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二单元详细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7225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二单元详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语文第二单元详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语文第二单元详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语文第二单元详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语文第二单元详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二单元详细教案.docx

《语文第二单元详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二单元详细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第二单元详细教案.docx

语文第二单元详细教案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二)单元

主备人

谢雪飞

修改人

 

1、认识3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9个生字,会写31个词语。

2、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会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山行》。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4、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境,进而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5、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会写日记。

6、交流学习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理解、积累四季特别是秋天的成语;注意准确的写字方法。

 

单元

重点

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单元

难点

1、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会写日记。

2、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课时

12课时

课题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主备人

谢雪飞

修改人:

 

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

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重点

理解诗句并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品读古诗,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一、导课解题,介绍作者

1、介绍岳麓山。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地方——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岳麓山是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

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

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爱晚亭。

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枫树。

每逢深秋时节,枫叶似火。

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提问学生这个地方怎么样?

就是这样的美景把唐代大诗人杜牧深深地吸引住了,不仅沉醉其中,还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2、板书课题:

《山行》

3、解题:

在山上行走

4、简介作者:

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

二、初读指导,读准,读通,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古诗三遍,注意,要响亮地读、读准、读通。

2、指名读,检查读书效果,及时纠正读音。

3、先泛读,后指导学生继续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出节奏。

4、指名朗读,感受诗歌节奏。

三、再读指导,读出画面,读出想象,读出情感

1、品读古诗,读出画面

全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寒山、霜叶)每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一边读一边试着把你读到的文字变成美丽的画面。

(山林秋色图,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傍晚时分的枫树林,经过霜打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2、启发想象,感受意境 

在这幅秋景图中,有白天的、、、、、、有傍晚的、、、、、、有远处的、、、、、、有近处的、、、、、、有动态的、、、、、、有静态的、、、、、、这所有的景物,构成了一幅、、、、、、的秋景图?

看到这样一幅图诗人会有怎样的情感?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

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3)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房屋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似火的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

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4)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

“红”,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

诗人是在赞美什么呢?

秋天

3、美读品味,体会诗情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

(多种形式反复读,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直到背诵。

 

板书设

山行

杜牧

远: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

枫林霜叶

 

 

教学反思

 

课题

古诗三首

第2课时

主备人

谢雪飞

修改人: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重点

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

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感知,读通古诗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纠音

2、圈出诗中生字,和同桌一起把古诗读两遍

3、检查生字读音,抽生读,请生说说哪些字要注意读音并加以强调 

4、抽生读古诗

5、师范读古诗

6、请生比较老师和同学读得有什么不一样,借机指导朗读

7、再请生读古诗

(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学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a、这句诗中写了哪几种花?

请生框出“荷”和“菊”

b、看课件夏天的荷花,请生说说夏天的荷花是怎样的?

重点理解“擎雨盖”

c、到了深秋,荷花怎样了?

荷叶怎样了?

借助课件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意思

d、同法学习“菊残犹有傲霜枝”

e、课件显示深秋时的荷花和菊花,展开对比,找到诗中反义词框出来,领悟菊花不怕冷的精神并指导朗读

2、学习“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a、这句诗中写了哪几种水果?

请生框出“橙”和“橘”

b、让生看课件说橙黄就是什么,橘绿就是什么

c、橙黄橘绿的时节就是秋季,秋季是丰收的季节,诗人苏轼想借这句诗告诉刘景文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借此理解“君”指的就是刘景文。

d、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来鼓励鼓励刘景文吧!

(四)感情背诵,积累古诗

1、听老师配乐有感情读古诗

2、男生配乐有感情读古诗

3、女生配乐有感情读古诗

4、全体起立,闭上眼边想象画面边有感情背诵古诗

(五)学写生字,掌握字型

1、学习“枝”

a、如何记忆“枝”?

b、师范写学生书空,提出注意点

c、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2、同法学习“记”

板书设

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荷菊

秋之美 

橙橘

教学反思

课题

古诗三首

第3课时

主备人

谢雪飞

修改人:

 

知识、技能目标:

1、会认两个生字萧、梧,会写两个生字“促、深”,读准一个多音字“挑”。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过程、方法目标: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出示图片,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

2、谈话导题: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

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

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

(板书:

《夜书所见》)

二、认识生字,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引导解题。

(书:

书写下来。

所见:

所看到的。

)2、齐读题目,板书题目。

2、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出示生字:

送挑

(1)老师指正:

注意读准平舌音“送”。

“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tiǎo”,还有一个读音是“tiāo”,组词为“挑担、挑粮”。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挑”:

“扌”表意,“兆”表音。

加一加:

“关+辶=送”。

(3)送挑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关”,后写“辶”,“辶”是三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折撇。

“挑”第三笔是提,第七笔是竖弯钩。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找出诗人所见。

师:

这首诗是夜晚诗人写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什么呢?

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看谁有发现?

(梧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教师相机板书)

(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师生交流。

(1)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出示第三行诗句。

(课件出示36图文)知有儿童挑促织。

(2)生回答看到儿童在捉蟋蟀,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师:

从这学期、这首诗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注释(板书:

注释)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我们扫清诗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的意思。

(3)理解“知”。

师:

刚才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挑促织”的意思,那么这个“知”是什么意思?

(料想)(4)漆黑的夜晚诗人怎么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

相机出示第四行诗句。

夜深篱落一灯明。

2、引导交流:

你捉过蟋蟀吗?

指名生说。

教师充满激情地描述:

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时侯和小伙伴到草丛里捉蟋蟀的事。

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一只,赶紧用手去捂,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一看,却什么也没有。

如果能捉到一只,我会高兴得不得了!

3、朗读指导。

4、齐读。

5、师范读。

6、齐读。

    

(3)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读一读。

2、理解词语,初知大意。

3、

(1)萧萧:

风声。

(2)梧:

梧桐树。

(3)客情:

旅客思乡之情。

4、齐读。

5、师范读。

6、齐读。

         

7、理解“客”,相机介绍作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个解释,生选择字义。

)引导交流:

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谁呢?

是诗人就是叶绍翁。

(板书:

叶绍翁)说起叶绍翁还有一个故事:

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的人家做儿子。

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

他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8、读诗。

谈话过渡:

了解了这些,你就更能体会江上秋风为什么牵动诗人的情怀?

漂泊在外的他会想起——(生答……)那就是思乡之情。

我们带着这思乡之情再读一读。

(4)指导全文朗读。

1、齐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4.配乐读(配乐曲马思聪《思乡曲》)。

5.唱诗(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旋律)。

6.指导背古诗:

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

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

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

(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四、语文主题阅读

 

板书设

4、古诗三首

梧叶

秋风(动客情)

一灯明

教学反思

课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1课时

主备人

谢雪飞

修改人: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

法国梧桐树(课件出示)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课件出示)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可达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

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

叶掌状,花黄绿色。

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

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2、谈话导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课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

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

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

(2)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

预设:

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树叶从梧桐树上纷纷落下。

2、学习生字、认读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生字)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指名领读,正音。

“则”是平舌音,“迟”是翘舌音。

“紧、院、乱”是前鼻音,“晶”是后鼻音。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

词语)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雨靴

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

3.自由练读。

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

指名读。

齐读。

5.(课件出示)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交流一下。

(1)啊!

多么明朗的天空。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

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第二段(第2至9自然段):

“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三段(第10至11自然段):

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熟读课文。

4.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

铺、泥、院、列、棕、迟。

如“铺”,“钅”是形旁表义,表示这个字和金属有关,“甫”是声旁,表音。

(2)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排:

扌+非规:

见+夫则:

贝+刂

(3)组词巩固:

如“铺满水泥泥塘水晶院墙规则排列凌乱棕红色迟到”

3.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田字格课件,弄清生字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重点指导“规、印、泥”。

“规”左右结构,左边的“夫”的捺变成了点,右边是“见”,不是“贝”。

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

“印”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单耳旁,不是双耳。

“泥”左右结构,第七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3.学生在描红、书写。

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检查,比赛认读。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的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板书设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教学反思

课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2课时

主备人

谢雪飞

修改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1、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很美)

3.(板书: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评读。

2.(课件出示)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

(板书: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预设一:

当我看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吹落在地,心里头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因为它美,瞬间会让我感到,这里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会跟着秋风伴舞,它随风,轻轻的落下。

落下。

只到地上铺成一个金黄的“地毯”,在秋风之下,我也会跟着它奔跑。

  

预设二: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指导带有美好的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谈话过渡: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

“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

(课件出示)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板书:

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4)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

)读读第二至九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3.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板书:

水泥道真美)

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读文,阅读链接。

1.(课件出示)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

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3.互相交流,说说“我”的上学路是怎样的?

(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我”有什么感受?

(百看不厌)

四、课后小练笔。

你在上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用几句话写下来。

五、语文主题阅读。

 

板书设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彩色的地毯金色是小巴掌

水泥道真美

 

教学反思

 

课题

秋天的雨

第1课时

主备人

谢雪飞

修改人: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熟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

熟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

 

 

 

 

 

一、欣赏秋色,导入新课。

1.师:

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

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

你喜欢秋天吗?

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作家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

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

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多读几遍。

4、检查词语:

钥匙趁着留意喇叭菠萝

凉爽衣裳衔来清洁频频点头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

(3)想象画面:

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

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析文字:

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