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整合研究以乌昌一体化为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0297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区划整合研究以乌昌一体化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行政区划整合研究以乌昌一体化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行政区划整合研究以乌昌一体化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行政区划整合研究以乌昌一体化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行政区划整合研究以乌昌一体化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区划整合研究以乌昌一体化为例.docx

《行政区划整合研究以乌昌一体化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区划整合研究以乌昌一体化为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区划整合研究以乌昌一体化为例.docx

行政区划整合研究以乌昌一体化为例

绪论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整合也在向纵深发展,行政区划的整合正走向具体化、程序化。

传统的行政区划在发展进程、服务水平、资源利用等方面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行政区划整合就显得十分必要。

行政区划整合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传统观念的转变、行政区划的调整、经济布局的重建、各级行政机构的改变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本文围绕乌昌一体化,对区域整合进行了有意探讨。

一行政区划整合概述

(一)行政区划整合的概念

行政区划是指根据国家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遵循有关的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和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实行行政区域的分级划分,将国家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系统,并在各个区域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建立政府公共管理网络,为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明确空间定位。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根据以上两个概念,本文认为行政区划整合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在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上相同或相近的地域进行有效整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以此来达到最大化的发展要求。

(二)乌昌地区行政区划整合的内涵

1.乌昌一体化的内涵

乌昌一体化是指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简称。

乌昌一体化是2005年在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涉及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市的七区一县两开发区,包括:

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墨沟区、头屯河区、米东区、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开发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五县两市一园区,包括:

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昌吉市、阜康市、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两地行政区总面积为10.59万平方公里,所涉及的总人口为403万,其中乌鲁木齐市总人口为235万人,昌吉回族自治州总人口为168万人。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昌吉回族自治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具实力的地州,乌昌地区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两地GDP占全疆的三分之一强,财政收入则占到了40%。

乌昌一体化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5年-2007年,为适应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要求,有效解决乌鲁木齐市发展空间不足、经济结构失衡及昌吉回族自治州资源转换能力弱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提出并实行乌昌经济一体化;第二阶段是2007年至今,2007年国务院在对乌昌经济一体化充分肯定的同时,大力提倡加快推进乌昌一体化,把乌昌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去掉,推进乌昌一体化。

2.乌昌一体化坚持的原则

乌昌一体化坚持的原则有三个方面,即财政统一原则,规划统一原则,市场统一原则。

第一,财政统一原则。

财政统一表现为成立乌昌财政局。

将乌昌两地各县市区财政统筹由乌昌财政直接管理,两地的财政统一预算,统筹安排。

第二,规划统一原则。

规划统一表现为制定乌昌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优化乌昌地区中心城市发展规划,按一体化发展要求完善公路、水资源、新区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

第三,市场统一原则。

市场统一表现为逐步建立一体化共同市场。

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招商引资、资源开发、税收征管等政策。

逐步消除两地在交通、通讯、电力等方面的政策差异和障碍,确保加快区域市场要素资源合理流动。

3.乌昌一体化的特点

第一,坚持统筹协调。

2005年12月10日,乌昌两地根据自治区党委决定成立了乌昌党委,全面加强了对有关工作的统筹协调。

两地党委、政府按照乌昌党委统一工作部署和具体工作责任分工负责具体落实,两地人大、政协积极支持配合,各项工作形成了推动合力。

第二,以点带面,抓好关键领域。

一是建立适应乌昌一体化发展需要的领导体制;二是突出财政、规划、招商等政府重要部门的改革与整合,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对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进作用;三是建立两地干部交流任职制度,促进干部队伍的组织融合、思想融合;四是正确处理党委、政府与人大、政协的关系,确保党委决策得到有效贯彻。

第三,坚持重点突破,全力打造经济增长新亮点。

表现为将乌鲁木齐市的东山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米泉市合并,建立米东新区。

把米东新区的发展作为乌昌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起点,积极打造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三)乌昌一体化在行政区划整合中的实践意义

第一,乌昌一体化有助于资源整合,形成合力。

乌鲁木齐市的优势在于有先进的技术、完备的人才,但是却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经济结构失衡的突出矛盾,发展空间狭小成为最大制约因素。

与乌鲁木齐市毗邻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其最大优势是地域辽阔,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巨大,但却面临资源转换能力较弱的突出矛盾。

因此,乌昌两地实行区域整合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两地的优势,实现共同快速的发展。

第二,乌昌一体化的形成,有利于乌昌地区实现空间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

乌昌两地在实现区域整合后对两地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建设,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都会有拉动作用。

通过这些领域的发展来促进乌昌两地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

 

第三,乌昌一体化有利于分工协作,促进各自经济和整体经济的发展。

乌昌地区经济上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同时有着良好的协作关系,实现区域整合将会进一步保持和加强这种地域分工。

第四,乌昌一体化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两地在基础设施、劳务等方面的联系。

乌昌地区公路相互紧连,两地间开通直达客运班次。

同时,乌昌地区间相互提供劳力,劳务联系频繁。

建立乌昌一体化将进一步改善和加强这些联系。

二当前乌昌一体化在行政区划整合中的成效

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的首府,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教育中心。

乌鲁木齐市行政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等47个民族,全市总人口235万。

2009年GDP达到1020亿元,经济实力雄厚。

昌吉回族自治州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率先发展的核心区,全州有回、汉、维吾尔、哈萨克等42个民族,总人口168万,行政区总面积9.39万平方公里,2009年实现GDP总值450亿元。

乌昌地区作为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在一体化实施以来,两地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当前乌昌一体化在行政区划整合中的成效

1.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

乌昌一体化以来,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

有关数据显示:

2005年,乌昌地区实现GDP总值819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0亿元;2009年,乌昌地区实现GDP总值154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6.4亿元。

2009年与2005年相比,乌昌地区GDP总值增长了88.6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94.9%。

乌昌地区日益成为带动新疆经济发展新的“领军者”。

2.政府职能部门合并

2005年以来,乌昌地区按照统筹乌昌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逐步推动完成了两地财政局、发改委、招商局、规划局、旅游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环保局等职能部门合并,并探索建立了两地人大常委会联席会议制度,为进一步推进乌昌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制度保障。

3.促进了区域资源开发及工业化发展

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人才储备雄厚,具备了发展大工业的良好条件。

乌昌一体化实施以来,华电、神华、鲁能、国投等一批大企业纷纷介入乌昌地区的能源开发。

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所属区域的煤炭资源开发吸引了近43家国内煤炭行业重点企业入驻。

在乌昌一体化的带动下,目前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工业增加值已占两地GDP总值的30.7%;在税收构成中,工业实现了40%左右的贡献。

在全社会劳动力结构中,工业吸纳的就业人数约占30%,工业经济作为乌昌经济总量、财政税收、农民增收、吸纳就业的主体地位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不会动摇。

4.推动招商引资

2005年以来,针对招商引资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国内外企业来乌昌地区投资发展的意见》,并制定了统一招商方案和项目册。

同时乌昌地区累计执行招商引资项目2127个,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93.86亿元。

截至2009年底,共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及知名大企业大集团71家,项目质量明显提高,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改善交通、通信、电力、土地项目

第一,在交通道路方面,乌昌大道主线已全线通车,除乌昌大道外,乌昌客运公交化、乌昌轻轨建设,大黄山到吉木萨尔、奇台的高速公路建设等都已提上日程,这为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还陆续取消了地窝堡、卡子湾等8个公路收费站,乌昌城市群"半小时和一小时经济圈"雏形初现,大大拉动昌吉房地产、物流、城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在通信项目方面,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取消了信用卡跨区收费、米东区与乌鲁木齐市市区固定电话区号统一、降低乌昌两地电话漫游资费。

第四,在电力方面,基本实现两地用电电价的统一,这就更好的方便了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

第五,土地项目方面,出台了引导房地产业向乌鲁木齐市北部和昌吉市延伸的相关政策,这就会带动周边区域积极快速地发展。

(二)当前乌昌一体化在行政区划整合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难点

1.市场协调能力不完善

由于乌昌两地发展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虽然一体化的目标是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但是,在其运行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企业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往往会从自利的角度出发,对一体化的统一市场秩序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其实质是对两地政府市场协调能力的考验。

2.行政区划冲突

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在行政各自有各自的行政人事编制,整合后,如何安区划整合中,行政区划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具体表现为:

第一,两地在整合前,排和调整机构人事变动,维护各方面的利益变的就十分关键了;第二,管辖权的问题,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在整合前,各自所管辖的县市是相互独立的。

但是,在整合后如何进行管辖权的划分,也是矛盾之所在;第三,在关系到两地居民一些切身利益方面也出现了冲突,比如:

整合后,两地居民的户口如何划定,各种社会保障如何划定等问题。

3.乌昌一体化意识不到位

乌昌一体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两地在相关产业上的合作以及两地企业在相关业务上的合作往往受到两地原有政策的影响,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在区域间、城市间、城乡建设与区域基础设施之间的空间综合协调在转变的过程中一时也难以完全被接受。

4.行政管理工作落实不完善

由于乌昌一体化涉及到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所辖的区域,因而在对两地进行行政管理工作时,势必会有疏漏和不完善,就会存在一些方案、规则、程序无法得到有效地落实,也就无法确保各项改革有序进行。

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干部不能有效积极的完成工作,无法保障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5.行政区划整合效率不高

乌昌两地在行政区划整合中,行政效率不高问题也凸显出来了。

由于乌昌地区特殊的地域环境,在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两地政府和市场之间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和协调关系,因而通常就会因为处理问题不及时而顾此失彼,误时误事,降低行政效率。

三乌昌实行行政区划整合在推进一体化进程中

的思路对策

(一)国内行政区划整合的经验借鉴

行政区划整合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在行政区划整合工作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地区有:

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和福建省汕头市行政区划调整,它们的经验将会给乌昌一体化的发展带来实质性的启示。

1.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同处湘江中游,呈“品”字形分布。

从长沙到株洲、湘潭两地相距不过20多公里,株洲、湘潭两地相距则不过10多公里。

除了地缘上的紧密,三地在经济社会上亦有相当多的联系。

长株潭一体化在行政区划整合中所采取的方法有:

第一,“五同”奠基一体化。

所谓“五同”,也就是“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第二,软硬环境是加快发展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发展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三,促进区域产业集群构建和结构优化。

优势产业群代表着区域经济特色,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第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长株潭一体化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对现有的政策进行适度修改或根据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同时,发挥自主创新能力,这些都有利于长株潭一体化的正常快速的发展。

2.福建省汕头市行政区划调整

福建省汕头市是全国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地区之一。

行政区划调整前,各区县(市)管辖面积和人口数量悬殊过大,全市人口三分之二在农村。

行政区划调整后,汕头市区的面积由原来的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00多平方公里。

汕头市在行政区划调整中所采取的方法有:

第一,尽快扩大经济实力,优化经济结构,强化产业基础;第二,协调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第三,努力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第四,人才战略是加快发展的保障。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3.国内行政区划整合的经验借鉴对乌昌一体化的启示

第一,乌昌一体化的发展需结合乌昌两地的实际情况,这有利于各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第二,各种软硬件要保证充足、稳定,这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保证群众的日常生活;第三,抓好经济产业和工业产业的发展,在一体化进程中,这两点的发展程度往往决定一体化的整合程度;第四,在进行一体化整合中,要有自主创新意识,这有助于一体化的长期发展和成长。

(二)乌昌一体化在推进一体化进程中的思路对策

1.积极推进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学术界的合作关系

第一,要积极推进乌昌地区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坚持和完善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制度,进一步探索建立有组织、可操作的专项议事制度,积极推动各类经贸活动的开展;第二,要通过两地县(市)、联络机构等载体,进一步加强政府、企业、和民间的沟通,不断巩固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第三,要加强政策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着力消除市场壁垒,规范市场秩序,为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各类主体的合作与竞争,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条件。

2.加快区域系统整合,推进乌昌一体化协调发展

区域优势是一种综合性优势。

如自然条件优势还需要交通等多种建设条件配套,才能发挥优势。

推进乌昌一体化,加强两地的合作与交流,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

因而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推动乌昌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第一,建立乌昌地区高层定期协商机制,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不断减少区域内的地方保护以及行政、商业壁垒,优化贸易和投资环境;第二,完善的合作机制是加强合作、推动区域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第三,协调区域内产业布局与地区分工,为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交流铺平道路;第四,要突出市场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自身优势,使区域内资源得到更为合理有效地利用与配置。

同时还应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环境保护和科技、信息、人才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主动对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3.优化城市结构,提高乌昌地区城市的聚集能力

一方面要发挥大城市的吸引作用,进一步加强乌鲁木齐市、昌吉市、五家渠市、阜康市等经济中心带动作用,发挥其集聚效应,提高工业经济的密集度。

通过产业集群与企业集群相结合,形成工业化的合理节点组合。

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间、城市间、城乡建设与区域基础设施之间的空间综合协调。

在提高规划质量,理顺规划体系,健全法制建设的基础上,强化对区域开发建设的规划管理与空间调控,为加速乌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提供可靠的保证。

4.国家和自治区应加大对乌昌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支持

乌昌一体化在区域整合过程中面临很多现实困难,因而迫切需要得到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因此建议有关方面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应认真积极的做好有关工作的汇报沟通,争取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二是应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切实加强工作协调能力,及时研究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尽量降低乌昌地区行政管理的难度、风险和成本,确保有关方案的顺利实施。

5.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精心组织实施

第一,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操作规则、操作程序、推进步骤和落实办法,确保各项改革有序进行;第二,应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引导,确保干部队伍的思想稳定、工作稳定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过渡,保障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第三,要严肃组织纪律,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指导监督;第四,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矛盾,避免和防止出现重大失误,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结论

在国家有关部门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乌昌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

自乌昌一体化实施以来,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在经济实力、政府职能部门、经济和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能源开发、交通、通信、电力、土地等各方面的障碍正在逐步消除,使得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各族人民初步享受到一体化带来的成果。

这就为乌昌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我们依然要正视在现有成绩面前,乌昌一体化仍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仍需要做很多工作。

但我们应坚信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在各族人民的齐心奋斗和努力下,乌昌一体化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致谢

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朱新武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写作提纲,再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朱老师都严格把关,细心指引和教导,使我对于行政区划整合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在这里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新疆大学四年来的辛勤培养,各位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积极进取的科研精神以及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将永远激励着我。

在四年的大学生涯里,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卢开欣、王成伟、桑川等同学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交流以及提出的建议。

同时也要感谢在大学四年生活中,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各位同学,正是有了你们的关怀和帮助,我才会一次次的战胜困难,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最后,我要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加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侯景新,蒲善新,肖金成等.行政区划与区域管理[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君德.中国行政区划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黄王丽.国外大都市区治理模式[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魏清泉,杨罗观翠.世纪之交的珠江三角洲行政区划[M].广州:

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7.

[5]谢守红.大都市区的空间组织[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6]刘君德,靳润成,周克瑜.中国政区地理[M].北京:

科技出版社,1999.

[7]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刘君德,冯春萍,华林甫,等.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刘小康.行政区划改革:

视角、路径及评价[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3)

[10]汪庆希.行政区划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J].决策参考,2002(7)

[11]汪宇明.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地区的行政区划体制创新[J].城市规划,2002(6)

[12]罗震东.中国当前的行政区划改革及其机制[J].城市规划,2005(8)

[13]周婕,邓飞.行政区划调整对大城市边缘地带发展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

(2)

[14]张可云.行政区划与城市总体规划[J].北京规划建设,2003(4)

[15]周本顺.实施城镇整合战略的几个问题[J].求索,2003

(2)

[16]刘君德.中国转型期凸现的行政区经济现象分析[J].理论前沿,2004(10)

[17]戴均良.行政区划工作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J].中国民政,2006(4)

[18]周大伟,刘武.我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模式选择[J].职业圈.现代软科学,2006(3)

[19]华伟,于鸣超.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初步构想[J].战略与管理,1997(6)

[20]王建华.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空间的跨越发展[J].规划师,2003(5)

[21]李金龙,郑宇梅.行政区划改革价值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6

(1)

[22]范今朝.中国行政区划变更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J].当代中国研究,2007

(1)

[23]贺曲夫,史卫东,胡德.长株潭一体化中行政区划手段与非行政区划手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

(1)

[24]罗震东.分权与碎化———中国都市区域发展的阶段与趋势[J].城市规划,2007(11)

[25]汪宇明.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地区的行政区划体制创新[J].规划研究,2002(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