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摩擦力说课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854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动摩擦力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滑动摩擦力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滑动摩擦力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滑动摩擦力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滑动摩擦力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滑动摩擦力说课稿.docx

《滑动摩擦力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动摩擦力说课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滑动摩擦力说课稿.docx

滑动摩擦力说课稿

物理说课稿

 

滑动摩檫力

 

课题

滑动摩擦力

 

教材

分析

滑动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中的内容,它既是本章、节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平衡、动量、能量等知识的基础。

因此,学生对该内容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许多力学问题的解决。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猜想现象、实验探究、分析结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中激发灵感,接受知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十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对于掌握知识取材方便,在教材的“说一说”部分加入传送带和轮胎的插图,在“做一做”部分设计一个拆卸自行车轴承的实验,加深学生理解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这一理论,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

 

 

学生

分析

在初中已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方案设计→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解释现象);初步具备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具有较好的思考与质疑、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

通过前一节课针对静摩擦力的教学,基本了解了所教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教学侧重点,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教学

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学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理解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的研究方法与过程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应用实际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能与他人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2、让学生渗透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辩证思想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其规律,并能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初步认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归纳表达能力

难点:

1、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讲练法

教学工具

木板斜面滑块细砂纸海绵摩擦力实验器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明确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实验导入,分析结果

实验操作,PPT演示

黑板板书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学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PPT展示,flash演示,

PPT做主界面,链接flash演示,黑板板书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能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形式,ppt用作知道学生实际操作实验

PPT演示,链接flash演示,黑板板书结论

判断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

学会判断是否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

PPT归纳总结

PPT演示,黑板板书结论

实际应用公式

学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PPT展示题目,黑板分析运算

PPT展示,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实验

导入

新课

1、提问:

滑块滑到水平面上出现什么现象?

2、根据滑块停下来的结果探讨停下来的原因

3、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实例

 

4

1、演示实验,并针对实验提简单问题。

2、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提高学生兴趣。

1、仔细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理解实验原理。

2、在教师指引下联系生活实际问题。

 

(二)

理解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1、根据导入引导同学理解滑动摩擦力。

2、互动实验让学生感受滑动摩擦力,加深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

3、总结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实验:

用手压住桌面用力向前推,让学生感受到一个向后拉扯掌心阻碍手向前进的力。

 

3分钟

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2、引导学生互动实验。

3、根据实验归纳总结

1、带着问题理解滑动摩擦力,自己学会总结

2、伸出双手参与互动实验。

3、根据老师归纳理解并作笔记

 

(三)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

1、根据上的互动实验,学生采用向前、向后、向左移动感受滑动摩擦力方向

2、演示实验让学生用眼观察滑动摩擦力方向

(用刷子刷毛的弯曲方向来直观表明摩擦力的方向)

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组织表达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5、归纳总结要点,要求学生理解并做好笔记。

 

6

分钟

1、引导学生实施操作互动实验,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2、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

3、归纳总结实验所得到的结论

4、布置课后思考与讨论。

1、自己动手实验感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并做好记录。

2、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总结出结论。

3、根据教师的归纳讨论理解并做好笔记。

 

(四)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

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

2、根据学生的猜想采用“控制变量法”分组定性探究。

(见附页说明)

3、分析学生探究的结果,并组织学生讨论。

4、演示实验定量研究,得出F=μFN,并对公式进一步认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见附页)

(实验原理图)

 

20分钟

1、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

2、分组学生实验,讲解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并组织学生自己完成实验。

3、对实验结论的分析总结。

4、演示实验定量研究。

5、归纳总结影响因素并深入讲解定量关系。

6、学以致用,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动脑筋大胆猜想,哪怕结论很荒唐。

2、认真完成互动实验定性探究影响因素并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3、尝试总结实验结果并讨论。

4、认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了解实验原理与过程。

5、分析结果并做好笔记。

 

(五)

滑动摩擦力的产生的条件

1、根据实验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体要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即动摩擦因素不为零。

②、两物体要相互挤压,即正压力不为零。

③、两物体要发生相对滑动。

2、分别就每个条件做一定讲解。

3、联系实际分析判断是否产生滑动摩擦力。

 

6

分钟

1、引导学生归纳产生的条件。

2、讲解其条件,让学生理解

3、实际例题分析计算,让理论回归生活实际。

1、尝试总结归纳,锻炼自己的归纳能力。

2、认真理解条件,不懂就问。

3、理论结合实际,弄清楚搞明白。

 

(六)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4

分钟

1、总结这节课的主要类容,让学生把握知识点结构。

2、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1、和老师一起总结,熟练掌握本节内容。

2、知其不足,并询问老师。

 

【教学总结与反思】

 

教学总结和反思

 

课堂教学流程图

1、成功之处:

本案例较为成功地展示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性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必要的选择与改组,精心设计好适用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动态方案,以便凸现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给学生一个充裕的思考问题(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探究)的时空。

并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置于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②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从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再由学生在实验中利用控制变量法归纳出结论和规律,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还有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存在着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

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设问和适当的分析归纳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

首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如:

在定性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时,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自己的假设猜想。

其次,对实验结果由学生根据自己研究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

最后,由学生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发散性思维又有集中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2、本案例的不足之处及建议:

①、由于学生探究过程需要留出较多的时间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因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的讨论时间较为紧张,有些学生事先没有作充分的准备,提不出建设性的方案。

建议教师在上堂课布置每个学生在先预习摩擦力这一节。

②、由于没有对小组内各成员进行责任分工,导致在实验探究的整个过程中出现了小组内个别“能干”的学生唱主角,个别学生“无事可做”甚至讲部族闲话,造成了不必要的“噪音”。

建议小组内每个成员分配具体任务,如操作者、记录者、汇报者等使每个成员既能各行其是,又能合作学习。

 

(附页)

课堂互动实验

根据教师提出的: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的猜想:

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运动速度的大小。

互动实验:

实验思想:

控制变量法

实验原理:

把学生分成四组(上课前完成)进行讨论:

每小组负责设计一个方案,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

学生在此启发下,经过相互讨论、交流与合作,得到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大小、运动速度的大小中的三个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研究它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方法:

第一组:

将木块分别竖放、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以同样的速度用测力计匀速向前拉动木块,比较两次拉力的大小,进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

第二组:

将同一木块水平放在桌面上,以两次不同的速度用测力计匀速向前拉动木块,比较两次拉力的大小,进而得出滑动摩擦力与速度大小的关系。

第三组:

先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测力计匀速拉动,然后再木块上方加以砝码,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拉动,比较两次拉力的大小,进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第四组:

将同一木块分别放在水平桌面、细砂纸表面上,以同样的速度用测力计匀速向前拉动木块,比较两次拉力的大小,进而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实验结果:

组别

接触面

积大小

速度

压力

接触面粗糙程度

滑动摩擦力

结论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分析结果:

(附页)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演示实验

实验装置:

装置介绍:

1、用木板做底座,中间竖直固定一块长木板,用来固定定滑轮和测力计。

2、在竖直固定的木板安装一个测力计,调节测力计,以保证测力计、定滑轮、滑块的挂处和细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3、木板车下面的小轮采用顶针式轴承,这样可以减小摩擦。

4.、带手摇的轮轴,最好用慢速的电动机代替。

实验原理:

拉动木板车时,滑块与木板发生相对运动,因此滑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根据二力平衡: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绳的拉力的大小。

而拉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所以,测力计上可以直接显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步骤:

1、在滑块上加砝码改变正压力,使压力分别为1N、2N、3N,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在木板的表面上粘贴上细砂纸改变粗糙程度,再使得正压力分别为1N、2N、3N,再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完成表格

正压力

1N

2N

3N

滑块和木板间

滑块和细砂纸间

4、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小资料)摩擦与生活

假如没有摩擦,早上你能从床上爬起来吗?

   假如没有摩擦,吃饭时你的筷子能夹起食物吗?

   假如没有摩擦,你能象平常一样走路吗?

   假如没有摩擦,你能坐在教室里读书写字吗?

   ……

   假如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将完全乱套,下面就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加以说明。

一、教室里的摩擦

课堂上,我们握住笔写字时,手与笔竿间存在静摩擦;学生用圆珠笔、钢笔或者铅笔写字,老师用粉笔写字,这些笔与纸(黑板)间就存在摩擦,而且圆珠笔尖与纸间的是滚动摩擦,另外的是滑动摩擦;当写了错字用橡皮或粉擦擦去时,橡皮(粉擦)与纸(黑板)间存在滑动摩擦;是滚动摩擦;用铅笔刨刨铅笔时铅笔与铅笔刨间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吸在磁性黑板上的各种图标与黑板间也有摩擦,而且是一种静摩擦。

打扫卫生时,卫生用具与地面墙面窗户等的接触面上也存在摩擦。

二、自行车中的摩擦

自行车的轮胎是圆形的,这使得在行驶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摩擦;把手和轮胎上都有花纹,这显然是为了通过是接触面变粗糙从而增大有益摩擦;车轴上加有润滑油,车轮轴上装有滚动轴承,则都有同样的目的——减小摩擦;急刹车时刹车皮与钢圈间是滑动摩擦,而且刹车捏得越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就越大,两者间的摩擦力也就越大。

三、传送带上的摩擦

传送带的转轴处要经常加润滑油,皮带上也经常要打皮带蜡,这些都是为了使接触面尽量光滑以减小摩擦;传送带在正常的传动时,转轮与皮带间存在静摩擦;传送带打滑时,转轮与皮带间的摩擦则变为滑动摩擦。

四、饭桌上的摩擦

我们能够拿起筷子或者刀叉,就是因为手与筷子或刀叉间存在静摩擦,要不我们就不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这看似极其简单的举动了;我们能够用筷子或叉子夹起叉起事物是因为事物与它们之间存在静摩擦;我们如果用刀切割事物,那么事物与刀之间便存在了滑动摩擦。

五、体育场上的摩擦

足球、篮球、铅球等球类在地上滚动时,与地面间存在滚动摩擦;我们为什么可以奔驰在田径场上,这功劳应该归于鞋底与地面间的静摩擦;投铅球、掷标枪时,手与它们接触时因为有摩擦才不会滑出去;爬竿时,使人向上爬的力就是人与竿间的摩擦力;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是为了增大摩擦,做动作时握杠不能太紧是为了减小摩擦;游泳时,人与水之间也存在摩擦。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摩擦,可谓不胜枚举。

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摩擦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