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经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1985.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7440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区经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198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地区经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198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地区经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198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地区经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198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地区经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198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区经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1985.docx

《中国地区经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198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区经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1985.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区经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1985.docx

中国地区经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1985

中国地区经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

1985-2007

摘要:

本文对1985-2007年我国省区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东部少数省市的比较优势行业实现了动态升级,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比较优势行业没有发生变化,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发展呈现“极化”现象,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发展兼具专业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认为,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要素禀赋,如自然资源、劳动、资本,东部地区比较优势行业还依赖于后天要素禀赋,如人力资本、规模经济;中西部地区需要加快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为个别地区发展起来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后盾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

资源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

比较优势动态变化

EmpiricalAnalysisofDynamicChangesofRegionalComparativeAdvantageinChina:

1985-2007

Abstract:

ExploringdynamicchangesofregionalcomparativeadvantageinChinafrom1985to2007,thispaperfindsthatcomparativeadvantageindustriesinafewprovinceshavechangedforward.Howevercomparativeadvantageindustriesineastern,midandwesternregionshavenotchangedonthewhole.Nature-intensiveindustriespossesscomparativeadvantageinmidandwesternregions,whereindustrialdevelopmenttendstobepolarization.Labor-intensiveandcapital-technology-intensiveindustriespossesscomparativeadvantageineasternregion,whereindustrialdevelopmenttendstobespecializationanddiversification.ByestimationofGMM,resultsshowsindustries’growthwithcomparativeadvantagemainlydependsontraditionalfactorendowments,suchasnature,laborandcapitalinmidandwesternregions.Comparativeadvantageindustriesmainlydependonnotonlytraditionalfactorsbutalsoacquiredendowments,suchashumancapitalandscaleeconomicsineasternregion.Labor-intensiveindustries’developmentsareimportantinmidandwesternregions,whichwillprovidestrongandsustainingpowerfordevelopmentofcapital-technology-intensiveindustries.

Keywords:

Nature-intensiveindustriesLabor-intensiveindustries

Capital-technology-intensiveDynamicchangesofcomparativeadvantage

 

一、文献回顾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中的传统理论,目前,我国关于地区比较优势相关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大量文献关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及该战略可能导致的“比较优势陷阱”的争论上;林毅夫等(1999,2003)认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归根结底取决于要素禀赋结构的改变,即增加资本在要素禀赋中的相对丰富程度。

社会资本的积累水平取决于生产活动的绩效和特点。

如果经济体的产业和技术结构能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那么它就具有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积累的速度将远高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增加的速度,资本将变得相对丰富,其价格逐渐变得相对便宜。

企业会根据相对价格信号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使用的技术,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产生动态变化,因此,资本积累的过程也就是比较优势动态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产业会经历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转换的过程。

林毅夫、刘培林(2003)通过对各省份间的比较优势研究发现没有遵循比较优势原则的省区经济处于落后状态。

AlejandroCunatandMarcoMaffezzoli(2007)采用动态比较优势模型分析进口关税对美国贸易额上升的影响。

研究发现美国进口关税的降低一方面,提高了原有要素禀赋条件下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了美国丰裕资源的价格,导致要素禀赋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及分工程度的提高,这一经验结论与林毅夫的观点一致。

然而,其他学者(邱曼萍、陈洪斌,1998;徐建斌、尹翔硕,2002;洪银兴,2002;程恩富,廉淑2004)对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提出了质疑,认为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长期遵循比较优势参与国际或地区分工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由于当今生产要素和资源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自然资源可以被改良和再造,劳动力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克服了劳动力数量不足的矛盾。

另一方面,比较优势理论片面地强调了资金的重要性,忽略了信息、知识、人力资本的培养。

杨小凯(2001)从内生比较优势的角度指出,一旦人们专业化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会有双重效应:

一方面使得专业化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会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专业化也就意味着放弃另一行业的生产,从而使得其他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处于停滞或者下降。

这种双重效应也就表现为完全专业化分工后会强化原有的比较优势。

二是对地区比较优势的测度。

人民大学区域研究所课题组(2001)采取“区位熵”方法衡量地区比较优势。

研究表明,在工业领域,从优势到劣势的区位排序为东部、中部、西部;在服务业,从优势到劣势的区位排序为东部、西部、中部。

各地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自然形成了东部工业、服务业发达,西部农业化程度较高的竞争局面。

此外,少数学者研究自然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徐康宁、王剑(2006)建立采掘业的资本及劳动投入及其他解释变量(研发投入、教育、对外开放度等)对地区经济增长率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显示:

各省区自然资源采掘的资本及劳动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经济增长反而慢于自然资源稀缺的地区。

丰裕的自然资源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反而是经济增长的包袱,形成所谓“资源的诅咒”,并进一步揭示“资源的诅咒”的作用机制。

作者分析密集而过度的资源开采引致制造业的衰退和制度弱化,从而制约了西部的经济增长。

邵帅、齐忠英(2008)认为能源开发在西部主要通过其对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挤出,以及滋生寻租和腐败而引起的政治制度弱化效应这三种间接传导途径来阻碍经济增长。

目前,关注地区比较优势行业动态转化的研究并不多见,仅少数文献考察了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即采掘业的增长由于对科技及人力资源的挤出效应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但没有关注地区要素禀赋存量提高及结构变化对地区不同类型产业增长的影响及比较优势的转换,另一方面,对工业内部不同类型行业增长的相互关系分析也仅停留在理论和经验层面,未对我国省级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及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间的发展关系及阶段特征做深入的研究。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在于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由于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基础,因此,归根结底在于工业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本文将考察地区工业内部行业比较优势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动态演变,哪些要素禀赋进一步强化了原来的比较优势行业,哪些要素推动了具有更高附加值行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地区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如何。

林毅夫特别强调资本积累对于比较优势转换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区劳均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规模经济、外商直接投资比重的提高及其他类型行业的发展都会对地区比较优势产业的转变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考察1985-2007年我国地方比较优势的变化,并对各省区比较优势动态转换机制进行实证验证。

二、地区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一)、不同类型行业的划分

要素密集度分类法产业划分的特征在于将各个产业使用的各种资源的组合在产业之间进行的比较,因此,这是一种相对的划分,不存在绝对的划分标准。

资源、资本、劳动和技术是生产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由于无法采用相关数据直接衡量和比较各行业使用的资源的多少及技术水平的高低,本文将通过各行业劳均资本存量及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来度量行业的要素密集度特征。

本文将所有行业划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考虑到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的关联性很强,且在地区分布上具有相同特征,故将这两类行业归为一类。

采掘业是从自然界直接开采各种原料、燃料的工业部门,主要包括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如煤炭、铁矿、石油与天然气、化学矿等)采选,木材采伐及自来水的生产与供应等。

其以自然界的天然物质为劳动对象,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产品运输量大等特点,因此,采掘业是资本密集型投资,但是我国采掘业中的部分行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仍主要依靠人力进行资源的开采,因此,同时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如: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某些文献将采掘业直接划分为资本密集型行业或者资源密集型行业,而本文则依据我国各行业具体的资本存量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进行划分。

以各行业的劳均资本存量和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来衡量行业所使用的资本和技术要素密集度。

经计算得到各行业间的劳均资本存量及人力资本水平相差很大,故本文将处于中间位置(即中位数)行业的劳均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作为划分行业的标准,不以均值作为划分标准。

其中,劳均资本存量的行业排序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人力资本水平的中位数是石油加工业。

各行业资本和技术水平所处的位置详见图1.

注:

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5非金属矿采选业7农副食品加工业(粮食加工业)8食品制造业9饮料制造业10烟草制品业11纺织业12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13造纸及纸制品业14石油加工业1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6医药制造业17化学纤维制造业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1金属制品业22通用设备制造业23专用设备制造业2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7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6为木材及竹材采运业,但多数年份没有该行业的统计数据,因此,本文未考察该行业)

依据散点图,将位于第一、四象限的行业划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处于该象限内的行业具有资本及技术高的特点。

位于第二象限的行业划为资源密集型行业,该行业具有资本投入高,但对技术及人力资本水平要求低的特点。

位于第三象限内的行业划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该行业具有资本投入低,同时人力资本水平低的特征。

5个采掘行业中的1个位于第二象限(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位于第三象限,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位于第一象限。

资源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包含的具体行业为:

资源密集型行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劳动密集型行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粮食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缝纫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

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

石油加工业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日用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二)地区比较优势行业的衡量

为了了解各省区这三类行业的地区比较优势,本文将采用区位熵指标来衡量地区的行业的专业化水平。

区位熵的表达式为:

(3)

其中,

为区位熵,

为地区i行业j的工业增加值,因此,区位熵表示地区i行业j占全国同行业的比重与地区i的工业增加值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之比。

如果

大于1,意味着地区i在j行业上具有优势地位。

本文只列出区位熵值大于1的省份,详见表1.

表1各省区三类行业的区位熵(>1)(1985、2007)

资源密集型(LQN)

劳动密集型(LQL)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LQKT)

1985

2007

1985

2007

1985

2007

内蒙古

1.65

新疆

2.52

浙江

1.55

浙江

1.62

北京

1.37

上海

1.39

云南

1.58

云南

2.39

江苏

1.51

福建

1.59

上海

1.33

北京

1.29

新疆

1.51

黑龙江

2.34

山东

1.29

山东

1.57

天津

1.22

天津

1.26

山西

1.47

青海

2.07

河北

1.25

江苏

1.26

吉林

1.19

辽宁

1.24

贵州

1.46

甘肃

2.02

上海

1.19

广西

1.11

辽宁

1.19

江苏

1.22

黑龙江

1.46

贵州

2.01

天津

1.18

河南

1.08

甘肃

1.16

广东

1.19

宁夏

1.34

陕西

1.85

湖北

1.13

广东

1.00

广东

1.14

吉林

1.08

安徽

1.34

宁夏

1.84

陕西

1.10

陕西

1.14

河北

1.07

四川

1.26

山西

1.79

新疆

1.07

江苏

1.03

四川

1.04

青海

1.25

内蒙古

1.69

河南

1.03

湖北

1.03

江西

1.23

河南

1.43

浙江

1.00

广西

1.23

江西

1.28

河南

1.21

湖南

1.27

河北

1.15

安徽

1.12

山东

1.12

广西

1.11

湖南

1.12

四川

1.05

福建

1.10

甘肃

1.09

资料来源:

根据作者的计算

数据来源: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86、2007》

表1反映了各省区在三类要素密集度行业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

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省份在资源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18个省份),1985年除了山东、河北及福建外,在资源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都是中西部省份。

2007年,这三个东部省份也都退出了该比较优势行业,因此,在此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都是中西部省区。

从区位熵的数值的变化可以看出,2007年一半以上中西部资源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都在大幅增强,其中,新疆、云南、黑龙江、青海、甘肃、贵州、山西等省份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区位熵值增大。

与资源密集型行业相比,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占有比较优势的省份数量相对较少,前者由1985年的10个缩减为2007年的7个,后者由1985年的9个增加到2007年的11个。

其中,1985年到2007年,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劳动密集行业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河北、上海、天津、湖北、陕西、新疆在这类行业上不再具有比较优势,即到2007年,除了广西和河南外,具有劳动密集型行业比较优势的都是位于东部地区的省份。

1985年具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比较优势的甘肃、陕西到2007年不再具有这一行业的优势,2007年,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地区包括8个东部省市和3个中西部省区(吉林、四川、湖北),其中,四川和湖北是新进入该行业的中西部地区,表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两个省区的重化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从1985年到2007年各省区三类行业比较优势的变化可以看出,只有少数东部省份实现了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

1985年浙江省仅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2007年,该省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都具有比较优势。

1985年,福建省只在资源密集型行业有比较优势,2007年,福建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位居全国第二位。

1985年,上海和天津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都具有比较优势,2007年,两个省都只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区位熵值都进一步提高,分别位居全国的第一和第三位。

1985年,江苏省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都具有比较优势,2007年,其劳动密集型行业比较优势有所下降,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可见,从三类行业的划分来看,这五个省市实现了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

由以上分析可知,从1985年到2007年广大中西部省份在资源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在进一步强化,而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规模在进一步削减,东部地区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优势在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日益提升。

绝大多少省份的比较优势没有发生转变,只有浙江、上海、天津、江苏、福建这五个东部发达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了动态转变。

本文测算了1985-2007(除1986、1995、1996、1998)年东、中、西部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区位熵,计算结果见图2。

图2.东、中、西三类行业区位熵:

1985-2007

图2反映了三大地区不同时期的比较优势行业及变动趋势。

从1985年起,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区位熵大于1,说明东部地区这两类行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

1985和1987年中,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比劳动密集型行业更具比较优势,之后,劳动密集型行业超越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到1992、1993年,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区位熵达到最大值1.18。

到目前为止,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都具有比较优势,后者的优势在逐渐增强,两类行业的优势差距在缩小。

东部地区缺乏自然资源,所以其资源密集型行业一直不具有比较优势。

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比较优势行业没有发生动态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表现出增强趋势,同时,东部地区产业具有多元化与专业化兼具的特点。

中部地区一直是资源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1995年以前其区位熵值有一些波动,1995年后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

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一直不具有比较优势,总体而言,中部地区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区位熵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源密集型行业和其他两类行业区位熵值的差距在1997年后不断扩大。

西部地区在1985年和1987年中,资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都具有比较优势,之后,资源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步入稳定上升轨道,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产业结构逐渐向重化工业倾斜,对能源、等重要产生大量需求,由此带动了煤、石油、钢铁等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大量需求,2006年,其区位熵达到最大值1.68。

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区位熵值从1987年起呈现下降趋势,1992年和1998年其区位熵连续急剧下降,低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区位熵,成为西部最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

西部地区的资本密集型行业一直不具有比较优势,1985-1985区位熵稳定在0.9以上,之后则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

从西部三类行业区位熵的变化可知,资源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而其他两类行业的市场份额在不断萎缩。

综上分析可知,从各省区比较优势的变化来看,浙江、上海、天津、江苏、福建这五个东部发达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了动态转变。

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来看,比较优势没有发生动态演变,东部地区比较优势产业兼具专业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中西部地区多数省区的经济结构单一,其产业在总体上呈现“极化”现象。

三、地区比较优势动态转化的实证分析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认为国家和地区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其比较优势产业会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实现动态转变和产业升级,其比较优势产业实现从资源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转换。

由前文分析可知,我国三大地区的比较优势产业没有发生动态转变,尽管如此,各种要素禀赋对不同行业比较优势提升的作用方向和强度是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产业关联的存在使得不同类型行业的发展相互影响,因此,本文将通过建立各省区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区位熵(LQN)、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区位熵(LQL)、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区位熵(LQKT)与各省区的劳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规模经济、外商直接投资及产业关联的面板数据模型考察随着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规模经济及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三类行业的比较优势产生的影响,进而考察哪些要素禀赋进一步强化了原有比较优势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哪些要素推动了具有更高附加值行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由此分析地区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机制及产业协调发展的途径。

由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专业化分工后会强化原有的比较优势)。

前期LQt-1对当期LQt存在较大相关性,产业发展存在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因此,我们将产业区位熵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在估计方法上采用GMM(广义矩)方法进行估计,该方法能够解决动态面板数据模型(DynamicPanelDataModel)中存在的个体效应和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因此,该方法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采用差分GMM和系统GMM两种方法进行估计。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设定

1、数据来源及说明

由于无法得到海南和重庆在较早年份的数据,西藏的很多数据也存在缺失,故本文的截面样本是除海南和西藏以外的28个省区,其中,重庆归入四川。

各省区三种类型行业区位熵的计算来源于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各省区各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其中1995,1996,1997,1998年的数据缺失,采用GMM方法估计要求样本在时间序列上连续,因此,有效的连续时间样本只能分为两个时段:

1987-1994,1999-2007。

由于部分年份所统计的行业有所差异,我们在具体计算中尽量查找相应数据资料进行调整。

各个省区人力资本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各省劳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