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1558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2.docx

《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2.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2.docx

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2

小麦

1.小麦的叶片按叶片的发生时期,着生部位及其与其他器官生长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哪三组?

 

  1.近根叶组

  包括着生在分蘖节上的所有叶片(以后发生的叶片均着生于伸长的茎节上,称为茎生叶),11叶品种为1/0-7/0叶,13叶品种为1/0-9/0叶。

  主要功能:

越冬以前为麦苗冬前分蘖和发根提供养分,并为麦苗越冬和返青生长奠定物质基础。

越冬期间为麦苗越冬消耗提供营养。

返青期则为麦苗发生春生分蘖与根系提供养分,并为拔节奠定基础。

  2.中层叶组

  植株伸长节间最下面的三片包茎叶。

11叶品种7/0-9/0叶,13叶品种9/0-11/0叶。

  主要功能:

拔节前主要供返青后分蘖,发根和分化小穗原基所需营养;拔节后供根系生长,植株基部第一、二节间伸长、长粗、充实和分化小花原基之用。

物质分配关系:

11叶品种,7/0-8/0供一节的伸长、长粗和充实,8/0和9/0叶供二节间伸长、长粗和充实。

如7/0、8/0、9/0三叶叶面积过大,势必引起基部两个节间的过长。

植株重心上抬,易倒伏。

应适当控制中层叶的叶面积。

  3.上层叶组

  主茎最上三片包茎叶,即剑叶、倒二、倒三叶。

  主要功能:

抽穗前小花分化,中上部节间伸长、长粗、充实。

抽穗后子粒灌浆。

  在孕穗期剪叶,小麦植株最后三片功能叶对每穗结实粒数影响:

倒二叶〉剑叶〉倒三叶。

粒重和产量:

剑叶〉倒二叶〉倒三叶。

可见,适当扩大剑叶、倒二叶的叶面积,并延长其功能期对保花增粒、增粒重的效果显著。

  当然,上述叶片功能分组并非截然,不同叶位功能作用是递变的。

如主茎出叶11叶片的品种,7/0、9/0叶为两相邻叶组的递变叶。

当上层叶出现以后,原来的叶层叶并未枯死,其功能作用只是输向地下部根系和维持本身呼吸消耗,同时也为抽穗以后籽粒灌浆进行物质贮存(叶鞘与茎杆)。

这些贮存物质占籽粒灌浆物质5-10%左右,尤低N下作用更大。

2.小麦根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

初生根:

生于胚上,一般3~5条,种子越大的初生根越多;根细,坚韧,上下直径较一致,扎根较集中,一般垂直向下生长;发根较早,出苗到拔节是初生根发挥作用的主要时期。

次生根:

生于茎基部的分蘖节上,几乎与分蘖同时发生,一般每产生一个分蘖会产生1~3条次生根,分蘖越多,次生根越多;粗壮,根毛密集,与地面成锐角;主要在拔节后,穗的进一步分化发育和茎秆及叶片的分化,后期籽粒的发育起作用。

小麦分蘖及其成穗规律。

3.简述小麦春化阶段的概念和类型.

小麦从种子萌动开始后到生长锥伸长必须经过一个零上低温的阶段,然后才能抽穗、开花、结实,否则终生不实,这一现象称为小麦的春化现象(春化阶段)。

  80年代,《中国小麦学》将小麦品种的春化阶段分为六个类型,即:

①强春型;②春型;③冬春型;④冬型;⑤强冬型;⑥超强冬型 <1>春化阶段可以开始于种子萌动(如果条件适宜),结束于生长锥伸长,即生长锥伸长是春化阶段结束的标志,但山东农大研究认为:

二棱期才是春化阶段结束的标志。

  <2>春化阶段除要求综合条件外,低温起主导作用。

  <3>小麦春化阶段接受低温反应的器官是萌动种子胚的生长点或绿色幼苗茎的生长点。

4.简述小麦光照阶段的概念及划分的小麦类型。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外界条件适宜,便进入第二阶段光照阶段。

光照阶段的概念最初光周期现象而来,此发育阶段主要影响因素为日照长度,其次是温度,即这一阶段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和较高的温度,如日照长度不能满足,就不能开花结实。

根据我国栽培的小麦品种,其通过光照时对日照长短的反应情况可分为三类:

  1.反应迟钝在每日8-12小时的日照条件下,16天以上即能通过春化阶段而抽穗,低纬度的春性品种属此类型,扬5,宁3。

  2.反应中等在每日8小时日照下不抽穗,在每日12小时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而抽穗,但需24天以上。

一般半冬性品种属此类型,如徐州114。

  3.反应灵敏在每日8-12小时日照下都不能抽穗,要在每天12小时以上的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且需30-40天,一般冬性品种和高纬度春性品种属此类

5.简述小麦的穗分化过程。

 小麦的幼穗由茎顶端生长锥分化形成,在生长锥伸长前,属生期,宽度大于长度。

  1.生长锥伸长期

  生长锥伸长,生长锥长度大于宽度,分化的叶原基11叶品种在3-5叶;12叶品种4-5叶;13叶品种5.5叶。

  2.单棱期(穗轴节片原基分化期)

  生长锥继续伸长,并从生长锥基部由下向上分化出现分节的环状突起,为苞叶原基。

苞叶原基在小穗原基分化出现后退化。

每节一个苞叶原基,呈单棱状,故称为单棱期。

苞原基着生于穗轴节片上,所以也称为穗轴节片分化期。

单棱期分化的苞叶原基数多,将来分化的小穗数也多。

3.二棱期

  在幼穗中部,苞叶原基腋部出现二次突起,为小穗原基(苞叶的腋芽原基形成)。

由于小穗原基也呈棱状,与苞叶原基构成“二棱”,故称为二棱期,然后上部、基部相继出现小穗原基。

  二棱后期,已分化的小穗原基不断增大,最终完全遮没苞叶原基,只能看到伸出的舌状小穗原基,称为二棱后期。

此时幼穗顶端小穗原基已分化,每穗分化的小穗数基本确定。

  4.小花原基分化期

  最先分化的小穗原基基部首先分化出护颖原基,称之为护颖原基分化期。

但此期时间甚短。

在护颖原基内侧(下位护颖)分化出第一小花外颖原基,进入小花原基分化期,最初出现的外颖原基呈一棱状突起,位于其外侧的护颖原基呈三角形,紧接着在上位护颖原基内侧,分化出第二朵小花的外颖、内颖,此后第一、第二朵小花的内颖亦开始分化,第三朵小花的外颖、内颖继续分化。

  小花原基分化的次序类同小穗原基分化,从穗的中部小穗开始,后及穗的上部与下部,在同一小穗内,小花由上而下呈向顶式分化。

当小花原基开始分化时,主茎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从小麦主茎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到剑叶露尖前,为小花分化累加期。

 5.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当中部小穗分化出3-4朵小花原基时,小穗基部第一朵小花首先分化出三枚雄蕊原基,呈半球形(鼎立于内外颖原基之间,其中一枚正好位于外颖内侧),接着在雌蕊原基中间分化出现一枚雌蕊原基,称之为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此时基部第二节间开始伸长(倒三叶),相当于物候学拔节期。

  6.药隔形成期

  雄蕊原基分化出现后,体积继续增大,由圆球形成四方柱形,并沿中部自顶向下分化出纵裂药隔,将花药分成四个花粉束,雌蕊顶端下凹,分化出两枚柱头原基(两叉状柱头),有芒品种的芒沿外颖中脉伸长。

植株第三节间开始伸长,总分化小花数在此期确定。

  7.四分体形成期

  花粉束由孢原组织进一步发育为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而后经单核、二核花粉进一步发育为三核花粉粒),同时,雌雄蕊柱头明显伸长呈二歧状,胚珠发育也在进行。

孢原组织形成胚囊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

此时剑叶抽出,进入孕穗期,孕穗期是性器官进一步发育成熟。

  四分体期是小花向有效、无效两极分化的时期,一部分小花由于营养不良,发育停滞,成为退化或不孕小花;一部分继续发育成为可孕小花。

6.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特性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一)阶段发育的概念:

小麦的一生,必须经过几个顺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过程称为阶段发育。

(二)阶段发育的特性:

1.每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综合的外界条件,如水、

温、光、养分等,而其中有一、二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2.每个发育阶段有着不可逆性,条件不适宜时停止但不能倒行。

3.顺序性当前一阶段没有结束以前,即使条件适宜后一阶段的生长,也不能进入后一阶段。

(三)应用

引种:

在引种时,首先要考虑品种的阶段发育特性。

北方冬性品种南移,由于南方温度较高,日照时数较短,春化及光照阶段发育延缓,表现为迟熟,甚至不能抽穗。

南方的春性品种北移,表现为早熟,冻害严重。

如同纬度地区引种一般较易成功,但必须注意各地的海拔高度及有关生态条件。

7.小麦的高产栽培途径?

1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

通过增加播种量,从而增加基本苗(30-40万),依靠主茎成穗获高产。

亩最高茎蘖数60-100万,每亩有效穗40-60万,单株成穗1.2-1.5个,每穗25-35粒,千粒重30-40克。

适合于中等肥力以下的麦田或春麦区及晚播冬麦区。

2主茎和分蘖并重的途径:

通过采用中等播量(20万),以主茎和分蘖成穗并重达高产。

最高茎蘖数60-100万,有效穗40-55万,单株成穗2个,每穗粒数25-30粒,千粒重35-40克。

在北方冬麦区多采用此法,宜选用分蘖中等,秆壮抗倒、穗型较大品种。

3以分蘖成穗为主的途径:

通过采用小播量(10万),采取适期早播,匀播,以分蘖成穗为主达高产。

最高茎蘖100万,有效穗40-60万,单株成穗5-6个以上,每穗30粒,千粒重35克以上。

肥水条件较好及播种技术很好时采用此途径。

8.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1、小麦对土壤的要求:

(1)耕层深厚。

与小麦根深有关

(2)富含有机质。

1.2%以上(3)土地平整,能排能灌(4)土壤酸、碱、盐含量适中。

pH=6.8-7.0,总盐量不超过0.2%。

2、精细整地:

要求:

松、平、碎、净、墒。

施足基肥(有机肥+复合肥)

二、争取一次播种保全苗:

(一)选用良种:

包括优良品种及优良种子

(二)确定适宜播种期:

1、春小麦:

顶凌播种2、冬小麦:

过早,穗分化,过晚,苗小,积累少,冻害。

(三)播种方式:

1、窄行条播畦麦:

畦子3—7米宽,行距15—20厘米

2、窄行机械条播:

48行,7.5厘米;24行,15厘米

(四)提高播种质:

苗齐、苗全、苗匀、苗壮。

1、播深适宜:

3-5cm2、播量准确:

以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

三、养分要求:

(一)需肥规律:

小麦每生产100公斤籽粒需N,P,K元素比例大约为2.8:

1:

3

(二)施肥技术:

1、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2、种肥:

以磷酸二胺为主。

3、追肥:

分蘖肥、拔节孕穗肥、粒肥。

四、灌溉技术

(一)小麦一生总耗水量为400-600mm,每亩需水260-400立方米。

(二)灌溉技术;1冬小麦:

蓄墒水、越冬水、返青水、拔节水、孕穗水、扬花水、灌浆水。

越冬水作用:

增加土壤水分,防治旱害;平抑地温,防止冻害;冬水春用越冬水灌溉时期。

不冻不消,冬灌嫌早;只冬不消,冬灌晚了;夜冻昼消,冬灌正好。

2春小麦:

分蘖水、拔节水、孕穗水、麦黄水

五、加强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1查田补苗,匀密补稀2及时中耕除草3压青苗4化学除草:

2,4-D丁酯。

(二)中后期管理:

1适时适量追肥灌水。

2防止倒伏。

(1)茎倒:

群体过大,茎秆细。

(2)根倒:

播种过浅,根系发育不良。

(3)防止倒伏途径:

选矮秆茎粗的抗倒品种;群大小适宜;播种深度适度;中后期管理方法得当。

(3)及时防治病虫害(4)适时收获

9小麦需水需肥规律?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一生中总耗水量为400-600mm(3900-6000m3/hm2),不同生育期耗水量与气候类型、冬春麦类型、栽培管理及产量水平有密切关系。

1、一般冬小麦:

播种至越冬期,小麦出苗后,随着气温降低,日耗水量降低,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15%左右。

越冬至返青期,入冬后气温降低,耗水量进一步减少,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6-8%。

返青至拔节期,随着气温的升高,生长发育加快,耗水量随之增加,占全生育期的15%左右。

拔节到抽穗期,随着小麦发育的加快,以及蒸腾耗散,耗水量增加,占全生育期的25-30%。

抽穗到成熟期,小麦迅速生长,绿色面积和耗水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占全生育期的35-40%。

2、春小麦耗水与冬小麦耗水基本相同,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22-25%。

拔节至抽穗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25-29%。

抽穗到成熟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50%。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

一般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

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水稻

1、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有哪些?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是:

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2、壮秧的标准

壮秧的标准因品种、茬口、气候、育秧方式等不同而有差异,但也有基本的标准。

在形态指标方面,要求苗体健壮、根系发达,短白根多、苗茎粗扁、叶片不软、叶色青绿、苗高及单株茎蘖数整齐一致。

在生理素质方面,要求光合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秧苗体内积累干物质较多,

碳氮比适当,抗逆力和发根力较强。

3、水稻晒田的作用和技术?

(1)晒田的生理生态作用:

①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促进生长中心从蘖向穗的顺序转移,对培育大穂十分有利。

②是调整植株长相,促进根系发育,促进无效分蘖死亡,使叶和节间变短,杆壁变厚,植株抗到能力强。

(2)晒田技术:

晒田根据气候、土壤、施肥和秧苗长势不同而掌握不同的晒田时期与晒田程度。

晒田一般多在水稻对水分不甚敏感的时期进行,以分蘖末期至有穗分化初期适宜。

晒田要视苗情和土壤而定。

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应早晒、重晒,以人立不陷脚,叶片明显落黄为度;相反则应迟晒、轻晒或露田,田中稍紧皮,叶色略退淡即可。

4、简述水稻的“两性一期”。

水稻的“两性一期”或称为水稻“三性”

(1)因日长或温度不同而影响水稻发育转变的特性,分别称为水稻的感光性和感温性。

这是水稻的“两性”。

(2)发育转变过程是在生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即使有促进发育转变的日长、温度及其他生育条件,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营养生长,才能完成发育的转变过程。

(3)品种进入生殖生长期之前所需的最短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或称基本营养生长性)。

5、简述水稻“三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水稻品种光温生态特性的应用

在引种上的应用

(1)根据纬度分布引种

低纬度地区(北纬26度以南)籼粳稻均可以在本地区内互引,中纬度南部地区(北纬26-32度)可以引种各地区的早、中稻和晚稻早熟籼粳稻。

中纬度北部地区(北纬32-40度)可以引种各地区的早粳和中粳稻。

高纬度地区(北纬40-50度)只能引种各地区的早粳稻。

(2)根据水稻物候学规律引种

A、南种北引,生育期延长或不能抽穗,宜引用比较早熟的品种;

B、北稻南移,宜引比较迟熟的品种;

C、平原品种引到高原,生育期延长,宜引用比较早熟的品种;

D、高原品种引到平原,宜引用比较迟熟的品种;

E、纬度和海拔相同或相近的东西相互引种,生育期变化较小,容易成功。

(3)根据杂交稻物候期引种

杂交稻物候期与纬度、高度相关显著,例如汕优6号,纬度每增加1度,播种至出穗期天数增加1.55天,海拔每增高100米,出穗期天数增加3.43天。

在栽培上的应用

在耕作制度改革、品种搭配、季节安排、栽培措施方面,都要求以水稻品种的光温特性为依据。

例如:

对一年二熟或三熟、多熟的耕作制度,轮作、套作或混作的种植方式,都要求按照作物种类、水稻品种的熟期,“两性一期”的特性来考虑适宜搭配比率,以达到稳产高产的要求。

在育种上的应用

利用水稻品种光温生态特性而进行短日处理,可以促进出穗,加速繁殖世代,缩短育种年限。

例如,根据水稻品种从播种到出穗期所需要的有效积温,预测亲本生育期,分期播种,使亲本花期相遇,以便进行杂交育种。

可以根据选种目标对发育特性的要求选择亲本。

(1)水稻品种的发育特性

(2)水稻生育期的决定(3)水稻品种光温生态特性的应用

(4)根据纬度分布引种(5)根据水稻物候学规律引种(6)根据杂交稻物候期引种

在南繁工作上的应用

6.简述水稻旱育秧的主要技术。

1、苗床准备

①选地、培肥:

将切碎的稻草、有机肥于播种前30天施入,并翻耕混匀;播前3~5天施入N/P/K底肥

②土壤调酸:

用移栽灵或壮秧剂调至pH4.5~5.0

③整地:

开厢(宽1.2m高10~15cm),浇水(5cm),用过筛细土平厢面。

消毒:

1/1000敌克松2.5升/m2

2)播种

破胸芽谷用量:

小苗200g/m2;中苗180g/m2;大苗50g/m2。

播种后盖上薄层过筛细土。

搭制小温棚或地膜平盖。

8.阐述水稻吸肥规律。

水稻的需肥量水稻必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量的N.P.K.Si.S.Ca.Mg.Fe.Mn.Zn.Cu.Ma.B.Cl.等营养元素,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其中作为肥料施用的,主要是N.P.K.三要素。

水稻对N.P.K.三要素吸收,一般每生产稻谷和稻草各100kg时,吸收的数量为N:

1.50-1.91kg,P2O5:

0.81-1.02kg,K2O:

1.83-3.82kg,三者的比例大致是2:

1:

3,栽培地区、品种类型、施肥水平、土壤特性、复种情况、产量水平等不同,对N.P.K.的吸收量也不一样。

水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一般是移栽返青后逐渐提高,至抽穗前达最高,以后逐渐减少。

对N的吸收,以分蘖期最高,吸N量约占总量的50-60%,幼穗发育期次之,约占30-40%,结实成熟期仅占吸N总量的5-20%左右。

对P的吸收,以幼穗发育期为最高,占总吸收量的50%左右,分蘖期次之,结实成熟期仍吸收相当数量的P。

对K的吸收,以抽穗前最多,达90%以上,抽穗后吸收量很少,在分蘖盛期,中稻比早、晚稻吸K多,拔节到抽穗期中稻吸钾(K)量又比早、晚稻少。

同是中稻,品种不同,各生育期吸K量也不一样。

12.以水稻为例,试述如何在实际生产中使其获得优质高产。

一、水稻的生长发育

(一)水稻品种的生育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生产上常常会出现某个品种成熟期和说明书有差距的问题。

科学上是依据三个标准来划分的。

一是水稻完成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所需的总天数;二是不同品种植株的主茎总叶片数;三是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所需的积温。

三个指标要综合确定才是科学的。

(二)水稻品种“两性一期”

水稻的品种“两性一期”是指水稻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简称之水稻“三性”。

在实践中的该品种感温强高温年和低温年生育期的天数差异很大。

生产上可依据每个品种的特性科学的指导引种,合理的选择品种,确定适宜的插秧期,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

掌握好“水稻二性一期”,就不会怨天、怨地、怨种子。

(三)水稻生长发育阶段的划分

根据水稻的一生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状况的不同,通常划分两个生育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同时根据外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又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通常包括:

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以此根据水稻长势和进展调控各项指施。

二、品种的选择

我省很多农民在选择品种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许多农民今年种什么好,来年还种它。

据我们所知,从生产上看,品种好象是“多、乱、杂”,农户不管水田面积大、小,最少种2个品种,有的种3个品种,甚至4~5个品种,还有的农户几十公顷水田只种一个品种,

三、旱育稀播培育壮秧

(一)壮秧标准

秧龄35~40天,叶龄4.5~5.5叶,苗高13~17厘米,根数15~16条,百株地上部干重4克以上,20%的秧苗带1~2个分蘖,叶色绿中带黄,插秧后返青快。

(二)营养土的配制

要求床土通透性好,松软,肥沃,有机质含量高,PH值达到4~5,70%的床土具有小颗粒,无草籽。

我省大多数农户都采用调理剂配制床土,因为调理剂具有秧苗所需的氮肥,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同时有调酸和灭菌的作用,操作简便。

秧苗出问题一个是没有用调理剂配制床土,另一个是使用调理剂不按说明进行操作。

调理剂在市场上多种多样。

在生产使用面积较大的有:

三功能调理剂和育苗宝,各地稻民已经使用多年,效果很好。

三功能调理剂,每袋2公斤,旱育苗拌土能育15平方米。

盘育苗能育90盘。

育苗宝:

一般在非盐碱地上用的较多,本品每袋1.25公斤,可配制床土350公斤,旱育苗能育15~20平方米,盘育苗可育90~110盘。

钵盘苗可育140~150盘。

市场上的调理剂牌子较多,剂量和使用方法都不一样,在使用时一定先看好说明书再使用,不能按经验去操作。

(三)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包括晒种、选种、浸种和消毒、催芽等环节。

大多数农民作的都很好,但也有少数农民近年来对种子消毒忽视了,有的根本不消毒,往往出现了恶苗病,结果认为种子有问题,因为恶苗病是种子带菌,必需消毒,才能消灭恶苗病,一但发生就很难防治。

在选用药剂上也要考虑,有的药已经应用多年,病苗已经产生抗药性,即使用药处理了,还会出现恶苗病,省农科院水稻所研制的恶苗净(多效灵),不但灭菌效果好,同时具有壮苗作用。

在使用时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就不会出现恶苗病危害。

(四)播种

我省多数农户以中棚育苗,尽量不用小棚育苗。

播种期一般是在四月上旬开始,山区、半山区可晚5~7天播种,前郭灌区靠松花江水灌溉,还可提早十几天播种。

播种量:

要求稀播,稀播能培育壮秧,旱育苗每平方米干籽150克(3两),钵育苗每盘播芽籽50克(1两),机械插秧的每盘播芽种100克(2两),播种要均匀,细微。

播种方法:

旱育苗用手播,最好按面积,称准种子数量,反复多播几次,底水足,覆土严,苗床施好封闭药等作业。

(五)苗期管理

出苗前:

封闭大棚,保持床土水分。

出苗~1.5叶:

温度控制在30℃以内,晚间保持在10℃以上,水分要求保持土壤湿润状态。

这时注意的是出苗7%时一定即早揭去地膜,防止高温烧苗,水分不足及时补水。

1.5叶~2.5叶期:

此时严格控制温度,要求白天在25℃以内,床土水分仍然保持湿润状态。

1.5叶期一定结合浇水喷施防立枯病的药剂,如立枯一次净,特效抗枯灵或移栽灵。

有草人工除掉。

2.5叶~3.5叶期,温度控制更要严格,一般要求20℃左右为好,土壤水分仍然是湿润状态。

追肥:

1.5叶期、2.5叶期、3.5叶期,分别追施硫酸铵,每盘5克,每平方米追30~50克(1两)对水施入,施后用清水洗一次。

四、适时早插合理稀植

(一)插秧时期

一般要求在泥温达到13.7℃时就可以插秧,平原地区在5月上旬开始插秧,山区半山区5月中旬开始插秧,全省一定在5月末插完秧。

(二)插秧方法:

我省绝大多数为手插秧,有条件地区尽量用机械插秧。

抛秧也很少。

要做到浅插,不漏穴,垄正行直、不插窝秧、不插漂秧。

钵盘苗用手将泥块压入泥中、泥块和地面平齐。

(三)插秧方式:

河水和水库水早插,一般是以30厘米?

0~30厘米(9?

~9寸),每穴2~3苗,井灌稻适当密一些,30厘米?

0~15厘米(9?

~4.5寸)每穴3~4苗,盐碱地区一般25厘米?

0厘米(8?

寸)每穴4~5苗。

即所谓的“肥田靠发、瘦田靠插”之说。

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插秧方式。

五、科学管理确保丰收

(一)施肥:

提倡施有机肥、生物肥、复合肥、氮、磷、钾配合施,作到减少氮肥增加有机肥、配以磷、钾和微肥。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

公顷产量10000公斤,一般需要纯氮150~175公斤,土壤肥力较高的稻区还减少一些,纯磷(五氧化二磷)70~80公斤,纯钾(氧化钾)75~100公斤。

在施用上尽量减少基肥,平稳促进的方法具体如下:

1.基肥:

翻地前将有机肥施入稻田中,在此基础上把氮肥的30%、钾肥的50%、磷肥全部施入稻田中作基肥。

2.返青分蘖肥:

用氮肥总量的25%在插秧后的5~7天,有水层施入,保水5天。

3.补肥:

把氮肥总量的25%、钾肥50%,在有效分蘖的末期,6月25日左右施入。

4.穗粒肥:

把剩下20%氮肥作穗粒肥用在7月20日前后施入,但要春天气,是否低温或阴雨连绵,要看水稻长势是否过旺或苗弱,看土壤地力是否脱肥的三看来决定是否施或少施。

(2)灌水

灌水是在满足水稻需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