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行业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548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牛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肉牛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肉牛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肉牛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肉牛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肉牛行业研究报告.docx

《肉牛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牛行业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肉牛行业研究报告.docx

肉牛行业研究报告

 

2016年肉牛行业研究报告

 

2016年2月

中国肉类消费结构已经和将持续发生变化,猪、禽和牛肉作为世界三大动物源蛋白质,牛肉以其高蛋白质低脂肪特性,在肉类消费居于金字塔更顶部位置。

从供需和经济规律角度分析,牛肉消费同我国城镇化率、居民生活水平、消费升级需求具有十分正相关关系,而受制于资源禀赋,我国肉牛产业并未成长起又大又强的龙头企业,因此,牛肉产业链呈现两极分化特征,上游养殖竞争力较弱,下游消费却十分强劲(量价双景气),为此,我们更看好领先把握消费趋势、同消费者沟通更好的具有“品牌+渠道”优势,同时在整个供应链尤其上游有前瞻布局的企业。

本报告对牛肉产业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包括全球和国内供给与消费分析、国内牛肉产业链分析、国际市场竞争层次分析等。

供需缺口严重,国内消费难以自给自足,牛肉“供给在外,消费在内”的模式将会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流。

为此,国内资本开始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布局,上海梅林拟收购新西兰牛羊鹿肉屠宰出口份额领先的SFF,我们认为这是国内企业和资本基于产业景气做出的重要决策。

终端消费市场巨大待龙头。

牛肉终端消费5,000亿以上的巨大市场必然会成长起类似猪肉产业当中双汇发展这样的龙头企业。

基于资源禀赋,国内牛肉产业链特点,传统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一体化企业可能并非是既大又强的企业,传统牛肉企业普遍存在养殖规模效益差,屠宰产能利用率低下,品牌业务不强,高端话语权较弱,整体盈利能力弱的共性,已上市的相关肉企报表表现普遍不理想。

真正意义上的品牌龙头尚未出现。

2015年澳大利亚出口中国14.82万吨牛肉,合6.19澳元/千克,相当于28.71元/kg,进入2016年,澳大利亚出口日本冷冻牛胸肉(FrozenFullBrisket,中等价位)约24.74元人民币/千克。

以出口中国均价28.71元/kg为例计算,到中国结税后总价格为33.46元/千克,而同期国内普通牛肉均价(农业部统计全国均价)63元/千克,相差近30元/千克。

也即正关进口牛肉加价率可以达到90%。

在国外牛肉产业发展更为成熟,且国内供需缺口巨大必须要进口满足的情况下,走“品牌+渠道+海外上游资源”的消费品牌型企业更有发展张力,一方面从0到1切入市场,不存在冲击原有产业链的情况,另外海外成熟的“合作社企业”运作模式,使得控制屠宰环节即实质性控制养殖牛源也使得企业以相对轻资产模式实现了完整产业链的打造。

为此,我们在认知企业海外资源质地的同时,更应关注企业于国内“品牌+渠道”运作模式发展情况,才能更好判断企业发展前景和更好把握相关企业的投资机会。

一、景气多年的牛肉消费终于迎来投资春天

中国肉类消费结构已经和将持续发生变化,猪、禽和牛肉作为世界三大动物源蛋白质,牛肉以其高蛋白质低脂肪特性,在肉类消费居于金字塔更顶部位置。

从供需和经济规律角度分析,牛肉消费同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需求具有十分正相关关系,而受制于资源禀赋,我国肉牛产业并未成长起又大又强的龙头企业,因此,牛肉产业链呈现两极分化特征,上游养殖竞争力较弱,下游消费却十分强劲(量价双景气),因此聚焦于品牌端且有相对更为稳定的上游供给的企业才是能获得品牌溢价并持续成长的投资标的。

牛肉供给在外,消费在内的模式将会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流。

为此,国内资本开始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布局。

新希望集团旗下基金于澳洲收购了当地领先的肉牛屠宰和出口企业,上市公司得利斯拟收购澳洲牛肉企业YolarnoPtyLtd,西部牧业获得澳洲活牛进口配额并在沿海地区设立屠宰基地,上海梅林拟收购新西兰牛羊鹿肉屠宰出口份额领先的SFF,我们认为这是国内企业和资本基于产业景气做出的重要决策。

一些行业从消费端看,起势十分明显,只是上市公司并无直接标的,或者商业模式未升级,不能体现出品牌化运作的强大威力,所以资本市场关注度不高。

但是我们相信,只要行业景气,就会有资本/上市公司介入,相关标的会水到渠成的出现。

随着国内资本在全球资源禀赋卓越地区的布局初步完成,相关标的开始日趋清晰化,从消费端关注到十分景气的牛肉产业将迎来投资的春天。

牛肉终端消费5000亿以上的巨大市场必然会成长起类似猪肉产业当中双汇发展这样的龙头企业。

基于资源禀赋,国内牛肉产业链特点,我们认为传统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一体化企业可能并非是既大又强的企业,尤其是国外牛肉产业发展更为成熟,且国内供需缺口巨大必须要进口满足的情况下,走“品牌+渠道+海外上游资源”的消费品牌型企业更有发展张力,一方面从0到1切入市场,不存在冲击原有产业链的情况,另外海外成熟的“合作社企业”运作模式,使得控制屠宰环节即实质性控制养殖牛源也使得企业以相对轻资产模式实现了完整产业链的打造。

为此,我们在认知企业海外资源质地的同时,更应关注企业国内“品牌+渠道”运作模式发展情况,才能更好判断企业发展前景和更好把握相关企业的投资机会。

二、牛肉综述

1、三大肉类的营养价值比较,牛肉是传统高端肉代表

不同肉的特点不同,牛肉以其高蛋白,低脂肪(同猪肉比),较低胆固醇(同鸡肉比),口感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等特点广受各国消费者喜爱,在发达国家中一般被定位为高端动物蛋白品种,并在肉类消费当中占据重要位置。

牛肉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牛肉含有全部种类的氨基酸,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与人体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基本一致,其中所含的肌氨酸比任何食物都高。

牛肉的脂肪含量很低,是低脂的亚油酸的来源,还是潜在的抗氧化剂。

牛肉含有矿物质和维他命B群,包括烟酸,维生素B1和核黄素。

牛肉还是每天所需要的铁质的最佳来源。

概括而言,牛肉是高质量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2、牛肉在国外有成熟等级划分

目前世界上牛肉有较为通行的牛肉等级划分,例如澳洲有M1-M12的等级划分,日本有C1-C5,B1-B5,A1-A5共15个等级的划分,美国有Canner(制罐级)-Prime(极佳级)共8个等级,加拿大也有牛肉分级(大致分为12级)。

牛肉等级和饲养有极大的关联,例如中国进口的澳洲牛肉通常会有标识“谷饲”,这是从饲养方式角度给牛肉的等级做背书。

和谷饲相对的是“草饲”,谷饲是精养概念,而草饲相当于散养概念,两者饲养方式、成本,最终肉品观感(油花分布)和口感(草饲的脂肪少,口感较粗)也有很大不同。

以澳洲为例,澳洲谷饲牛肉是当草饲牛只达到某种重量或年纪时(通常年纪达到20个月或重量达400公斤左右),将牛只集中并以高营养谷饲喂养至少100天以上。

为了确保肉牛摄取均衡的营养,谷物饲料含有大麦、小麦、燕麦、高梁、玉米五大成份。

谷饲牛肉的脂肪量较高,脂肪均匀分布于肌肉组织里,称为大理石纹或油花(Marbling),拥有非常好的卖相。

美国等级:

极佳级Prime,特选级Choice,上选级Select,标准级Standard,商用级Commercial,综合级Utility,切割级Cutter,制罐级Canner

一般而言从牛肉品质角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谷饲、草饲、淘汰奶牛和水牛,其中谷饲又按谷饲天数和实际肉质来评判等级。

谷饲250天以上属于超高端牛肉,供应高端市场,总体供应量有限。

牛肉分级制度的普及和严格执行,使得优质优价成为可能。

3、肉牛的养殖周期更长,饲料转化率最低,更具稀缺性

肉牛养殖周期要长于其他(猪、禽、羊等),一般从犊牛到出栏要20个月以上,而从繁育角度看,养殖产业链分工较为明确,分为四个环节,种牛繁育、犊牛、架子牛、育肥牛,部分直接购入犊牛长期育肥,多数采取购入架子牛进行快速育肥出栏。

牛*指从犊牛到育肥出栏出栏的养殖耗时

牛类繁殖系数低,饲养周期长,料肉转化比低,产出投入比低,在人工规模饲养的畜禽类中属于“最不经济”的一类。

肉牛不仅饲养周期长,牛的饲料转化率也是偏低的,肉牛的料肉比在不同阶段基本在4-8:

1之间,而猪全称料肉比在3:

1以内,鸡不但养殖周期更短,料肉比也更高,不到2:

1。

不仅如此,牛的饲养要求还更高,在母牛怀孕和犊牛饲养阶段,母牛及犊牛都需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尤其是犊牛生长阶段,放牧型饲养对于犊牛骨架的快速发育、完全成型至关重要。

天然草场放牧可极大降低饲养成本,但这对自然草场资源也提出要求,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足够的草场资源去负担大规模的牛群养殖。

从全球范围来看牛羊类动物中约70%在牧区饲养;就全球平均水平而言,繁育及犊牛饲养环节,一头牛平均需要配套25亩天然草场。

牛肉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包括美国、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是资源禀赋优良、土地与水资源充足的地区。

三、全球牛肉产消贸概述

1、全球牛存栏量维持10亿头上下,年产量约6000万吨

肉牛存栏:

2014年全球肉牛存栏维持在10亿头左右,较2000年下降了3.4%,2000-2014年间,存栏量大的国家中美国牛存栏量下降7.7%,欧盟(27国)下降6.3%,墨西哥下降32.4%,中国牛存栏数因为肉价上涨屠宰率较高导致降幅较大,为18.7%(国家统计局数据为14.4%,反映实际情况较为接近);印度和巴西有较为明显增长,使得全球牛存栏量降幅不大。

存栏分布:

印度、巴西、中国、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是全球六大肉牛存栏国(*欧盟27国若作为一个整体,其排名位于美国之后,约占全球8.9%),2014年合计占全球肉牛存栏的78.8%,其中印度占比达30.3%、巴西占比21.4%、中国占比10.1%、美国占9.0%,澳洲占比2.8%。

屠宰:

全球每年牛屠宰量在2.4亿头上下,出栏率(按年出栏量/存栏量计)约为24%。

牛肉产量:

美国农业部数据2013年全球牛肉产量5,947万吨,2003-2013年均增长1.14%(FAO数据是1.08%,比较接近),前六大牛肉生产国为美国、巴西、中国、印度、阿根廷与澳大利亚,合计占比62.1%,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牛肉生产国,占比18.5%,呈现下降趋势,巴西次之,占比16.3%,中国占比为11.5%,印度占比达到6.9%,印度虽然牛存栏全球占比30.3%,但印度国内牛肉消费不普遍,因此牛肉产量占比仅列第四。

2、全球肉类当中牛肉供给增长缓慢

据国际粮农组织数据,全肉类消费(以产量数据代替)量持续增长,截至2013年总基数已经达到3.10亿吨,其中猪肉占比最高,达36.4%,其次为禽肉,占比35.0%,牛肉占比21.8%居第三,羊肉占4.5%,其他占比2.3%。

2003-2013年10年间全球肉类消费总量还在按年均2.3%的增速提高。

全球肉类消费中,牛肉五占其一,但从最近20年来看,牛肉和猪肉占比呈现缓慢下降趋势,鸡肉消费占比则明显提高。

1993-2013年牛肉占比下降6.8个百分点,猪肉占比下降2.2个百分点,禽肉占比则上升了9.8个百分点。

但期间2003-2013年百分比下降幅度明显小于1993-2003年,从牛肉产量增速来看,2003-2013年同1993-2003期间相比,增速提升,同期其他肉类增速均是有所放缓(但绝对增速还是高于牛肉)。

但就最近5年(2008-2013)而言,牛肉产量增加速度仍是最慢。

牛肉增长较慢的原因多样,但牛肉作为高端肉的代表,其供给增长较慢无疑继续强化了其相对的稀缺性。

3、全球牛肉供需紧平衡,发展中国家接力牛肉消费增量

自1980年开始,全球牛肉基本维持在产销紧平衡状况,常年盈余不超过150万吨,盈余占当年的产量多数时间不超过2.5%。

从全球饭未来看,全球牛肉消费增长速度较慢,但不同国家牛肉消费表现不同,发达国家牛肉消费从高位略有回落,如美国和日本,其牛肉消费总量下降(实际下降幅度并不高)原因多样,包括经济因素(经济景气与否,以及同猪肉、禽肉比价效应)、饮食习惯因素和食品安全因素(例如疯牛病对居民消费牛肉的影响),而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巴西、印度的牛肉消费则处于稳步增加的态势,成为全球牛肉消费增量的贡献来源,这主要得益于低人均基数和消费升级(巴西资源禀赋突出,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4、资源禀赋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