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五跨连续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加载程序优化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3617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8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五跨连续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加载程序优化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8五跨连续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加载程序优化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8五跨连续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加载程序优化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8五跨连续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加载程序优化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8五跨连续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加载程序优化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五跨连续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加载程序优化二.docx

《08五跨连续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加载程序优化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五跨连续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加载程序优化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8五跨连续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加载程序优化二.docx

08五跨连续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加载程序优化二

五跨连续钢管混凝土

系杆拱桥施工加载程序优化

第二工程公司惠中华张新汪永田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潮州市韩江北桥五连跨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加载程序的优化调整进行计算分析论证,提出在多跨连续钢管砼拱桥施工加载过程中,在坚持基本对称加载的原则下对施工加载程序可以进行优化调整,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同类桥梁的施工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五跨连续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加载优化计算

1.工程概况

潮州市韩江北桥主桥为五跨连续无风撑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其跨径组合为11m+85m+114m+160m+114m+85m+11m,每跨设2片拱肋,采用背靠式,每片竖拱肋与斜拱肋连成一体,每片竖拱肋均由2根钢管焊接成哑铃型,每片斜拱肋均为单根圆钢管。

其中A跨净跨径为L=137.2m,矢高为F=29.412m;B跨净跨径为L=94m,矢高为F=19.377m;C跨净跨径为L=68.8m,矢高为F=13.921m。

为加快主桥施工进度,项目部向业主、设计、监控等相关单位提出在保证基本对称加载的原则下,对主桥施工加载程序进行优化调整,并将调整后的施工加载程序上报设计、监控两家单位进行计算分析复核,通过比对设计、监控、施工三家单位的计算结果,决定优化调整主桥施工加载程序。

施工加载前,根据计算分析得出每个施工加载阶段主拱以及各相关主墩的位移、应力计算值,在施工加载过程中,通过对主拱肋线形以及各相关主墩的位移、应力进行监控,从而保证全桥各加载阶段均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并且主拱线形最终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以C跨为例,C跨实际结构跨度85m,钢管拱拱肋轴线理论跨径68.8m,理论矢高13.931m,理论矢跨比f/L=1/4.94。

拱肋截面竖拱弦管直径80cm,厚度20mm,斜拱弦管和竖拱相同。

C跨拱肋断面具体构造见图1。

图1拱肋构造图

全桥布置情况见图2。

图2全桥布置图

2.计算目的

为加快韩江北桥主桥施工进度,项目部提出在保证对称加载的原则下,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对主桥施工加载程序进行优化调整,项目部首先组织技术人员对韩江北桥施工加载过程进行计算分析,从位移和应力两个方面分析结构是否安全,从而为优化施工顺序,加快施工进度提供有力依据。

3.计算依据

3.1韩江北桥设计图纸。

3.2韩江北桥原设计加载程序(见表1)。

3.3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提出的调整后的加载程序(见表2)。

表1原设计加载程序

西C跨

西B跨

A跨

东B跨

东C跨

1

钢管拱肋安装

钢管拱肋安装

2

钢管拱肋安装

钢管拱肋安装

3

钢管拱肋安装

4

灌筑下弦管砼

灌筑下弦管砼

5

灌筑上弦管砼

灌筑上弦管砼

6

灌筑腹板砼

灌筑腹板砼

7

灌筑下弦管砼

灌筑下弦管砼

8

灌筑上弦管砼

灌筑上弦管砼

9

灌筑腹板砼

灌筑腹板砼

10

灌筑下弦管砼

11

灌筑上弦管砼

12

灌筑腹板砼

13

吊杆和横梁

吊杆和横梁

14

吊杆和横梁

吊杆和横梁

15

吊杆和横梁

16

桥面板1/3

桥面板1/3

17

桥面板(1/3)

桥面板1/3

18

桥面板(1/3)

19

桥面板1/3

桥面板1/3

20

桥面板1/3

桥面板1/3

21

桥面板1/3

22

桥面板1/3

桥面板1/3

23

桥面板1/3

桥面板1/3

24

桥面板1/3

25

现浇层

现浇层

26

现浇层

现浇层

27

现浇层

28

防撞墙

防撞墙

29

防撞墙

防撞墙

30

防撞墙

31

第一层沥青砼

第一层沥青砼

第一层沥青砼

第一层沥青砼

第一层沥青砼

32

第二层沥青砼

第二层沥青砼

第二层沥青砼

第二层沥青砼

第二层沥青砼

33

人行道

人行道

人行道

人行道

人行道

表2优化调整后加载程序

西C跨

西B跨

A跨

东B跨

东C跨

1

钢管拱肋安装

钢管拱肋安装

2

灌筑下弦管砼

灌筑下弦管砼

3

灌筑上弦管砼

灌筑上弦管砼

4

灌筑腹板砼

灌筑腹板砼

5

钢管拱肋安装

钢管拱肋安装

6

钢管拱肋安装合拢

7

灌筑下弦管砼

钢管拱肋焊接

灌筑下弦管砼

8

灌筑上弦管砼

钢管拱肋焊接

灌筑上弦管砼

9

灌筑腹板砼

钢管拱肋焊接

灌筑腹板砼

10

吊杆和横梁

钢管拱肋焊接

吊杆和横梁

11

灌筑下弦管砼

12

灌筑上弦管砼

13

吊杆和横梁

灌筑腹板砼

吊杆和横梁

14

桥面板1/3

桥面板1/3

15

桥面板1/3

吊杆和横梁

桥面板1/3

16

桥面板1/3

桥面板(1/3)

吊杆和横梁

桥面板(1/3)

桥面板1/3

17

桥面板(1/3)

桥面板(1/3)

桥面板(1/3)

18

现浇层1/2

桥面板(1/3)

桥面板(1/3)

桥面板(1/3)

现浇层1/2

19

现浇层1/2

现浇层1/2

桥面板(1/3)

现浇层1/2

现浇层1/2

20

防撞墙

现浇层1/2

现浇层1/2

现浇层1/2

防撞墙

21

防撞墙

现浇层1/2

防撞墙

22

防撞墙

23

第一层沥青砼

第一层沥青砼

第一层沥青砼

第一层沥青砼

第一层沥青砼

24

第二层沥青砼

第二层沥青砼

第二层沥青砼

第二层沥青砼

第二层沥青砼

25

人行道

人行道

人行道

人行道

人行道

4.建立有限元模型

利用国际著名的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全三维模型进行模拟,x轴由Z6指向Z1为正,y轴向下为正,z轴由上游指向下游为正。

用梁单元模拟主拱肋、墩、V构及箱梁,用杆单元模拟系杆,用弹簧单元模拟土体作用,用杆单元模拟临时支撑,桥面系构件以荷载方式施加。

首先建立全桥模型,共有15000多个节点,30000多个单元,如图3所示。

利用ANSYS的死活单元功能来模拟施工加载过程,对每个施工加载步骤进行计算分析。

图3全桥有限元模型图

4.1计算假定如下:

4.1.1结构处于弹性范围,不考虑材料非线性

4.1.2模型中不直接计入预应力效应,预应力的计算结果单独计算,然后和本计算结果叠加即可。

4.2相应的模型图

相应各主要施工阶段模型如下图4~6所示。

图4C跨合拢后的有限元模型图

图5B跨合拢后的有限元模型图

图6A跨合拢后的有限元模型图

5.计算结果

5.1位移计算结果分析

根据计算可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Z1墩顶位移在-4~6mm范围内,Z2墩顶位移在-4~6mm范围内,Z3墩顶位移在-3~6mm范围内,Z4墩顶位移在-5~3mm范围内,Z5墩顶位移在-5~3mm范围内,Z6墩顶位移在-6~4mm范围内。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C跨竖向最大位移30mm,横向偏位(内倾)29mm,B跨竖向最大位移33mm,横向偏位(内倾)43mm,A跨竖向最大位移42mm,横向偏位(内倾)91mm。

5.2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分析计算结果可知,其中V构的最大应力(MPa)如表3所示,各V构受力最大值大多出现在最后成桥加载步骤的附近,加载中期出现的峰值均小于最大值。

表3各主墩V构最大应力值

Z1

Z2

Z3

Z4

Z5

Z6

引桥侧

C跨

C跨

B跨

B跨

A跨

A跨

B跨

B跨

C跨

C跨

引桥侧

1.34

3.49

1.63

2.97

1.67

3.35

1.71

3.28

1.95

2.95

1.59

3.44

注:

理论分析表明,施加预应力会产生约为-4MPa的预压应力。

墩顶和墩底的最大应力(MPa)如表4所示:

表4直墩顶及墩底最大应力值

Z1

Z2

Z3

Z4

Z5

Z6

墩顶

墩底

墩顶

墩底

墩顶

墩底

墩顶

墩底

墩顶

墩底

墩顶

墩底

1.61

0.63

0.09

-0.56

-0.05

-0.9

-0.22

-0.68

-0.05

-0.59

1.42

0.45

注:

理论分析表明,施加预应力会产生约为-1.4MPa的预压应力。

各跨拱肋应力幅值(MPa)如表5所示

表5各跨拱肋应力幅值

构件

A跨

B跨

C跨

+σmax

-σmin

+σmax

-σmin

+σmax

-σmin

钢管

7.85

-99.7

6.46

-95.3

7.59

-90.8

上钢管混凝土

1.17

-12.5

1.47

-9.31

1.31

-13.6

下钢管混凝土

1.39

-9.02

1.79

-12.5

2.37

-11.8

张拉A跨系杆之后的V构及墩的最大应力图参见图7~图9。

图7Z1最大应力图

图9Z3最大应力图

混凝土灌注过程的模拟参见图10。

A跨竖拱拱肋应力云图

混凝土应力云图

拱肋混凝土尚未灌注

A跨竖拱拱肋应力云图

混凝土应力云图

下管混凝土已灌注

A跨竖拱拱肋应力云图

混凝土应力云图

上、下管混凝土均已灌注

图10混凝土灌注过程的模拟

6.计算结论

6.1结构处于小位移,低应力状态,符合计算假定,结构是安全的。

6.2从加载完成的受力状态看,具有较好的对称性,成桥后结构受力未因加载程序的调整而产生很大改变。

加载程序可行,在施工中可以通过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施工质量,并通过加强与相关监测单位的沟通,实时控制全桥结构的应力以及线形,以保证加载过程中结构的安全。

7.为保证加载过程中结构安全采取的相应措施

a.由于加载过程为C-B-A,且为保证适当超前加载满足平行流水作业需要及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在系杆张拉时进行实时监测系杆张拉力,尽量做到微欠张拉,使结构受力更合理。

b.在Z1和Z6引桥侧加临时支撑,以平衡T梁及主桥加载的不同步而引起的不平衡荷载,减小V构应力。

根据目前实际监测情况,该措施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c.从加载过程的计算结果来看,引桥附属工程可与主桥防撞栏、沥青层及人行道板施工时间相同,这样受力情况比目前还要好一些。

d.针对该桥结构型式比较特别(尤其是拱肋间无横撑),在加载过程中应尽可能保证对称并严格控制主拱横向偏位。

又由于竖拱与斜拱连接形式特别,在加载过程中,主拱向内侧偏位,在加工及安装过程中,项目部向设计等相关单位提出增加主拱的面外预拱度,以尽量避免主拱在加载过程中内偏较大。

最后通过计算以及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设计同意增加面外预拱,对主拱横向偏位及稳定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8.结束语

在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后,项目部将计算结果与设计、监测单位进行及时沟通,用计算结果以及现场实测的数据说话,做到有理有据,经多方会议讨论,一致同意在保证主桥对称加载的原则下对原有加载程序进行优化调整,并通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加强控制,从而不仅保证主桥加载过程中结构的安全性,而且能保证主桥施工工期(优化后工期能够缩短2.5个月),起到了预想的效果。

在同类型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同样可以根据对结构的建模计算,通过分析计算结果,适时优化调整加载程序及施工步骤,做到施工加载程序更加贴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潮州市韩江北桥施工设计图.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04年8月

2、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