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常见吸附质的运动分子直径或结构尺寸.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9188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常见吸附质的运动分子直径或结构尺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常见吸附质的运动分子直径或结构尺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常见吸附质的运动分子直径或结构尺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常见吸附质的运动分子直径或结构尺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常见吸附质的运动分子直径或结构尺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常见吸附质的运动分子直径或结构尺寸.docx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常见吸附质的运动分子直径或结构尺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常见吸附质的运动分子直径或结构尺寸.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常见吸附质的运动分子直径或结构尺寸.docx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常见吸附质的运动分子直径或结构尺寸

常见吸附质的运动分子直径或结构尺寸

常见吸附质的运动分子直径或结构尺寸(第一部分)

贴一些长期积累的常见吸附质运动分子直径或分子结构尺寸数据(这些数据大部分来源于国外发表的活性炭论文),目的是为本行业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应用技术依据(本人不负责这些数据的精确性)。

以下数据的单位均为纳米。

氮0.36氧0.34二氧化碳0.33氩0.38二氧化硫0.41三氧化硫0.41硫酸0.43气相水0.29二硫化碳0.37四氯化碳0.59氨0.26甲烷0.38乙烷0.40丙烷0.42丙烯0.40正丁烷0.43异丁烷0.51异戊烷0.49新戊烷0.62氯乙烷0.53甲醇0.43二氯甲烷0.33苯0.75*0.66*0.32甲苯0.67邻二甲苯0.69间二甲苯0.70(阿尔法)蒎烯0.752-丙醇0.70异辛烷0.59环已烷0.72*0.66*0.51

常见吸附质的运动分子直径或结构尺寸(第二部分)

噻吩0.53四氯乙烯0.75CFC(氟利昂)114B2:

0.60结晶紫1.31苯酚0.69酸性红1.9赤藓红1.9三硝基甲苯1.2乙酸戊酯0.73三氯乙烯0.73CFC113:

0.82亚甲兰1.09二甲酚橙1.44碘0.56高锰酸钾1.0糖蜜2.8叔丁基苯0.71直接红79:

2.75*0.92维生素B2:

1.298*1.076*0.205维生素B12:

1.412*1.835*1.142,2-二甲基丁烷0.60异戊酸二乙酯0.76异戊烷(水相中)0.701,3,5-三乙苯0.84乙烯(水相中)0.44水(25摄氏度)0.32苯0.68乙醇0.51三氯甲烷0.65氨(缔合态)0.38

常见吸附质分子尺寸(第三部分)

鞣酸1.6木素磺酸钠4.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13二价铜离子0.096二价铅离子0.132二价锌离子0.074二价镉离子0.097六水合三价铬离子0.922六价铬酸盐1.0六价铬离子0.8三卤甲烷0.5三氟溴氯乙烷0.36四氟化碳0.46六氟化碳0.55碱萃腐植酸H-1(分子量大于12万)酸萃腐植酸H-2(分子量小于2.3万)阿尔法环状糊精1.14*0.648*0.497贝塔环状糊精1.29*0.79*0.49珈玛环状糊精1.31*0.87*0.49酸性红88染料1.23*0.73*0.54酸性蓝90染料2.09*1.84*0.53直接红2染料2.52*1.08*0.26直接黄11染料3.47*2.36*0.1碱性蓝90染料1.41*0.58*0.42,3,7,8-PCDDs:

1.8*1.0*0.4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为什么?

最佳答案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孔隙具有吸附势,靠碳分子与被吸附分子的引力(主要是范德瓦斯力)而形成的,孔径越小,吸附势越强。

第二,分子运动理论:

①一切物体均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原子)间有间隙;②分子(原子)是处于永不停息漫无规则的热运动状态,分子间相互碰撞很频繁,在标准状态下,甲醛分子的自由运动速度为450m/s,一个甲醛分子与其它分子每秒要碰撞109次/S(几十亿次);若贴近所研究表面的甲醛分子数密度,时时刻刻与远处的甲醛分子数密度相等,则每秒有约2.7×1027个甲醛分子(约130㎏)碰在每平方米面积上;③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一般表现为引力。

第三,碰撞分子的直径与活性炭孔隙直径要匹配,若分子直径大于孔隙直径,则分子碰活性炭时,进不了孔隙而被弹回到空中;若分子直径远小于孔隙直径,则分子即使碰到了孔隙,也有可能跑出来,孔径越大,跑出来的概率也越大,使吸附率越小;当分子直径略小于孔径时,分子碰到孔以后难于跑出来,即被吸附了。

被吸附的分子数量多,表明其吸附能力越强。

经查实与计算,某些物质分子的有效直径如表1所示:

这里需要重新讲一下活性炭结构的特点:

在结构上有两大特点:

一是内部与表面孔隙发达。

由孔隙直径大小分为三类:

大孔(φ≥50nm),约占总孔容积的10~30%;微孔(φ≤2nm)约占总孔容积的60~90%;中孔又称过渡孔(2nm≤φ≤50nm),约占总孔容积的5~7%。

孔隙平均直径约为1.5nm。

二是比表面积大。

即1克活性炭粒子的表面积与所有孔隙面积的总和,一般活性炭为500M2/g至1500㎡/g,国外的超级活性炭可达3000㎡/g(约为足球场面积)。

孔隙结构越发达比表面积越大,其吸附功能越强。

附几种有气体分子直径:

由以上数据可知,只有孔隙直径大于0.45nm而小于2.0nm的微孔才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而正好活性炭的这些微孔占总孔数的90%以上,所以对吸附这些有毒有害气体的效果而言,活性炭是最理想的

 

一、新居室主要哪些气体对人体健康有害。

1、甲醛:

是世界上公认的潜在致癌物,会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如果长期生活在甲醛超标的环境中吸入过量的甲醛,造成免疫功能异常,肝、肺损伤及影响神经中枢系统正常工作,而且还能致胎儿畸形、死亡。

2、苯:

主要来源于各种粘合剂胶、油漆、涂料、属于致癌物,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苯,会出现在中枢神经系统麻痹,轻者头晕、头痛、恶心、乏力,重者出现昏迷,以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氨:

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体,由于极易溶于水常吸附在皮肤黏膜和眼结膜上,从而产生刺激性炎症,吸入大量氨气后会引起流泪、咽痛、胸闷并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

4、氡:

氡是一种无色、无味、强致癌性的放射性气体,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

如果在氡气超标的居室呆一天,无异于一天多抽100多包烟。

二、防治有害气体应选择什么样净化产品。

从技术方面主要分为两大类:

以活性炭为主的物理吸附和臭氧发生器,光触媒,甲醛喷雾剂,植物提取液等为主的化学祛除。

三、什么是活性炭?

活性炭有哪些种类?

哪些用途?

活性炭是一种含碳材料制成的外观呈黑色,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一类微晶质碳素材料,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

活性炭按原料来源可分为:

木质活性炭、果壳活性炭、兽骨/血活性炭、矿物原料活性炭、合成树脂活性炭、橡胶/塑料活性炭、再生活性炭等;活性炭按外观形态可分为:

粉状、颗粒状、不规则颗粒状、圆柱形、球形和纤维状等。

活性炭的应用极其广泛,其用途几乎涉及所有的国民经济部门和人们日常生活,如水质净化、黄金提取、糖液脱色、药品针剂提炼、血液净化、空气净化、人体安全防护等。

四、能吸附有害气体的活性炭与没有活化过的木炭、竹炭、椰壳炭区别?

木头、竹子、椰子壳及各种果壳是生产活性炭的原始材料,首先经过低温,隔氧炭化成为黑色、坚硬、块状的木炭、竹炭、椰壳炭。

这是初级阶段的炭,没有孔,没有活性。

只有把这些炭化过的木炭、竹炭、椰壳炭再经过900℃-1000℃高温,蒸汽活化才能成为活性炭。

所以,炭化材料与活性炭本质不同。

市场上很多炭化料冒充活性炭,请注意区别。

五、高效活性炭的工作原理。

以高效吸附性的活性炭为载体,经过高科技深加工精制而成,它的孔隙结构发达,是普通活性炭的5倍,其比表面积为1500㎡/g(一般活性炭比表面积700㎡/g),特别是孔结构与众不同,孔隙直径大于0.45nm且小于2nm微孔占总数90%以上。

正好与有毒有害气体直径相容,当甲醛、苯、甲苯等有害分子运动碰到活性炭表面时,便被捕捉,难以跑出。

这些分子又被接着未碰的分子碰撞向孔深处,直至孔隙被这些分子填满为止。

所以对吸附有毒有害气体而言,快活林活性炭是最理想的,它完全是靠分子运动,分子引力而产生的吸附,没有任何化学反应存在。

八、净化空气用活性炭吸附了有毒气有害气体后,会不会再从活性炭中泄漏出来?

被吸附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分子从活性碳的微孔中释放出来的过程,叫活性碳的“脱附”,或者叫活性炭的“再生”。

活性碳的“脱附”需要在特定的设备中,通过热再生、化学洗脱、溶剂萃取再生、生物再生等复杂的工艺方法才能完成。

因此,在自然环境中,被吸附在活性碳微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分子,是不可能自己泄露出来的。

九、净水用的活性碳可以用来净化室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吗?

不同用途的活性炭是用来吸附不同种类的污染物的。

净化空气用的活性炭的微孔直径,必须是略大于有毒有害气体分子直径,才具备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吸附能力。

净水用的活性碳,主要用来吸附水中的杂质和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杂质和有毒有害物质,大多以固体或液体的型态残留在水中,它们颗粒或分子的直径,要比气体分子的直径大几百,甚至千倍。

净水用活性碳的微孔,就是针对吸附水中这些污染物而设计的。

因此,由于净水用活性碳与净化空气用的活性炭,在内部微孔组织和结构上存在许多差异,所以净水用活性碳,是不能用来净化室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

十、室内、冰箱、轿车应该要放多少?

600克铝塑装每和盒使用面积为12平方米,室内按您房子的使用面积除以12得出要多少盒,再加上新家俱每抽屉。

冰箱保鲜区除味盒2盒或室内高效活性炭吸附剂600g里的四小包50g。

新轿车室内高效活性炭吸附剂600g放2盒,旧轿车放1盒。

十一、使用活性炭产品时开窗有没有影响?

没有影响。

由于活性炭静态吸附,开窗通风加速室内空气流动,反而加速活性炭吸附,提高吸附速率。

这样更有效,所以开窗通风不影响更建议在使用活性炭时,同时开窗通风。

 

从吸附质分子尺寸出发设计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活性炭行业2010-01-3023:

58:

51阅读21评论0字号:

大中小订阅.

从吸附质分子尺寸出发设计活性炭的孔隙结构

1、绪论

孔结构和孔尺寸受控的碳质吸附剂是近年来活性炭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目标是寻求一种能控制某尺寸范围内孔隙高度发达的活性炭制造工艺,制得的活性炭能对某一种或几种特定吸附质具有高的吸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

目前市售的商品活性炭大都是孔径随机分布型碳吸附剂,可同时吸附多种吸附质,对某一种或某几种目标吸附质也许吸附容量已足够大,但一般其吸附选择性都不是太好。

孔结构精确受控的经典碳吸附剂是碳分子筛,可对某一种或某几种目标吸附质具有极高的吸附选择性,但其吸附容量一般都很低。

近几年国内活性炭制造业和应用行业热衷于“专用型活性炭”的开发,所谓专用型活性炭其实就是指孔结构和孔尺寸受控的活性炭吸附剂,是介于碳分子筛和现用商业活性炭之间的中间态吸附剂,它的孔尺寸和孔结构受控程度不如碳分子筛的制造过程那样严格和精细,但与目前的商用活性炭相比,其某范围内的孔尺寸是受控的,并在制造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扩展。

总体来说,专用型活性炭其实应称之为“孔结构部分受控的活性炭”,主要目标是制造一类吸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均较好的碳吸附剂,以替代目前市售的大多数粗放型活性炭产品。

专用型活性炭的研发建立在对目标吸附质分子结构、分子尺寸及其与溶解它的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存在等因素的深入研究,以及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控制炭的孔尺寸的工艺方法的成功实践的基础之上。

这两方面的报道较多,但非常混乱,本文的目的是对前人的工作成果予以归纳整理,以期得到一个初具规模和理论指导意义的专用活性炭开发模型。

2、气相吸附应用领域

由于目前商业活性炭用于气相吸附尤其是用于溶剂回收领域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吸附选择性达不到较高要求;二是吸附/脱附实际效果难以达到理论(理想)平衡点——才提出了专用型活性炭的研发目标。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对于气相吸附分离过程,吸附质分子的几何结构和运动分子直径是专用型活性炭有效孔尺寸设计的最重要的参数。

活性炭对气相吸附质的有效吸附孔除与目标吸附质分子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密切相关外,还与气相压力直接相关。

当采用高压吸附(气相压力≥10MPa)工艺时,可吸附目标吸附质的活性炭的最小吸附孔直径与吸附质的临界分子直径相当;当采取常压吸附工艺(气相压力为0.1MPa左右)时,较统一的看法是,活性炭中直径大于吸附质运动分子直径2倍的孔隙才是有效的。

高压吸附大都用于实验室研究过程,极少在工业分离过程中采用;较高压吸附分离(气相压力>0.1~10MPa)工艺在工业变压吸附装置上已有采用;常压吸附分离过程应用最为广泛。

故在下文中,除特别说明外,均是指运动分子直径(有些文献中称之为动力学直径)。

根据文献中报道的吸附质数据,可将吸附质按几何形状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球形分子,如四氯化碳、氩等,严格意义上的球形分子非常少。

对于此类型吸附质,可用其运动分子直径作为活性炭有效孔尺寸设计的依据。

第二类是圆柱形或近圆柱形分子,如氮、氧、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在双原子和三原子分子中最为常见。

对于此类吸附质,可用其圆柱体横截面直径数据或常用的运动分子直径作为活性炭有效孔尺寸的设计数据。

第三类为三维尺寸均不相等的分子,如苯、环已烷、氯乙烷、异戊烷等,在溶剂回收应用中最为常见。

其分子多为扁平状结构,详细结构尺寸多报道为俯视轮廓圆切线的长边尺寸(DL)×俯视轮廓圆切线的短边尺寸(DS)×分子厚度(DH),但文献中关于此类分子的详细结构数据不多,常见的仍是其运动分子直径(模拟球形或扁球形)。

当采用详细结构数据时,以1/2(DL+DH)作为活性炭有效孔尺寸设计参数;当采用运动分子直径数据时,直接用作设计参数,但二者会有偏差,偏差率约为10~20%.

前文提到的气相吸附质运动分子直径的2倍数值,是活性炭孔尺寸设计值的下限数值参数。

活性炭有效孔尺寸的上限值则与目标吸附质的分子极性、分子结构和分子尺寸等因素相关,是较难确定的参数,文献中几乎没有关于此方面的报道数据。

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认为可根据目标吸附质的分子结构复杂程度和分子量来经验性地确定气相吸附炭的有效孔直径的上限值。

对于分子量≤80~100的气体分子,该上限值取下限值的5~7倍(所取倍数与分子结构有关);对分子量≥100的气体分子,取下限值的3~5倍(与分子极性和分子结构有关)。

由上述方法确定的气相吸附用活性炭的有效孔直径设计参数范围值见表1,其中除正丁烷、苯、四氯化碳等分子的“上限吸附直径”是由静吸附实验数据反推得到之外,其余的均为估算经验数值。

对于常压吸附分离过程,根据表1估计结果,当专用型活性炭的孔直径位于设计下限和上限范围的孔隙较发达时,其对目标吸附质分子的吸附量、脱附量及吸附选择性都应当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对于不需要再生使用的活性炭,表1中的活性炭有效孔径设计参数可适当向更细孔方向偏移,经验下限值可以移至目标吸附质分子运动直径的1.3~1.6倍左右。

对于加压吸附过程则不属于本文探讨范围。

表1对某些气相吸附质分子吸附脱除用的活性炭有效孔直径设计参数

目标

吸附质吸附质分子结构尺寸或运动分子直径,nm目标专用活性炭有效孔径设计参数专用炭用途

下限直径,nm上限直径,nm上限/下限

氮气0.360.723.855.35

氧气0.340.683.475.1

二氧化碳0.330.663.565.4

氩气0.380.764.125.42

二氧化硫0.410.824.765.8烟气脱硫

三氧化硫0.410.825.086.2烟气脱硫

硫酸0.430.865.936.9烟气脱硫

水(气)0.290.543.787.0烟气脱硫

二硫化碳0.370.744.706.35溶剂回收

四氯化碳0.591.186.615.6溶剂回收

氨(无水)0.260.523.566.85精脱氨

甲烷0.380.764.125.42

乙烷0.400.804.325.4

丙烷0.420.844.415.25

丙烯0.400.804.806.0富集回收

正丁烷0.430.865.166.0富集回收

异丁烷0.511.027.247.1富集回收

异戊烷0.490.987.357.5富集回收

新戊烷0.621.248.436.8富集回收

氯乙烷0.531.065.765.43富集回收

甲醇0.430.866.197.2富集回收

二氯甲烷0.330.664.627.0富集回收

苯DL×DS×DH=0.75×0.66×0.321.146.275.5溶剂回收

甲苯0.671.347.775.8溶剂回收

邻二甲苯0.691.387.255.25溶剂回收

间二甲苯0.701.407.565.4溶剂回收

α-蒎烯0.751.509.686.45溶剂回收

2-丙醇0.701.406.864.9富集回收

异辛烷0.591.186.145.2溶剂回收

环已烷DL×DS×DH=0.72×0.66×0.511.085.945.5溶剂回收

2,2-二甲基丁烷0.601.208.407.0富集回收

噻吩0.531.067.216.8合成气精脱硫

三氯乙烯0.731.468.766.0

四氯乙烯0.751.509.756.5

CFC-1130.821.6411.647.1环境治理

CFC-114B20.601.208.887.4环境治理

3、液相吸附应用领域

与气相吸附过程相比,液相吸附用活性炭的有效孔径范围的确定要复杂得多,影响因素非常多,首先是水分子的竞争吸附将占据活性炭的一部分有效孔容积,其次,对于强极性目标吸附质或其它具有特殊性能的吸附质,还应考虑吸附质分子是否会因发生自缔合或与溶剂分子或其它竞争吸附质分子发生氢键缔合或络合作用而使其分子直径大幅增加。

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得活性炭的液相吸附应用情况变得非常复杂,故多年来难以确定活性炭对液相中大多数目标吸附质分子的最小可吸附孔径的数值范围。

近年来随着分析化学和分析技术、仪器的发展,逐渐搞清了一些问题,但距离“专用液相吸附炭”的设计目标仍很遥远。

文献报道中,能取得大多数学者认同的一点是,为了符合选择性吸附并能较牢固地吸持目标吸附质的要求,活性炭的有效孔直径应达到目标吸附质分子运动直径(液相中检测值)的2.5~4倍。

这也是近年来活性炭制造和应用行业努力开发中孔型活性炭专用于液相吸附的主要原因。

关于液相中吸附目标吸附质的活性炭的最小孔直径,作者认为在液相环境中,对于弱极性吸附质,假定其分子为球形,则当其在某一孔隙的横截面上呈紧密堆积时,对于较小分子量的物质,5或7个分子紧堆积时,将使活性炭对更多分子的吸附势变得极为微弱。

5或7个分子紧堆积时,对应的活性炭孔隙宽度(不考虑其它分子的竞争吸附作用)应为2.35~3.86倍的吸附质分子直径。

而对于强极性、可与其它分子发生缔合或络合作用的吸附质,或者对于高分子量(>3000~10000)的吸附质,活性炭的孔隙横截面上紧密堆积3或5个吸附质分子时即会达到极限吸持量,此时对应的孔隙宽度约为吸附质分子直径的1.85~2.35倍。

作者决定以此作为吸附液相中目标吸附质分子的活性炭的有效孔径的下限值设计参数。

有学者认为对于液相吸附炭,在其孔径分布范围内,除孔径>30~50倍的吸附质分子直径的孔隙外,大于下限吸附孔径的孔隙都是有效的,作者不完全同意这种说法,原因是未将吸附平衡因素或称最高吸持量因素考虑进去。

我们认为对大小不同的吸附质实际分子,综合考虑极性程度、缔合或络合作用、竞争吸附作用、最高吸持能力等因素时,活性炭有效吸附孔径的上限值应在下限值的5~15倍范围内取值,且吸附质实际分子越小,取值越低。

表2中列出了某些吸附质在液相中的运动分子直径的报道数据以及作者估算的专用炭孔尺寸设计参数。

表2液相中某些吸附质的运动分子直径及目标专用活性炭孔尺寸设计参数

液相中的目标吸附质吸附质运动分子直径的文献报道值,nm估算的目标专用炭孔直径设计参数

下限直径,nm上限直径,nm上限/下限

亚甲基蓝1.092.0210.15

结晶紫1.312.6215.726

二甲酚橙1.442.8122.468

苯酚0.691.316.565

碘0.561.015.045

酸性红1.94.4746.8810.5

高锰酸钾1.01.8510.185.5

赤藓红1.94.4746.8810.5

糖蜜2.84.250.412

三硝基甲苯1.22.2224.4211

叔丁基苯0.711.6719.1911.5

乙酸戊酯0.731.7220.5912

异戊酸二乙酯0.761.8224.6213.5

直接红79偶氮染料2.75×0.923.526.7110.5

维生素B21.34.8858.512

维生素B122.07.590.012

异戊烷0.71.649.876

1,3,5-三乙苯0.841.8511.096

乙烯0.440.9244.625

水(25℃)0.320.489.620

苯0.681.439.286.5

乙醇0.511.2218.3615

三氯甲烷0.651.508.225.5

氨(缔合态)0.381.069.048.5

鞣酸1.64.857.612

木素磺酸钠4.09.4122.213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133.3940.6812

二价铜离子0.0960.221.778

二价铅离子0.1320.302.438

二价锌离子0.0740.221.778

二价镉离子0.0970.221.788

六水合三价铬离子0.9222.3118.448

铬酸盐(六价)1.02.3418.728

六价铬离子0.81.8414.728

3、结语

从提高活性炭产品的吸附选择性和对某一种或几种目标吸附质的吸附容量来考虑,孔结构和孔尺寸部分受控的活性炭将替代目前的市售商品炭(其大都是孔尺寸呈随机分布型的活性炭产品),这种活性炭可称之为对某种吸附质分子具有良好吸附作用的“专用型活性炭”。

文中以文献报道的常见气体分子的运动直径或分子结构尺寸为出发点,试图从吸附质分子尺度出发,给出适用的活性炭的有效吸附孔径设计参数,估算得到的孔径设计参数可用于常压吸附工艺,且能达到吸附/脱附平衡要求的气相吸附分离用活性炭。

文中探讨的从液相中脱除某种吸附质的活性炭孔径设计参数,完全是作者个人的观点。

不论是文中提出的气相吸附用活性炭的孔径设计参数,还是液相吸附专用炭的孔径设计参数,虽然都有一定的文献理论依据,但如此推论是否正确,尚缺乏可靠的实验验证方法和实验数据来佐证。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商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