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480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docx

《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docx

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肾病综合征:

1、定义:

“肾变病综合征”简称肾综,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临床具有四大特点:

①大量蛋白尿超过3.5g/d,可有脂质尿;②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小于30g/L;③高脂血症;④水肿根据不同病因和病理将本征分为3类:

即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2、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每日>3.5g/1.73m2体表面积)、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应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

大量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特征,在肾血管疾病或肾小管间质疾病中出现如此大量的蛋白尿较为少见。

由于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都是大量蛋白尿的后果,因此,认为诊断的标准应以大量蛋白尿为主

3、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

(3)血浆蛋白测定

(4)血脂测定

(5)肾功能检查

(6)血液流变学检查

(7)电解质及二氧化碳结合力

慢性肾小球肾炎

1.定义:

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2.临床表现:

(1)水肿:

在整个疾病的过程中,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

水肿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早晨起床后发现眼眶周围、面部肿胀或午后双下肢踝部出现水肿。

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

然而也有极少数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始终不出现水肿,往往容易被忽视。

  

(2)高血压:

有些患者是以高血压症状来医院求治的,医生要他们化验小便后,才知道是慢性肾炎引起的血压升高。

对慢性肾炎患者来说,高血压的发生是一个迟早的过程,其血压升高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间歇出现,并以舒张压升高(高于12.7kPa)为特点高血压的程度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轻者仅18.7—21.3/12.7—13.3kPa,严重者甚至可以超过26.7/14.7kPa。

  (3)尿异常改变:

尿异常几乎是慢性肾炎患者必有的现象,包括尿量变化和镜检的异常。

有水肿的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且水肿程度越重,尿量减少越明显,无水肿患者尿量多数正常。

当患者肾脏受到严重损害,尿的浓缩一—稀释功能发生障碍后,还会出现夜尿量增多和尿比重下降等现象。

把慢性肾炎患者的尿液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蛋白尿,尿蛋白的含量不等,可以从(±)到(++++)。

在尿沉渣中可以见到程度不等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型、透明管型。

当急性发作时,可有明显的血尿,甚至出现肉眼血尿。

除此之外,慢性肾炎患者还会出现头晕失眠、神疲纳差,不耐疲劳、程度不等的贫血等临床症状。

3.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尿比重偏低,多在1.020以下,疾病晚期常固定在1.010。

尿蛋白微量+~++++不等。

尿中常有红细胞及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

急性发作期有明显血尿或肉眼血尿。

(2)、血液检查:

常有轻、中度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成比例下降,血沉增快,可有低蛋白血症,一般血清电解质无明显异常。

(3)、肾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肾功能分期多属代偿期或失代偿期,酚红排泄试验及尿浓缩稀释功能均减退。

急性肾小球肾炎

1.定义:

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及氮质血症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

这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2.临床表现:

(1).尿异常

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部分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常为起病首发症状和患者就诊原因。

(2).水肿

大部分患者有水肿,常为起病的初发表现,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3).高血压

大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常与其钠水潴留有关,利尿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

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高血压,甚至高血压脑病。

(4).肾功能异常

患者起病早期尿量减少(常在400~700ml/d),少数患者甚至少尿(<400ml/d)。

肾功能可一过性受损,表现为轻度氮质血症。

多于1~2周后尿量渐增,肾功能于利尿后数日可逐渐恢复正常。

仅有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5).充血性心力衰竭

常发生在急性肾炎综合征期,患者可有颈静脉怒张,奔马律和肺水肿症状

3.实验室检查:

(1)、尿沉渣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

(3)肾功能检查

肾盂肾炎

1.定义:

指肾脏盂的炎症,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一般伴下泌尿道炎症,临床上不易严格区分。

根据临床病程及疾病,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期,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

2.临床表现:

(1).急性肾盂肾炎:

①全身症状:

起病大多急骤,有畏寒或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度以上,头痛,乏力,食欲减退。

②泌尿系统症状:

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和腰痛或下腹部疼痛不适感、肋腰点压痛和肾区叩击痛。

(2).慢性肾盂肾炎:

①隐匿型:

患者无明显症状。

3.实验室检查:

⑴尿常规:

尿蛋白一般为微量或少量。

若尿蛋白>3.0/24小时,则提示非本病的可能。

尿沉渣可有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

若发现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诊断,但非本病所特有。

⑵尿培养:

同急性肾盂肾炎,但阳性率较低,有时需反复检查方可获得阳性结果。

阴性尿细菌培养患者中约有20%可找到原浆型菌株

尿毒症

1.定义:

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由于代谢物蓄积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致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引起机体出现的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称之为尿毒症

2.临床表现:

在尿毒症期,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贫血、出血倾向、高血压等进一步加重外,还可出现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临床表现:

 

(1)肾功能代偿期:

正常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为每分钟120毫升。

此期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至30-60毫升/分,肾单位减少约20%-25%。

此时肾贮备能力虽已丧失,但对于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能力尚好,故临床上无特殊表现,血肌酶及血尿素氮通常正常或有时轻度升高。

 

(2).氮质血症期:

此期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至25毫升/分钟,肾单位减少50%-70%,肾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夜尿或多尿,不同程度的贫血,常有氮质血症,血肌酐、尿素氮增高。

临床可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及全身轻度不适等。

此期如忽视肾功能保护或机体额外负荷,如严重呕吐、腹泻、致血容量不足、严重感染及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均可致肾功能迅速减退而衰竭。

  (3).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前期):

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至每分钟10-15毫升时,肾单位减少约70%-90%,肾功能严重受损,不能维持机体内的代谢及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不可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以致血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酸中毒,水钠潴留,低钙,高磷,高钾等平衡失调表现。

可有明显贫血及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

也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如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等。

  (4).尿毒症期: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每分钟10毫升-15毫升以下,肾单位减少90%以上,此期就是慢性肾衰晚期,上述肾衰的临床症状更加明显,表现为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如胃肠道、神经系统、心血管、造血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代谢系统严重失衡。

临床可表现为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血压增高、心慌、胸闷、不能平卧、呼吸困难、严重贫血、抽搐,严重者昏迷,常有高血钾、低钠血症、低钙、高磷血症。

此期需要依靠透析维持生命。

常可因高血钾、脑水肿、肺水肿、心功能衰竭而突然死亡。

3.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①尿素氮、肌酐增高。

  ②血红蛋白一般在80g/L以下,终末期可降至20-30g/L,可伴有血小板降低或白细胞偏高。

  ③动脉血液气体,酸碱测定;晚期常有PH值下降、AB、SB及BE均降低,PaCO2呈代偿性降低。

  ④血浆蛋白可正常或降低。

⑤电解质测定可出现异常。

  

(2)、尿液检查:

  尿毒症的诊断①尿常规改变可因基础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可有蛋白尿、红、白细胞或管型,也可以改变不明显。

  ②尿比重多在1.018以下,尿毒症时固定在1.010~1.012之间,夜间尿量多于日间尿量。

  (3)、肾功能测定

  ①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②酚红排泄试验及尿浓缩稀释试验均减退。

  ③纯水清除率测定异常。

  ④核素肾图,肾扫描及闪烁照相亦有助于了解肾功能。

 (4)、其它检查泌尿系X线平片或造影,肾穿刺活检,有助于病因诊断。

肾结石

1.定义:

肾结石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有时候可能堵塞尿路阻碍尿液的排出,造成疼痛、肾积水,严重的可能造成尿毒症甚至肿瘤。

肾结石的特点是:

病因复杂、成分多样、症状不特异、治疗方法多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尤其是治疗时要根据结石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选择最佳的方法。

因此,得了肾结石后,需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治。

2.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个别差异很大,决定于结石的病因、成份、大小、数目、位置、活动度、有无梗阻感染以及肾实质病理损害的程度。

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严重的可发生无尿、肾功能衰竭、中毒性休克以及死亡。

  

    2、结石嵌顿在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或输尿管内下降时,可出现肾绞痛,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刀割样疼痛,疼痛剧烈难忍,病人辗转不安,疼痛从腰部或侧腹部向下放射至膀胱区,外阴部及大腿内侧,有时有大汗、恶心呕吐。

        3、由于结石对粘膜损伤较重,故常有肉眼血尿。

疼痛和血尿常在病人活动较多时诱发。

结石并发感染时,尿中出现脓细胞,有尿频、尿痛症状。

  

    4、当继发急性肾盂肾炎或肾积脓时,可有发热、畏寒、寒颤等全身症状。

双侧上尿路结石或肾结石完全梗阻时,可导致无尿。

3.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通过尿液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或结晶,尿pH在草酸盐及尿酸盐结石患者常为酸性;磷酸盐结石常为硷性。

合并感染时尿中出现较多的脓细胞,尿细菌学培养常为阳性,计数大于10万/ml以上,并发急性感染及感染较重时。

(2).血常规检查:

可见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

多发性和复发性结石的病人,应测定血、尿的钙磷值、尿酸值等,以进一步明确结石的病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