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9277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docx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docx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礼貌建设调研报告

(一):

  生态礼貌建设调查专题报告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强化监管力度,保障生态建设

  1、切实抓好污染减排工作。

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和验收关。

二是将减排任务分解到排污单位。

三是抓好节能减排;四是严格环保执法。

五是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2、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

一是按照环保部的部署,加强对“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的整治。

二是抓好矿山治理整顿工作,全面整治矿业开发秩序。

三是抓好排污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查企业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等状况。

四是加强对国控企业的监管,确保监管工作切实到位。

五是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确保了饮用水源水质量100%达标。

  3、加强环境监测。

一是切实抓好县内大中型企业污染源全年的常规监测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污染投诉的监测调查取证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环境监督监测工作。

  

(二)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1、开展生态示范建立工作。

从2006年开始,县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生态示范为载体的建立工作,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自去年以来,编制了覆盖全县万农村人口的59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涉及整治项目资金亿元,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50万元。

透过多年的建立,我县已逐步实现了生态建立以点带面的发展。

  2、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在建设生态宜居和内涵方面,县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围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为目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按照“三江六岸、山水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现代化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品位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目前正在实施的百里绿色长廊项目和月亮湾建设项目是推进创特色、铸品牌、成“一极”,建设“风景独好”新的重要举措。

以百里“绿色长廊”建设为主线,与全县个性是两岸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

透过“绿色长廊”建设,依托两岸的生态资源,把沿线的一产、二产和三产有机结合起来,透过发展沿线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特色工业基地、进行镇和村庄整治、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使百里绿色长廊沿线成为我县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基地。

在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调研、谋划、争资争项、规划设计等工作中,提出了很多高屋建瓴的工作理念、思路以及措施办法,百里绿色生态长廊工程建设指挥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用心配合下支持下,做了超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将不断提高城市品位,人居环境跃上新水平。

  3、开展“三治”活动。

县从2011年12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场“治脏、治乱、治堵”三治整治活动攻坚战,重点清理城镇周边的垃圾死角等场所,整治乱搭乱摆乱放和清理垃圾广告,全面打造一个干净有序、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三)注重科学发展,壮大生态经济

  1、发展生态林业,构建“生态”。

植树造林及“一大四小”工程曾获省级表彰,曾获“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和“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称号。

近年来,县围绕保护与发展的主题,全力打造农林产业基地,科学发展生态林业,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现代林业建设成效显著。

去冬今春,我县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新造林面积万亩,其中工程造林15906亩、社会造林亩、封山育林6000亩。

提升打造瑞赣高速精品段绿化10公里,抓好了206国道公里通道林带的补植补造工作,补植面积亩。

全新打造周田“两新”绿化100亩,栽植香樟、杜英全冠大苗6000多株。

去年11月份,经省检查验收组核查,合格面积核实率在95%以上。

实施了中幼林抚育项目13000亩、长防林封山育林项目60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工业原料林项目5000亩,向上提报了2012年中幼林抚育项目14000亩、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各5万亩。

  2、构建旅游网络,发展生态旅游。

近年来,县确立了以景区为龙头的旅游发展战略,透过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等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创新机制,着力打造特色品牌。

此刻重点推进生态长廊旅游区、地貌观光旅游开发区、温泉旅游度假区三大旅游项目建设。

透过大手笔、大项目,逐步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打造旅游强县。

  3、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生态工业发展。

县透过抓技改、建园区,推进生态工业发展。

一是严格执行产业发展规划。

工业园区今年完成了《省氟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和《台商创业基地产业发展规划》,并以两个规划为依据,实施分类管理,提升绿化低碳发展水平。

二是制定《生态园区规划》。

今年初,工业园区聘请省公司咨询公司对工业园区进行了生态园区规划编制,将“两基地一小区”纳入了生态园区规划范围。

三是全面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

严把“生态”入口关,严格项目规划环评,尊重专家意见。

四是大力提高园区绿化水平,近两年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对省氟盐化工产业基地九二大道、工业园工业大道、南北大道、台商创业基地沿江路进行了重点美化绿化,建成以锦顺达公司为代表的花园式工厂5家。

  二、存在的问题

  

(一)舆论引导还不够强势

  一是没有构成主流的文化舆论导向。

干部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礼貌建设的重要性。

二是宣传没有突出重点,缺乏针对性。

三是没有充分利用好各种纪念日或活动日,运用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等科普知识的宣传。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还须加强

  一是脏、乱、差的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治理。

此刻厕所简陋、人畜共处、柴草乱垛、垃圾污水随意排倒是当前县农村的四大“顽疾”。

二是清洁能源还未全面推广使用。

近年来,县虽然建成沼气池几千个,在这项能源的开发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推广使用时,却受到了资金、技术、服务等条件的限制,这一清洁能源并未在农村全面推广使用。

三是农民作为生态礼貌村、省卫生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

许多农民对于生态建立工作不理解,认识不到位,参与热情不高,行动迟缓。

  生态经济还比较落后

  生态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品牌可持续保护和发展的意识亟待增强。

生态工业方面,生态工业关键技术创新不足;节能工作刚刚起步,但宣传不够,未引起企业足够重视;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力量薄弱,产品档次低,单位产品能耗高,节能改造心有余力不足;生态旅游方面,仍然存在旅游新项目开发建设进展缓慢的问题;现有的、温泉、地貌观光旅游区由于投入不足,景区的档次和品位都不高;而景区周边村民关系太复杂,又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四)执法潜力和力度亟待强化

  县环保执法力量不足,环境监察、监测设备相对落后,专业人员较少,离环保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还有必须距离,未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环境管理潜力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环境管理潜力仍然薄弱。

  工业污染治理任务艰巨

  从总体上看,目前县仍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资源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

工业污染源中以工业废水污染为主,而废水中以工业园区污染较突出。

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污染治理进展较慢,重点污染行业、重点污染源企业虽经限期治理,但仍存在结构性污染重,排污总量大、治污欠帐多的问题。

企业生产力不断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污染治理相对滞后。

由于小规模,零散选矿点多,选矿工具落后,环保设施不健全,矿山污染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三、几点意见和推荐

  

(一)切实加强工作领导

  一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

县里要构成“县委负总责,政府负实责,职能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人大、政协督促抓”的工作格局;乡(镇)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二要建立工作职责考核制。

要倡导“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政绩观,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县委要制定全县建设生态礼貌的目标量化考核资料和办法,纳入党建工作之列,每年对乡(镇)进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推荐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

按照生态县建设规划,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建立健全有效引导和推进生态礼貌建设的财政政策,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构筑生态经济格局

  一是突出资源培育,发展生态林业。

透过产权明晰的林改工作,加快林业结构的调整,加大经济林和林木资源的精深加工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凸现林业生态效益;二是突出绿色食品开发,发展生态农业。

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和安全食品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

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构成“闭合”式生态产业链。

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基地。

三是突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工业。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不断改善工业生产模式,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污染较小的清洁生产工艺,逐步改造和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的工业设备,最大限度降低工业污染和原材料消耗。

凡新上项目均要进行严格的“环评”,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务必坚决“砍”掉,始终把可持续发展贯穿于发展工业的全过程。

四是突出资源整合,发展生态旅游。

加快推进建立5A风景区、地貌观光旅游开发区、温泉旅游度假区和重点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保护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强化包装宣传,规范经营管理,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一是制定规章条例,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步入规范有序的法制化轨道。

二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调剂。

三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要求抓好林改,最广泛地动员林农投资投劳育好山、护好山、开发好山。

四是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建立起权力监督、行政监督、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四)强化生态礼貌意识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广辟宣传阵地和渠道,培养全民的生态道德,树立强烈的生态职责感,让推进生态礼貌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

二是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礼貌建设的实践。

大力开展以“绿色企业”、“绿色家园”、“绿色校园”等为主线的绿色系列建立活动。

三是引导群众树立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绿色消费,适度消费,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四是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开展奖励环保违法举报人活动。

五是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加强生态礼貌建设的宣传和动员工作。

六是大力推进环境保护民间组织和环保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在环境日、地球日、保护母亲河等纪念活动中发挥引导者和主力军的作用。

  (五)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一是继续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组织开展以畜禽粪便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农村改厕等为主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是开展生态示范镇建立活动。

借助建立推进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动城镇美化、绿化、净化等公用工程建设,改善城镇环境“脏、乱、差”现象。

同时着力实施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蓝天、碧水、绿地工程,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三是构成科学的区域开发格局。

根据怀集县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潜力,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定位,构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区域开发新格局。

  生态礼貌建设调研报告

(二):

  关于大力推进生态礼貌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生态礼貌,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礼貌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秀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一论述,将生态礼貌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礼貌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方面体现了党对生态礼貌建设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实践在不断深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未来目标和方向的把握越来越明确。

赣县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实施“融入中心城区,提升‘四化’水平战略,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进程,走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努力建设“四个赣县”,全县生态环境意识持续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了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

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推进赣县生态礼貌建设,笔者进行了专项调研,构成如下报告。

  一、现状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是政策支持。

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礼貌“五位一体”总布局,并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同时,赣县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推进生态与经济融合,打造生态礼貌先行区”的要求,坚持把生态礼貌建设融入振兴发展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

优化生态环境,围绕加快建立省级生态县,大力推进“发展生态产业、建设森林城乡”工作,用心建立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为我市生态礼貌建设带给了丰富的政策理论依据;二是环境支撑。

县域内拥有获省“先进湿地公园”称号的大湖江国家湿地公园、马口森林公园、赣南“小庐山”――宝等优质生态资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全县地表水资源量为亿立方米,人均和亩均水量分别为4910立方米和5153立方米,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市、全省前列,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为生态礼貌建设带给了坚实的

  基础;三是资金扶持。

近年来,赣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实力显著,为推进生态礼貌建设、加快绿色崛起带给了有利的物质前提;四是组织保障。

近年来,赣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礼貌建设,推进生态与农业融合,坚持生态为重的理念,高标准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区三园”,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建成秀丽宜居赣县”,实现永续发展的工作目标。

  不利因素:

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较粗放。

我县经济的结构性等矛盾比较突出,粗放型增长的特征比较明显。

工业仍以劳动密集型、轻加工型为主,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农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化程度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二是生态礼貌理念较肤浅。

由于农村经济滞后,百姓在山靠山,想到的先是养家糊口和发家致富,因而还存在生态礼貌意识不强的问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也一时难以彻底改变。

少数企业推行绿色生产的自觉性不高;三是生态开发开放较单一。

生态开发开放程度比较粗浅,生态价值既没有在开发中体现,生态礼貌的内涵也没有在开放中提升,社会各层应对生态礼貌建设概念理解不透、重视不高、执行不力,导致生态礼貌效应较弱。

  二、对策推荐

  

(一)认清形势,深化认识。

加强生态礼貌建设,走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是大势所趋,亦是民心所向。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建设农民安居乐业的秀丽乡村,我省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对主要污染物减少排放要求。

从县情看,赣县着力打造“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随着大项目、大企业日益增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对企业的产业技术升级和淘汰落实产能的要求日益紧迫,而保护优化生态环境的职责也越来越重了。

在这种形势下,全面推进生态礼貌建设对于赣县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突出重点,巩固成果。

一是在领导决策层面。

牢固树立绿色政绩观。

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理念,继续推行工业项目立项和审批工作联审联批制度,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项目,坚决不予落地;二是在工作方法层面。

第一,着力抓好生态文化宣传。

组织文艺骨干创作有关生态礼貌建设的文艺作品,结合送戏下乡等活动,开展生态文化进基层、农村和企业的活动;第二,深入开展生态礼貌建立活动。

建立健全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大乡村环境卫生督查力度;扎实开展“和谐秀美乡村”建立工作。

将“和谐秀美乡村”建立与环境综合治理有机融合,扎实推进79个省市县共建点和44个市县共建点,重点抓好村庄整治、农村清洁工程、农村能源工程、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等工作,加快推进茅店江口吉埠南塘和谐秀美乡村示范带建设,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新村、生态礼貌新村、礼貌和谐社区,最大程度地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三是在工作落实层面。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

研究出台《关于赣县生态礼貌建设实施考核办法》等可行性文件,使我县生态礼貌建设工作始终领导有力、分工明确、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要强化统筹协调。

编制《赣县生态礼貌建设行动纲要》、《赣县生态礼貌建设规划》,使赣县生态礼貌建设进入规范化、法

  制化发展的轨道;三要狠抓工作落实。

将生态礼貌建设纳入赣县县直机关、乡镇主要负责人的目标职责考核,逐级签订职责状,层层落实职责,严格实行“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和问责制。

同时,推荐赣县财政每年要安排必须的资金作为专项工作经费,用于生态礼貌建设调研、考核、奖励和生态礼貌建设项目的以奖代补;四要强化法治保障。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动协调机制,强化环保、林业等资源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和重点案件移送督办机制,加大对破坏资源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提高生态礼貌建设的法治保障潜力。

  (三)注重结合,扩大效应。

一是把生态礼貌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将生态礼貌建设与农村副业经济有机结合,如家畜粪便转化沼气利用,树木栽种发展林下经济,河塘清淤发展养殖业等等,让农副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推进,共同发展;二是把加大投入与长效治理结合起来。

根据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加,不断加大生态资金投入。

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等环境监管长效机制,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严格落实处罚整治措施。

并将环保考核与政府考核、企业贷款资质评定等事项挂钩,促使部门和企业按照生态环保要求,加强治污减排和生态修复,促进生态保护的长效性和持续性;三是把生态礼貌建设与打造生态板块结合起来。

打造生态板块,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

全力打造清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同步加快桃江、大湖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坚持生态为重,建设生态家园,为我县打造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翼和生态经济、生态礼貌示范县,着力建设绿色家园、生态赣县贡献力量。

  生态礼貌建设调研报告(三):

  生态礼貌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生态礼貌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好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省市区各级政府都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重大的战略任务加以落实。

为促进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创新型和谐社会示范区建设步伐,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对我区生态礼貌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一次专题审议。

根据工作安排,今年4月,由丁乃江副主任带队,城建环保工委牵头,透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对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状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组先后听取了区礼貌办、建设局、农业局、发改局、各街道等单位的有关工作状况及部分村、部分区人大代表等各方面的意见和推荐,还透过视察等活动实地考察了部分环保生态项目。

现将调查状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围绕“环境立区”战略,区管委会、政府加强组织领导,用心制订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生态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加强了对生态礼貌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构成了领导重视,目标明确,认识统一,各项职责落实到位的良好工作局面。

20**年专门成立了以张耕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区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生态区建设的领导,同时设立生态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建设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生态区建设的日常具体工作;20**年又专门成立污染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污染减排工作的统筹安排。

区政府每年以签订年度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职责书的形式,将各项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街道、部门,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构成了“层层发动,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区政府及职能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和宣传手段,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好处,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用心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各级领导对生态环保的职责意识,增强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为生态区建设带给强有力的舆论支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透过《天堂硅谷》等宣传媒体及大型公益广告牌、墙报等宣传专栏,把生态环保理念引入社会各个层次,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二是深入开展“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工地”等“多绿工程”建立活动和“安静小区”、“环保模范企业”的建立,精心组织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科普宣传周、环境警示教育等活动;三是加强环保培训和宣传力度,先后针对生态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建立、iso14000国家示范区、绿色gdp与循环经济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讲座、培训,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编制了生态规划系列,完善了我区生态环保工作完善的规划体系。

在全面制定《杭州高新区生态建设规划》基础上,先后拟定近、中、远三个阶段的建设目标,为我区生态环保工作带给了宏观的、科学超前的规划保障。

个性是在各XX市控规、详规及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中把生态环保规划作为重要资料,编制了《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沿江景观生态规划》、《水系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规划》和《地下空间规划》等生态环境、景观控制保护规划,完善了路网、河网、给排水网、人防、交通、绿化、电力、燃气等环境基础设施配套规划,有效构成了专项规划与区域规划的点面结合和生态景观功能的呼应效果。

  加大了生态环保投入,完善了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点、线、面”的网络构架。

近年来,区政府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设施的投入。

一是加强污水管网系统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区域截污纳管力度。

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先后建成雨水管网230公里,污水管网145公里,污水提升泵5座,日处理10万吨污水预处理厂1座,先后集中精力对高教园区、西兴工业园区、联庄社区、之江社区、中兴社区、浦沿沿江化工企业、农民多层住宅等大型区域进行专项截污纳管整治,同时用心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西兴街道七甲闸村、星民村,长河街道傅家峙村、张家村、汤家桥村,浦沿街道浦联村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到达95%以上;建成日焚烧垃圾600吨绿能发电厂1座,垃圾中转站3座,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先后投资130万元建成大气自动监测点一个;投资400万元建成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等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完成了68家重点企业在线监控设施的安装和标准化排污口建设。

二是实施“生态工程大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碧水工程”方面,实施了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投资4000余万元顺利完成了电化集团、龙山化工、油脂

  化工等“三化厂”截污纳管工程;投资1440万元,取缔沿江采沙码头8个,拆除区域内沿钱塘江全部15个排污口;关停水质较差的长河水厂,实行全区统一供水“一张网”,水厂一期工程将于20**年建成使用;完成新浦河、永久河、建设河、四季河、时代河、铁路河、花园徐直河、槐河、长二河、陈家河、西兴直河等河道的综合整治和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今年又计划新开工16条河道综合保护整治。

三是加大城市心肺景观功能投入。

着力建设了“一环、六带”的网络状绿地系统,江滨绿地、道路绿地、河道绿地、生态公园、广场绿地及居住片区公园等集中绿地建设基本普及,沿江景观带一期工程建成,白马湖区域保护和建设完成整体规划,古镇老街和民居故居的保护有条不紊地开展,沿路沿河的生态廊道随着城市道路建设和河道整治快速推进。

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生态公园12处,累计新增绿地468余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达平方米。

“蓝天工程”方面,透过建立和巩固烟尘控制区,基本消除了冒黑烟现象。

透过开展“禁燃区”工作,保证了我区清洁燃料的使用率到达92%以上。

“清静工程”方面,透过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以及有效的整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