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5004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5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地.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地.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地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该生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解析】该题以2010年的四川省人口统计为情境考察了10年间四川省人口的数量、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及原因,自然增长率由0.51%下降到0.23%,典型的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现代型;总人口减少不到200万,人口密度十年来不可能是大幅减小;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的是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2223万增加到3217万,增长了993万,增长率为44.7%。

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答案】1.A2.D

图2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

4.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

【解析】该题以地形剖面示意图考查了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推理,对定位要求下降。

综合考查了地形、工业、农业、盐度、气候与植被等知识点,该剖面在南美洲自北向依次经过了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穿过的地形是以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为主,巴西的工业集中东南沿海,热带经济作物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东南,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热带草原区;甲地海水是巴西暖流,来自赤道暖流,对岸海域是非洲的西部是本格拉寒流,是上升流;甲地大陆沿岸是热带雨林风光,甲地对岸的非洲的西部沿岸是热带沙漠景观。

【答案】3.C4.A

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年蒸发量小雨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6.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油菜花黄蜜蜂忙 

B.阴雨绵绵面梅子黄

C.稻田受旱暑骄阳 

D.落叶遍地球疯狂

【解析】该题以中国局部区域考查了等值线的判读,图中给出了明显的长江和黄河信息,丁地湖北省,丙地年蒸发量在600mm内,应该是大于600mm,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有三个600mm;甲地区年蒸发量等值线密集,乙地稀疏,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内、外流区分界线大致相当于200mm等降水量线,在图中更偏背的位置。

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时是我国的夏季中7-8月,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稻田受旱暑骄阳。

【答案】5.C6.C

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回答7-9题。

7.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30度附近

8.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9.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解析】该题气温、降水统计资料为情境考查了四地的气候、地理位置、气候形成的原因、自然带、气象灾害、农业等知识点,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是1月气温最高,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高于0℃,大兴安岭西侧冬季气温低于0℃,降水量少于400mm,西经130度附近在北美洲的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被山脉阻挡形成地形雨,超过2000mm;③的纬度在48°58′冬季气温高于0℃,只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②地降水季节更集中,更容易发生旱灾。

【答案】7.D8.A9.B

图4为经纬网图。

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据题设条件回答10-11题。

10.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A.圣保罗  B.华盛顿 C.开普敦 D.莫斯科

1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

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

【解析】该题以晨昏线为切入点考查了与地球运动有关的日期、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刻、季节、日出日落方位、河流补给等知识,图示区域在赤道以南,此刻,北京处于白昼,AB线以西是白昼,表明太阳直射22°N,是北半球的夏季,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太阳直射向南移动,南半球的昼越来越长,150°W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为18:

00,东12区=16:

00,华盛顿(76°W,西五区)为23:

00,不与北京在同一日期内(或0点经线=60°W,从60°W向东到180°与北京在同一日期内,华盛顿不在这经度范围内。

);太阳直射22°N接近6月22日,该季节全球太阳都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正值尼罗河丰水期,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

【答案】10.B11.D

36.(36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示有关地理要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幅范围内:

①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是______;

②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特点是______。

(6分) 

(2)根据环境条件,说明甲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

(6分)

(3)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奖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8分)  

(4)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丙地所在的大地形区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8分)

(5)图幅最南与最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区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

(8分)

【解析】该题以变态的区域北起中亚经新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过青藏高原过横断山区到中南半岛,东部甘肃的河西走廊、渭河平原、华北平原(乌鲁木齐、兰州、郑州、武汉等城市),综合考查了地势的变化、冬季气温分布特点、航空运输、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等知识点。

图中地势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向南北降低,从两地的气温年变化中看出:

冬季气温南高北低,温差大,在塔里木盆地地广人稀,城市距离远,沙漠广布,适宜发展航空运输,在郑州布局国家奖粮食交易中心,交通便利,地处中原,信息、资金等条件优越,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

【答案】36.

(1)①中部高,东南部、西北部低,②东南暖(高),西北寒(低)③南北温差大

(2)甲盆地内沙漠戈壁广布,建设地面交通不便。

盆地面积广大,城市分散(或城市间相距较远),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宜长距离运输。

盆地内无高大山脉,且多睛天,少云雾,有利于飞机飞行。

(3)位于华北平原,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来源丰富(2分);位于东部人口密集区,粮食消费量大(2分);地处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或京广、陇海铁路交会城)交通运输便利(2分);是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2分)。

(4)青藏高原阻挡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深入内陆(2分)。

使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2分)。

在青藏高原边缘形成丰富的降水(2分),在青藏高原西北部降水稀少(2分)。

(5)最南地区:

水田农业,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2分),粮食作物水稻为主、热带经济作物(2分)。

最北地区:

绿洲农业熟制一年一熟(2分),粮食作物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棉花(2分)。

【点评答案】图示区域过大影响学生对图形的阅读和把握,青藏高原阻挡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深入内陆值得商榷,是坑学生;。

夏季西风带北移,南部边缘移出高原,使得高原经常受到从伊朗移动过来的副热带高压的作用天气晴好;而青藏高原夏季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大于地表释放的热量,且地面比热小,因此这些多余的热量便加热了位于高原上空的自由大气,使得在对流层顶部形成了南亚高压,南亚高压是对流层顶最强大的高压,具有热力性质,位于南亚高压底部附近的印度西部地区,由于地表为沙漠,比热更小,加上高层幅散作用,形成了印度低压。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夏季加热上层大气的作用,印度低压中心会移到高原且强度却远小于现在,也就形不成东亚季风。

(7月陆地低压中心,不是在印度半岛,而是在印度西部沙漠地区)

 

39.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三: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

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

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

我过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

(3)请在答题卡数码代号的横向上,回答图12相应数码框中的内容,显示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危害的过程,以反映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

(6分)

 

 

材料四:

亚马逊河河河口位置(图13)

(4)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

据材料四,分析亚马逊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

(6分)

(5)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

(8分)

39.【答案】(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2分),酸化(2分),呼吸(2分)。

(4)河口为三角洲或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2分)。

河口受东北信风的影响,信风顺潮流方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2分)。

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2分)。

(5)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显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2分)。

纬度低,热带气旋频繁(2分)。

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海陆风(2分)。

下垫面平坦,阻力(摩擦力)小(2分),对风力削弱作用小因此风能资源丰富。

【点评】这两个题目都不需要图像,完全是调动学生大脑储存的知识,图像不是多余的吗?

学生不能从图中获取什么信息用于组织答案。

考查的目的和价值在哪?

背弃了高考命题的方向。

 

附:

2011四川文综卷地理试题分析

一、 考查主干,注重基础

 2011四川文综卷地理试题考查的知识主要有:

人口、地形剖面图、工业和农业、气候(气温、降水、季节)、洋流与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等值线(年蒸发量等值线)、区域(中国和世界的区域特征)、地球运动(与晨昏线相关的要素分析和判断)

二、弱化了地球运动的考查,不放弃晨昏线这一关键知识点

在今年的试题中呈现的信息

试题解析的写作模式

1、立意

(1)学科(思想、核心内容、发展)

(2)社会(重大主题、发展要求)

(3)学生(生活实际、课程内容、学习水平)

2、情境

(1)来源(原型、加工)

(2)构成(文字、图形、数据)

(3)联系(内部联系,与立意的联系,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联系)

3、设问

(1)能力目标(课标、大纲、说明)

(2)高度与角度(体现立意的程度、涵盖情境的程度、科学性、创新性、灵活性、开放性)

(3)难度(适切性、层次性、区分度)

(4)语言(简洁、指向性)

4、答案与评分参与

(1)科学性(准确、全面、逻辑)

(2)排他性和包容性(选择题选项设置,综合题答案设置)

(3)可达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可以达到、阅卷可操作,有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