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课堂笔记1118.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859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课堂笔记11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格心理学课堂笔记11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格心理学课堂笔记11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格心理学课堂笔记11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格心理学课堂笔记11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课堂笔记1118.docx

《人格心理学课堂笔记11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课堂笔记1118.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格心理学课堂笔记1118.docx

人格心理学课堂笔记1118

人格心理学

1人格心理学绪论3

一、什么是人格(personality)3

二、人格心理学研究特点3

(一)研究目标3

(二)研究途径3

(三)研究趋势4

三、人格研究的风格4

2行为主义学说及相关研究4

一、两类基本的条件反射5

S-R:

刺激-反应联结5

二、行为学习重要因素之丰富内涵5

三、应用行为学习规律6

(一)行为学习手段6

(二)强化和惩罚类型6

(三)强化和惩罚的有效施用7

Anticipation设置更多线索7

四、与强化有关的著名研究启示7

五、班杜拉研究8

3弗洛伊德学说及相关研究9

一、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9

(一)潜意识9

(二)本能9

(三)压抑和抵制10

二、人格结构11

(一)人格各结构的处事原则11

(二)焦虑和人格成分冲突11

(三)自我防卫机制11

Undoing抵消,以象征性的举止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

12

(幽默研究)﹍需要智慧12

三、人格发展阶段12

(一)弗洛伊德提出性力发展阶段12

(二)埃里克森生命周期发展阶段12

“我是谁?

”14

四、压力与应对●非考纲内容14

4新精神分析学说15

——阿德勒和霍妮学说15

一、生活意义和社会兴趣16

二、自卑感和优越感16

三、追求优越——行为目的16

四、生活风格『生活方式』16

五、交往方式与神经症17

5新精神分析--对象关系学说18

一、基本概念和相关研究18

(一)自我状态与健康和问题18

(二)人格意象及其整合和分裂18

二、自我对象关系及其作用20

6新精神分析--荣格学说21

一、普遍生命能量21

二、人格结构21

三、人格发展22

四、人格类型22

(一)对人分析归类的维度『在职业定向上应用比较多』22

(二)机能类别特点23

(三)八种人格类型23

四、分析方法24

7凯利人格构念学说24

一、构念定律(11条)24

Rangecorollary25

Sociabilitycorollary25

二、构念运作25

(一)构念特点影响交往和适应状态25

二、构念运作25

三、心理问题与构念25

四、构念测验和治疗25

四、构念测验和治疗26

8人格特质研究26

一、奥尔波特人格特质学说26

(一)特质性质26

(二)健康人格特点26

(三)特质结构27

二、卡特尔特质研究27

三、大五人格因素28

OCEAN28

Openness开放性(求新性)28

Conscientiousness尽责性(认真)28

Extraversion外向性28

Agreeableness宜人性(随和性)28

Neuroticism神经质28

四、艾森克特质维度28

「E-高正性情绪,与中央皮质多巴胺有关」29

9人本主义流派29

一、人本主义学说特点和背景29

二、马斯洛主要观点29

(一)健康与病态人格的特征29

(二)成长与防御30

三、罗杰斯主要观点30

(一)成为机能完善的人31

(二)问题特征31

(三)无条件关注与人的成长31

1人格心理学绪论

一、什么是人格(personality)

来自拉丁文persona:

演员面具——人生社会大舞台的各种角色

●不要测试人格,—看就知道

●奥尔波特:

人格是一种动力组织「看不见的行为的秩序和规律,是动态模式』,这种组织内隐于个体的身心系统内,决定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人为什么会﹍

 

●伯格:

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强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移情:

来访者怎么对你就会怎样对待其他的人际关系

●泊文「第一个定义的详细化」:

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一致性)。

像身体一样,人格包含结构和过程,并且反映着天性(基因)和教养(经验)◎先天后天共同形成。

另外,人格包含着过去的影响及对现实和未来的建构,过去的影响中包含对过去的回忆。

“人格”性质:

●整体﹍

●动态

●多重因素综合:

◎功能转换渗透:

身『生理心理转换』心、意识—潜意识

◎心理过程融合作用:

知情精神

◎时间延续影响:

过去、当下、未来

◎关键因素:

人际交往

二、人格心理学研究特点

(一)研究目标

描述、比较个体差异

解释说明人格机制◎人格心理学侧重

(二)研究途径

●临床取向:

从问题揭示人格运行和形成规律

●测量取向:

统计分析和描述人格特征﹍不易体现动态性和整体性

●实验取向:

依据实验得到人格运行和形成规律﹍行为主义

(三)研究趋势

●强调动态性、整体性。

分析因素之间相互作用

●关注文化影响:

多元、日常生活状态、人际交往过程、精神层面﹍『人格心理学美国不占优势,人格更多来源于渊源流长的文化』『什么都没了,剩下的就是文化』

三、人格研究的风格

●科学风格:

通过研究,寻求发展一套设想,能够帮助人们理解人类行为。

(实然)

科学研究的认识论: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结合『◎心理咨询真正的科学风格做不了,要有感悟和深刻体验』

●哲学风格:

爱和智慧追求,设想完善的生活,探讨如何度过。

(应然)

●艺术风格:

将对人的理解用于促进更好的生活。

技艺,操作的整体性凝练。

『很难用语言表述,更重体验』

心理学不同流派不同观点

◎不要用科学的思维研究人的心理

◎自己就是研究者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1、精神分析学派——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差异起着很大的作用

2、特质流派——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上的某个位置上的

3、生物学流派——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别差异

4、人本主义——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

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

6、认知流派——游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

2行为主义学说及相关研究

●代表人物:

创始人:

华生

集大成者:

斯金纳

格斯里(联结)﹍行为是由很多动作联结

赫尔(强化)﹍驱力还原就产生了强化

米勒/多拉德『都是赫示的学生,他们研究的强化己经接近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又称学习理论

◎通过条件反射研究行为习得的规律

◎从行为层面揭示了人格的动态组织形成规律

一、两类基本的条件反射

(行为矫治法的基础)

●经典条件反射『巴浦洛夫』

 

●操作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研究)

学会对刺激反应,条件刺激成为引发反应的信号『小小孩的学习最适用』

 

S-R:

刺激-反应联结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

|

条件刺激---->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研究)

●始于自发行为,得到强化,学会操作

(代币、脱敏、厌恶等行为疗法的机理)

二、行为学习重要因素之丰富内涵

行为主义公式:

S—R

刺激和反应,强化联结

 

引发特定反应的刺激——线索(决定何时何地做出何种反应)

会泛化

情境中多重线索联合作用

机体内部线索引起连锁反应

如:

神经质反应和习惯迁移

『S-R-S-R﹍诱因反应』

强化

●满足需要形成强化

『教育中的激励,鼓励』﹍促进行为形成的手段/凡是满足了需要就形成了强化』

●特殊情形下的微妙强化

※青少年等特殊不见得表扬就是强化

※负性行为出现不去强化,冷处理,正性行为出现或正常状态去亲近等正强化

 

●驱力下降形成强化

次级驱力具有同样特点(米勒、多拉德)

※训练动物不能让它吃饱

●焦虑恐惧属于次级内驱力「后天学会与之对应的习性,如酗酒,吸毒、吃口香糖、网瘾等﹍焦虑、紧张、害怕﹍』

●获得奖励前的行为和逃脱惩罚后的行为被强化(格斯里)『自虐行为』

联结(格斯里研究)

●连锁反应

◎联结的次序的程序纠正全过程如:

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纠正

●进入行为状态形成联结

※小学一年级刚入学做作业、理书包的关键期

※在教学生活中的连锁习惯的养成﹍低年级学生的训练

※家庭影响过多包办导致遇到困难就推托

※成人多反映于不受控制生理现象:

如便秘『定时定点坐在马桶上』、失眠『看书困了-->上床睡觉』

 

三、应用行为学习规律

(一)行为学习手段

强化:

促进行为

消退:

不予强化使行为消减『冷处理』

惩罚,阻止行为『不宜多用,短效且易引起效仿』

『电话骚扰:

不理-->消退;对骂-->强化;吓唬「心理暗示」--->惩罚』

(二)强化和惩罚类型

正强化和负强化

惩罚和剥夺

强化和惩罚类型

呈现消除

喜欢正强化剥夺

讨厌惩罚负强化

 

(三)强化和惩罚的有效施用

强化和消退结合

避免强化/消退误用

灵活转换惩罚和强化

选择适宜的强化

 

行为塑造原则

●小步渐进:

强化一系列向期望行为接近的行为;『戒烟,戒毒不可突然完全戒断』

行为强化标准量的逐渐变化

※偷东西的孩子可能因为父母关心关注的原因﹍治疗:

每次少偷一点。

强化接近期望方向的行为

∙接近—点或类似正向行为予以鼓励﹍正强化

∙抑郁症病人鼓励他多活动

行为塑造ABC『行为认知疗法』

Anticipation设置更多线索

∙设置[目标行为」或阻断「禁止行为」

Behavior设计可行的行为步骤

∙见案例分析书

Consequence增强后果的强化感受

四、与强化有关的著名研究启示

●习得性无助(失助)helpless﹍自暴自弃,是学会的

努力无效的经历学会自暴自弃

※坚持下来必须要有曾经成功有效的经历。

自暴自弃导致抑郁,“心死”

强化努力过程

∙做过就让他感到有效果

∙对小孩子不要轻易打低分打击孩子自信心

∙灵敏反应的玩具有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强化过当效应

∙德西提出的解释:

自主需要动机「内在动机」,受限制

∙内在动机的培养---某些强化使内在动机下降,因被视为受限制的标志,奖励变成控制的手段

●强化注意时效性:

初学、困难时及时强化

●强化注意方式,避免控制感

●形成自主感受:

提供选择,强化自我调控的能力

∙自我策划能力

五、班杜拉研究

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

观察模仿,替代强化

●交互决定论

行为及其外部和内部决定因素彼此相互影响:

行为

<--->内因「强化信念期望」

<--->外因「强化惩罚」

外因内因

(强化、惩罚)(信念、期望、思想)

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

自我效能感:

对自己能够成功的信念。

(“我能行”)

自我效能感能够很好预测一个人的行为)

自我效能感四个来源:

●成就行为(设计系列接近的成就小目标)「逐渐靠近大目标」『最重要的因素之因』

●替代经验(相似者的成功)

●言语说服(“你能行!

”)

●情绪唤起(镇静感受)

∙情绪紧张--->不自信

 

3弗洛伊德学说及相关研究

●又称精神动力学

●反映意识—潜意识、身—心功能转换特点

●从临床治疗学说发展为人文学说

●借鉴能量守恒思想

在情绪方面的解释很有道理

一、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潜意识

由歇斯底里『强自我暗示导致身体症状』和催眠治疗发现潜意识,从神经学转向心理学。

潜意识主要内容

●不被接受的欲望

●不愿回忆的经历

●童年创伤

潜意识表现渠道

●口误

●笔误

●遗忘

健康的人往往记住好的一面,而抑郁的人总是记着不愉快的事情

●梦隐谕、象征

发明释梦、自由联想进行心理分析

把潜意识冲的东西挖掘出来

 

(二)本能

●广义性驱力(动力源,童年就有)

歇斯底里--子宫生病-->精神科,alwayssex-性压抑

儿童手淫,且聪明儿童多见

梦的解释与社会文化的差异和发展相关,不可照搬

●动力运行的形式与心理成熟和问题:

本能冲动和对象的转换替代

●动力运行不同形式

与心理成熟和问题状态

◎本能可以投向不同对象:

现实的(健康)『—个异性』

『升华:

文明社会的发展』

◎对象替代:

变态替代『恋童,同性,恋动物。

◎象征性表达和移情﹍

『艺术的,舞

 

情绪可以转换不同方式表现:

●肌体生理反应

●动作表达『舞蹈_动物性交姿式』●言语表达:

儿童情绪言语表达引导

●艺术表达

◎人心情不好要替代释放,表达的阻滞引发胃溃疡,等躯体疾病

◎压力释放最好方式﹍艺术表达『流行歌曲提供全民健康的连向手段』

◎突发事件情绪必须释放

◎压力调节要直面,诉说

◎亲子时间大多要提供情绪支特和引导表达

◎考试焦虑表达充分

◎退行、退化

欲望满足状态导致:

成长、滞留与退化

(三)压抑和抵制

神经症源于压抑

“通烟囱”﹍精神分析的作用,其思维实非线性和罗辑的

发现“抵制”现象

所以需要迂回

(生活的抵制:

拒绝直面、拒绝变化「发生变化是很烦恼和痛苦的」)

◎人不易直面,能直面自己的人是了不起﹍open

◎心理健康更能接受各种变化的挑战

二、人格结构

●自我、超我和本我(伊低)

(人心理深层主要作用的力)

◎本我全部在无意识中

 

●运行的意识层次: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一)人格各结构的处事原则

●超我——伦理规范和理想(早期形成)

◎父母对性问题过度反应导致孩子的超我性压抑,正常和自然反应有利于孩子正确的性观念

◎性教育对儿童的性角色教肓更重要,而不仅仅是性知识

◎人生态平衡:

孩子就象孩子,男人象男人,女人象女人。

 

●自我——现实原则(保护和应对)

●本我——快乐原则(生本能)

攻击破坏(死本能)﹍●人要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不是所有人都懂得享受,而回归死本能

健康——和谐共存

◎中文"我"字就是一个人拿着一个戟,表达防卫和攻击

(二)焦虑和人格成分冲突

●弥散性的唤醒状态

超我对自我(道德焦虑):

罪疚、自责

自我对本我(神经质焦虑):

压抑◎会出现临床症状

自我对外界(现实或客观焦虑):

焦虑害怕﹍◎未发生事物的预感◎健康人都有的

(前两种体验不到焦虑)

不同社会文化条件容易产生不同问题:

70年代以来,美国发现神经症焦虑减少,

本我未受压抑,自我受压——◎竞争造成

反社会、自恋人格、

人格分解﹍人的知情意分解(媒体脱敏<惨暴>导致缺乏同情、不会害怕、缺乏人性)

(三)自我防卫机制

●主要通过回避现实来保护自我,降低焦虑

Repression压抑,把具有威胁的东西从意识中排除,控制在无意识中。

◎口误,笔误

◎健康人记得快乐事多,而病态「抑郁」人则记忆不快乐的事情多

Denial否认,拒绝承认事实的存在。

Projection投射,将自己无意识的想法和冲动归为他人。

◎把自己的阴暗面投射给别,所有的人都有◎投射测验的使用,单个人适用

Reaction反向(反应形成)按与愿望相反的方式行动。

◎恶狠狠地表达爱

 

Rationalization合理化(文饰),将事件的威胁性去除后进入意识。

包括酸葡萄机制和甜柠檬机制◎免得生气难受

Identification认同(自居)『谈到防卫时适于自居,自卑的人反映,青少年追星,吹牛说大话』攀附于他人提高价值感,籍他人的光彩荣耀自己。

Undoing抵消,以象征性的举止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

Sublimation升华,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接受的行为。

◎带有创造性、唯一提倡的自我防卫机制

(幽默研究)﹍需要智慧

◎漫画有助于培养幽默

◎幽默可以正视并化解难题

三、人格发展阶段

(一)弗洛伊德提出性力发展阶段

口唇期

肛门期

阴茎期

潜伏期

青春期

●口唇性格、肛门性格

性力(力比多)阶段性集中区域,

需要满足与否决定发展、滞留或倒退

(二)埃里克森生命周期发展阶段

继承弗洛伊德阶段线索「能量守恒的思想」「八个阶段到后期己是人本主义的思想」

受哈特曼“通常期待的环境”影响

“精神分析社会学面临的任务,是将人的环境加以概念化,「条理化、系统化」为世世代代的加入,提供一个整体系列的‘通常期待的环境’的组织力量作出不懈努力。

”「为健康人的发展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选择视角:

说明“有活力的人格”是怎样生长的。

有活力的人格:

能主动支配环境、具人格同一性、能正确感知世界和他自己。

阶段特征

各阶段危机——转折<易产生危机>『●对危机的含义理解,中国人对危机的理包含机会/危机给成长机会,成长给危机机会』,适应危机形成一定品质

●每个阶段的满意度:

过度和不足都不可取

口唇期

「口唇性格容易上瘾,上网、吸毒人往往孤僻」

主要活动方式:

●用口、手和感官接受和表达爱

●形成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包括别人和自己)

肛门期

主要活动方式:

保留和排除、坚持和放弃,

话语、动作皆如此。

◎排便训练很重要,人的自主性来源于自我机体控制[如:

严格->口吃/好焦虑]◎得体适宜

●肛门性格:

守时(大便)/讲条理/吝啬守财/我的。

/

形成自主性(automatic)对羞怯疑虑

●「我能够控制自己的机体吗?

(自己控制肌体调节能力,形象不佳,无力感)

部落的排便训练习俗与个性

 

俄狄帕斯期「性器期」

主要活动方式:

喧闹、入侵、好奇、模糊的性别意识『招惹人/窥视异性/喜欢妈妈[非色情的]』

形成主动性(Initiative)「首创性﹍过分后表现为破坏」对内疚

(大胆想象尝试,被逮着的感觉,例:

帕特)

潜伏期_平静/对性的好奇降低甚至无/勤奋感

主要活动:

掌握认知和社会技能

形成勤奋对自卑感

勤奋:

对完满良好工作成绩的追求

勤奋感极端:

把工作作为唯一标准『生活中无其他的乐趣』

 

青春期

身体和社会要求变化——

“我是谁?

同一性对同一性危机

同一性:

个人的连续、独特、综合感和集体认同

●青春期不烦恼的人,到中年必要烦恼

需要探索,掌握复杂现实的原则,接受自我

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

●亲密:

付出和共享

同一性没有建立,亲密性困难--不亲密(冷冰冰)和假亲密(缺失心灵共享)

●亲密过度-丢失自我、无独立的我

成年期

繁殖「帮助教育下一代,也包括在事业上的繁殖」对停滞「没有外延的情感」

繁殖感:

通过关心帮助教育下一代,丰富充实自己的生活。

不关心青年人发展的人困扰于停滞感。

停滞感是一种没有外延的情感,情感贫乏,充满厌恶。

 

老年期--完善感「值得的人生」对绝望「白活了」

走向死亡,能够以满足的心情回忆往事的人,将以完善感走完最后的发展阶段。

否则,落入绝望境地。

这两件事情分别是生活中最令人满足和最令人悲哀的事情。

“人对唯一的一次生命,是将它作为不得不是这个样子而接受的,把它作为必然的、不允许有其他替代物、以人的生活是人自己的责任这样一个事实接受的。

四、压力与应对●非考纲内容

 

压力『紧张』(stress)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伴随着身心反应。

荐书<<现代心理学>>-李小文

当面临不可控制或始料不及的事件时,当自我概念受到挑战时,人们会感受到压力。

●预想:

想象进入情境,增加可控感

压力是适应性反应:

压力反应具有适应性质,压力反应产生的紧张状态驱动着个体采取行为改变或适应环境。

◎「是正常的,就可以正视和面对」

应对(coping)——

试图应付压力情景的努力

应对策略:

应对方式类型的概括。

反映了个体应对的倾向性,往往自动化发生,不一定总是有效。

应对策略类型

问题聚焦和情绪聚焦策略

●问题中心(focus)策略:

一种直接处理问题或压力的策略。

个体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信息,或者提高自己为改变情景所需要的能力。

问题焦点策略有助于解决问题,从而降低或排除压力。

 

情绪中心策略:

缓解情绪反应的策略。

◎放松/运动/认知﹍缓解情绪

不针对问题的解决,

改变对压力情景的看法,或直接缓解情绪。

应对策略效果:

因事而异

时效性差异:

前者是本,后者是标

情境可控性差异:

◎不可控选择情绪焦点为好◎可控则选择问题焦点策略

 

4新精神分析学说

——阿德勒和霍妮学说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心理学有别于生理学和生物学,就是它能利用对‘意义’,以及对人类未来行为、未来影响等事情的了解,来增进人类的幸福。

一、生活意义和社会兴趣

●人生存于三个重要关系中

地球人类

与他人联系(生活必须)

两性关系(生命延续)

生活问题不外乎:

职业、社会交往、婚姻

 

一、生活意义和社会兴趣

●所有问题(心理疾病和罪犯)源于缺乏从属感和社会兴趣

●克服自己的障碍也需要社会兴趣

∴真正的生活意义是共同的意义:

分享、为群体、社会贡献

二、自卑感和优越感

●自卑普遍存在,与优越感共存

自卑感——张力——争取优越

所以促进发展◎自卑使个体奋进,比如,人类,个体。

◎哺乳动物中人的体能是最弱,依赖别人最强

健康者具体目标,弹性(寻找新径)

 

神经症者都有自卑情结——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

不设法克服障碍,用优越感自我麻痹——神经症,遮掩真正的问题

只治疗症状无用

 

三、追求优越——行为目的

个体是统一体——行为以目的◎『追求优越』——个体心理学

问题行为只是表现,自卑情结和优势目的

例如:

●对过度管教的反抗(遗尿、违规、犯罪)◎医生/教师/法官家庭居多

●对男性优势文化的压抑反应:

女性不适应(受宠女孩、妓女『受歧视的女孩的反抗』)、

男性不适应。

﹍同性恋(双男性要求太高了,不愿做男性转而做女性)

四、生活风格『生活方式』

●人依赖生活风格超越自卑、满足优越

●早期形成,以社会兴趣区分:

有社会兴趣是好的生活风格,无则为错误的生活风格:

统治支配型

获取型回避型

◎中国的圆通软文化-人际关系网络纠缠缺陷、娇纵、被忽视易形成错误风格,虚假优越,赋予生活错误意义

五、交往方式与神经症

(霍妮学说)

●强势感

健康者:

灵活恰当使用各种交往策略

神经症:

僵化于一种交往方式。

●神经症始于儿童期不正常的人际关系

●『往往家庭不正常』家庭充满焦虑,感到孤立、无助。

为依赖父母,逃避焦虑,采取应对焦虑策略。

代价——成为人格特征:

●接近(趋就)人(movingtowardpeople)

●反对人(movingagainstpeople)

●脱离(避开)人(movingaway)

『对所有人』

●趋就屈从人「讨好他人」

◎女孩子很早失去母亲,男孩子很早失去父亲

需要得到认可和赏识

需要得到保护和依赖

需要安全,害怕失败,喜欢生活在窄小的范围

——只会要求感情,“他喜欢我吗?

●反对控制人

需要和崇拜权利,轻视弱者

利用他人

需要社会认可

需要赞美

野心和成就

——“他对我有用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