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中药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6467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中药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中药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中药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中药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中药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中药学.docx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中药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中药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中药学.docx

第二十八章拔毒化腐生肌药中药学

第二十八章拔毒化腐生肌药

凡以外用拔毒化腐,生肌敛疮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拔毒化腐生肌药。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痈疽疮疡溃后脓出不畅,或溃后腐肉不去,新肉难生,伤口难以生肌愈合之证;以及癌肿,梅毒;有些还常用于皮肤湿疹瘙痒,五官科的口疮、喉证、目赤翳障等。

本类药物的外用方法,可根据病情和用途而定,如研末外撒,加油调敷,或制成药捻,或外用膏药敷贴,或点眼、吹喉、鼻、滴耳等。

本类药物多为矿石重金属类,或经加工炼制而成。

多具剧烈毒性或强大刺激性,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和用法,外用也不可过量或过久应用,有些药还不宜在头面及粘膜上使用,以防发生毒副反应而确保用药安全。

其中含砷、汞、铅类的药物毒副作用甚强,更应严加注意。

现代研究表明,本类药物多能抑杀病原微生物,有些则具防腐、收敛、保护和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升药Shengyao

《外科大成》

由水银、火硝、白矾各等分混合升华制成。

红色者称红升,黄色者称黄升。

各地均产,以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

研细末入药,陈久者良。

又名红粉、三仙丹、红升丹、黄升丹。

【性能】辛,热。

有大毒。

归肺、脾经。

【功效】拔毒,去腐。

【应用】

痈疽溃后,脓出不畅,或腐肉不去,新肉难生。

本品有良好的拔毒去腐排脓作用,为只供外用的外科常用药之一。

常与收湿敛疮的煅石膏同用,可随病情不同,调整二药的用量比例,如升药与煅石膏的用量比为1∶9者称九一丹,拔毒力较轻而收湿生肌力较强,2∶8者称八二丹,3∶7者称七三丹,1∶1者称五五丹,9∶1者称九转丹,则拔毒提脓之力逐步增强。

此外,升药也可用治湿疮、黄水疮、顽癣及梅毒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

本品只供外用,不能内服。

且不用纯品,而多配煅石膏外用。

用时,研极细粉末,干掺或调敷,或以药捻沾药粉使用。

【使用注意】本品有大毒,外用亦不可过量或持续使用。

外疡腐肉已去或脓水已尽者,不宜用。

【古籍摘要】

1.《外科大成》:

“治一切顽疮及杨梅粉毒、喉疳、下疳、痘子。

2.《疡医大全》:

“提脓长肉,治疮口坚硬,肉暗紫黑,或有脓不尽者。

3.《疡科心得集》:

“治一切疮疡溃后,拔毒去腐,生新长肉。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为粗制氧化汞(HgO),另含少量硫酸汞。

2.药理作用:

升药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效力比石碳酸大100倍以上;但因升药的组方配伍和炼制方法不尽相同,致使其成分、杀菌力和疗效也有差别;实验表明,升丹制剂可促进和改善创面微循环,减少微血栓,增加创面营养和血供,有利于创面愈合。

3.临床研究:

据报道,用升药或经适当配伍治疗痈疽疔疖、瘘管、顽癣、银屑病、梅毒等多种疾病,均取得良好疗效。

近年还报道:

升药外用每日换药1次,治疗阑尾炎及肠梗阻术后切口感染32例,结果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3.3日(吉林中医药,1983,3∶16);用平胬新(升药、枯矾等量研细末)外用,并盖贴黑膏药治疗胬肉85例,均获痊愈(湖南中医杂志,1997,6∶16);单用升丹或将其制成八二丹剂型(即升丹与煅石膏2∶8比例组成)外用,治疗皮肤溃疡105例,有效率98.9%(新中医,1991,9∶30)。

此外,又可用治腋臭、痤疮、白癜风、酒齄鼻、化脓性骨髓炎等。

4.不良反应:

升药有大毒,一般只供外用,不可内服。

氧化汞对人的致死量为0.1~0.7g(有毒中草药大辞典,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242)。

轻粉Qingfen

《本草拾遗》

为水银、白矾(或胆矾)、食盐等用升华法制成的氯化亚汞(Hg2Cl2)结晶性粉末。

主产于湖北、湖南、山西、陕西、贵州等地。

避光保存,研细末用。

又名汞粉、水银粉、腻粉。

【性能】辛,寒。

有毒。

归大肠、小肠经。

【功效】外用攻毒杀虫,敛疮。

内服逐水通便。

【应用】

1.外用治疮疡溃烂,疥癣瘙痒,湿疹,酒齄鼻,梅毒下疳。

本品辛寒燥烈,有较强的攻毒杀虫止痒及生肌敛疮作用。

治黄水疮痒痛,配黄柏、蛤粉、煅石膏共为细末,凉水或麻油调涂,如蛤粉散(《外科正宗》);如配黄连末,猪胆汁调涂,治臁疮不合(《永类钤方》);或配风化石灰、铅丹、硫黄为细末,生油调涂治干湿癣,如如圣散(《圣济总录》);又可配大黄、硫黄加凉水调涂,治酒齄鼻、痤疮,如加味颠倒散(《疮疡外用本草》)。

2.内服治水肿胀满,二便不利。

本品内服能通利二便,逐水退肿。

常配伍大黄、甘遂、大戟等同用,治水肿便秘实证,如舟车丸(《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干掺,制膏外贴。

内服每次0.1~0.2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可致汞中毒),内服宜慎,且服后应漱口。

体虚及孕妇忌服。

【古籍摘要】

1.《本草拾遗》:

“通大肠,转小儿疳并瘰疬,杀疮疥癣虫及鼻上酒齄、风疮瘙痒。

2.《本草图经》:

“服之过剂及用之失宜,则毒气被逼窜入经络筋骨莫之能出,变为筋挛骨痛,发为痈肿疳漏,经年累月,遂成废疾。

因而夭枉,用者慎之。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氯化亚汞(HgCl),化学上又名甘汞。

2.药理作用:

轻粉有广谱抑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良好抑菌效果。

口服有一定泻下和利尿作用。

3.临床研究:

据报道,用轻粉或经适当配伍治疗疥疮、梅毒、酒齄鼻、神经性皮炎、哮喘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

近年还报道:

用轻粉、滑石粉等量制成狐臭散,局部外用治疗狐臭100余例,效果良好(中成药研究,1982,7∶45);由轻粉与海螵蛸等量制成的汗斑散,在患处外用治疗汗斑31例,效果满意(新中医,1988,10∶11);治疗阴茎癌,用红粉9g,轻粉6g,水银3g,红枣适量,共研末为丸,丸如绿豆大,每日10丸,不可超过2次(中药的妙用,南京出版社,1990∶300)。

此外,又可用治早期宫颈癌、瘘管、慢性泪囊炎等。

4.不良反应:

轻粉大量口服可致中毒。

汞是一种原浆毒,可损害肾、肝等器官及组织,也可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

外用也可致接触性皮炎。

砒石Pishi

《日华子本草》

为矿物砷华的矿石,或由毒砂(硫砷铁矿)、雄黄等含砷矿物的加工品。

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

药材分白砒与红砒,二者三氧化二砷(As2O3)的含量均在96%以上,但前者更纯,后者尚含少量硫化砷等红色矿物质。

药用以红砒为主。

砒石升华的精制品即砒霜。

砒石又名信石、人言。

【性能】辛,大热。

有大毒。

归肺、肝经。

【功效】外用攻毒杀虫,蚀疮去腐;内服劫痰平喘,截疟。

【应用】

1.腐肉不脱之恶疮,瘰疬,顽癣,牙疳,痔疮。

本品外用具攻毒杀虫,蚀死肌,去腐肉之功。

虽可单用贴敷,因易中毒且引起剧烈疼痛,故多配其他药物以轻其剂缓其毒。

若治恶疮日久,可配硫黄、苦参、附子、蜡同用,调油为膏,柳枝煎汤洗疮后外涂,如砒霜膏(《圣惠方》)。

若配明矾、雄黄、乳香为细末,可治瘰疬、疔疮等,如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

2.寒痰哮喘。

本品味辛大热,内服能祛寒劫痰平喘。

主治寒痰喘咳,久治不愈,可配淡豆豉为丸服,如紫金丹(《普济本事方》)。

此外,古方还用治疟疾,现已少用。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宜作复方散剂或入膏药、药捻用。

内服一次0.002~0.004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本品剧毒,内服宜慎;外用亦应注意,以防局部吸收中毒。

孕妇忌服。

不可作酒剂服。

忌火煅。

【古籍摘要】

1.《日华子本草》:

“治疟疾、肾气。

带辟蚤虱。

2.《本草纲目》:

“除齁喘积痢,烂肉,蚀瘀腐瘰疬。

”又“蚀痈疽败肉,枯痔杀虫。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白砒和砒霜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As2O3),红砒尚含少量硫化砷(As2S)等。

2.药理作用:

砒石有杀灭微生物、疟原虫及阿米巴原虫作用。

对癌细胞有特定的毒性,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杀伤白血病细胞,对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三氧化二砷还能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和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也可诱导多发性骨髓癌细胞凋亡。

小量砒石可促进蛋白质合成,活跃骨髓造血机能,促使红细胞及血色素新生。

另外,还有抗组织胺及平喘作用。

3.临床研究:

据报道,用砒石或经适当配伍治疗早期宫颈癌、皮肤癌、神经性皮炎、皲裂疮、哮喘、肛瘘、牙痛等多种疾病,均取得良好疗效。

近年还报道:

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500ml内静滴,日1次,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72例,其中初治者30例,有效率90%,复发性及难治者42例,有效率64.2%(中华血液学杂志,1996,2∶50);用红砒研极细粉末,每次2~3g,加白开水60~80ml,放入小烧瓶内,置乙醇灯上煮沸,用其蒸汽熏劳宫穴,先健侧后患侧,每次熏20~30分钟,日1次,10天1疗程,治疗颈淋巴结核151例,治愈90例(中医外治杂志,1992,3∶24);用白砒石0.6g,浸入高度白酒60ml,2天后用生姜蘸药液擦患处,日3次,每次1~3分钟,治疗斑秃200余例,效果良好(浙江中医杂志,1986,3∶133)。

此外,又可用治汗斑、湿疹、酒齄鼻等多种病症,以及作牙髓失活剂。

4.不良反应:

三氧化二砷有极大毒性,口服5mg以上即可中毒,20~200mg可致死,口服吸收后,随血液分布至全身各脏器,而以骨和毛发贮存量较大且较久。

砷为原浆毒,对蛋白质的巯基有巨大亲和力,能抑制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许多巯基的酶,使细胞呼吸和氧化过程发生障碍,还能直接损害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

砷剂还可使肝脏变性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

还可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癌变·畸变·突变,1997,3∶100),又对皮肤、粘膜有强烈腐蚀作用。

铅丹Qiandan

《神农本草经》

为纯铅加工制成的铅的氧化物(Pb3O4)。

主产于河南、广东、福建、云南等地。

生用或炒用。

又名广丹、黄丹。

【性能】辛,微寒。

有毒。

归心、肝经。

【功效】拔毒生肌,杀虫止痒。

【应用】

外用治疮疡溃烂,湿疹瘙痒,疥癣,狐臭,酒齄鼻。

本品辛寒,具拔毒,化腐生肌,收湿,杀虫止痒之功。

可治疗多种疮疡、顽癣、湿疹等。

配黄明胶,治疮疡初起红肿或脓成未溃者,如敛疮内消方(《普济本事方》);配煅石膏、轻粉、冰片研细末,外掺疮上治痈疽溃后不敛,如桃花散(《马氏方》)。

铅丹又为制备外用膏药的原料,常与植物油及相关解毒、活血、生肌药熬制成外贴膏药应用。

此外,本品内服,可治惊痫癫狂,疟疾。

因其有毒,现已很少应用。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熬膏贴敷。

内服每次0.3~0.6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之不当可引起铅中毒,宜慎用;不可持续使用以防蓄积中毒。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

“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

2.《药性论》:

“煎膏药用,止痛生肌。

3.《本草纲目》:

“能解热拔毒,长肉去瘀,故治恶疮肿毒,及入膏药,为外

科必用之物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四氧化三铅(Pb3O4)。

2.药理作用:

能直接杀灭细菌、寄生虫,并有抑制粘膜分泌作用。

3.临床研究:

据报道,用铅丹或经适当配伍用于治疗湿疹、黄水疮、皮肤皲裂、褥疮、臁疮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

近年还报道:

用铅丹、黄柏等量研细和匀,制丹黄散,撒于疮面,渗出物较少者加香油调敷,治疗湿疹100例,全部有效(四川中医,1984,3∶50);用淘米水漱口,再用纱布沾广丹少许擦患处,日2~3次,治疗小儿鹅口疮28例,效果显著(河南中医,1985,5∶6)。

此外,又可治疗化脓性骨髓炎、骨结核、痹证等。

4.不良反应:

铅为多亲和性毒物,可作用于全身各系统,主要损害神经、造血、消化及心血管系统。

微量较长时间应用,亦可造成慢性铅中毒。

炉甘石Luganshi

《外丹本草》

为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石,主含碳酸锌(ZnCO3)。

主产于广西、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全年可采挖,采挖后,除去泥土杂石,洗净,晒干。

有火煅、醋淬及火煅后用三黄汤(黄连、黄柏、大黄)淬等制法。

水飞用。

【性能】甘,平。

归肝、胃经。

【功效】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应用】

1.目赤翳障。

本品甘平无毒,可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

为眼科外用常用药。

与玄明粉各等份为末点眼,治目赤暴肿,如神应散(《御药院方》);若与海螵蛸、冰片为细末点眼,可治风眼流泪,如止泪散(《证治准绳》)。

2.溃疡不敛,湿疮,湿疹,眼睑溃烂。

有生肌敛疮,收湿止痒,解毒诸功效。

常配煅石膏、龙骨、青黛、黄连等同用,以提高药效。

如治疮疡不敛,配龙骨同用,研极细末,干掺患处的平肌散(《御药院方》)。

若配黄连、冰片,可治眼眶破烂,畏日羞明,如黄连炉甘石散(《证治准绳》)。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

水飞点眼、吹喉。

一般不内服。

【使用注意】宜炮制后用。

【古籍摘要】

1.《本草品汇精要》:

“主风热赤眼,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治下部湿疮。

调敷。

2.《本草纲目》:

“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尚含铁、钙、镁、锰的碳酸盐。

煅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锌。

2.药理作用:

本品所含的碳酸锌不溶于水,外用能部分吸收创面的分泌液,有防腐、收敛、消炎、止痒及保护创面作用,并能抑制局部葡萄球菌的生长。

3.临床研究:

据报道,用炉甘石或经适当配伍治疗湿疹、黄水疮、漆疮、药物性皮炎、肛门瘙痒症、睑缘炎、泪囊炎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

近年还报道:

用炉甘石、甘草、冰片,制成炉甘散,外用治疗皮肤溃疡154例,有效率96.75%(时珍国药研究,1997,2∶148);用炉甘石100g,煅后淬于三黄汤内,取出晒干研极细末,再加冰片5g共研,取适量撒于创面,治疗烧伤残余创面78例,治愈率97.4%(辽宁中医杂志,1994,11∶507)。

此外,又治疗化脓性骨髓炎、儿童缺锌症等疾病。

4.不良反应:

有些炉甘石含铅及镉,有相当大毒性。

本品口服后在胃内可生成氯化锌,会刺激腐蚀胃肠道。

硼砂Pengsha

《日华子本草》

为天然矿物硼砂的矿石,经提炼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主产于青海、西藏等地。

一般8~11月间采挖。

除去杂质,捣碎,生用或煅用。

又名月石、蓬砂。

【性能】甘,咸,凉。

归肺、胃经。

【功效】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应用】

1.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

本品能清热解毒,消肿防腐,为喉科及眼科常用药且较多外用。

若配伍冰片、玄明粉、朱砂同用,可治咽喉、口齿肿痛,如冰硼散(《外科正宗》)。

若配冰片、炉甘石、玄明粉共为细末点眼,可治火眼及翳障胬肉,如白龙丹(《证治准绳》);若配冰片、珍珠、炉甘石、熊胆为细末点眼,治火眼及目翳,如八宝眼药(《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2.痰热咳嗽。

本品味咸性寒凉,内服可清肺化痰。

较宜于痰热咳嗽并有咽喉肿痛者。

可与沙参、玄参、贝母、瓜蒌、黄芩等同用。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极细末干撒或调敷患处;或化水含漱。

内服,1.5~3g,入丸、散用。

【使用注意】本品以外用为主,内服宜慎。

【古籍摘要】

1.《日华子本草》:

“消痰止嗽,破癥结喉痹。

2.《本草纲目》:

“治上焦痰热,生津液,去口气,消障翳,除噎嗝反胃,积块结瘀肉,阴溃,骨鲠,恶疮及口齿诸病。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四硼酸钠(Na2B4O7·10H2O),另含少量铅、铝、铜、钙、铁、镁、硅等杂质。

2.药理作用:

硼砂对多种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浅部皮肤真菌及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并略有防腐作用。

对皮肤和粘膜还有收敛和保护作用。

实验表明,硼砂能抗电惊厥和戊四氮阵挛性惊厥;减轻机体氟负荷,调整体内微量元素平衡,增加尿氟排出,但不能动员骨氟的移出。

3.临床研究:

据报道,用硼砂为主适当配伍可用于防治复发性口疮,效果良好。

近年还报道:

取硼砂10g开水冲化后洗头,三日一次,治疗脂溢性皮炎120例,全部有效(中国乡村卫生,1992,7∶14);硼砂研细末,取少许涂于眼睑结膜处用,治疗急性腰扭伤204例,痊愈率93%(中医函授通讯,1995,2∶31);成人每次服硼砂1.0~1.5g,日3次,半年不发病者减为日2次,治疗癫痫35例,有效率100%,治愈率91.4%(中国乡村医生,1992,4∶19)。

此外,又可用治汗斑、真菌性阴道炎、氟骨病等。

(陕西中医学院胡锡琴)

附篇临床常见百种病证用药简介

本教材是按药物功效不同分章论述的,本附篇则是以常见病证为纲,打破章节界限,介绍临床用药,这样正文以药物功效主治纵向归纳,附篇以病证用药横向综合,纵横交错,融汇贯通,以期使学生打下辨证用药的坚实药性基本功,同时为学习方剂学、临床课,搞好辨证论治和遣药组方创造条件。

1.感冒常用药

(1)风寒表证:

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香薷辛夷苍耳子生姜葱白淡豆豉

(2)风热表证:

薄荷牛蒡子蝉衣浮萍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蔓荆子葛根升麻柴胡淡豆豉

(3)暑湿表证:

藿香佩兰紫苏大腹皮香薷白扁豆厚朴

(4)暑热表证:

青蒿滑石金银花露通草连翘绿豆荷叶白扁豆西瓜翠衣淡竹叶香薷

2.气分实热证常用药:

石膏知母寒水石栀子黄芩黄连黄柏竹叶芦根天花粉鸭跖草

3.营分血分实热证常用药(包括热入心包证):

水牛角生地玄参金银花黄连连翘赤芍丹皮丹参莲子心连翘心连心麦冬竹叶卷心

4.温毒发斑证常用药:

水牛角玄参生地赤芍丹皮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羚羊角升麻紫草番红花

5.湿温暑温证常用药:

白豆蔻薏苡仁杏仁藿香佩兰青蒿黄芩滑石通草香薷茵陈厚朴清水豆卷黄连金银花露绿豆荷叶

6.温邪发热、骨蒸劳热证常用药:

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女贞子牡蛎玄参泽泻丹皮熟地黄生地黄知母黄柏

7.咳嗽常用药

(1)寒痰阻肺证:

白芥子苏子莱菔子生姜皂角子半夏天南星白果

(2)湿痰阻肺证:

半夏天南星白前旋复花橘皮枳壳茯苓苍术厚朴白术香橼佛手桔梗

(3)热痰阻肺证:

瓜蒌贝母知母青黛海蛤壳胆南星竹茹竹沥瓦楞子海浮石车前子石韦冬瓜子芦根天花粉前胡四季青鸡矢藤

(4)燥痰阻肺证:

知母贝母桑叶沙参杏仁天花粉阿胶百合麦门冬天门冬玉竹百部紫菀款冬花梨皮荸荠

8.肺痨常用药:

百合地黄天门冬麦门冬阿胶西洋参知母五味子川贝百部沙参紫菀款冬花冬虫夏草枸杞子黄柏龟板鳖甲仙鹤草白及三七丹皮山栀紫珠血余炭花蕊石郁金

9.喘证常用药

(1)肺热壅遏证:

石膏麻黄杏仁黄芩桑白皮地骨皮葶苈子牛蒡子前胡地龙鱼腥草马兜铃枇杷叶金荞麦瓜蒌海蛤壳旋复花白前羚羊角

(2)寒饮涉肺证:

麻黄干姜细辛桂枝苏子沉香五味子厚朴肉桂磁石

(3)痰浊阻肺证:

陈皮半夏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旋复花皂荚白前

(4)肺肾虚喘证:

人参蛤蚧冬虫夏草胡桃仁五味子补骨脂紫河车山萸肉沉香磁石钟乳石诃子硫黄黑锡

10.痞证常用药

(1)脾胃气滞证:

橘皮枳实枳壳木香苏梗乌药砂仁白豆蔻厚朴沉香檀香降香柿蒂大腹皮槟榔甘松薤白

(2)湿滞伤中证: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白豆蔻砂仁白扁豆草豆蔻香薷陈皮大腹皮

11.胃脘痛常用药

(1)寒邪客胃证:

高良姜干姜吴茱萸生姜小茴香胡椒乌药丁香砂仁荜拨荜澄茄白豆蔻

(2)脾胃虚寒证:

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干姜桂枝蜂蜜大枣饴糖

(3)肝胃气滞证:

香附青木香半夏吴茱萸佛手香橼木香乌药

12.呕吐常用药

(1)胃寒呕吐证:

半夏生姜吴茱萸砂仁木香丁香橘皮柿蒂刀豆灶心土旋复花藿香佩兰代赭石

(2)胃热呕吐证:

竹茹黄连芦根枇杷叶黄芩生石膏栀子

13.呃逆常用药:

丁香柿蒂刀豆沉香荜拨荜澄茄

14.腹痛常用药

(1)寒邪内阻证:

高良姜吴茱萸荜拨荜澄茄乌药丁香小茴香花椒胡椒白芷檀香草豆蔻

(2)脾肾虚寒证:

黄芪干姜桂枝芍药益智仁乌头附子肉桂蜂蜜饴糖

15.便秘常用药

(1)热结肠燥证:

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牵牛子枳实

(2)津枯肠燥证:

火麻仁郁李仁蜂蜜杏仁桃仁柏子仁松子仁瓜蒌仁决明子冬葵子苏子知母天门冬麦门冬玄参

(3)血虚肠燥证:

桑椹黑芝麻当归生首乌胡桃肉锁阳肉苁蓉

(4)气滞肠燥证:

槟榔枳实木香厚朴郁李仁

(5)阳虚寒凝证:

巴豆干姜硫黄半夏肉苁蓉锁阳

16.泄泻常用药

(1)暑湿蕴结证:

葛根黄芩黄连茯苓木通车前子藿香香薷白扁豆荷叶穿心连地锦草拳参鸡矢藤

(2)食滞肠胃证:

山楂神曲莱菔子鸡矢藤枳实青皮槟榔

(3)脾胃虚弱证:

党参茯苓白术白扁豆山药莲子芡实薏苡仁砂仁苍术厚朴

(4)脾肾阳虚证:

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干姜白术菟丝子仙茅益智仁附子肉桂葫芦巴

17.痢疾常用药

(1)湿热壅滞证:

黄连黄芩黄柏苦参胡黄连马尾连三颗针拳参鸡矢藤马齿苋椿根皮穿心连地锦草

(2)疫毒蕴结证:

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地榆马齿苋鸦胆子银花炭山楂炭鸡冠花

18.久泻久痢常用药:

罂粟壳乌梅五倍子诃子肉赤石脂禹余粮肉豆蔻菟丝子金樱子石榴皮五味子椿根皮芡实灶心土

19.蛔虫蛲虫病常用药:

使君子苦楝皮苦楝子鹤虱芜荑榧子槟榔雷丸川椒乌梅牵牛子扁蓄石榴皮百部

20.绦虫病常用药:

槟榔南瓜子雷丸鹤草芽贯众山楂干漆雄黄穿山甲

21.钩虫病常用药:

榧子雷丸槟榔百部鹤虱贯仲大蒜

22.胁痛常用药

(1)肝郁气滞证:

柴胡白芍郁金川芎香附乌药青皮青木香白蒺藜延胡索佛手香橼枸橘川楝子荔枝核娑罗子八月札玫瑰花绿萼梅九香虫橘叶橘核

(2)肝胃气滞证:

佛手枳壳香橼青木香甘松娑罗子八月札玫瑰花绿萼梅

(3)瘀血阻滞证:

延胡索川芎郁金姜黄五灵脂三棱莪术丹参红花牡蛎鳖甲

23.黄疸常用药

(1)湿热蕴蒸证(阳黄):

茵陈栀子黄柏黄连大黄虎杖金钱草秦艽苦参白鲜皮猪胆汁大青叶板蓝根垂盆草地耳草龙胆草蒲公英柴胡黄芩郁金珍珠草水飞蓟熊胆半边莲

(2)寒湿阻遏证(阴黄):

茵陈茯苓苍术泽泻桂枝猪苓附子干姜金钱草

24.癥瘕积聚常用药:

丹参红花桃仁郁金乳香没药三棱莪术鳖甲生牡蛎昆布鸡内金山楂干漆穿山甲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麝香凌霄花山慈菇黄药子

25.梅核气常用药:

紫苏半夏厚朴茯苓柴胡郁金绿萼梅旋复花八月札全瓜蒌大贝母

26.眩晕常用药

(1)肝阳上亢证:

羚羊角钩藤天麻石决明珍珠母磁石代赭石白蒺藜生龙骨生牡蛎罗布麻紫石英紫贝齿菊花桑叶桑白皮夏枯草青葙子白芍玳瑁

(2)肝肾阴虚证:

龟板鳖甲牛膝杜仲桑寄生女贞子枸杞子沙苑子菟丝子玄参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

(3)痰浊中阻证:

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生姜枳实竹茹

27.痉证常用药

(1)肝风实证:

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僵蚕全蝎蜈蚣玳瑁紫石英菊花青黛蚤休水牛角龙胆草熊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