旦拥有一朵花,就会觉得拥有了整个春天。

所以,只要你向他献出一片暖暖的关爱,那么,你的心就给了另一颗心一座真正的天堂。

你想得到爱,唯一的办法就是付出爱。

虽然,你不是为爱而爱,但别人却是“爱着你的爱,幸福着你的幸福”。

当我说完这些话时,孩子们的眼睛亮了,他们真的懂了,个个脸上挂着笑容,不知是谁先哼了几句“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此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唱了起来,这爱的奉献顿时响彻了整个校园的上空。

  第二天早上,当我走进教室时,就看见讲桌上放满了孩子们带来的东西,有水果、水果糖、饼干、钢笔、铅笔,本子、书、小制作和写的信。

我把这些东西装好,让班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亲自把这些礼物给了向丽,向丽同学手捧着这些爱心礼物哭了,不过,这是她最后一次哭。

从此,她变了,开朗了,又会笑了。

让孩子们懂得了爱是信任、爱是尊重、爱是鞭策、爱是投入,爱是在别人需要时看到自己的责任,爱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

做人的核心是要有爱心。

没有孝心的孩子很难有爱心。

要让孩子明白道理是由近及远、由浅及深的过程。

《礼记》中说“立爱自亲始”,就是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孝敬长辈开始。

对孩子关爱最多的人莫多于他的父母和家人长辈,如果孩子对这些最亲近的人也产生不了爱心、孝敬之心,你还指望他去爱别人,这是不现实的。

所以,看一个孩子有没有爱心,做人方面有没有好习惯,首先看他有没有孝心。

父母的责任就是要竭尽全力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只有当我们的孩子知道怎么做人时,才可能去做事、学习、与人交流。

2、再说培养做事的习惯

做事的核心是要遵守规则,培养责任心、抗挫能力。

今天最让父母担心的是孩子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从点滴小事做起的,现在的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其他什么都不用你管。

”这句话体现了多么可怕的国民共识啊!

孩子光学习好就行吗?

  有这样一个14岁的男孩子和老师发生了矛盾,他上课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啪”往老师的衣服上甩了1滴钢笔墨水。

老师感觉到了,一看衣服上有4滴钢笔水就问,干什么?

男孩就说了,我只甩了1滴,其他3滴不是我甩的,这老师就特生气地说:

不是你甩的是谁甩的?

做了坏事还不承认?

我看你就像人渣!

这话从老师嘴里说出来是很没水平的,说这种话的老师有违师德,应当受到处罚。

谁知这个男生回家就上吊自杀了,留了封遗书说,我要用我的死维护我的尊严,证明我就甩了1滴墨水,不是4滴。

一个14岁的孩子就这样死了!

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

老师说学生是人渣,这绝对是错的,但是中国那么多老师,你怎么能保证每位老师都像圣人一样呢?

老师也会犯错误。

老师犯点错误,你受了点委屈就自杀吗?

况且这件事跟你还不是没有关系,你也不是没有责任的。

如果受点委屈就自杀,我们哪个孩子能长大?

后来,我遇到出事学校的校长,我说这样的孩子太脆弱了,应该多经受挫折训练,谁知校长说,我们现在哪还敢批评学生啊!

所以我给大家一个忠告:

您再爱您的孩子,也不能指望全天下的人像您一样爱您的孩子。

一万年都不可能!

因为人是千差万别的。

您的孩子很难避免不受到委屈、麻烦、挫折、打击,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那您做好准备了没有?

您的孩子能不能承受打击与挫折?

孩子就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有没有让他看到自己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我们很多父母在带小孩的时候,小孩摔倒了,大人就跺地,怪地面不好,撞到树了,用手打树,在孩子面前怪树不好。

长大了,小孩在外做错点事,倒是会说自己孩子不对,让孩子道个歉。

接下来就会说,去学习吧,这件事就过去了。

好像只要孩子回家学习了,就万事皆休,天大的责任就跟孩子没关系了。

这样长大的孩子是不可能有责任心的,因为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他所体验的结果是不管做错什么事,只要说声“对不起”就可以走人了,其他事就可以丢给父母操心解决了。

  中国的父母似乎是爱孩子的世界冠军,什么事都替孩子扛着,您替孩子扛得越多,孩子就越没有责任心,碰到什么事都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父母操透了心,孩子却跟个没事儿似的。

因此我建议:

明智的父母应该藏起一半的爱心,让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经受一点挫折。

  有一位到美国探亲的中国学者,遇到了这么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

有一天,他正在家中看报,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子和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

  大孩子非常沉着地对他说:

“你们家需要保姆吗?

我是来求职的。

”学者好奇地问:

“你会什么呢?

年纪这么小……”大孩子解释说:

“我已经9岁了,而且我已经有了14个月的工作历史,请看这是我的工作记录单。

我可以照看你的孩子,帮助他完成作业,和他一起游戏……”

  大孩子观察到没有聘用她的意思,又进一步说:

“你可以试用我一个月,不收工钱。

只需要你在我的工作记录单上签个字它有助于我将来找工作。

”学者指着那个五六岁的孩子问:

“她是谁?

你还要照顾她吗?

听到的回答更令人惊奇:

“她是我的妹妹。

她也是来找工作的,她可以用小推车推你的孩子去散步,她的工作是免费的。

  多么可爱的孩子啊!

她们的父母也应该说是了不起的,敢于放手让孩子出来闯天下。

  我并不是说要让我们的孩子也这样去做,而是这样的教育观念我们也得学学对吧。

  有一位父母是这样引导他的上小学一年级孩子辨别是非的:

他每天带孩子上学挤公共汽车,每当看到出现一些争论时,他就让孩子注意观察,下车时还要把自己的分析讲给父母听,究竟他们是为什么引起争论的?

究竟谁对谁不对?

应该怎么解决?

孩子说完之后,当父母的再做点指导。

天长日久,这个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就比别的孩子强,有此作基础,她很善于给小朋友劝架,因而就成了大家拥护的小班长。

  有经验的父母多是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优良的品质。

设置什么样的困难,又和父母的观念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