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网络运用状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1342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成年人的网络运用状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未成年人的网络运用状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未成年人的网络运用状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未成年人的网络运用状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未成年人的网络运用状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未成年人的网络运用状况.docx

《未成年人的网络运用状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成年人的网络运用状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未成年人的网络运用状况.docx

未成年人的网络运用状况

  

 

  

未成年人的网络运用状况

 

  

 

 

 

 

 

 

 

   

 

 

 

 

 

一前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10~19岁网民比例为31.8%。

按照这个规模计算,即截至2009年底,中国10~19岁网民规模超过1.22亿人。

如果再考虑到1.1%的10岁以下的网民,以及低龄网民占比上升的趋势,未成年人已经成为互联网使用的重要群体,在我国,三个网民中就有一个是未成年人。

为了细致地了解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等单位自2006年起持续进行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的全国抽样调查。

2009年6月中旬至7月底,他们在全国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7个市/县进行了采样,在初一至高三每个年级的学生中发放问卷4500份,下文中的数据主要来自此次调查的结果。

为了便于对比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行为的特征和变化,本文将对2007年和2006年的一些数据进行回顾,回顾中的数据分别来自上述同一机构2006年和2007年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

二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现状

(一)整体情况

1.网民超过1.26亿人,近四成人使用手机上网

据CNNIC最新统计数据计算,截至2009年底,未成年网民超过1.26亿人,10~19岁的青少年网民达到1.22亿人,占网民总数的31.8%。

低龄网民占比在上升,2009年10岁以下网民所占比例比2008年高出一倍多。

CNNIC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达2.33亿人,10~19岁年龄段的手机网民比例为37.9%,[1]高于其在整体网民中31.8%的比例,是手机网民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年龄段。

2009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的数据显示,38.3%的人使用手机上网。

2.上网的频率和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七成人一周至少上网一次,五成人每天上网不到2小时。

就上网频率而言,2009年数据显示,一周左右上网一次的比例最高,占48%,远远高出其他频次,其次是“半周左右一次”和“半月左右一次”,分别为15.8%和8.9%。

以这三个频率上网的总人数累计为72.7%。

这说明,七成以上的未成年人上网的间隔时间在半周到半月之间。

就上网时长而言,累计52.5%的未成年人平均每次上网的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见图1。

“一小时左右”的比例最高,为24.5%,“两小时左右”其次,比例为21.5%。

图1近年未成年人平均每次上网时长变化

就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未成年人上网频率和上网时长的分布都比较稳定,一周至少上网一次的比例最大,三年来在70%左右徘徊,“一周左右上网一次”的比例维持在50%左右。

平均每天上网不到2小时的比例最大,而且这一比例的人群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3.上网频率虽逐年提高,但长时间上网的状况有所改善

回顾近几年的数据,未成年人上网频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一周至少上网一次”这个频段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大,2006年为67.0%,2007年为66.7%,2009年则增大至74.4%。

更高频率的人数比例也稍有增大,“半周左右一次”、“每天一次”、“每天数次”的人数比例2009年的都要大于2007年的,2009年的数据显示,每天至少上网一次的比例达到10.6%,一成多的人使用互联网的频率较高。

然而,随着网络沉迷、网瘾等问题被关注,未成年人的上网时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平均每次上网不到2小时的人群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上网更长时间的人群比例则有较明显的下降,平均每次上网3小时及以上的人群比例由2007年的28.3%下降到2009年的18.9%(见图1)。

2009年平均每次上网不到半小时和半小时左右的人数比例也较大,分别为16%和11.7%。

4.高龄网民逐年增加,新生网民增幅减缓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龄增长,这是个自然规律。

2006年数据显示“半年以上至一年以内”的网民比例最高,网龄超过两年的未成年人仅占34.4%,而2007年起,比例最高的网龄段为“三年至五年内”。

2009年数据显示,52.8%的未成年人有超过两年的网龄,而且三年至五年网龄段的比例最高,为19.3%,其次为“两年至三年内”和“一年至两年内”的分别占17.5%和16.2%。

近年来未成年人网民数增长迅速,2006年调查时网龄不足一年的新生网民的比例高达52.9%,近三个月内才开始上网的人数有两成多(20.18%)。

2007年起未成年人新生网民的增幅减缓,2007年网龄不足一年的新生网民比例为25.5%,2009年为21.9%,2009年半年内新增网民比例为11.8%。

2009年未成年人新生网民的增长幅度低于全国28.9%[2]的平均水平。

5.家庭是最主要的上网地点,在网吧上网的比例有所下降

就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家庭一直是未成年人上网最主要的场所,而且随着家庭电脑拥有量和家庭互联网接入的增加,在家上网的比例明显增加,2007年以来,超过七成的未成年人主要在家上网,比2006年增加了25%。

2009年在家上网的未成年人比例达到74.1%,其次是在学校和网吧上网,2009年此两项的比例分别为29.1%和16.3%。

而去公共场所(如图书馆等除网吧之外的场所)和其他地方的人比较少。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推进,2009年在学校上网者的比例明显增加,接近30%,比2006年的20.1%增加9个百分点。

而随着在家和学校上网人数的增加,在网吧上网的人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由2006年的23.8%降到了2009年的16.3%(见图2)。

学生上网地点的逐年变化的规律与全国网民整体上网地点变化的规律相同。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1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网民在家上网的比例增加到83.2%,而2008年只有78.4%,在网吧上网的网民比例由2008年的42.4%下降到35.1%。

图2上网地点三年比较

6.娱乐方面的功能是主流

2009年的调查列举了18项常用互联网功能,每一项用“1~5”进行测量,“低到高分别代表“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五个级别。

虽然未成年人对每一项功能都有涉及,但是使用的重点非常突出。

从对“经常”这一程度的选择上看,未成年人选择较多的几种功能包括“查阅资料”(32.3%)、“聊天”(31.0%)、“下载音乐和图片”(29.4%)、“在线视听”(25.6%)、“下载软件”(23.0%)、“网络游戏”(19.8%)。

这六项中有五项以娱乐为主。

从对“总是”这一程度的选择上看,未成年人选择较多的几种功能依次为“聊天”(22.3%)、“下载音乐和图片”(18.3%)、“在线视听”(12.9%)、“下载软件”(11.3%)、“网络游戏”(11.0%),排在前5位,几乎全是娱乐方面的。

近几年的数据中,“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在线视听”等使用功能颇受未成年人欢迎。

而且整体来看,娱乐类功能一直是未成年人使用的主流。

浏览新闻、查阅资料、收发邮件等基本功能也有一定的使用率,但比例并不是很高。

7.QQ聊天最热门

2009年的调查显示,85.3%的人上网聊天,其中97.5%的人使用QQ聊天。

上网聊天已经成为最热门、使用率最高的互联网应用方式。

近七成人每周都上网聊天,而且网上聊天的时间不短,超过四成的人每次网聊的时间超过1小时,而每次聊天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的比例不足1/3。

2007年的调查还显示,未成年人网聊的对象相对固定,84.6%的人有比较固定的对象,聊天主要是为了放松和交流,多数人不愿意在现实中见网友,而且也不想有“网恋”。

8.游戏一直受欢迎,博客成为新宠

近几年的调查中,网络游戏的参与率一直排名靠前,2009年的数据显示,近七成人玩网络游戏,近五成人平均每次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超过一小时。

2007年“开通博客”以82.6%的参与率位居当年未成年人互联网功能运用的首位,可见未成年人尝鲜和跟风的热度。

但是一旦对于流行事物和新功能的新鲜劲一过,娱乐又成为未成年人网络应用的主流。

2009年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未成年人有个人主页或博客,超过60%的人至少一周登录一次,80%以上的人每次停留不超过1小时,近50%的人不到半小时。

9.音视频内容受欢迎,对未成年人专门网站了解甚少

以音视频形式表现的内容,越来越受到未成年人的欢迎。

75%的未成年人使用音视频内容,他们最关心的是音乐和影视,其他内容,比如动画、时尚娱乐、搞笑、体育等也比较受欢迎。

而使用视频课堂(8.5%)和视频新闻(10.4%)的人数比例则要低很多。

未成年人经常访问的网站以商业门户网站为主,比如腾讯、XX等,而对于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专门网站的了解甚少,就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少年先锋队网”和“中国少年雏鹰网”来看,2009年“了解”这两个网站的比例仅为23.6%和20.1%,而了解并不代表浏览过或者使用过该网站。

10.网络课堂等使用率较低

2009年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功能中“网络课堂及网上交作业”一项,“经常”的比例为3.8%,“总是”的为1.8%,“有时”的也仅有10%,而“从不”的比例则高达62.4%。

在所列的18项功能中,其使用率仅略高于“网上购物”,排名倒数第二。

(二)城乡差异

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程度,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体现在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上。

整体来说,未成年人的互联网运用行为相似性远高于差异性,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显示出了较明显的城乡差异。

1.城市未成年人网龄较长,城乡差距逐年缩小

就网龄分布来看,城市未成年人网龄在两年及以上的占其总人数的56.1%,乡镇中学生网龄在两年及以上的占其总人数的42.4%,两者具有一定的差距。

而且越是网龄长的区间段,两者的差距越大。

“三年至五年内”的网民比例城市仅比乡镇高3.3%,而“五年及以上”的比例则相差11.7%。

而三年以下的网民比例,乡镇整体上还要略高于城市。

但是这种差距有逐年缩小的趋势,2007年网龄在两年以上的比例城市比乡镇高22.4%,而2009年两者间的差距缩小为13.7%,下降幅度超过8%(见图3)。

图32009年城乡未成年人网龄分布

2.乡镇新增未成年网民的比例大,城乡差距维持在10%左右

与熟龄网民相比,乡镇新增未成年网民比例大。

在2009年调查前一年内刚接触互联网的新网民比例为30%,而城市这一阶段的网民仅为20.4%,两者相差近10%(见图4)。

此状况在每年的调查中都比较显著。

2006年未成年网民急剧增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新网民的比例都超过50%,而且当时半年内新增加的网民比例也不小,城市为28%,而乡镇的比例高达37%。

经过2006年的迅猛增长后,新网民的增加速度开始减缓,城市每年的增长速度在20%左右,而乡镇的增加速度则在30%左右(见图4)。

图4城市与乡镇未成年人新网民差异

3.乡镇未成年人在家上网比例低,城乡差距逐年加大

虽然家庭是未成年人平时最主要的上网地点,并且其比例逐年增加,但是城乡差异巨大,乡镇未成年人在家上网的比例远低于城市未成年人。

2009年城市未成年人在家上网的比例高达80.8%,而乡镇仅有46.9%,两者之间的差距超过30%。

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06年乡镇未成年人在家上网的比例低于城市23.7%,2007年则低于城市35.8%,2009年两者的差距为33.9%(见图5)。

图5城市与乡镇未成年人在家上网比较

4.乡镇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比例高,城乡差距逐年加大

与在家上网比例低相对应的是,乡镇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未成年人,2009年调查数据显示,城市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为13%,而乡镇未成年人有32.7%在网吧上网。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

2006年,乡镇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的比例高于城市7.4%,而到了2009年,乡镇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的比例高于城市19.7%,增长率是2006年的两倍还多,而2007年两者的差距更是高达24.2%(见图6)。

乡镇未成年人与城市未成年人在家上网和在网吧上网的巨大差异,反映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现实状况,即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地区,其家庭电脑普及率和互联网接入率与城市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

另外,乡镇地区的学校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一般也不如城市学校的好,因此可替代的选择少。

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数字鸿沟有扩大的趋势。

图6城市与乡镇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比较

(三)群体差异

在调查中,高中生和初中生,整体来说,两者在互联网运用方面的基本情况和行为特征非常相近,只是在个别方面存在差异。

而这种高中生与初中生的差异要小于城市未成年人和乡镇未成年人之间的差异。

在某些方面也显示出了性别差异。

1.高中生去网吧上网比例高,高、初中生差距逐年加大

就2009年的数据来看,高中生选择去网吧上网的比例为29.7%,而初中生则为11.1%,高中生去网吧的比例是初中生的两倍多。

三年的数据均显示出,高中生去网吧上网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中生,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有逐年增大的趋势。

2006年高中生去网吧上网的比例高于初中生6.7%,2007年两者的差距增加到10.9%,2009年两者的差距高达18.6%(见图7)。

高中生更愿意去网吧上网,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年龄越大越追求独立,不愿意受在家上网的束缚;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高中生更早比初中生接触互联网,网龄更长一些,而在他们上网的早期,网吧上网是未成年人非常重要的选择,有时是唯一的选择,因此可能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在网吧上网的习惯的延续(见图7)。

图7初中生与高中生网吧上网比较

2.初中生每次上网时间长,两者关系不稳定

2009年数据显示,初中生平均每次上网时间长于高中生,从“一小时左右”起,往上每一时段里,初中生的比例都高于高中生。

见图8。

三小时以上的更为明显,初中生此段累计比例为21%,高中生为15.6%。

而2007年和2006年的数据则显示,初中生平均每次上网时长低于高中生。

以三小时以上为例,2007年,此段初中生比例为26.5%,高中生为31.5%,2006年此段初中生比例为18.9%,高中生为24.3%(见图8)。

图82009年初中生与高中生平均每次上网时长

三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未成年人处于扩展知识、发展技能和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互联网在这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随着网络和电脑的普及,以及上网终端多样化的发展,互联网必将成为未成年人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密切关注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状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潜在的危险,对于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低龄化趋势明显,对“小小网民”行为特征所知甚少

随着人们互联网技能的增长、互联网接入终端的普及,人们开始上网的年龄也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成为网民,并且越来越早地成为网民。

截至2009年底,全国10岁以下网民的比例已经达到1.1%,即超过420万人,比2008年翻一番。

这些“小小网民”触网越来越早,未成年人网民的队伍逐步扩大。

而且,越是在年龄小的时候,年龄差异带来的行为差异越显著。

而人们对于这些“小小网民”、更低年龄的未成年人的互联网运用状况和行为特征的确所知甚少,亟待研究。

11~19岁之间的未成年网民的增长率一直较高,自2008年起这一年龄段的网民比例,是各年龄段中最高的,而且2009年仍然排行第一。

未成年人已经成为我国网民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70年代、80年代的人们成为父母,其下一代接触互联网的年龄有更加提前的趋势。

低龄触网,以及“二代触网”(即父母和孩子均在未成年时期开始使用互联网)将更普遍,这些都非常值得关注。

未成年人在年龄越小的阶段,所接触的事物对其影响越大,如果他们很小就使用互联网,那么对其所受互联网的影响必须尽早关注。

年龄越小,需要指导之处越多,他们的互联网素养教育、互联网使用习惯等亟须养成和规范。

2.手机上网人数增长迅速,亟须研究这一现象

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逐年递增,由于受2009年1月7日3G正式发牌的影响,2009年手机上网用户数增长率高达98.3%。

手机上网的用户规模已经高达2.33亿人,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有3070万人,占整体网民数量的8%。

我国现有手机网民中,10~19岁年龄段的人口比例高达37.9%,10岁以下手机网民占0.5%,也就是说,手机网民中未成年人比例为38.4%。

CNNIC联合CR-Nielsen2009年10月份发布的《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与3G用户调查报告》显示,3G手机互联网用户(通俗地讲就是,通过手机上3G网的人群)中,10~19岁未成年人的比例高达25%。

潜在3G手机互联网用户(报告中对潜在用户的定义是,未来半年有可能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中,10~19岁的用户比例为16.7%。

[3]

随着3G的发展,人们用手机上网意愿更加强烈,各机构和各种人士也对手机上网用户数的增长给予更高的预期。

我国现有手机用户超过7.1亿人(2009年9月工信部数据),甚至超过了欧洲国家手机用户的总和,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

手机上网的发展空间非常大,而未成年人是手机上网的最重要人群之一,可以预计未成年人手机上网的人数将迅速增加。

手机终端具有体积小巧、便于携带、语音通话与数据传输等众多功能,3G网络的建成,提供了手机随时随地高速上网的便利,手机上网必将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然而,手机上网更难以监管,通过手机传播的内容更加混杂,2009年媒体已经报道过多起青少年通过手机上网接收色情信息等问题,中国政府也从2009年起开始了为期一年多的“手机扫黄专项行动”,然而这仅仅是手机上网问题中的一小部分。

大量未成年人通过手机上网,而且上网人数可能迅速增加,这种现象和趋势值得关注。

未成年人手机上网的现状如何,手机上网对于未成年人有何影响,手机上网引发的问题如何解决,等等,对此都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

3.城乡差异长期存在,数字鸿沟值得关注

就当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城乡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方面的差异长期存在,而且在上网地点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还有逐年加大的趋势。

多项研究显示,网吧上网更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对于未成年人尤其如此。

乡镇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未成年人。

一方面,这预示着他们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风险,比如网络沉溺、网瘾、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等发生的概率可能更高;另一方面,在网吧上网环境往往比在家上网的环境要差很多,拥挤、通风差、烟雾缭绕、人员庞杂、设备差等,将会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和上网体验。

然而,尽管网吧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远不如在家上网舒服,但是如果家里没有条件上网,那么网吧是经济条件更差的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的主要渠道,如果他们没有较好的使用互联网的条件,那么在网吧上网将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

如果真正关心这一批未成年人,就需要:

一方面多为他们开辟上网的途径,比如乡镇学校增设更多的计算机,而且适当延长学校互联网使用的时间,降低或者免收费用;另一方面,改善网吧的条件,扶持乡镇网吧。

城乡未成年人上网地点的显著差异,一定程度上是经济发展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程度带来的差异,在互联网逐步普及的今天,无法接触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比网吧可能潜在的负面影响要大得多。

上网地点的差异,只是其中差异的典型代表,或者说只是当前被人们认识到的一个方面,对城乡未成年人在互联网应用方面的差异还需要有更多关注和跟踪调查,数字鸿沟问题将成为影响当代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方面,而且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变,这种影响将非常深远。

4.功能运用更重娱乐化,可转变思路考虑如何寓教于乐

娱乐已经成为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最主要的目的,家长和老师所期待的通过互联网学习功课、提交作业的人非常少,显然,对互联网的使用出于未成年人的兴趣,以什么为目的更多出于未成年人的主动选择,而不一定符合家长或老师的期望。

对于当前以娱乐为主流的运用状况,首先不能否认娱乐对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巨大作用,不能否认娱乐给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的益处,而且娱乐中未成年人也在学习,也在成长,只是其途径和学习到的东西可能存在差异。

大量研究证明,网络游戏促进了未成年人某些技能的发展,比如人际交往能力、空间感悟能力、控制和计划能力等。

然而,如果未成年人的互联网应用过于偏重娱乐,必然带来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前互联网娱乐内容和形式中存在大量低俗、暴力、色情等问题。

大部分未成年人通过互联网上的娱乐和游戏缓解了压力、放松了心情,也反映出未成年人当前生活和学习压力大,娱乐休闲生活单调等现实状况。

如果其他的娱乐和休闲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成本,那么互联网娱乐则成为便宜又简单的选择,这对于家庭经济收入不多的未成年人更是如此,比如报各种兴趣班、户外运动等,都需要不少钱。

“户外运动和休闲是有钱人的享受,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低廉的娱乐”,穷人没有钱、没有时间、没有技能进行其他的娱乐,只有选择互联网,这种趋势在国外已经显现,我国也视见端倪。

因此对于未成年人以娱乐为主的互联网运用现象,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不能简单地判断和处置。

娱乐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未成年人在成长环境和行为理念等方面与其前各代人有较大的差别,我国互联网内容提供的现状、我国未成年人生存的现状等都是影响因素,而且既然娱乐已经成为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目的,那么就应该以此现实为基础考虑未成年人价值和道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养等的新途径,以期实现寓教于乐。

5.自我表达愿望强烈,途径逐步多样

在互联网运用中,未成年人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表达愿望,博客的高普及率是一个方面,通过聊天、游戏、社区等其他应用进行自我表达的现象也极为普遍。

未成年人通过手机和聊天工具传自己的照片、文章,以及自己的小视频节目的现象非常普遍。

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一大礼物就是更加方便和有效的自我表达,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的环境中长大,自然习得此习惯,而且这逐渐成为时尚,他们自我表达的途径越来越丰富,且越来越乐于自我表达。

就世界范围来看,年青一代自我表达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人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实现自我表达。

随着互联网为人们提供的自我表达途径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便捷,参与互联网自我表达的人肯定会增加。

当前,除了博客、QQ空间、照片共享等传统自我表达手段外,微博、个人音视频发布等新功能及其应用值得关注。

6.未成年人专门网站影响甚微

互联网的优势就在于开放和互联,通过专门网站和提供专门内容的方法一般难以奏效。

互联网是眼球经济,马太效应明显,越是受人关注的内容,就将更加受到关注,越是知名的网站,越能够吸引更多的网民,未成年人置身于其中,肯定受这些基本规律的制约,其行为不可能脱离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而独立存在。

未成年人专门网站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影响力、吸引网民和眼球的程度,可能在很长时期内难以与商业门户网站相匹敌,期待未成年人当下更多地使用这些专门网站是不现实的。

2009年“绿坝事件”的发展变化,也证明了难以为未成年人开辟独立的互联网使用空间。

要保护未成年人少受甚至不受互联网不良内容的侵蚀,需要互联网整体环境的改善,更需要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

四对策建议

1.网络素养教育迫在眉睫,适合国情最重要

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未成年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和平台,网络素养教育是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使用互联网,减少互联网对未成年人负面影响的根本途径,因此网络素养教育必须尽快开展。

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一直发展缓慢,当今时代媒介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无处不在,媒介对于未成年人的社会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媒介素养、网络素养教育对于未成年人不可或缺。

国外媒介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的经验固然值得学习借鉴,然而更重要的是研究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