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三模拟汇编光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9748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三模拟汇编光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模拟汇编光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模拟汇编光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模拟汇编光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模拟汇编光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高三模拟汇编光学.docx

《北京高三模拟汇编光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三模拟汇编光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高三模拟汇编光学.docx

北京高三模拟汇编光学

2018北京高三模拟汇编—光学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2018•丰台区一模)光照在某金属表面上发生了光电效应。

若只减弱光的强度,而保持频率不变,则(  )

A.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

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将减少

D.从光照射到金属表面到有光电子逸出的时间明显增加

2.(2018•河西区三模)如图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P是附有肥皂膜的铁丝圈,S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象应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3.(2018•东城区一模)下列属于光的衍射现象的是(  )

A.阳光照射到树叶上,在地面上形成圆形亮斑

B.光照射细金属丝,在其后形成的阴影中有亮线

C.在阳光照射下,肥皂泡呈现彩色条纹

D.光照射到凸透镜上,在其后形成圆形亮斑

4.(2018•北京模拟)如图所示,将一个半圆形玻璃砖置于空气中,当一束单色光入射到玻璃砖的圆心O时,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B.

C.

D.

5.(2018•东城区二模)用蓝光照射一光电管,有光电效应现象发生。

欲使光电子逸出时最大初动能增大,下列方法有效的是(  )

A.改用紫光照射B.改用红光照射

C.延长蓝光的照射时间D.增大蓝光的强度

6.(2018•海淀区校级三模)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同一实验装置(如图a)在甲、乙、丙三种光的照射下得到了三条电流表与电压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b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光的频率小于甲光的频率

B.甲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

C.丙光的光子能量小于甲光的光子能量

D.乙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7.(2018•昌平区二模)为证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某实验小组用电子束做双缝干涉实验。

实验时用50kV电压加速电子束,然后垂直射到间距为1mm的双缝上,在与双缝距离约为35cm的光屏上得到了干涉条纹。

该条纹与托马斯•杨用可见光做的双缝干涉实验所得到的图样基本相同,但条纹间距很小。

这是对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的又一次实验验证。

根据德布罗意理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其波长λ=

,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p为电子的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增大加速电子的电压,可以使干涉条纹间距变大

B.只减小加速电子的电压,可以使干涉条纹间距变大

C.只增大双缝间的距离,可以使干涉条纹间距变大

D.只减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可以使干涉条纹间距变大

8.(2018•房山区一模)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两束单色光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B.在三棱镜中a光传播速度小于b光传播速度

C.在三棱镜中a光的折射率大于b光的折射率

D.a光的光子能量小于b光的光子能量

9.(2018•房山区一模)热反射玻璃一般是在玻璃表面镀一层或多层诸如铬、钛或不锈钢等金属或其化合物组成的薄膜,使产品呈丰富的色彩,对于可见光有适当的透射率,对红外线有较高的反射率,对紫外线有较高吸收率,因此,也称为阳光控制玻璃,主要用于建筑和玻璃幕墙,其透视方向是由光的强度决定。

当室外比室内明亮时,单向透视玻璃与普通镜子相似,室外看不到室内的景物,但室内可以看清室外的景物。

而当室外比室内昏暗时,室外可看到室内的景物,且室内也能看到室外的景物,其清晰程度取决于室外照度的强弱。

根据以上信息和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热反射玻璃可以有效的阻止过强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B.热反射玻璃应该具有保温隔热作用

C.热反射玻璃和普通玻璃一样,能有效的减弱噪声

D.热反射玻璃的单向透视性不遵从光路可逆性

10.(2018•密云县一模)下列四种现象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  )

A.雨后空中出现彩虹

B.肥皂泡的表面呈现彩色

C.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

D.一束白光通过很窄的单缝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

11.(2018•石景山区一模)关于光子和光电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子就是光电子

B.光电子是光电效应中吸收光子后飞离金属表面的电子

C.真空中光子和光电子的速度都是光速c

D.光电子和光子都带负电荷

12.(2018•丰台区一模)单缝衍射实验中所产生图样的中央亮条纹宽度的一半与单缝宽度、光的波长、缝屏距离的关系,和双缝干涉实验中所产生图样的相邻两亮条纹间距与双缝间距、光的波长、缝屏距离的关系相同。

利用单缝衍射实验可以测量金属的线膨胀系数,线膨胀系数是表征物体受热时长度增加程度的物理量。

下图是实验的示意图,挡光片A固定,挡光片B放置在待测金属捧上端,A、B间形成平直的狭缝,激光通过狭缝,在光屏上形成衍射图样,温度升高,金属棒膨胀使得狭缝宽度发生变化,衍射图样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激光波长已知的情况下,通过测量缝屏距离和中央亮条纹宽度,可算出狭缝宽度及变化,进而计算出金属的线膨胀系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激光波长越短,其它实验条件不变,中央亮条纹宽度越宽

B.相同实验条件下,金属的膨胀量越大,中央亮条纹宽度越窄

C.相同实验条件下,中央亮条纹宽度变化越大,说明金属膨胀量越大

D.狭缝到光屏距离越大,其它实验条件相同,测得金属的线膨胀系数越大

13.(2018•丰台区二模)发光二极管,也就是LED,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

LED的核心是一个半导体晶片。

半导体晶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P型半导体,空穴浓度高,另一部分是N型半导体,自由电子浓度高。

这两种半导体连接起来,它们之间就形成一个“P﹣N结”。

当电流通过晶片时,电子就会被推向P区,在P区里电子跟空穴复合,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就发光了。

不同的半导体材料中电子和空穴所处的能量状态不同,电子和空穴复合时释放出的能量也不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与普通白炽灯的发光原理相同

B.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与普通日光灯的发光原理相同

C.电子和空穴复合时释放出的光子能量越大,则发出光的波长越短

D.红光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光的频率比蓝光发光二极管发出蓝光的频率大

14.(2018•东城区一模)场致发射显微镜的构造如图所示:

一根尖端直径约为100nm的针,位于真空玻璃球泡的中心,球的内表面涂有荧光材料导电膜,在膜与针之间加上如图所示的高电压,使针尖附近的电场高达4×109V/m,电子就被从针尖表面拉出并加速到达涂层,引起荧光材料发光。

这样,在荧光屏上就看到了针尖的某种像(针尖表面的发射率图象),如分辨率足够高,还可以分辨出针尖端个别原子的位置。

但由于电子波的衍射,会使像模糊影响分辨率。

将电极方向互换,并在玻璃泡中充进氦气,则有氦离子产生打到荧光屏上,可使分辨率提高。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氦原子变成氦离子是在导电膜附近发生的

B.电子从针尖到导电膜做匀加速运动

C.电子或氦离子的撞击使荧光材料的原子跃迁到了激发态

D.分辨率提高是因为氦离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比电子的长

15.(2018•延庆县一模)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分别沿半径方向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出射光合成一束复色光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

B.在玻璃砖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C.两种单色光由玻璃射向空气时,A光的临界角较大

D.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

16.(2018•门头沟区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纤通讯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

B.用标准平面检查工件表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

C.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

D.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是利用了光的衍射现象

17.(2018•朝阳区一模)下面是四种与光有关的事实:

①白光通过棱镜在屏上呈现彩色;

②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

③肥皂泡的表面呈现彩色;

④白光通过双缝在光屏上呈现彩色条纹

其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8.(2018•平谷区一模)一束可见光从空气中射向水和空气的分界面,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和b,如图所示。

若光束b为黄光,则光束a可能是(  )

A.红光B.蓝光C.紫光D.绿光

19.(2018•怀柔区模拟)一束由两种频率不同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后,出射光分成a、b两束,如图所示,则a、b两束光(  )

A.垂直穿过同一块平板玻璃,a光所用的时间比b光长

B.从同种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光临界角比b光的大

C.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b光形成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小

D.若照射同一金属都能发生光电效应,b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

20.(2018•丰台区二模)如图所示,用一束太阳光照射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玻璃砖,在光屏上能观察到一条彩色光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各种色光中,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大

B.在各种色光中,紫光光子比绿光光子的能量大

C.此现象是因为光在玻璃砖中发生全反射形成的

D.减小太阳光的入射角度,各种色光会在光屏上依次消失,最先消失的是红光

21.(2018•门头沟区二模)一束可见光从空气进入某介质后,变为a、b两束单色光。

如果光束b是蓝光,则光束a可能是(  )

A.紫光B.黄光C.绿光D.红光

22.(2018•顺义区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双缝干涉实验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B.光的衍射现象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C.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后频率变大

D.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后波长变大

23.(2018•西城区一模)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为发现引力波所作的贡献。

引力波被认为是时空弯曲的一种效应,物体加速运动时会给宇宙时空带来扰动,这种扰动会以光速向外传播能量。

如图为科学家们探测引力波的装置示意图,发射器发出的激光S经半透光分束镜分为相互垂直的两束S1和S2,然后经过4km长的两臂,在两臂端点处经反射镜反射回来,S′1和S′2相遇形成干涉,被探测器接收。

精确调节两臂,使探测器在无引力波作用时,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为0.当有引力波作用时,两臂长度将因此而发生改变,则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不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力波可以超光速传播

B.引力波不能传播能量

C.探测器接收到的两束波的频率相同

D.无引力波作用时两束激光到探测器的路程差为0

24.(2018•通州区一模)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以入射角θ从玻璃砖射向空气,经折射后分为a、b两束单色光。

a、b两束光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B.在玻璃中,a光的速度大于b光的速度

C.增大入射角θ,b光首先发生全反射

D.a光光子的能量大于b光光子的能量

25.(2018•海淀区一模)如图所示,让光沿着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它的平直的边上,在这个边与空气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逐渐增大入射角,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变化。

关于该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B.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转过的角度相同

C.在还未发生全反射过程中,反射光越来越强

D.最终反射光完全消失

26.(2018•海淀区校级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和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相比较,前者辐射出的光的波长比后者的长

B.α射线与β射线和γ射线相比,α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C.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D.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电子的衍射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27.(2018•海淀区一模)用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光电效应中电子发射的情况与照射光的强弱、光的颜色(频率)等物理量间的关系。

电流计G测得的光电流I随光电管两端电压U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  )

A.通过电流计G的电流方向由d到c

B.电压U增大,光电流I一定增大

C.用同频率的光照射K极,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的强弱无关

D.光电管两端电压U为零时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28.(2018•东城区二模)图中所示Ox轴沿水平方向,Oy轴沿竖直向上方向。

在x>0,y>0的区域内存在某种分布范围足够广的介质,其折射率随着y的变化而变化。

一束细光束入射到介质表面,并沿着如图所示从a到b的一条弧形路径传播。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介质的折射率随着y的增大而减小

B.海洋蜃景发生时空气折射率随高度的变化与此类似

C.沙漠蜃景发生时空气折射率随高度的变化与此类似

D.这束细光束在继续传播的过程中会发生全反射

29.(2018•平谷区一模)LED,英文lightemittingdiode的简称,又称发光二极管。

LED的心脏是一个半导体的晶片,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P型半导体,里面拥有多余的带正电荷的空穴,另一端是N型半导体,里面拥有多余的电子。

电流通过导线作用于这个晶片,自由电子在通过二极管时会陷入P型层中的空穴,这一过程中电子会从传导带向低轨道跃迁,因而电子会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能量。

晶片材料的传导带与低轨道之间的能级差,决定光子的频率,当二极管由某些特定材料制成时,就能发出可见光光子。

LED因其独特的构造,多数光子不会被半导体材料自身吸收,因而能向外释放大量的光子。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炽灯是通过加热灯丝发光的,LED灯也需要通过加热才能发光,它们工作时都会散发大量的热

B.传导带与低轨道之间的能级差越大,电子跃迁时辐射出光子的波长越长

C.普通硅二极管工作时不能产生可见光,而只会发出红外线,是由于该材料的传导带与低轨道之间的能级差太小

D.LED灯与普通灯泡一样,没有正负极

30.(2018•石景山区一模)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分成a、b两束单色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B.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

C.在该玻璃砖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大

D.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大

 

二.实验题(共1小题)

31.(2018•大兴区一模)“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大头针P3和P4。

①在插P3和P4时,正确的操作是  

A、使P3只挡住P2的像

B、使P4只挡住P3的像

C、使P3能同时挡住P2和P1的像

D、使P4能同时挡住P3和P2和P1的像

②如图,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并在图中标出光线进入玻璃砖发生折射现象的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

③对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进行测量,根据折射率n=  可计算得出玻璃的折射率

 

 

物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

【分析】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入射光的强度影响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

【解答】解:

A、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

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频率保持不变,可知仍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故A错误;

B、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

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频率保持不变,可知仍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v﹣W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故B错误。

C、入射光的强度减弱,则入射光的光子的数目减少,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小。

故C正确;

D、若能发生光电效应,发生光电效应的时间与光的强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知道光的强度不影响是否发生光电效应,只影响发出光电子的数目。

2.

【分析】该实验通过光在膜的前后表面的反射光在前表面叠加,形成干涉,产生干涉条纹,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出现明条纹,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出现暗条纹。

【解答】解:

往火焰上洒些盐后,酒精灯放出黄色的光线,当黄色的光线照射到肥皂膜上时从肥皂膜的前后两个表面分别反射两列光,这两列光的频率相同,故为相干光源,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呈现亮条纹,当光程差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时呈现暗条纹,由于重力的作用使下侧的肥皂膜厚度比较大,而上侧的比较薄,相同的高度肥皂膜的厚度相同,故出现水平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

D。

【点评】只有掌握了各种物理现象的产生机理才能正确解答相关题目,故在日常学习中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

【分析】依据,光绕过障碍物传播的现象,故属于光的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现象,属于光的折射;当完全相同的光相互叠加,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从而即可求解。

【解答】解:

A、阳光照射到树叶上,在地面上形成圆形亮斑,小孔成像现象,属于光的直射,故A错误。

B、光照射细金属丝,在其后形成的阴影中有亮线,光线能绕过阻碍物继续向前传播,属于光的衍射,故B正确。

C、阳光下肥皂膜上的彩色条纹,是属于薄膜干涉现象,故C错误。

D、照射到凸透镜上,在其后形成圆形亮斑,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掌握折射现象、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的本质的不同是顺利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4.

【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要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若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折射时可能发生全反射。

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

根据这些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

A、当光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所以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故A正确。

B、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半圆形玻璃砖时,既有反射又有折射,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是可能发生的。

故B错误。

C、当光由半圆形玻璃砖射入空气时,若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既有反射又有折射,是可能发生的。

故C错误。

D、当光由半圆形玻璃砖射入空气时,若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会发生全反射,光线就不能进入空气,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

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解决本题关键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全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知道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

5.

【分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判断影响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因素。

【解答】解: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v﹣W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以及照射的时间无关。

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因为蓝光的频率小于紫外线的频率,大于红色光的频率,所以欲使光电子逸出时最大初动能增大,则可以改用紫光照射。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方程,知道最大初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6.

【分析】根据遏止电压比较最大初动能,从而比较光子频率的大小,得出波长的大小。

【解答】解:

乙丙两个的遏止电压相等,且大于甲光的遏止电压,根据

,知乙丙两光照射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等,大于甲光照射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v﹣W0,逸出功相等,知乙丙两光的频率相等,大于甲光的频率。

所以乙丙两光的光子能量相等大于甲光的光子能量。

甲光频率小,则波长长。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

B。

【点评】解决本题的突破口在于通过遏止电压比较最大初动能,结合光电效应方程进行分析。

7.

【分析】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x=

λ,即可判断条纹间距变化的情况。

【解答】解:

A、只增大加速电子的电压,则电子的速度增大,动量增大,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知,波长变小,根据△x=

λ知,条纹间距一定变小。

故A错误。

B、只降低加速电子的电压,则电子的速度减小,动量减小,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知,波长变大,根据△x=

λ知,条纹间距变大。

故B正确。

C、根据△x=

λ知,只加大双缝间的距离,则条纹间距减小。

故C错误。

D、根据△x=

λ知,只减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则条纹间距变小。

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以及德布罗意波长公式。

8.

【分析】依据光的折射定律判定两光的折射率大小,就可知道频率和波长关系;根据v=

分析光在三棱镜中速度大小。

由E=hγ分析光子能量的大小。

【解答】解:

AC、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折射时,入射角相同,光线a对应的折射角较大,由折射定律可知,在三棱镜中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射率,则真空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故AC错误;

B、光线a的折射率较小,即na<nb,根据v=

分析知在该三棱镜中a光传播速度大于b光传播速度,故B错误;

D、光线a的折射率较小,频率较低。

根据E=hγ,则a光的光子能量较小,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的关键依据光路图来判定光的折射率大小,然后根据折射率与其他量的关系来分析。

要知道光的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

9.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热反射玻璃的特性。

热反射玻璃能有效的阻止过强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还能传导热量。

声音能在热反射玻璃中传播。

热反射玻璃的单向透视性不遵从光路可逆性。

【解答】解:

A、尽管热反射玻璃对紫外线有较高吸收率,能阻止过强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故A正确。

B、热反射玻璃对红外线有较高的反射率,具有保温隔热作用,故B正确。

C、热反射玻璃和普通玻璃一样,能有效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根据题意知,当室外比室内昏暗时,室外可看到室内的景物,且室内也能看到室外的景物,说明热反射玻璃的单向透视性仍遵从光路可逆性。

故D错误。

本题不正确的,故选:

D。

【点评】本题是信息给予题,关键要读懂题意,了解热反射玻璃的特性。

特别是要理解光路可逆性的特点。

10.

【分析】波的干涉则是两列频率完全相同的波相互叠加时,会出现稳定的干涉现象.而波的衍射则是能绕过阻碍物继续向前传播的现象

【解答】解:

A、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错误;

B、肥皂泡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彩色条纹,太阳光肥皂泡经过内外膜的反射后叠加,从而出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

故B正确;

C、白光是复色光,而同一种玻璃对不同的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故虽然不同的单色光的入射角相同但经玻璃折射后的出射角不同即发生了色散,故光的色散是光折射的结果,与光的干涉无关,故C错误;

D、白光通过一个很窄的缝呈现的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干涉与衍射均是波的特性,稳定的干涉现象必须是频率完全相同,而明显的衍射现象必须是波长比阻碍物尺寸大得多或相差不大.而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位移时大时小.

11.

【分析】光子不带电,具有一定能量,而光电子其实是电子,从而即可求解。

【解答】解:

ABD、光子和光电子不是一种粒子,光子不带电,而光电子带负电,光电子是光电效应中吸收光子后飞离金属表面的电子,故B正确,AD错误;

C、空中光子的速度是光速c,光电子的速度不等于C,故C错误;

故选:

B。

【点评】考查光子与光电子的区别,掌握光电子的由来,及理解光子具有能量的。

12.

【分析】根据公式条纹的间距与波长之间的关系可知,波长越长,衍射条纹的宽度越大;增大单缝到屏的距离,衍射条纹间距变宽。

由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

单缝衍射的条纹间距可以用双缝干涉条纹宽度的公式定性讨论,其中L为屏与缝的距离、d为缝宽、λ为波长。

A、使用激光波长越短,其它实验条件不变,中央亮条纹宽度越窄,故A错误;

B、相同实验条件下,金属的膨胀量越大,即波长越长,那么中央亮条纹宽度越宽,故B错误;

C、相同实验条件下,中央亮条纹宽度变化越大,则波长越长,说明金属膨胀量越大,故C正确;

D、狭缝到光屏距离越大,其它实验条件相同,中央亮条纹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