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务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1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0973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务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1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务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1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务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1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务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1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务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1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务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1版.docx

《电务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1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务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1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务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1版.docx

电务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1版

电务系统2012年工作总结及

2013年工作思路

2012年,电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部、局运输安全工作会议和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推进电务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狠抓新职人员培训,积极抓好专项整治和季节性工作,确保了安全生产稳定。

一、电务系统2012年工作总结

1.加强安全基础制度建设。

强化基础是确保安全稳定的基本保障,也是控制安全风险、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的有效手段。

年初,局1号文件对我局深化安全基础建设工作从十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电务系统按照1号文件精神,围绕“强化思想基础、制度基础、队伍基础、设备基础”四项基本思路和“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继承性、创新性”五项基本原则,在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修、建、补、废工作,整理出涉及电务系统15项安全基础管理机制的文件155项,其中电务处发文77项。

如:

一是明确了通信、信号专业一日标准化作业流程;制定了《电务系统劳动安全作业有关规定》,将上道作业全部纳入天窗修,真正做到“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不给违章创造条件;制定了《电务行车设备故障处理作业补充规定(试行)》,执行“故障天窗”,避免非正常情况下故障处理导致的危险升级。

二是修订完善了LKJ管理制度(呼铁电【2012】220号),经两次召开局LKJ领导小组会议,对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源点的结合部问题进一步明确责任,理顺管理流程,强化了相互配合和关键卡控的控制程序,纳入安全绩效考核的风险源点明确、清晰。

三是针对7、8月份道岔、轨道电路故障频发的问题,电务、工务处组织工务、电务段在认真分析工电结合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原《呼和浩特铁路局工电结合部管理办法》进行了研讨、修改和细化,重新下发,明确了责任分工、台账建立、联检周期、设备结合部作业整治标准,同时明确了处、段、车间生产组织工作机制、结合部联检牵头作业标准、问题及应急处理规则、天窗计划和生产计划提报及落实,使工电结合部共同排查、整治进入常态化管理,9、10月份结合部故障大幅度降低,效果明显。

四是为确保三四线的顺利开通运营维护,制定了《列控系统地面配套设备维护管理暂行办法》、《道岔融雪装置维护管理暂行办法》、《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STP)使用维护管理暂行办法》、《呼和浩特铁路局GSM—R网络SIM卡及手持台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

(2)落实考核激励机制,促进15项基础制度的落实。

充分运用铁路局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千分制考核办法、局管领导人员铁路交通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办法、安全绩效考核、发现重大隐患的奖励办法、运输生产一线班组长(工长)考核奖等一系列考核奖励办法,调动各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奖惩并举。

(3)为加强段、车间、班组管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同时防止各级工作组现场检查的随意性,实现电务系统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电务处每月组织各专业科室对各单位重点工作的落实和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抽查,每半年对各单位进行全面验收评估,并制定了验收评估标准,今年以来对规对标检查中发现各类问题500余条,并通报全系统,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2.推进电务系统安全风险管理。

按照铁道部、铁路局安全会议、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建立了安全风险管理问题库,经过“三上三下”的分析、研判,形成323项风险源、制定了391项风险卡控措施。

在电务系统风险源研判过程中,主要抓了:

一是违章,“4.29”、“7.29”、“10.29”重大事故都是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是破坏作业纪律,导致安全链条断裂的结果。

二是联锁管理,主要是联锁设计漏项或错误、仿真试验不彻底、联锁试验方案漏项、现场联锁试验不彻底等。

三是LKJ管理,主要是从数据提报、数据制作、换装管理、特定行车等4类研判风险源。

四是施工作业失控,主要从计划提报、施工组织安排、作业指导书规范、两图一表卡控、施工方案制定、施工安全防护、施工机具侵限等方面进行识别和研判确立风险源点。

五是设备建筑限界,主要是设备移设、新设以及限界核查。

六是劳动安全、防火及交通安全。

七是应急处置等。

涉及安全风险因子的78大项。

3.落实铁道部安全会议精神,开展安全大检查。

一是电务处按照部、局文件要求,电务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及时下发了《关于电务系统开展安全大检查的通知》,明确了安全管理和干部作风检查的重点,对照部“三点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标准,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围绕“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的思路,对照大检查的要求,结合我局历年来发生的典型事故、故障案例和外局的典型事故以及部、特派办、铁路局检查发现的管理和干部作风问题,认真开展了自查,对照自身管理职责,从安全管理、干部作风方面进行了问题查摆,利用一周时间电务系统自查问题47个(其中管理方面问题37个、作风方面问题10个)已全部整改,同时按照整改要求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和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长期抓好落实。

二是针对电务系统7、8月份故障多发的情况,按照铁路局主要领导要求,电务系统在9月份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安全专项大检查”活动,并成立两个工作组现场推进,利用施工、天窗共检查23个车间60个班组78个站(场),检查重点专项整治项目6项,共发现1160个各类问题,同时结合工电整治,使电务故障得到了有效控制。

4.抓好部重点工作的推进。

一是落实DS6系列计算机联锁上电锁闭问题。

在4月5日圆满完成了66个站场(微机联锁)的上电锁闭改造任务。

二是按照铁道部《ZPW-2000A轨道电路平推检查现场会议纪要》,利用天窗全部完成了ZPW-2000A轨道电路1627个区段全面排查。

三是电源屏专项整治检查工作:

配合厂家更换电源屏稳压模块中旁路继电器京包线35个站、包惠线23个站。

四是LKJ、联锁专项整治工作:

为贯彻落实铁道部安全工作会议要求,下发《关于开展联锁、LKJ设备整治、规范、达标专项检查活动的通知》,共检查发现问题50条。

五是完成呼和局与北京、武汉、太原、西安的核心网互联互通工作。

六是全面完成了管内机车CIR/LBJ换装工作。

截止到11月底,共换装机车425台,安装CIR设备590台,圆满的完成了换装任务。

同时编制了《呼浩特铁路局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CIR)及列尾机车控制台(盒)安装标准》,确保了集包第二双线开通正常使用。

七是根据铁道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从3月份开始在既有线联锁车站和自动闭塞区段逐步实施,于8月2日正式开通77站的列车占用丢失报警功能。

同时起草并下发了《呼和浩特铁路局TDCS/CTC系统列车占用丢失报警功能维护、使用、应急办法》,确保系统正常使用。

5.抓好专项整治工作,提升设备基础质量。

一是7-10月份,进行了工电结合部联合整治解决了道岔密贴不良、钢轨肥边等设备隐患296处。

并与工务联合下发了新的《呼和浩特铁路局工电结合部管理办法》(呼铁电【2012】295号),把工电联检联整作为常态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电缆径路专项整治,管内站内及区间电缆标桩、警示牌进行油饰编号,补充标牌177块,补充电缆标桩1350个。

确保电缆安全;对大包线7km埋深不满足标准的电缆进行了下放整治,无法下放的进行电缆径路埋设II型枕整治,共埋设灰枕6850米;完成了包惠线3处桥涵电缆整治;补齐了包西线丢失的贯通地铺设15km33芯电缆及46座大桥的电缆槽的固定防护工作。

三是标准化站场整治:

利用3个月的时间对管内78个站的机械室进行了标准化专项整治。

四是专用线整治:

对管内代维的专用线信号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治。

五是分路不良整治。

电务处邀请总工室、运输处、工务处多次召开分路不良专题会议,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轨道电路分录不良分类及碾压标准的通知》(呼铁电电[2012]328号),重新确定了分路不良分类标准,建立了分类录入的联签制度,明确了整治方案。

分路不良日常管理按照《信号设备测试管理办法》(电务函〔2012〕16号)要求进行测试、上报、总结,确保了分路不良区段可控。

六是开展警冲标、绝缘位置专项整治,对管内174个站场的警冲标及相关绝缘进行核查,共发现问题73条,其中警冲标位置不正确13处,埋设不标准、歪斜的41处,缺失的9处,以上63处问题及时进行整治克服;绝缘节位置不正确10处,经及时联系工务部门进行移设,全部进行了整改。

七是实施了盲区三期整治。

按照路局车机联控整治推进计划,今年年初启动了三期盲区弱场整治工作,并委托铁路设计院进行设计,通过现场勘查,确定了设计方案,经过审图、审预算及确定施工单位等程序。

于6月4日进行技术交底,开始对三期的施工进行实施。

三期盲区改造工作共改造14个区段,建10处铁塔,直放站远端机11处,直放站近端机4处,近端机扩容6处,网管3处(呼和、乌海、集二)。

截止到10月铁塔基础已经全部预制完工,近期正在安装铁塔主体,主体完工后,对天线进行架设工作,待天线架设完成后,管内正线将消灭盲区区段。

6.加强联锁管理,确保联锁关系的绝对正确。

(1)强化日常联锁管理。

针对2012年电务配合既有线大修更换道岔、集包三四线开通、站场改造施工及新建铁路验收开通等任务,对联锁试验人员进行分等级资质认证,明确各级的联锁责任和实验项目,对段级联锁试验管理人员49人,电务段对车间联锁试验管理人员269人进行了培训考试,考试合格人员发放了联锁试验资格证。

(2)强化施工联锁试验管理。

针对今年我局管内新线建设多、既有线施工多的特点,研究新线开通和既有线站改方案,严格把住联锁变更的施工,明确施工各级干部包保岗位、责任,严控施工各个环节,落实施工的各项措施,1-10月圆满完成了白塔、新贤城、西土城、庙梁货场、丰镇站增加接触网及17道改到发线、二连边检场、红砂坝插入道岔、铜匠川、王家塔增加列车信号机改造等施工任务,集包三四线与既有线并站包头II场站改,察素齐、陶卜齐站更换联锁软件等信号大封锁施工,未发生任何联锁安全问题。

(3)加强设备故障联锁监管。

一是信号设备发生故障后,处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联锁作业纪律,严禁甩开联锁条件,动作设备、沟通表示,杜绝联锁错误或失效危及行车安全。

二是涉及动配线等联锁关系变化的故障处理,必须进行联锁试验,细致填写试验表格,确保联锁关系100%的正确。

7.抓好季节性工作。

一是圆满完成大包线集中修。

配合工务完成4大项任务。

完成电务自身工作14大项。

基本上完成了计划安排的项目。

二是完成春检工作。

信号方面共完成6大项任务,共发现各类设备缺点554个。

通信方面:

共完成18项任务。

正在开展秋检秋鉴工作。

三是完成集二线、大包线道岔更换施工及包西线精整施工。

四是按照防洪工作要求积极开展设备检查和整治工作,定期开展防洪应急演练,并经受住了7月25日旗下营水害的考验。

8.加强设备的投入力度。

一是大修投入3974万元。

重点是乌海、包西上行驼峰、集宁驼峰打风信号设备大修改造,18站TDCS设备大修,无联锁带柄道岔大修40组,对大包包惠线一干光缆、区间通话柱进行了大修改造,缓解了设备老化,运行不稳定等问题,提高了设备基础质量。

二是更改投入6560万元,重点对TDCS设备、联锁设备、信号检修器材等进行了更新补充,有效保证了安全生产;对大包线传输系统、通信盲区、IP数据网等进行了补强,提高了设备传输通道能力,保证了行车安全。

9.积极组织,全力配合,确保完成重点施工任务。

(1)完成新贤城站改、拉伸庙道岔插入、白塔站联锁改K5B、庙梁货场站改、西土城站改、K523线路拨接、丰镇站增加接触网及17道改到发线、二连边检场站改、红砂坝站改插入道岔、铜匠川、王家塔增加列车信号机改造等施工。

(2)组织完成213组(集二线120组、大包线19组、包兰线63组及包头北北场11组)大修更换道岔及配套更换提速电源屏施工;完成呼和西站12组道岔更换工作;完成包白线、海公线及葫芦-集宁16站光电半自动闭塞改造施工。

(3)抓好新线验收接管。

一是完善集包第二双线施工验收方案,组织召开了8次验收接管会议,对接了施工存在的问题及施工验收关键点技术方案、节点时间进行了研究,并及时下发了会议纪要。

二是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厂培,保证三四线验收及开通后相关技术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抓好技术规章的建立,制定新线标准、维修方式、管理办法,确保开通后的正常管理、维护。

四是按照铁路局召开的5次三四线建设推进会要求,明确任务、责任,倒排计划,积极协调蒙冀公司、施工单位抓好动静态验收和克缺工作,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三四线的顺利开通。

五是完成了集宁外绕段信号设备验收,包头至包西上下行客线拨接,包头II场开通,陶卜齐、察素齐更换联锁软件,陶卜齐、呼和、呼和西、呼和东、台阁牧站TDCS改CTC及台阁牧、甲兰营站改等施工。

截止目前共发现设备缺点7510条,已整改6489条,未整改1021条。

其中影响动态验收和行车安全的设备缺点192条,已整改14条,未整改178条;不影响动态验收和行车安全设备缺点7318条,已整改6475条,未整改843条。

所有问题根据影响程度不同,均制定了整改期限,明确了盯控责任人。

10.加强维修管理,保持安全生产基本稳定。

每月电务处组织各段召开月度生产会,对当月的任务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对下月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同时严格要求各段把年月表计划、微机监测调阅分析、日常巡视、专项整治及上级部门检查的设备缺点问题库均纳入日常的天窗管理,保证安全的同时提高设备维修养护的目的性,解决设备重点隐患,做好各项设备的维修工作。

(1)室外设备中修:

更换转辙机639台,更换包西道岔安装装置77组。

更换包西、乌海驼峰电空转辙机21台,ZD6、ZD7电动转辙机7台,减速器工作缸88台,三位五通阀24台、减速器制动轨4根、安全阀60只,更换了呼和西、集宁驼峰电空道岔、储气罐、风管路设备排污,中修集宁驼峰缓行器2台。

完成了乌吉线、海拉线、黄公线轨道电路引接线、接续线双套化改造10站。

(2)室内轮修HF-25防护盒851台、继电器6691台。

11.加强通信专业管理,提高通道质量。

(1)开展通信大通道百日无中断活动,强化通信大通道安全。

一是加强站内区间光电缆安全巡视检查,增加干部的添乘检查;二是增设施工现场缆线警示标识,明确施工范围和施工监护内容;三是加强现场监护力量,重点地段施工作业,工区现场监护人员和施工单位人员一起在作业现场指挥、监督;四是明确施工单位责任,杜绝无协议和无防护配合的“双无”施工;五是严格考核,落实责任,将大通道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明确现场防护人员的责任;六是建立激励机制,按照施工区段数量、防护时间、安全结果进行补贴和一次性奖励,提高了职工积极性。

七是对光缆进行衰耗整治、径路整治,全年整治衰耗处,上桥涵、引入整治处,极大的提高了通信大通道安全。

(2)完成网络、电路优化,设备重点整治。

一是完成了京包、包惠DMIS备用光缆敷设,实现了DMIS系统双光缆双设备保护,提高了电路质量。

完成了各站段视讯系统整合、数调系统部分整合工作。

大包华为传输系统传输网络资源优化、整合。

二是完成了张集线FDT设备接管,制订了管理办法及与电务段相关维护协定,对全线光缆接入进行了整治,提高了安全稳定性。

三是四是完成18个站点闭塞电改光。

集二线、包白线、海公线闭塞电路一直使用架空明线,维护困难、故障较多,今年对这些线路进行了闭塞电改光,效果良好。

12.推进电务系统标准化建设。

制定了电务系统标准化段、车间、班组、岗位创建工程实施办法,细化了验收项目和评分标准,实行千分制,分为三档,即:

达标(900分以上),基本达标(700分~900分),不达标(700分以下)。

各单位每季度对照标准,组织有关人员全面进行一次自查评估,月度不少于4个车间、8个班组。

电务处每半年全面组织一次验收评估,月度每段不少于2个车间、4个班组,季度进行问题通报,对照标准,进行综合评估考核。

同时积极推进标准化站场、通信机械室、通信线路整治工作,今年以来标准化机房整治14个、标准化线路整治63.6公里、标准化站场整治9个,明年继续推加大进标准化建设力度,标准化机房计划整治20个、标准化线路计划整治304公里、标准化站场计划整治19个。

13.发挥立体化监测的作用。

在维修上坚持推行“预防修”方式,认真落实监测调阅立体化防控机制,强化监测动态管理,强力预防设备故障。

一是各电务段调度指挥中心专职监测员,每人包保三个正线车间,按月实现所有站(场)的全覆盖监测调阅检查。

二是调度监测中心将每日汇总问题分劈给技术科、试验室等责任部门进行督促销号和组织整治,分别推动科室、车间、班组监测工作的认真落实和动态管理。

三是调度中心对每日监测调阅问题进行集中汇总,及时利用电务段交班会通报监测调阅发现的设备问题,并利用交班会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强化问题的追踪处理。

四是加强了施工、整治等重点设备的调阅,以及加强对特殊气候条件下特性变化较大等设备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做好超前预防工作,保证设备的可靠运用。

五是加强过程考核。

利用日常现场检查监控时机对车间、班组微机监测调阅分析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和监督,对调阅分析执行不到位、销号不及时且不说明原因的车间、班组严格进行看板考核,并进行通报,确保监测问题的彻底销号落实。

14.抓好职教工作,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为加强生产力结构调整后呼和电务段的培训工作,铁路局投资500多万建成了呼和培训基地,有力支持了呼和电务段职工培训工作。

二是新职人员报道后首先要在培训基地进行两个月理论、实作的培训。

三是积极抓好新职人员现场实作培训,签订了师徒合同,明确师傅职责,并定期对所有大学生进行理论和标准化作业的考试,对考试不及格的大学生及师傅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四是做好兼职教员评聘、教学工作。

择优选拔了65名兼职教师,要求兼职教员授课每月不少于8课时,并明确了兼职教师的监督、考核等要求。

五是开展技术比武。

按照局制定的《呼和浩特铁路局职工技术比武管理办法》,电务系统积极抓好落实,在春季技术比武活动中,对优秀人员重奖重用,树立榜样,增强了职工主动学规达标的积极性,通过本次的秋季技术比武成绩和表现,可以看出职工在掌握规章制度、规范作业上有了大幅度提高。

15.加强车载管理,确保LKJ数据万无一失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一是完成《呼和浩特铁路局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运用维护管理实施细则》的修改工作,并于6月22日会签完成并发布。

二是完成《呼和浩特铁路局电务系统标准化车间、班组、岗位创建工程实施办法(暂行)》中有关车载部分标准化车间、班组岗位评估办法的制定工作。

三是根据电务处标准化科室建设要求,完成《标准化车载科》的制定工作。

四是按照电务处规章整合的要求,完成《车载设备故障定性定责管理办法(暂行)》的修改审核及规章的整理。

(2)规范LKJ基础数据管理。

为全面规范LKJ基础数据测距和资料上报工作,保证LKJ基础数据资料及时准确上报,确保集包第二双线等重点工程如期实施,在2月24日举办“LKJ基础数据测距和资料上报”培训班,局总工室、各相关业务处室、电务段、蒙冀公司、集包第二双线各建设单位共计70余人参加。

(3)LKJ基础数据编制换装工作。

完成本局新建葫芦至古营盘集包线,西土城、新贤城、丰镇、庙梁货场二期、八苏木、拉僧仲庙、包头站站场改造,包西线、张集线分相数据调整,机务反馈数据调整,防洪数据纳入、海公线线路名修改和接收太原、兰州局、北京、西安局数据、,并纳入本局数据等共计29版LKJ基础数据审核批准工作。

并派员于呼和、集宁、包头西车载车间进行现场盯控工作,全面有序完成铁路局下达LKJ车载数据更新工作。

(4)完成LKJ新增功能调研及技术方案确定工作。

根据机务部门提出LKJ增加警惕、防撞土档和鸣笛、电力机车主断分合记录等功能的安全需求,实现上述功能的技术方案进行调研,确定了以加装功能扩展盒为核心的改造方案。

会同机务处组织机务段、电务段完成全局现有机车设备安装工作。

二、电务系统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在抓落实上存在差距。

一是段、车间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超前预想不够,主动承担责任、抓落实不够。

二是面对段、车间班组人员调整的幅度比较大的实际情况,各段对如何抓好生产、怎样抓好生产思路不清晰,特别是车间主任、专科科室这一级,目标不明确,有效措施落实不够,未结合有效的天窗时间去整治设备。

三是15项安全管理制度下发后,未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有效的推进计划和措施,段、车间、班组组织学习不够,未真正激发职工和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个别干部职工不能掌握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工作落实存在差距。

3.集中修工作存在不足。

虽然集中修的工作量很大,很辛苦,但行车安全是重中之重的的工作,必须加以落实。

一是电务段、通信段在布置完成集中修的任务中,不能统筹兼顾,做好对设备的日常维修养护工作,出现了集中修刚结束,设备就发生故障,反映出设备的日常检修不认真,检修设备的质量下滑。

二是各级干部没有发挥作用,不能扑下身子抓检修质量,不能盯控重点和关键部位和环节。

导致检修的重点抓不住,漏检漏修时常发生。

三是职工的责任没有落到岗位,职工的技术业务需要尽快提高,要强化落实标准化作业和标准化作业程序,解决职工想干活和会干活的问题。

4.专业技术标准落实不彻底。

6、7月份故障增多,反应处:

一是未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程序,设备质量严重下滑。

二是日常基础工作没有做好,表现在巡视不落实,测试不分析,漏检、漏修,对设备的变化未引起足够重视。

三是季节性整治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下雨、高温时道岔转动不灵活、红光带等故障屡有发生。

以上问题深层次反映出干部作用发挥不强,干部跟班作业管理办法、包保责任制未严格执行,部分干部对管内的重点工作掌握不清,跟检时不执行现场作业卡控制度,对关键部位不盯控,导致故障发生。

5.故障应急反应能力差。

表现出一是职工故障处理能力差,技术业务达不到现场的需要。

比如孤山、乌海西的联锁系统显示器黑屏的故障。

职工不知道如何判断故障,没有按照故障处理程序逐一判断、解决,盲目关闭或重启设备,造成扩大或无法解决。

二是日常对设备的性能和监控设备的状态没有定期测试检修,致使监控设备没有发挥报警作用,导致因停电而没有监控报警,致使设备断电。

反映出日常通信系统对设备的使用性能不清楚,不知道,技术管理严重缺失。

三是故障处理时间过长,启动应急预案不及时或应急预案不详细,操作性不强,需要重新制定完善预案。

如,石门村站S灯丝报警2:

49已报警并且车站值班员通知电务人员,而电务人员不积极处理,直到8:

22设备故障才赶去处理。

四是加大故障的指挥功能,提高故障指挥干部的业务素质,强化指挥人员的判断能力和指挥处理能力。

6.大修期设备管理不到位。

面对临近大修期和实施寿命管理的设备,没有很好的安排整修工作,造成设备的问题和隐患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反映出一是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是否到期不清楚或管理不到位,管理流于形式。

二是设备基础台账薄弱,台账不清,对即将或到期设备如何管理和维修管理不严。

三是对本局车跑外局交路的车载设备如何加强管理,措施不具体。

与外局的代维协议虽然签订了,但不够详细和严密。

7.立体监测网络的预警功能远没有发挥作用。

一是三级监测调阅的制度虽然制定了,但执行力度小,考核检查的少,各级领导和专业部门管控力度小,没有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

车间调阅和管理薄弱,车间调阅流于形式,对工区的调阅疏于管理,造成大量问题发现不了,设备故障频发。

二是车载数据的分析制度制定不到位,未按照趟分析的要求进行重点分析,致使有些故障隐患未及时发现。

三是通信网管报警监控执行不好,单网报警未及时跟踪、检查、分析和考核。

 

2013年,集包客线开通后运营方式的变化、运输增量、客车提速,给我们在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践行“三点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优化和落实十五项安全基础制度,进一步完善维修体制,加强职工新技术、新设备的培训力度,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努力确保我局经营目标和电务安全目标的实现。

三、2013年工作思路

1.总体思路:

认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